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说:敏捷?我被洗脑了吗?

2024-04-14 13:08
文章标签 敏捷 亲历者 洗脑

本文主要是介绍亲历者说:敏捷?我被洗脑了吗?,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几年之前我还是个野生程序员的时候,对“敏捷”这个词是有些抗拒的。那时候,要么是没有想法、懒得去理会,要么就是主观上拒绝:

肯定又是些无所事事的人弄出来的无聊概念,帮他们自己刷存在感的东西!

敏捷,就是那些咨询公司弄出来给别人洗脑的嘛,那些理念太空,根本无法落地!

那些一大堆概念都是些什么鬼?条条框框太多了,运作起来太麻烦了!

不用敏捷,我们现在不也挺好的吗?敏捷跟我有什么关系?

但后来我却选择加入了 ThoughtWorks,这个传说中的敏捷大本营,一方面因为很多出名的书都是 ThoughtWorks 的人出的,另一方面也想亲入虎穴一探究竟。而如今,历经敏捷项目的洗礼,我已经成为专职的一线咨询师,为众多大型企业提供敏捷转型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他们

在一些朋友看来,我自从换了工作,就开始在群里转发一些敏捷相关的文章,发表一些感言。在转发这些内容的时候,我经常用到的叙事口吻是“他们”。

他们的代码真的写了好多测试。

有时候要开一整天的会,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撑下来的!

感觉跟着他们一起做测试驱动开发好像没那么难。

这段时间里,我让自己成为一个“警惕的观察者”。不管是主观上的警觉,还是故意在外人面前将自己打造成这样的一个形象。深怕在我还没有觉察到的时候就已经被敏捷洗脑了;同时也希望在曾经的好友面前以尽量理性、中立和客观(理中客)的形象示人:不过,这不妨碍在他们看来,我已经被洗脑了。

后来我了解到,这如同学习新知识过程“守破离”中“守”的阶段。“守”的过程既是获取新认知的过程,也是与过去的认知做比较和更新的过程。观察现象——对比质疑——私下学习——拨开疑云,大体就是这样的不段重复,在不断了解新实践的过程中,也同步去认识它、理解它。

渐渐地,一系列疑问得以解答,使得最终我接纳了敏捷开发思想,并认为它是适用于现代开发团队中的工作方法。

疑问

在过去我呆过的团队中,一直有两个无法解答的问题。那时作为技术经理,我经常被别人问到的问题,也是我自己无法用经验回答的问题。

  • 做完这个功能,你估计需要多少时间?
  • 为什么大家在办公室显得很安静、气氛有点压抑?

在成功学的洗脑课程中,有一句被强调最多的话:“失败一定有原因,而成功一定有方法!”那么,我们过去回答不了的上面这些问题,以及由它们导致的管理上的难题,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获得管理上成功的方法又是什么呢?我带着这两个问题离开了之前深度参与的创业项目。与朋友分享了要探索新征程的想法之后,他真诚地邀请我加入他的创意,并希望由我来带领团队一起续写新的故事。我猛然间发现,其实虽然之前在团队里担任所谓技术经理的职位,但我真正给团队带来的帮助似乎更多的只是一个有经验的工程师给新手的指导。那时候,第三个疑问产生了:

  • 如何去做好一个团队带头人?应该安排团队成员每天做什么?

这些疑问不得到解答,我就如同掉下井底的青蛙,虽然能听见外面世界的声音,却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世界。

答疑

加入新团队后不久,这些疑问就完全得到了解答。第一个要实现的需求就是一个“明星”功能,集成第三方系统的调查问卷。团队很快组织了需求计划会议,并细致地过了一遍第一期要完成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要包含的业务范围,而具体又包含哪些步骤(用户故事)。

  • 目标:发出问卷链接,并将数据收回来。
  • 范围:选取模板、发送链接、收回数据、发送提醒邮件
  • 步骤:
    1. 管理员在外部系统中创建好模板(不需要开发)
    2. 用户可在 XX 页面中使用选项来选择问卷模板(系统自动将外部系统中的模板名字同步到本地系统)
    3. 用户可在 YY 页面中使用链接发送调查表单,客户收到包含链接的邮件
    4. 系统自动将外部系统中收到的数据同步到本地系统中以供使用
    5. 如果没收到提交数据,系统自动在7天后自动发出提醒邮件,客户再收到一封包含链接的邮件

接着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对还不够详尽的细节提出问题,讨论获得一致,一起对各个步骤大致估计所需时间。每个用户故事并不确定由谁来做,而是大家一起就其中的细节进行讨论,并就所需时间形成一致:有的人说需要 3 天,有的人觉得 2 天就够了。他们会叙述自己的想法,并最终达成共识。

这项活动,以及之后的迭代过程中,基于这个会议的开发过程解答了我第一个疑问。

他们有一个角色叫 BA,会写一个个的用户故事来描述需求,一两天就可以完成一个故事。明确的前提条件和验收标准(从哪里开始做,做到哪里为止),让开发工作变得有节奏感,需求不清楚的时候随时就这个需求的范围进行讨论。

