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和预测

2024-03-10 19:20
文章标签 预测 冒险

本文主要是介绍冒险和预测,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前言

大家好我是jiantaoyab,这是我所总结作为学习的笔记第十篇,在这里分享给大家,还有一些书籍《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这篇文章讲冒险和预测

流水线设计需要解决的三大冒险,分别是结构冒险(Structural Hazard)、数据冒险(Data Hazard)以及控制冒险(Control Hazard)。

结构冒险

本质上是一个硬件层面的资源竞争问题,也就是一个硬件电路层面的问题

CPU 在同一个时钟周期,同时在运行两条计算机指令的不同阶段。但是这两个不同的阶段,可能会用到同样的硬件电路

image-20240310152714269

可以看到,在第 1 条指令执行到访存(MEM)阶段的时候,流水线里的第 4 条指令,在执行取指令(Fetch)的操作。访存和取指令,都要进行内存数据的读取。我们的内存,只有一个地址译码器的作为地址输入,那就只能在一个时钟周期里面读取一条数据,没办法同时执行第 1 条指令的读取内存数据和第 4 条指令的读取指令代码

怎么解决呢?

增加资源,把我们的内存分成两部分,让它们各有各的地址译码器。这两部分分别是存放指令的程序内存存放数据的数据内存

这种结构又叫哈佛结构,和我们熟知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不太一样

image-20240310152912954

这种方案的不足之处是对程序指令和数据需要的内存空间,我们就没有办法根据实际的应用去动态分配了。虽然解决了资源冲突的问题,但是也失去了灵活性

image-20240310153023164

所以,现代的 CPU 虽然没有在内存层面进行对应的拆分,而是在 CPU 内部的高速缓存部分进行了区分,把高速缓存分成了指令缓存(Instruction Cache)和数据缓存(Data Cache)两部分。

内存的访问速度远比 CPU 的速度要慢,所以现代的 CPU 并不会直接读取主内存。它会从主内存把指令和数据加载到高速缓存中,这样后续的访问都是访问高速缓存。而指令缓存和数据缓存的拆分,使得我们的 CPU 在进行数据访问和取指令的时候,不会再发生资源冲突的问题了。

数据冒险

是程序逻辑里面的问题,其实就是同时在执行的多个指令之间,有数据依赖的情况。这些数据依赖,我们可以分成三大类,分别是先写后读(Read After Write,RAW)、先读后写(Write After Read,WAR)和写后再写(Write After Write,WAW)。

先写后读

image-20240310155513907

image-20240310155236323

可以看到,在内存地址为 12 的机器码,0x2添加到0x4对应的内存地址里面。然后,在紧接着的内存地址为 16 的机器码,我们又要从 0x4内存地址里面,把数据写入到 eax 这个寄存器里。

所以,我们需要保证,在内存地址为 16 的指令读取 0x4 里面的值之前,内存地址 12 的指令写入到 0x4 的操作必须完成。这就是先写后读所面临的数据依赖。如果这个顺序保证不了,我们的程序就会出错。

这个先写后读的依赖关系,我们一般被称之为数据依赖,也就是 Data Dependency。

先读后写

image-20240310155623386

image-20240310155611797

在内存地址为 15 的汇编指令里,我们要把 eax 寄存器里面的值读出来,再加到 0x4 的内存地址里。接着在内存地址为 18 的汇编指令里,我们要再写入更新 eax 寄存器里面。

如果我们在内存地址 18 的 eax 的写入先完成了,在内存地址为 15 的代码里面取出 eax 才发生,我们的程序计算就会出错。这里,我们同样要保障对于 eax 的先读后写的操作顺序。

先读后写的依赖,一般被叫作反依赖,也就是 Anti-Dependency。

写后再写

image-20240310160002607

image-20240310155939340

内存地址 4 所在的指令和内存地址 b 所在的指令,都是将对应的数据写入到 0x4 的内存地址里面。如果内存地址 b 的指令在内存地址 4 的指令之后写入。那么这些指令完成之后,0x4 里的数据就是错误的。这就会导致后续需要使用这个内存地址里的数据指令,没有办法拿到正确的值。所以,我们也需要保障内存地址 4 的指令的写入,在内存地址 b 的指令的写入之前完成。

这个写后再写的依赖,一般被叫作输出依赖,也就是 Output Dependency。

流水线停顿

对于同一个寄存器或者内存地址的操作,都有明确强制的顺序要求。而这个顺序操作的要求,也为我们使用流水线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流水线架构的核心,就是在前一个指令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后面的指令就要开始执行

