助力打造清洁环境,基于YOLOv5全系列模型【n/s/m/l/x】开发构建公共场景下垃圾堆放垃圾桶溢出检测识别系统

本文主要是介绍助力打造清洁环境,基于YOLOv5全系列模型【n/s/m/l/x】开发构建公共场景下垃圾堆放垃圾桶溢出检测识别系统,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公共社区环境生活垃圾基本上是我们每个人每天几乎都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公共环境下垃圾投放点都会有固定的值班时间,但是考虑到实际扔垃圾的无规律性,往往会出现在无人值守的时段内垃圾堆放垃圾桶溢出等问题,有些容易扩散的垃圾比如:碎纸屑、泡沫粒等等,一旦遇上大风天气往往就会被吹得遍地都是给垃圾清理工作带来负担。

本文的主要目的及时想要探索分析通过接入社区实时视频流数据来对公共环境下的垃圾投放点进行自动化的智能分析计算,当探测到异常问题比如:随意堆放垃圾、垃圾桶溢出等问题的时候结合一些人工业务预设的规则来自动通过短信等形式推送事件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及时的处置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博文主要是侧重对检测模型的开发实现,业务规则需要到具体的项目中去细化,这块就不作为文本的实践内容。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陆续开发了相关的实践项目,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移步阅读即可:

《助力打造清洁环境,基于YOLOv3开发构建公共场景下垃圾堆放垃圾桶溢出检测识别系统》

《助力打造清洁环境,基于YOLOv4开发构建公共场景下垃圾堆放垃圾桶溢出检测识别系统》

本文主要是想要基于YOLOv5这一经典的模型来开发实践性质的项目,我们这里构建了全参数系列的模型为了综合对比考量,首先看下实例效果:

接下来看下数据集情况:

本文是选择的是YOLOv5算法模型来完成本文项目的开发构建。相较于前两代的算法模型,YOLOv5可谓是集大成者,达到了SOTA的水平,下面简单对v3-v5系列模型的演变进行简单介绍总结方便对比分析学习:
【YOLOv3】
YOLOv3(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3)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速目标检测算法,由Joseph Redmon等人于2018年提出。它的核心技术原理和亮点如下:
技术原理:
YOLOv3采用单个神经网络模型来完成目标检测任务。与传统的目标检测方法不同,YOLOv3将目标检测问题转化为一个回归问题,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输出图像中存在的目标的边界框坐标和类别概率。
YOLOv3使用Darknet-53作为骨干网络,用来提取图像特征。检测头(detection head)负责将提取的特征映射到目标边界框和类别预测。
亮点:
YOLOv3在保持较高的检测精度的同时,能够实现非常快的检测速度。相较于一些基于候选区域的目标检测算法(如Faster R-CNN、SSD等),YOLOv3具有更高的实时性能。
YOLOv3对小目标和密集目标的检测效果较好,同时在大目标的检测精度上也有不错的表现。
YOLOv3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适应性,适用于各种目标检测任务,包括车辆检测、行人检测等。
【YOLOv4】
YOLOv4是一种实时目标检测模型,它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有显著的提高。相比于其前一代模型YOLOv3,YOLOv4在保持较高的检测精度的同时,还提高了检测速度。这主要得益于其采用的CSPDarknet53网络结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点:增强CNN的学习能力,使得在轻量化的同时保持准确性;降低计算瓶颈;降低内存成本。YOLOv4的目标检测策略采用的是“分而治之”的策略,将一张图片平均分成7×7个网格,每个网格分别负责预测中心点落在该网格内的目标。这种方法不需要额外再设计一个区域提议网络(RPN),从而减少了训练的负担。然而,尽管YOLOv4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色,但它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小目标检测效果较差。此外,当需要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上部署像YOLOv4这样的大模型时,模型压缩是研究人员重新调整较大模型所需资源消耗的有用工具。
优点:
速度:YOLOv4 保持了 YOLO 算法一贯的实时性,能够在检测速度和精度之间实现良好的平衡。
精度:YOLOv4 采用了 CSPDarknet 和 PANet 两种先进的技术,提高了检测精度,特别是在检测小型物体方面有显著提升。
通用性:YOLOv4 适用于多种任务,如行人检测、车辆检测、人脸检测等,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模块化设计:YOLOv4 中的组件可以方便地更换和扩展,便于进一步优化和适应不同场景。
缺点:
内存占用:YOLOv4 模型参数较多,因此需要较大的内存来存储和运行模型,这对于部分硬件设备来说可能是一个限制因素。
训练成本:YOLOv4 模型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才能达到理想的性能,这可能导致训练成本较高。
精确度与速度的权衡:虽然 YOLOv4 在速度和精度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但在极端情况下,例如检测高速移动的物体或复杂背景下的物体时,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误检和漏检:由于 YOLOv4 采用单一网络对整个图像进行预测,可能会导致一些误检和漏检现象。