相比于拿别的产品做个演示,甩一句“就照这个做”,然后就天天催进度、做出来之后又说不对劲的产品经理,有一个专门负责业务、随时可以叫过来讨论的 BA 让开发人员感到倍感轻松。

江湖上传言说敏捷不需要文档,原来是谬误。敏捷并没有说不需要文档,只是说认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比详尽的文档更重要。所以,用户故事仍然是会包含必要的描述内容的。要写清楚为什么要做这项功能,以及验收标准等。

团队一起估计时间的过程,不光可以消除特定人估计时的无助感,更重要的是它让所有人都了解用户故事的细节,在后续开发中谁都可以参与开发。

相对较小的用户故事,估计起来要比一整个功能(比如对整个调查问卷功能进行估计)估计起来靠谱得多。即使有特定的用户故事估计不准确,其影响范围也是可控的。

把所有故事的估计时间相加,即为整个功能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估计只是帮助做计划的一种方法,在后续开发过程中,如果发现比当初估计的要复杂,或者简单,需要与 BA、PM 等角色一起更新这个估计值,从而帮助团队及时完善一开始制定的迭代计划(如果必要,可以加入一些,或者减去一些,或者修改一些)。

这样,我发现开发团队的时间原来是需要管理的,而管理时间这件事其实也需要花些心思才能做好。这时候,如果你问我某项功能需要多久做好?我会告诉你,让我来拆分一下功能,粗略估计就成为了可能。

而后面的其他疑问也很快得到了解答。关于团队气氛,如果一个团队里每个成员都在闷头做自己的工作,独自面对自己的交付压力和技术挑战,成员之间互相帮不上忙,他们的气氛一定不会太好。而如果所有人通力配合工作在相同的功能上,一起理解消化业务,一起解决技术问题,共同做技术决策,并分担解决缺陷(BUG)的责任和压力,那么团队的气氛怎么会不好呢?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团队。

团队里大家的角色是如何分配的,规模又应该多大?团队之间应该如何配合?这就不难回答了。典型的业务功能团队,以及后来出现的微服务团队,都很好的诠释了团队结构和规模问题。有一个论述产品设计和组织结构关系的康威定律,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团队带头人?我突然反应过来,一定要有这个角色么?如果大家都能很好地运作了,那其实这个所谓带头人的作用是很淡化的,这也就是所谓的自组织团队了。如果一定要一个带头人,那他的职责一定是确保这样一种自组织的机制在团队中持续地运作下去。

所以,我被洗脑了吗?

也许你可以这样认为。

作者我现在是接受了敏捷思想的,其中还有一些工具和方法,我还在持续学习过程中。不过,“洗脑”这个词本身其实具有一定的预设立场,它是那些质疑者的说法。

那么,重新回到问题本身。敏捷是什么呢?它会将人们洗脑吗?

敏捷不是什么宗教,它只是一种生产软件的思路,一种倡议。它倡议,通过加强团队成员间的交流协作,尽快交付高质量、有价值的软件,让团队以良好的响应性来拥抱软件的变化。为了符合这种思路,它一般又会有一些典型的实践方式。我们可以说哪些实践是由敏捷方法所推荐的,因此是“敏捷的”;而哪些实践是不推荐的,因此是“不够敏捷的”。但不会说哪种是好的,哪种是不好的。

比如,敏捷的:

  • 自主提交代码,尽早集成
  • 自动化一切,包括环境初始化
  • 代码由团队共享,随时重构和优化

不敏捷的:

  • 逐次代码提交都需要他人审查并批准的管控
  • 手动部署生产环境
  • 不让他人修改自己编写的代码

但这些“不敏捷”的条目,基于团队具体情况,可能实际操作起来更可行,就可以根据目前的阶段去施行,并向着更敏捷的方向去持续改进。类似地还有,敏捷不会说团队一定要开站会,站会一定要在早上开等等……相反,如果要求团队一定要做某件事,其实它与敏捷思想是背道而弛的。我们应该遵循敏捷理念去对实践进行改良,以适应团队实际情况。

事实上,“敏捷”一词来源于英语 Agile,这一英文词汇也类似于中文中的形容词“敏捷”一词,其适应性相当广泛。人们往往用它来形容业务的灵活性,思路的开放性等。因此对于敏捷来说,并不存在什么洗脑不洗脑的说法。它只是一种风格,一种态度。只要你运用这种思路和风格去让团队协作越来越好,开发出来的软件的质量越来越好,那就是敏捷的。敏捷中典型的具体实践方法有 Scrum、XP 和 Lean 等。此外,近年被广为谈论的 DevOps,也已经成为了敏捷软件方法的典型实践。


文/ThoughtWorks陈计节

更多精彩洞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思特沃克

这篇关于亲历者说:敏捷?我被洗脑了吗?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03073

相关文章

PMP–一、二、三模–分类–14.敏捷–技巧–看板面板与燃尽图燃起图

文章目录 技巧一模14.敏捷--方法--看板(类似卡片)1、 [单选] 根据项目的特点,项目经理建议选择一种敏捷方法,该方法限制团队成员在任何给定时间执行的任务数。此方法还允许团队提高工作过程中问题和瓶颈的可见性。项目经理建议采用以下哪种方法? 易错14.敏捷--精益、敏捷、看板(类似卡片)--敏捷、精益和看板方法共同的重点在于交付价值、尊重人、减少浪费、透明化、适应变更以及持续改善等方面。

