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linx FPGA BGA推荐设计规则和策略(一)

2024-04-19 14:20

本文主要是介绍Xilinx FPGA BGA推荐设计规则和策略(一),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引言:Xilinx®Versal®体系结构、UltraScale™体系结构、7系列和6系列设备有多种封装,旨在实现最大性能和最大灵活性。这些封装有四种间距尺寸:1.0 mm、0.92 mm、0.8 mm和0.5 mm。本文针对这几种间距封装器件就PCB层数估计、BGA焊盘设计、过孔设计、走线等进行介绍。

1. BGA焊盘间距

定BGA布线复杂性的主要因素是间距大小。此外,诸如BGA阵列的尺寸、所使用的阻焊层的类型和层数要求等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间距大小定义为BGA封装焊盘从中心到中心测量距离,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1:定义焊盘间距

     Xilinx建议使用非阻焊定义的(NSMD)铜材BGA焊盘,以实现最佳板设计。NSMD焊盘是不被任何焊料掩模覆盖的焊盘,而阻焊定义的(SMD)焊盘中有少量阻焊层盖住焊盘平台。下图说明了NSMD和SMD焊盘之间的区别。

图片

图2:NSMD和SMD焊盘

2. 层数估计与优化

2.1 层数估计

     一种快速估计FPGA BGA封装完全扇出所需PCB层数的方法是使用以下公式:

图片

信号量(Signals):对于Xilinx®FPGA、MPSoC/RFSoC和ACAP,信号量约为BGA球数量的60%。另外40%是电源和接地信号,它们通常通过过孔直接路由到自己的专用平面。该等式假定I/O利用率为100%。如果使用较少的I/O,则要路由的信号数量会相应减少。

路由通道(Routing Channels):是指离开BGA区域的可用路由路径的数量(一侧的BGA引脚数量减去1,乘以四侧)。下图显示了一个5x5网格,共有16个路由通道(每侧四个路由通道乘以四边)。

图片

图3:路由通道的定义

每个通道的路由(Routes per channel)是一个或两个,这取决于在BGA焊盘之间路由一个还是两个信号。下表显示了完全路由Xilinx FPGA或ACAP所需的信号层的大致数量。

表1:每个封装引脚的近似信号层

图片

2.2 层数优化

     Versal®体系结构、UltraScale™体系结构、7系列和6系列封装具有完整的焊球矩阵。有效路由这些封装所需的真实层数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BGA尺寸(引脚数量) 、焊盘尺寸、焊盘间距和走线宽度、固定引脚 、背面钻及制造技术。
1)BGA尺寸(引脚数量) 
     BGA中引脚的数量表示要路由的信号的数量。由于物理空间的限制,路由所需的信号数量与所需信号层的数量成比例。

2)焊盘尺寸、焊盘间距和走线宽度
     焊盘的大小和间距决定了相邻焊盘之间用于信号扇出的可用空间。基于所选择的走线宽度,可以在相邻焊盘之间路由一个或两个信号。如果一个信号在相邻焊盘之间扇出,则一个信号行可以在单个信号层上布线。但BGA封装最外面的一行,它允许每层有两条路由。

图片

图4:BGA扇出线宽变化

为了便于在BGA区域中布线,允许在BGA焊盘/过孔之间的关键空间(扇出区域)中缩窄走线宽度。然后,这允许在单个信号层上路由两个信号行(如果路由最外面的行,则为三个)。走线在脱离扇出区域之后可以被加宽。在很短的距离内宽度的变化可能会引起较小的阻抗变化。 

3)固定引脚
    Xilinx FPGA和ACAP引脚的设计考虑到了最大的灵活性。然而,某些FPGA/ACAP信号,如JTAG、收发器输入和输出以及存储器控制器信号(以及其他信号)具有固定位置,这意味着与可以根据需要交换的其他信号相比,这些信号的路由是有限的。固定位置导致布局权衡,这可能会对所需信号层的数量产生影响。