【YOLOv5】
YOLOv5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目标检测模型,由Glen Darby于2020年提出。相较于前两代模型,YOLOv5集成了众多的tricks达到了性能的SOTA:
技术原理:
YOLOv5同样采用单个神经网络模型来完成目标检测任务,但采用了新的神经网络架构,融合了领先的轻量级模型设计理念。YOLOv5使用较小的骨干网络和新的检测头设计,以实现更快的推断速度,并在不降低精度的前提下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
亮点:
YOLOv5在模型结构上进行了改进,引入了更先进的轻量级网络架构,因此在速度和精度上都有所提升。
YOLOv5支持更灵活的模型大小和预训练选项,可以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不同大小的模型,同时提供丰富的数据增强扩展、模型集成等方法来提高检测精度。YOLOv5通过使用更简洁的代码实现,提高了模型的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训练数据配置文件如下:

# Dataset
path: ./dataset
train:- images/train
val:- images/test
test:- images/test# Classes
names:0: trashOver1: garbage2: trashNOFull

实验截止目前,本文将YOLOv5系列五款不同参数量级的模型均进行了开发评测,接下来依次看下模型详情:

【yolov5n】

# YOLOv5 🚀 by Ultralytics, GPL-3.0 license# Parameters
nc: 3  # number of classes
depth_multiple: 0.33  # model depth multiple
width_multiple: 0.25  # layer channel multiple
anchors:- [10,13, 16,30, 33,23]  # P3/8- [30,61, 62,45, 59,119]  # P4/16- [116,90, 156,198, 373,326]  # P5/32# YOLOv5 v6.0 backbone
backbone:# [from, number, module, args][[-1, 1, Conv, [64, 6, 2, 2]],  # 0-P1/2[-1, 1, Conv, [128, 3, 2]],  # 1-P2/4[-1, 3, C3, [128]],[-1, 1, Conv, [256, 3, 2]],  # 3-P3/8[-1, 6, C3, [256]],[-1, 1, Conv, [512, 3, 2]],  # 5-P4/16[-1, 9, C3, [512]],[-1, 1, Conv, [1024, 3, 2]],  # 7-P5/32[-1, 3, C3, [1024]],[-1, 1, SPPF, [1024, 5]],  # 9]# YOLOv5 v6.0 head
head:[[-1, 1, Conv, [512, 1, 1]],[-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1, 6],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4[-1, 3, C3, [512, False]],  # 13[-1, 1, Conv, [256, 1, 1]],[-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1, 4],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3[-1, 3, C3, [256, False]],  # 17 (P3/8-small)[-1, 1, Conv, [256, 3, 2]],[[-1, 14], 1, Concat, [1]],  # cat head P4[-1, 3, C3, [512, False]],  # 20 (P4/16-medium)[-1, 1, Conv, [512, 3, 2]],[[-1, 10], 1, Concat, [1]],  # cat head P5[-1, 3, C3, [1024, False]],  # 23 (P5/32-large)[[17, 20, 23], 1, Detect, [nc, anchors]],  # Detect(P3, P4, P5)]

【yolov5s】

# YOLOv5 🚀 by Ultralytics, GPL-3.0 license# Parameters
nc: 3  # number of classes
depth_multiple: 0.33  # model depth multiple
width_multiple: 0.50  # layer channel multiple
anchors:- [10,13, 16,30, 33,23]  # P3/8- [30,61, 62,45, 59,119]  # P4/16- [116,90, 156,198, 373,326]  # P5/32#Backbone
backbone:# [from, number, module, args][[-1, 1, Conv, [64, 6, 2, 2]],  # 0-P1/2[-1, 1, Conv, [128, 3, 2]],  # 1-P2/4[-1, 3, C3, [128]],[-1, 1, Conv, [256, 3, 2]],  # 3-P3/8[-1, 6, C3, [256]],[-1, 1, Conv, [512, 3, 2]],  # 5-P4/16[-1, 9, C3, [512]],[-1, 1, Conv, [1024, 3, 2]],  # 7-P5/32[-1, 3, C3, [1024]],[-1, 1, SPPF, [1024, 5]],  # 9]#Head
head:[[-1, 1, Conv, [512, 1, 1]],[-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1, 6],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4[-1, 3, C3, [512, False]],  # 13[-1, 1, Conv, [256, 1, 1]],[-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1, 4],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3[-1, 3, C3, [256, False]],  # 17 (P3/8-small)[-1, 1, Conv, [256, 3, 2]],[[-1, 14], 1, Concat, [1]],  # cat head P4[-1, 3, C3, [512, False]],  # 20 (P4/16-medium)[-1, 1, Conv, [512, 3, 2]],[[-1, 10], 1, Concat, [1]],  # cat head P5[-1, 3, C3, [1024, False]],  # 23 (P5/32-large)[[17, 20, 23], 1, Detect, [nc, anchors]],  # Detect(P3, P4, P5)]

