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从电影《乔布斯》看智能家居的创业启示,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从电影《乔布斯》看智能家居的创业启
也许很不幸,大多数智能家居的创业者并没有乔布斯般天才的头脑,没有独断的偏执,没有灵修周游的奇幻之旅,也没有草野荒原天人交会的顿悟,但我们都创业了。 九月,就当秋天的空气里都开始弥漫一股浓重的土豪金粉气味时,电影《乔布斯》也接踵上映。这部打上严重拜教性质的电影一度被果粉斥为遗憾、很不成功,争论的焦点除了影片将乔布斯请下神坛,回归普通的人伦情态,一个更严重的舆情违逆在于,影片把叙事结点放在了iPod研发上,对之后风靡全球带来万千拥趸的iPhone、iPad只字未提——这在苹果产品编年史上被称为不可原谅。 尽管,众多果粉渴望通过电影为自己手中的苹果设备找到依托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导演斯坦恩还是试图在素材的取舍上,为整部叙事造成一些突出的变化。斯坦恩解释说,令他印象最深的,还是乔布斯刚刚开发出苹果2代计算机的时代。那时,他意气风发,最本色、最原始,也最接近真实的内心。而当乔布斯经历了影片所描述的苹果车库年代、众叛亲离时期、掌权重组阶段,苹果已经结束创业的阵痛,全面步入正轨,iPhone、iPad的问世,不过是铺路架桥、水到渠成的事情罢了。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一次,斯坦恩的《乔布斯》主题或可以概括为是:创业! 那么电影究竟能给产业成长阶段的智能家居创业带来哪些启示呢?也许以下三点值得借鉴: 对待产品与设计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需要清楚的。而用正确的标准来判断大众是否也想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才是我们要擅长的。——乔布斯
“科技的力与美”、“酷”、“对细节精益求精”——乔布斯有关产品的设计与研发有太多的珠玑之言,但以上这句可能才是最具有统揽性的。苹果的产品一向被认为是技术驱动和需求驱动完美结合的范式,这固然带有消费电子行业的一些特殊烙印。但苹果也并非是一天就长成巨人的,事实上,正如《乔布斯》所呈现的一样,苹果在早期也经历了创业的惨淡与迷茫,当乔布斯和沃兹制造出苹果1代,他们坚信自己正在改变世界,但对产品的用途却没有人能够说清,直到他们迎来了第一位伯乐,零售商保罗·特雷尔。影片在交代乔布斯和他的伙伴完成保罗·特雷尔的第一笔大单,50台整机的交货过程时,突出了工期紧同时不放松对质量的要求。而即使最后交付的只是电脑主板,乔布斯仍然说服了客户接受产品。 这是一段言简意赅的描述,但事实上,《乔布斯》在这里已经就技术产业的创业要点、日后深入苹果公司的核心产品理念作了集中展现。在一个依靠技术驱动消费的行业里,至关重要的两点:一是创新、一是品质。乔布斯十分准确地判断对了这两点,这是苹果早期创业安身立命之本。 技术驱动与需求驱动是相辅相成的,技术驱动会引发需求,需求驱动也会催生技术进步。问题在于驱动的起点上。以技术作为驱动起点代表你所要承受的创业市场风险更大,甚至极有失败的可能。于是,科技创业企业的第一个困扰就是如何判断你的技术产品将会变成市场需求? 为此,乔布斯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没有走出去进行市场调查,我们为自己生产。”生产者把自己还原成消费者,直觉化且严苛的创新路径虽然贯彻了乔布斯的热情与纪律,但这并非苹果真正可以利用产品号令市场的根本原因。特别是苹果的创业初期,倡导产品的最小可行性其实才是苹果逐渐捕获市场味觉的关键举措! 所谓最小可行性,是指产品开发不要求功能完美,只包含核心特征,以此对市场需求进行验证,如发现市场需求不存在,则损失降至最低,如市场需求存在,则进行后续开发。苹果的1代和2代产品都可以称作是最小可行性产品。总结苹果的产品沿革,实际上是对自己原始产品(从1代开始)不断批判继承的加法过程,也是不断去除外来干扰,保持产品思路封闭性,不断聚焦的减法过程。这其中,苹果创业期最小可行性产品的设计概念似乎发挥了基础性的磐石般作用。 与合伙人的关系互联网创业热潮的问题不是太多人开创公司;而是太多人没有坚持做下去。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当你必须解雇人,取消项目,应对非常困难的情形时,有太多时刻充满了绝望和痛苦。那时,你才能发现你是谁,你的价值是什么。——乔布斯 “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的第一课就是寻找创业合伙人,组建自己的团队。没有人可以单枪匹马成就商业神话,即使神通如乔布斯也不行。一般性的组队思路是寻找志趣相投的同道中人,但大多数创业者会过分强调类同,却忽略了差异性。 企业的良性运转需要技术、市场、管理三部分组成,没有人是可以同时专深三个领域,倘若真有,在时间、精力上也被不允许。