可以用流水线停顿来解决,如果我们发现了后面执行的指令,会对前面执行的指令有数据层面的依赖关系,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再等等”。

我们在进行指令译码的时候,会拿到对应指令所需要访问的寄存器和内存地址。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判断出来,这个指令是否会触发数据冒险。如果会触发数据冒险,我们就可以决定,让整个流水线停顿一个或者多个周期。

image-20240310160606077

其实,我们并没有办法真的停顿下来。流水线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必须要干点儿事情。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让流水线停下来,而是在执行后面的操作步骤前面,插入一个 NOP 操作,也就是执行一个其实什么都不干的操作

image-20240310160645242

小总结:解决结构冒险和数据冒险

  1. 增加资源,通过添加指令缓存和数据缓存,让我们对于指令和数据的访问可以同时进行。这个办法帮助 CPU 解决了取指令和访问数据之间的资源冲突
  2. 进行等待。通过插入 NOP 这样的无效指令,等待之前的指令完成。这样我们就能解决不同指令之间的数据依赖问题。

但是这2种解决方法并不是最优的

NOP 操作和指令对齐

在 MIPS 的体系结构下,不同类型的指令,会在流水线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操作

image-20240310161222355

image-20240310161229966

以 MIPS 的 LOAD,这样从内存里读取数据到寄存器的指令为例,来仔细看看,它需要经历的 5 个完整的流水线。STORE 这样从寄存器往内存里写数据的指令,不需要有写回寄存器的操作,也就是没有数据写回的流水线阶段。至于像 ADD 和 SUB 这样的加减法指令,所有操作都在寄存器完成,所以没有实际的内存访问(MEM)操作。

image-20240310161257134

有些指令没有对应的流水线阶段,但是我们并不能跳过对应的阶段直接执行下一阶段。不然,如果我们先后执行一条 LOAD 指令和一条 ADD 指令,就会发生 LOAD 指令的 WB 阶段和 ADD 指令的 WB 阶段,在同一个时钟周期发生。这样,相当于触发了一个结构冒险事件,产生了资源竞争

image-20240310161321449

所以,在实践当中,各个指令不需要的阶段,并不会直接跳过,而是会运行一次 NOP 操作。通过插入一个 NOP 操作,我们可以使后一条指令的每一个 Stage,一定不和前一条指令的同 Stage 在一个时钟周期执行。这样,就不会发生先后两个指令,在同一时钟周期竞争相同的资源,产生结构冒险了

image-20240310161353236

操作数前推

通过 NOP 操作进行对齐,我们在流水线里,就不会遇到资源竞争产生的结构冒险问题了。但是,插入过多的 NOP 操作,意味着我们的 CPU 总是在空转。

add $t0, $s2,$s1
add $s2, $s1,$t0

后一条的 add 指令,依赖寄存器 t0 里的值。而 t0 里面的值,又来自于前一条指令的计算结果。所以后一条指令,需要等待前一条指令的数据写回阶段完成之后,才能执行。我们遇到了一个数据依赖类型的冒险。所以要在第二条指令的译码阶段之后,插入对应的 NOP 指令,直到前一天指令的数据写回完成之后,才能继续执行。

这样的方案,虽然解决了数据冒险的问题,但是也浪费了两个时钟周期,运行了两次空转的 NOP 操作

image-20240310162503774

其实我们第二条指令的执行,未必要等待第一条指令写回完成,才能进行。如果我们第一条指令的执行结果,能够直接传输给第二条指令的执行阶段,作为输入,那我们的第二条指令,就不用再从寄存器里面,把数据再单独读出来一次,才来执行代码。

可以在第一条指令的执行阶段完成之后,直接将结果数据传输给到下一条指令的 ALU。然后,下一条指令不需要再插入两个 NOP 阶段,就可以继续正常走到执行阶段。

image-20240310162636214

这就是操作数前推,在硬件层面上,需要再单独拉一根信号传输的线路出来,使得 ALU 的计算结果,能够重新回到 ALU 的输入里来。这样的一条线路,就是我们的“旁路”。它越过(Bypass)了写入寄存器,再从寄存器读出的过程,也为我们节省了 2 个时钟周期。

