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专题

组蛋白脱乙酰酶介导的胃癌肿瘤微环境特征及协同免疫治疗(多组学文献学习)

目录 ①HDAC转录组多数据NMF一次聚类 ②ACRG队列中HDAC单独NMF聚类 ③HDS评分在胃癌中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组特征 ④高 HDS 可能提示胃癌的“热”肿瘤状态 ⑤HDS是胃癌免疫治疗效果的有力预测指标 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揭示了高HDS和低HDS患者的TME ⑦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可抑制T细胞和NK细胞通过MIF信号通路浸润 ⑧低 HDS 样品中,CCL17+ 浆细

ChIP-seq助力植物着丝粒特异性组蛋白CENH3研究

着丝粒是由DNA与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是染色体上的重要功能位点,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参与动粒的组装,控制染色单体的配对与分离。真核生物的着丝粒DNA含有大量重复序列且序列进化迅速,物种间相似性较低,因而着丝粒区域DNA的组装成为全基因组测序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植物着丝粒特异性组蛋白CENH3可以定义活性着丝粒,其作为表观遗传标记以建立和维持着丝粒的功能。随着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技术的发

易基因:人早期胚胎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染色质重塑+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深度综述

大家好,这里是专注表观组学十余年,领跑多组学科研服务的易基因。 哺乳动物发育研究促进了对协调胚胎发生遗传、表观遗传和细胞过程的理解,并揭示了对人类胚胎发生特异性新见解。最近研究生成了人类早期胚胎发生的第一个表观遗传学图谱,激发了关于表观遗传学重编程、细胞命运调控以及支撑人类胚胎发育可塑性的潜在机制新想法。本综述讨论了这些对人类早期发育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新见解以及这些过程对保护发育的重要性,还强调了

Rockland 组蛋白 H3 K27 甲基抗体说明书

核小体由 146 bp 的 DNA 组成,这些 DNA 包裹在一系列组蛋白周围,这些组蛋白排列成八聚体,由 2 个组蛋白 H2A、H2B、H3 和 H4 组成。在核小体核心内,组蛋白在主要在 N 末端尾部的特定残基处进行共价修饰,包括赖氨酸(乙酰化、甲基化、SUMO 化和泛素化)、精氨酸甲基化和瓜氨酸化、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以及脯氨酸异构化。赖氨酸侧链可以携带最多三个甲基(单甲基化、二甲基化和三甲

组蛋白研究丨Worthington小牛胸腺组蛋白的特征及文献参考

组蛋白是一组与染色体中的 DNA 相关的水溶性和稀酸可溶性碱性蛋白。它们的特点是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相对较高。尽管组蛋白被分类为有限数量的级分类型(见下文),每个特定级分具有基本不同的氨基酸组成和序列,但由于各种氨基酸残基的乙酰化、甲基化和磷酸化,观察到许多亚级分。结构的微异质性或改变是动态的,因此发现单个细胞类型的组蛋白在发育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它们被认为在基因活动和细胞代谢中发挥作用。参见“染色质

说明书丨Epigentek 组蛋白 H3K9ac多克隆抗体

Epigentek艾美捷组蛋白 H3K9ac多克隆抗体背景: 组蛋白 H3- 与 H2A、H2B 和 H4- 一起参与真核细胞染色质的结构。组蛋白 H3 可以经历几种不同类型的影响细胞过程的表观遗传修饰。这些修饰包括乙酰化、磷酸化、甲基化、泛素化和 ADP 核糖基化,发生在组蛋白 H3 的 N 末端尾域,这导致核小体结构重塑为更易于转录复合物的开放构象。在大多数物种中,组蛋白 H3 主要在赖氨酸

项目文章| PBJ(IF:13.8)发表稻曲病菌效应因子Uv1809增强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水稻免疫的分子机制

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感染引起的稻曲病(RFS)不仅严重影响水稻生产而且威胁人类健康。病原体侵染植物的过程中,植物进化出独特的先天免疫系统。已知组蛋白乙酰化相关酶参与植物免疫调控过程,那么稻曲病菌是如何通过组蛋白乙酰化影响水稻免疫的呢? 发表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期  刊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13.8) 2

表观遗传--组蛋白

来自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51355201   2018 年 7 月 6 日,表观遗传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Danny Reinberg 在 Science 发表了观点(Perspectives)文章[4],就“哪些组蛋白修饰可以遗传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以下对该文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梳理。染色质的两种状态未修饰的组蛋白带正电,而 DNA 带负电,两者通过静电作

易基因: MeRIP-seq等揭示组蛋白乙酰化和m6A修饰在眼部黑色素瘤发生中的互作调控|肿瘤研究

大家好,这里是专注表观组学十余年,领跑多组学科研服务的易基因。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HDACis)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N6-甲基腺嘌呤(m6A)是最普遍的mRNA修饰,在肿瘤发生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对组蛋白乙酰化和m6A RNA修饰之间的互作研究仍然未知。 2023年7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庄艾、Xiang Gu、Tongxin Ge为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