【yolov5m】

# YOLOv5 🚀 by Ultralytics, GPL-3.0 license# Parameters
nc: 3  # number of classes
depth_multiple: 0.67  # model depth multiple
width_multiple: 0.75  # layer channel multiple
anchors:- [10,13, 16,30, 33,23]  # P3/8- [30,61, 62,45, 59,119]  # P4/16- [116,90, 156,198, 373,326]  # P5/32# YOLOv5 v6.0 backbone
backbone:# [from, number, module, args][[-1, 1, Conv, [64, 6, 2, 2]],  # 0-P1/2[-1, 1, Conv, [128, 3, 2]],  # 1-P2/4[-1, 3, C3, [128]],[-1, 1, Conv, [256, 3, 2]],  # 3-P3/8[-1, 6, C3, [256]],[-1, 1, Conv, [512, 3, 2]],  # 5-P4/16[-1, 9, C3, [512]],[-1, 1, Conv, [1024, 3, 2]],  # 7-P5/32[-1, 3, C3, [1024]],[-1, 1, SPPF, [1024, 5]],  # 9]# YOLOv5 v6.0 head
head:[[-1, 1, Conv, [512, 1, 1]],[-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1, 6],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4[-1, 3, C3, [512, False]],  # 13[-1, 1, Conv, [256, 1, 1]],[-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1, 4],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3[-1, 3, C3, [256, False]],  # 17 (P3/8-small)[-1, 1, Conv, [256, 3, 2]],[[-1, 14], 1, Concat, [1]],  # cat head P4[-1, 3, C3, [512, False]],  # 20 (P4/16-medium)[-1, 1, Conv, [512, 3, 2]],[[-1, 10], 1, Concat, [1]],  # cat head P5[-1, 3, C3, [1024, False]],  # 23 (P5/32-large)[[17, 20, 23], 1, Detect, [nc, anchors]],  # Detect(P3, P4, P5)]

【yolov5l】

# YOLOv5 🚀 by Ultralytics, GPL-3.0 license# Parameters
nc: 3  # number of classes
depth_multiple: 1.0  # model depth multiple
width_multiple: 1.0  # layer channel multiple
anchors:- [10,13, 16,30, 33,23]  # P3/8- [30,61, 62,45, 59,119]  # P4/16- [116,90, 156,198, 373,326]  # P5/32# YOLOv5 v6.0 backbone
backbone:# [from, number, module, args][[-1, 1, Conv, [64, 6, 2, 2]],  # 0-P1/2[-1, 1, Conv, [128, 3, 2]],  # 1-P2/4[-1, 3, C3, [128]],[-1, 1, Conv, [256, 3, 2]],  # 3-P3/8[-1, 6, C3, [256]],[-1, 1, Conv, [512, 3, 2]],  # 5-P4/16[-1, 9, C3, [512]],[-1, 1, Conv, [1024, 3, 2]],  # 7-P5/32[-1, 3, C3, [1024]],[-1, 1, SPPF, [1024, 5]],  # 9]# YOLOv5 v6.0 head
head:[[-1, 1, Conv, [512, 1, 1]],[-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1, 6],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4[-1, 3, C3, [512, False]],  # 13[-1, 1, Conv, [256, 1, 1]],[-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1, 4],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3[-1, 3, C3, [256, False]],  # 17 (P3/8-small)[-1, 1, Conv, [256, 3, 2]],[[-1, 14], 1, Concat, [1]],  # cat head P4[-1, 3, C3, [512, False]],  # 20 (P4/16-medium)[-1, 1, Conv, [512, 3, 2]],[[-1, 10], 1, Concat, [1]],  # cat head P5[-1, 3, C3, [1024, False]],  # 23 (P5/32-large)[[17, 20, 23], 1, Detect, [nc, anchors]],  # Detect(P3, P4, P5)]