因此,对于创业者来说,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专长与优势,在此基础上,所寻找的创业合作者应该是与其不同质的,尽量形成技能的互补。《乔布斯》在苹果车库的创业阶段,几个合伙人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才能特征,乔布斯本人更擅长的领域在设计、创意、文化性、市场;而沃兹则是技术牛人,苹果1代的实际发明者;仅在苹果拥有12天工作经历的Long Wayne,苹果的第三位创始人则因为年纪较大,可以给予经验支持和协调三人关系。在苹果的早期,当然还包括了其他的一些不同才能的人,如性格狂放不羁,但非常著名的设计师Rod Holt等等。
虽然乔布斯本人从小也对电子学十分感兴趣,但是从乔布斯和沃兹的搭档关系可以十分清楚地说明,一个在设计和市场上更强的乔布斯需要的恰恰是沃兹这种技术十分过硬的合伙人。 寻找合伙人是一件难事,而当要公司因为发展的需要,必须解雇员工,则更需经历情感与制度、利益的艰难取舍。 乔布斯说,“最好的制度就是没有制度,这不表示我们没有流程。苹果是一个非常有纪律的公司,我们有很棒的流程。但苹果不是专做这事的。流程可以让你更有效率。”但其实,流程比制度更无情,流程要求在每个节点上匹配适当的人,一旦有人不能承担他在流程线上的作用,将自动被淘汰。 很显然,电影《乔布斯》在这里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作为跟随乔布斯最初创业的元老之一,Daniel因为自身的能力有限,逐渐沦为苹果公司的一名电脑修理工。乔布斯出于公司的利益考虑,没有给Daniel股份,Daniel为此黯然离开公司。一向充满家和自由梦想的合伙人沃兹在此问题上与乔布斯出现了极大分歧,因为不能忍受乔布斯的处理方式,也选择了出走。 这其实是隐藏在轰轰烈烈的苹果帝国下面的一条感情线。一将功成万骨枯,苹果高效、完美的背后,有太多人为此做了铺垫,但这不只是苹果的问题,而是众多创业企业都会面对的成长困惑。对于创业者,如何在这层关系上处理好与合伙人的关系,并没有一个最优答案。绝望也好,痛苦也罢,这都是必须要经历的心理过程。 关于竞争对手比别人少用一条线获得更低的工艺成本,比别人提供多一种价值认同并获得更高的利润,这就是苹果。——乔布斯 创业企业似乎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但同时,竞争又无处不在。面对竞争,也许有很多种应战的方式,但真正战胜你的竞争对手的方式,是让自己变得更强。电影《乔布斯》描绘了苹果公司在苹果2代的辉煌之后,所度过的一段公司的低谷期。这时候的苹果内部遭遇了乔布斯在人事、设计理念上的一些失误,对外则要应对来自强大的商业对手的挑战。其中包括上世纪80年代IBM在PC上对苹果3造成的巨大威胁,又比如苹果对微软Windows涉及侵权MAC长达四年的诉讼。 要善于发现对手的缺点,同时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予以弥补。乔布斯说,“任何一款产品都不应该带着BUG去见用户,哪怕失信于媒体推迟发布时间。”苹果在产品测试上的严酷不仅着眼于用户体验,也是针对各种潜在的竞争可能。 作为初创企业,在入行时间上是后起之辈,但在创新能力和技术追求上,又往往扮演领跑者的角色,特别是在技术创业当中。创新,是技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前提,但要提防创新成果被传统企业窃取。传统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强大的宣传推广能力,因此,一旦创新讯息被掌握,传统企业具备更强可实现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初创企业的竞争对手都是企业的传统巨头,至于与同为初创型企业的则应该更多保持竞合的关系。 对此,乔布斯在比尔·盖茨参观苹果位于库珀蒂诺的总部时,向其展示Mac GUI的原型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在之后的1985年,微软发布Microsoft Windows,它让IBM PC拥有了GUI。因为这一点,许多公司也开始制造IBM PC兼容机,廉价的PC复制品。苹果为此付出了惨重的市场代价,也被迫开展了与微软断断续续的四年官司。因此,创业企业如何保守技术机密,把住行业创新入口变得十分重要。 理想照进现实,历史照向未来,智能家居与四十多年前的苹果命运何其相似!同样拥有对技术的前瞻性把握,同样志向远大,同样前景光明,但也同样面临短暂的蛰伏。产品、管理和市场是创业必须同时面对的三个最重要问题,也是企业运营的核心三要素。对于智能家居创业,产品研发设计、人才管理、市场竞争的问题一个也不少,也许唯一的遗憾是这个行业并没有乔布斯式的人物,但每个创业者都为此做着自己的努力。 |
这篇关于从电影《乔布斯》看智能家居的创业启示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