操作数前推可以和流水线停顿一起使用,比如说,我们先去执行一条 LOAD 指令,再去执行 ADD 指令。LOAD 指令在访存阶段才能把数据读取出来,所以下一条指令的执行阶段,需要在访存阶段完成之后,才能进行。

image-20240310162836658

填上空闲的NOP

无论是流水线停顿,还是操作数前推,归根到底,只要前面指令的特定阶段还没有执行完成,后面的指令就会被“阻塞”住

但是这个“阻塞”很多时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尽管代码生成的指令是顺序的,但是如果后面的指令不需要依赖前面指令的执行结果,完全可以不必等待前面的指令运算完成。

在流水线里,后面的指令不依赖前面的指令,那就不用等待前面的指令执行,它完全可以先执行。

假设

a = b + c
x = a * o
y = 2 * 4

image-20240310163121517

可以看到,因为第三条指令并不依赖于前两条指令的计算结果,所以在第二条指令等待第一条指令的访存和写回阶段的时候,第三条指令就已经执行完成,在计算机组成里面,这种叫乱序执行(Out-of-Order Execution,OoOE)

乱序执行

从软件开发的维度来思考,乱序执行好像是在指令的执行阶段,引入了一个“线程池”。

image-20240310163442304

  • 在取指令和指令译码的时候,乱序执行的 CPU 和其他使用流水线架构的 CPU 是一样的。它会一级一级顺序地进行取指令和指令译码的工作。
  • 在指令译码完成之后,就不一样了。CPU 不会直接进行指令执行,而是进行一次指令分发,把指令发到一个叫作保留站(Reservation Stations)的地方。,这个保留站,就像一个高铁站一样。发送到车站的指令,就像是一列列的高铁。
  • 这些指令不会立刻执行,而要等待它们所依赖的数据,传递给它们之后才会执行。这就好像一列列的高铁都要等到乘客来齐了才能出发。
  • 一旦指令依赖的数据来齐了,指令就可以交到后面的功能单元(Function Unit,FU),其实就是 ALU,去执行了。有很多功能单元可以并行运行,但是不同的功能单元能够支持执行的指令并不相同。就和铁轨一样,有些从广州去北方,有些是从北方到南方。
  • 指令执行的阶段完成之后,我们并不能立刻把结果写回到寄存器里面去,而是把结果再存放到一个叫作重排序缓冲区(Re-Order Buffer,ROB)的地方。
  • 在重排序缓冲区里,我们的 CPU 会按照取指令的顺序,对指令的计算结果重新排序。只有排在前面的指令都已经完成了,才会提交指令,完成整个指令的运算结果。
  • 实际的指令的计算结果数据,并不是直接写到内存或者高速缓存里,而是先写入存储缓冲区(Store Buffer 面,最终才会写入到高速缓存和内存里。

整个乱序执行技术,就好像在指令的执行阶段提供一个“线程池”。指令不再是顺序执行的,而是根据池里所拥有的资源,以及各个任务是否可以进行执行,进行动态调度。在执行完成之后,又重新把结果在一个队列里面,按照指令的分发顺序重新排序。即使内部是“乱序”的,但是在外部看起来,仍然是井井有条地顺序执行

控制冒险

在结构冒险和数据冒险中,所有的流水线停顿操作都要从指令执行阶段开始。流水线的前两个阶段,也就是取指令(IF)和指令译码(ID)的阶段,是不需要停顿的。CPU 会在流水线里面直接去取下一条指令,然后进行译码。

取指令和指令译码不会需要遇到任何停顿,这是基于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就是,所有的指令代码都是顺序加载执行的。不过这个假设,在执行的代码中,一旦遇到 if…else 这样的条件分支,或者 for/while 循环,就会不成立。

cmp 比较指令、jmp 和 jle 这样的条件跳转指令,指令发生的候,CPU 可能会跳转去执行其他指令。jmp 后的那一条指令是否应该顺序加载执行,在流水线里面进行取指令的时候,我们没法知道。要等 jmp 指令执行完成,去更新了 PC 寄存器之后,我们才能知道,是否执行下一条指令,还是跳转到另外一个内存地址,去取别的指令。

为了确保能取到正确的指令,而不得不进行等待延迟的情况,控制冒险(Control Harzard)

缩短分支延迟

条件跳转指令其实进行了两种电路操作

第一种,是进行条件比较。这个条件比较,需要的输入是,根据指令的 opcode,就能确认的条件码寄存器。

第二种,是进行实际的跳转,也就是把要跳转的地址信息写入到 PC 寄存器。无论是 opcode,还是对应的条件码寄存器,还是跳转的地址,都是在指令译码(ID)的阶段就能获得的。而对应的条件码比较的电路,只要是简单的逻辑门电路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一个完整而复杂的 ALU