【yolov5x】

# YOLOv5 🚀 by Ultralytics, GPL-3.0 license# Parameters
nc: 3  # number of classes
depth_multiple: 1.33  # model depth multiple
width_multiple: 1.25  # layer channel multiple
anchors:- [10,13, 16,30, 33,23]  # P3/8- [30,61, 62,45, 59,119]  # P4/16- [116,90, 156,198, 373,326]  # P5/32# YOLOv5 v6.0 backbone
backbone:# [from, number, module, args][[-1, 1, Conv, [64, 6, 2, 2]],  # 0-P1/2[-1, 1, Conv, [128, 3, 2]],  # 1-P2/4[-1, 3, C3, [128]],[-1, 1, Conv, [256, 3, 2]],  # 3-P3/8[-1, 6, C3, [256]],[-1, 1, Conv, [512, 3, 2]],  # 5-P4/16[-1, 9, C3, [512]],[-1, 1, Conv, [1024, 3, 2]],  # 7-P5/32[-1, 3, C3, [1024]],[-1, 1, SPPF, [1024, 5]],  # 9]# YOLOv5 v6.0 head
head:[[-1, 1, Conv, [512, 1, 1]],[-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1, 6],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4[-1, 3, C3, [512, False]],  # 13[-1, 1, Conv, [256, 1, 1]],[-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1, 4],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3[-1, 3, C3, [256, False]],  # 17 (P3/8-small)[-1, 1, Conv, [256, 3, 2]],[[-1, 14], 1, Concat, [1]],  # cat head P4[-1, 3, C3, [512, False]],  # 20 (P4/16-medium)[-1, 1, Conv, [512, 3, 2]],[[-1, 10], 1, Concat, [1]],  # cat head P5[-1, 3, C3, [1024, False]],  # 23 (P5/32-large)[[17, 20, 23], 1, Detect, [nc, anchors]],  # Detect(P3, P4, P5)]

在实验训练开发阶段,所有的模型均保持完全相同的参数设置,等待训练完成后,来整体进行评测对比分析。

【F1值曲线】
F1值曲线是一种用于评估二分类模型在不同阈值下的性能的可视化工具。它通过绘制不同阈值下的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和F1分数的关系图来帮助我们理解模型的整体性能.F1分数是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它综合考虑了两者的性能指标。F1值曲线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在不同精确率和召回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选择最佳的阈值。

【Precision曲线】
精确率曲线(Precision-Recall Curve)是一种用于评估二分类模型在不同阈值下的精确率性能的可视化工具。它通过绘制不同阈值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之间的关系图来帮助我们了解模型在不同阈值下的表现。精确率(Precision)是指被正确预测为正例的样本数占所有预测为正例的样本数的比例。召回率(Recall)是指被正确预测为正例的样本数占所有实际为正例的样本数的比例。

【Recall曲线】
召回率曲线(Recall Curve)是一种用于评估二分类模型在不同阈值下的召回率性能的可视化工具。它通过绘制不同阈值下的召回率和对应的精确率之间的关系图来帮助我们了解模型在不同阈值下的表现。召回率(Recall)是指被正确预测为正例的样本数占所有实际为正例的样本数的比例。召回率也被称为灵敏度(Sensitivity)或真正例率(True Positive Rate)。

【loss对比曲线】

整体对比分析不难发现:在本文我们自主构建的数据集上五款不同参数量级的模型没有呈现出来断崖式的性能差异,纵向对比来看:n系列的模型性能最差,s系列次之,而m、l和x三个系列的模型则达到了相近的水平,结合推理速度来考虑的话实际项目中更加倾向于优先选择使用m系列的模型。

这里以m系列模型为基准实例推理效果如下:

数据分布可视化如下所示:

整体训练可视化如下所示:

混淆矩阵如下:

batch实例如下:

感兴趣的话都可以自行动手尝试下!

如果自己不具备开发训练的资源条件或者是没有时间自己去训练的话这里我提供出来对应的训练结果可供自行按需索取。

单个模型的训练结果默认YOLOv5s

全系列五个模型的训练结果总集

这篇关于助力打造清洁环境,基于YOLOv5全系列模型【n/s/m/l/x】开发构建公共场景下垃圾堆放垃圾桶溢出检测识别系统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802911

相关文章

ESP32 esp-idf esp-adf环境安装及.a库创建与编译

简介 ESP32 功能丰富的 Wi-Fi & 蓝牙 MCU, 适用于多样的物联网应用。使用freertos操作系统。 ESP-IDF 官方物联网开发框架。 ESP-ADF 官方音频开发框架。 文档参照 https://espressif-docs.readthedocs-hosted.com/projects/esp-adf/zh-cn/latest/get-started/index