4)背面钻孔

图片

图5:背钻孔

背钻孔是一种将未使用的过孔短截线的金属钻掉以消除短截线引起反射的可能性的技术,反射可能会导致信号完整性问题。通常,由于可制造性问题,反向钻孔可以防止在焊盘和过孔之间路由多于一个信号的能力。在开始和布局活动之前,请始终咨询PCB制造商关于反向钻孔的能力。

5)制造技术

图片

图6:几种过孔

可以使用几种先进的制造技术来减少布线设计所需的层数,尽管这些技术中的每一种都会增加板的制造成本:
    1)盲孔(+20%至+40%的制造成本)
    与通孔过孔相反,盲过孔不从顶层行进到底层。盲过孔从顶层或底层传播到内部信号层,为其他布线腾出上方或下方的空间。
    2)埋入式过孔(+25%至+60%的制造成本)
    埋入过孔完全位于印刷电路板内部,不接触顶层或底层。

    3)焊盘中过孔(+10%至+20%的制造成本)
    焊盘中通孔技术是将通孔直接放置在BGA焊盘上,从而减少了将信号迹线记录到顶层或底层的需要。这允许在BGA下更容易的逸出路由,因为信号可以从焊盘直接向下传播到另一层。此外,通过在顶部或底部布线层上不具有信号的任何部分,可以更好地提高信号的阻抗。下图说明了焊盘中过孔的机械设计。

图片

图7:过孔焊盘内结构

2.3 最大板厚度和纵横比

纵横比是板厚与最小孔径的比值,数值越大,加工难度也就越大。

最大板厚度是最小钻孔直径和纵横比的函数,两者都由PCB制造商提供。15:1的典型纵横比表明板的厚度不能超过钻头直径的15倍。例如,10mil的钻头直径将导致150mil的最大板厚度。除了CP封装外,Xilinx建议成品钻头直径为10~15mil,这意味着实际钻头直径约为13~18mil(电镀通常将直径减小约3mil)。10mil的钻头将导致10:1比例的最大板厚度为100mil,或15:1比例的150mil。先进的制造技术可以支持17:1到22:1的比例,但成本会增加。

3. 推荐的1.0mm、0.92mm、0.8mm和0.5mm器件BGA焊盘、过孔和走线尺寸

3.1 推荐的1.0 mm、0.92 mm、0.8 mm和0.5 mm器件BGA焊盘和过孔尺寸

Xilinx®BGA器件的FPGA/ACAP球垫和过孔的尺寸定义如下图所示。下表显示了基于BGA球间距的实际尺寸。

图片

图8:BGA球和过孔尺寸定义

表2:BGA球和过孔尺寸

图片

3.2 推荐的1.0 mm、0.92 mm、0.8 mm和0.5 mm器件焊盘和过孔之间的布线

BGA间距和BGA焊盘/过孔直径决定了焊盘或过孔之间可用于布线的空间大小。标准PCB工艺可以允许3.5mil间距的低至3.5mil的走线宽度。先进的工艺可以允许具有2mil间距的低至2mil的走线宽度。建议的走线路由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9:BGA/走线路由尺寸

表3:BGA/走线路由尺寸

图片

 3.3 推荐的Vias之间走线

一个或两个走线可以在用于1.0mm、0.92mm和0.80mm间距器件的过孔之间布线。由于所需的紧密间隔和走线宽度,在间隔0.5mm的过孔之间布线是不实际的。对于这些情况,建议使用焊盘中过孔技术来增加通孔之间的间距。推荐的过孔间走线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10:过孔间走线

表4:过孔间走线

图片

图片

欢迎关注FPGA技术实战公众号,喜欢就多多转发吧!

