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瓶颈期-想不到与做不好,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前段时间遇到些瓶颈,不过我一直坚信,坚持住,总会过去的,这不,过去一大半了,哈哈,今天就先简单聊聊关于瓶颈的问题,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为什么会有瓶颈期?
原因很简答,一个是想不到,一个是做不好,想不到是认知问题,做不好是基础问题。(至少职业生涯的前期是这样的)
想不到——认知
认知就是你的见识,见的多了,认知自然就上去了。为什么有些人想创意那么厉害?想法那么多?其实就是脑子里的案例多,通过转换,最后成为新的创意,但如果脑子里没有那么多东西,新的东西就很难产生了。
例如,如果我没见过下面这张图:

那什么又算用心思考呢?
就是多想问题背后的原因,也就是背景,请记住,任何问题都是来自背景,不论是产品背景、历史背景、人物背景等等,举个不是设计领域的例子:
我最近在看《水浒传》(小时候读书少,只能现在恶补了,哈哈),我就在想为什么108将里面没有晁盖呢?
原因是:因为排位的时候,只排在世的好汉,那时候晁盖已经死了。
那作者又为什么要让晁盖死掉呢?
这时候就是分析背景的时候了:因为作者施耐庵是一个时代中的人,需要表达爱国情怀,所以归顺朝廷的结局是理所当然的,而晁盖骨子里是执意要造反朝廷的,人设很尴尬,不符合作者的阶级立场,所以必须死。
当然,如果我们想不到,可以去网上搜一搜别人的想法和见解,但一定要去想办法挖掘深层的东西,养成这个习惯,对大家一定又很大的帮助。
认知确实在于多看,但看的再多,不吸收也没用啊,所以不仅要多看,还要多想,当你养成了这两个习惯后,认知自然就会有所提升,然后,你的想法就多啦!
不信你试试!
做不好——基础
基础就是你的基本功,我们做技术的,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执行,想法再多,见的再多,执行力不行,都是屁话。我现在的一个同事,工作7年,执行力很强,他说窍门就在于从他工作开始一直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坚持临摹,这么高的级别还坚持临摹,我听到后还是很震撼的。(他说能坚持静下心来临摹的人,都不会太差。)我之前有一阵子经常画卡通形象,临摹过包子大神的两张插画:

总结
解决认知问题,需要多看、多想。解决基础问题,需要多练、多想。所以说来说去,还是那6个字:多看、多练、多想!坚持把这6个字做好,瓶颈期,是事儿吗?
作者:菜心
这篇关于瓶颈期-想不到与做不好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