颠覆你的开发模式:敏捷思维带来的无限可能

敏捷软件开发作为现代软件工程的重要方法论,强调快速响应变化和持续交付价值。通过灵活的开发模式和高效的团队协作,敏捷方法在应对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方面表现出色。本文将结合学习和分析,探讨系统变化对敏捷开发的影响、业务与技术的对齐以及敏捷方法如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处理持续变化和迭代。 系统变化对敏捷软件开发的影响 在敏捷软件开发中,系统变化的管理至关重要。系统变化可以是需求的改变、技术的升级、

PMP–一、二、三模–分类–14.敏捷–技巧–原型MVP

文章目录 技巧一模14.敏捷--原型法--项目生命周期--迭代型生命周期,通过连续的原型或概念验证来改进产品或成果。每个新的原型都能带来新的干系人新的反馈和团队见解。题目中明确提到需要反馈,因此原型法比较好用。23、 [单选] 一个敏捷团队的任务是开发一款机器人。项目经理希望确保在机器人被实际建造之前,团队能够收到关于需求的早期反馈并相应地调整设计。项目经理应该使用以下哪一项来实现这个目标?

PMP–一、二、三模–分类–14.敏捷–技巧–帮助团队交付价值的执行实践迭代和增量如何帮助交付工作产品

文章目录 技巧一模14.敏捷--实践--帮助团队交付价值的执行实践--持续集成--在不同层面测试、验收测试驱动开发 (ATDD) 、测试驱动开发和行为驱动开发、刺探 。90、 [单选] 敏捷项目的第一次迭代即将开始。发起人召集团队、Scrum主管、产品负责人和其他项目干系人参加启动会议。发起人强调需要在项目尽可能早的时候以最小的成本识别和应对项目风险。与会者实现发起人要求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PMP–一、二、三模–分类–14.敏捷–技巧–故事点

文章目录 技巧一模14.敏捷--术语表-自组织团队--自组织团队是一种跨职能团队,其中为实现团队目标团队成员根据需要轮换着发挥领导作用。 自组织团队的核心就是做什么事情,团队成员说了算。61、 [单选] 作为估算活动持续时间过程的一部分,项目经理促成了与产品负责人和Scrum团队的冲刺计划会议。项目经理将用户故事分解为较小的任务项,以小时为单位估算所需时间,并根据团队的能力确定冲刺待办事项列

【数据产品案例】有赞大数据实践- 敏捷型数据仓库的构建及其应用

案例来源:@洪斌 案例地址: https://tech.youzan.com/you-zan-big-data-practice/ 1. 数据仓库处理:近源数据层→数据宽表→基础指标表 1)近源数据层:封装中间层,实现: a. 合并不同业务数据,如pc和app的日志数据 b. 脏数据屏蔽 c. 冗余字段合并 2)数据宽表:提取足够

PMP–一、二、三模、冲刺、必刷–分类–14.敏捷–技巧–刺探

文章目录 技巧一模反例不选“刺探”14.敏捷--流程:(2)每日站会(15分钟、轮流开、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输入任务板/看板 → 输出任务板更新、燃尽图更新、障碍日志、产品增量;14.敏捷--方法--每日站立会--每日站会让团队自我组织,并让团队成员为完成之前和整个迭代中承诺完成的工作承担彼此的责任37、 [单选] 敏捷项目团队与产品负责人、项目经理和其他关键项目干系人会面,讨论项目

用Leangoo领歌敏捷工具进行迭代管理的实践分享Sprint Backlog

在敏捷开发中,迭代管理是确保项目持续推进、不断优化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迭代管理能够帮助团队快速响应变化,持续交付高质量产品。 Leangoo是一款免费的敏捷项目管理工具,为团队提供了直观、高效的看板管理方式来管理迭代过程。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Leangoo进行迭代管理,帮助团队更好地实现敏捷开发目标。 1. 创建和规划迭代 在Leangoo中,迭代管理从创建一个新的迭代看板开始。团队可以根据当前

敏捷相关

2011年度敏捷软件开发调研结果发布 [url]http://www.infoq.com/cn/news/2012/03/2011_state_agile[/url]

敏捷需求管理,推动敏捷项目成功——Leangoo领歌敏捷工具

在敏捷项目管理中,需求管理是决定项目成功的关键环节。准确捕捉和高效管理需求,不仅能避免项目偏航,还能确保最终交付的产品与客户预期高度契合。Leangoo领歌敏捷工具,正是为此而生,助力团队轻松实现需求管理的每一步。 全方位敏捷需求管理,从未如此轻松 Leangoo领歌敏捷工具以看板中心,提供了一整套全面的需求管理解决方案。从需求收集、优先级排序,到需求跟踪和变更管理,都可直观且高效的展示项目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