这篇关于Xilinx FPGA BGA推荐设计规则和策略(一)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17785

相关文章

Redis多种内存淘汰策略及配置技巧分享

《Redis多种内存淘汰策略及配置技巧分享》本文介绍了Redis内存满时的淘汰机制,包括内存淘汰机制的概念,Redis提供的8种淘汰策略(如noeviction、volatile-lru等)及其适用场... 目录前言一、什么是 Redis 的内存淘汰机制?二、Redis 内存淘汰策略1. pythonnoe

Python将大量遥感数据的值缩放指定倍数的方法(推荐)

《Python将大量遥感数据的值缩放指定倍数的方法(推荐)》本文介绍基于Python中的gdal模块,批量读取大量多波段遥感影像文件,分别对各波段数据加以数值处理,并将所得处理后数据保存为新的遥感影像... 本文介绍基于python中的gdal模块,批量读取大量多波段遥感影像文件,分别对各波段数据加以数值处

Golang的CSP模型简介(最新推荐)

《Golang的CSP模型简介(最新推荐)》Golang采用了CSP(CommunicatingSequentialProcesses,通信顺序进程)并发模型,通过goroutine和channe... 目录前言一、介绍1. 什么是 CSP 模型2. Goroutine3. Channel4. Channe

Python 中 requests 与 aiohttp 在实际项目中的选择策略详解

《Python中requests与aiohttp在实际项目中的选择策略详解》本文主要介绍了Python爬虫开发中常用的两个库requests和aiohttp的使用方法及其区别,通过实际项目案... 目录一、requests 库二、aiohttp 库三、requests 和 aiohttp 的比较四、requ

Python中的可视化设计与UI界面实现

《Python中的可视化设计与UI界面实现》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创建用户界面(UI),包括使用Tkinter、PyQt、Kivy等库进行基本窗口、动态图表和动画效果的实现,通过示例代码,展示... 目录从像素到界面:python带你玩转UI设计示例:使用Tkinter创建一个简单的窗口绘图魔法:用

Redis过期键删除策略解读

《Redis过期键删除策略解读》Redis通过惰性删除策略和定期删除策略来管理过期键,惰性删除策略在键被访问时检查是否过期并删除,节省CPU开销但可能导致过期键滞留,定期删除策略定期扫描并删除过期键,... 目录1.Redis使用两种不同的策略来删除过期键,分别是惰性删除策略和定期删除策略1.1惰性删除策略

Spring Boot 中整合 MyBatis-Plus详细步骤(最新推荐)

《SpringBoot中整合MyBatis-Plus详细步骤(最新推荐)》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SpringBoot项目中整合MyBatis-Plus,包括整合步骤、基本CRUD操作、分页查询、批... 目录一、整合步骤1. 创建 Spring Boot 项目2. 配置项目依赖3. 配置数据源4. 创建实体类

Java子线程无法获取Attributes的解决方法(最新推荐)

《Java子线程无法获取Attributes的解决方法(最新推荐)》在Java多线程编程中,子线程无法直接获取主线程设置的Attributes是一个常见问题,本文探讨了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供了两种解决... 目录一、问题原因二、解决方案1. 直接传递数据2. 使用ThreadLocal(适用于线程独立数据)

不懂推荐算法也能设计推荐系统

本文以商业化应用推荐为例,告诉我们不懂推荐算法的产品,也能从产品侧出发, 设计出一款不错的推荐系统。 相信很多新手产品,看到算法二字,多是懵圈的。 什么排序算法、最短路径等都是相对传统的算法(注:传统是指科班出身的产品都会接触过)。但对于推荐算法,多数产品对着网上搜到的资源,都会无从下手。特别当某些推荐算法 和 “AI”扯上关系后,更是加大了理解的难度。 但,不了解推荐算法,就无法做推荐系

深入探索协同过滤:从原理到推荐模块案例

文章目录 前言一、协同过滤1.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UserCF)2.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ItemCF)3. 相似度计算方法 二、相似度计算方法1. 欧氏距离2. 皮尔逊相关系数3. 杰卡德相似系数4. 余弦相似度 三、推荐模块案例1.基于文章的协同过滤推荐功能2.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功能 前言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推荐系统成为连接用户与内容的桥梁。本文聚焦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