Spring Cloud:构建分布式系统的利器

引言 在当今的云计算和微服务架构时代,构建高效、可靠的分布式系统成为软件开发的重要任务。Spring Cloud 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中的一些常见模式(例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等)。本文将探讨 Spring Cloud 的定义、核心组件、应用场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什么是 Spring Cloud Spring Cloud 是一个基于 Spring

一份LLM资源清单围观技术大佬的日常;手把手教你在美国搭建「百万卡」AI数据中心;为啥大模型做不好简单的数学计算? | ShowMeAI日报

👀日报&周刊合集 | 🎡ShowMeAI官网 | 🧡 点赞关注评论拜托啦! 1. 为啥大模型做不好简单的数学计算?从大模型高考数学成绩不及格说起 司南评测体系 OpenCompass 选取 7 个大模型 (6 个开源模型+ GPT-4o),组织参与了 2024 年高考「新课标I卷」的语文、数学、英语考试,然后由经验丰富的判卷老师评判得分。 结果如上图所

UnrealScriptIDE调试环境部署

先安装vs2010   再安装VSIsoShell.exe, 下载地址 https://pan.baidu.com/s/10kPNUuDGTbWXbz7Nos-1WA       fd3t   最后安装unside,下载地址 https://archive.codeplex.com/?p=uside  安装中间有一步选择Binary文件夹要选对路径。   安装好以后,启动 UDKDe

公共筛选组件(二次封装antd)支持代码提示

如果项目是基于antd组件库为基础搭建,可使用此公共筛选组件 使用到的库 npm i antdnpm i lodash-esnpm i @types/lodash-es -D /components/CommonSearch index.tsx import React from 'react';import { Button, Card, Form } from 'antd'

大语言模型(LLMs)能够进行推理和规划吗?

大语言模型(LLMs),基本上是经过强化训练的 n-gram 模型,它们在网络规模的语言语料库(实际上,可以说是我们文明的知识库)上进行了训练,展现出了一种超乎预期的语言行为,引发了我们的广泛关注。从训练和操作的角度来看,LLMs 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巨大的、非真实的记忆库,相当于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外部的系统 1(见图 1)。然而,它们表面上的多功能性让许多研究者好奇,这些模型是否也能在通常需要系

亮相WOT全球技术创新大会,揭秘火山引擎边缘容器技术在泛CDN场景的应用与实践

2024年6月21日-22日,51CTO“WOT全球技术创新大会2024”在北京举办。火山引擎边缘计算架构师李志明受邀参与,以“边缘容器技术在泛CDN场景的应用和实践”为主题,与多位行业资深专家,共同探讨泛CDN行业技术架构以及云原生与边缘计算的发展和展望。 火山引擎边缘计算架构师李志明表示:为更好地解决传统泛CDN类业务运行中的问题,火山引擎边缘容器团队参考行业做法,结合实践经验,打造火山

Eclipse+ADT与Android Studio开发的区别

下文的EA指Eclipse+ADT,AS就是指Android Studio。 就编写界面布局来说AS可以边开发边预览(所见即所得,以及多个屏幕预览),这个优势比较大。AS运行时占的内存比EA的要小。AS创建项目时要创建gradle项目框架,so,创建项目时AS比较慢。android studio基于gradle构建项目,你无法同时集中管理和维护多个项目的源码,而eclipse ADT可以同时打开

Python应用开发——30天学习Streamlit Python包进行APP的构建(9)

st.area_chart 显示区域图。 这是围绕 st.altair_chart 的语法糖。主要区别在于该命令使用数据自身的列和指数来计算图表的 Altair 规格。因此,在许多 "只需绘制此图 "的情况下,该命令更易于使用,但可定制性较差。 如果 st.area_chart 无法正确猜测数据规格,请尝试使用 st.altair_chart 指定所需的图表。 Function signa

人工和AI大语言模型成本对比 ai语音模型

这里既有AI,又有生活大道理,无数渺小的思考填满了一生。 上一专题搭建了一套GMM-HMM系统,来识别连续0123456789的英文语音。 但若不是仅针对数字,而是所有普通词汇,可能达到十几万个词,解码过程将非常复杂,识别结果组合太多,识别结果不会理想。因此只有声学模型是完全不够的,需要引入语言模型来约束识别结果。让“今天天气很好”的概率高于“今天天汽很好”的概率,得到声学模型概率高,又符合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