所以,我们可以将条件判断、地址跳转,都提前到指令译码阶段进行,而不需要放在指令执行阶段。对应的,我们也要在 CPU 里面设计对应的旁路,在指令译码阶段,就提供对应的判断比较的电路。

这种方式,本质上和前面数据冒险的操作数前推的解决方案类似,就是在硬件电路层面,把一些计算结果更早地反馈到流水线中。这样反馈变得更快了,后面的指令需要等待的时间就变短了。

跳转指令的比较结果,仍然要在指令执行的时候才能知道。在流水线里,第一条指令进行指令译码的时钟周期里,我们其实就要去取下一条指令了。这个时候,我们其实还没有开始指令执行阶段,自然也就不知道比较的结果

分支预测

让 CPU 来猜一猜,条件跳转后执行的指令,应该是哪一条。

最简单的分支预测技术,叫作“假装分支不发生”。顾名思义,自然就是仍然按照顺序,把指令往下执行。其实就是 CPU 预测,条件跳转一定不发生。这样的预测方法,其实也是一种静态预测技术。就好像猜硬币的时候,你一直猜正面,会有 50% 的正确率

如果分支预测是正确的,这样我们就节省下来本来需要停顿下来等待的时间。

如果分支预测失败了呢?

那我们就把后面已经取出指令已经执行的部分,给丢弃掉。这个丢弃的操作,在流水线里面,叫作 Zap 或者 Flush。CPU 不仅要执行后面的指令,对于这些已经在流水线里面执行到一半的指令,我们还需要做对应的清除操作。比如,清空已经使用的寄存器里面的数据等等,这些清除操作,也有一定的开销

image-20240310164805400

所以,CPU 需要提供对应的丢弃指令的功能,通过控制信号清除掉已经在流水线中执行的指令。

动态分支预测

一级分支预测(One Level Branch Prediction),或者叫1 比特饱和计数(1-bit saturating counter)。这个方法,其实就是用一个比特,去记录当前分支的比较情况,直接用当前分支的比较情况,来预测下一次分支时候的比较情况

2 比特饱和计数,或者叫双模态预测器(Bimodal Predictor),采用一个状态机用2比特来记录对应的状态

image-20240310170352019

这里用了2个函数来测试不嵌套的影响,一开始时间是不同的,后面又测了几次都相同了。

image-20240310170455033

循环其实也是利用 cmp 和 jle 这样先比较后跳转的指令来实现的,这里的代码,每一次循环都有一个 cmp 和 jle 指令。每一个 jle 就意味着,要比较条件码寄存器的状态,决定是顺序执行代码,还是要跳转到另外一个地址。也就是说,在每一次循环发生的时候,都会有一次“分支”

image-20240310170630779

image-20240310170652203

分支预测策略最简单的一个方式,自然是“假定分支不发生”。对应到上面的循环代码,就是循环始终会进行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上面的第一段循环,也就是内层 k 循环 10000 次的代码。每隔 10000 次,才会发生一次预测上的错误。而这样的错误,在第二层 j 的循环发生的次数,是 1000 次。

最外层的 i 的循环是 100 次。每个外层循环一次里面,都会发生 1000 次最内层 k 的循环的预测错误,所以一共会发生 100 × 1000 = 10 万次预测错误。

上面的第二段循环,也就是内存 k 的循环 100 次的代码,则是每 100 次循环,就会发生一次预测错误。这样的错误,在第二层 j 的循环发生的次数,还是 1000 次。最外层 i 的循环是 10000 次,所以一共会发生 1000 × 10000 = 1000 万次预测错误。

第一段代码发生“分支预测”错误的情况比较少,更多的计算机指令,在流水线里顺序运行下去了,而不需要把运行到一半的指令丢弃掉,再去重新加载新的指令执行
的 i 的循环是 100 次。每个外层循环一次里面,都会发生 1000 次最内层 k 的循环的预测错误,所以一共会发生 100 × 1000 = 10 万次预测错误。

上面的第二段循环,也就是内存 k 的循环 100 次的代码,则是每 100 次循环,就会发生一次预测错误。这样的错误,在第二层 j 的循环发生的次数,还是 1000 次。最外层 i 的循环是 10000 次,所以一共会发生 1000 × 10000 = 1000 万次预测错误。

第一段代码发生“分支预测”错误的情况比较少,更多的计算机指令,在流水线里顺序运行下去了,而不需要把运行到一半的指令丢弃掉,再去重新加载新的指令执行

这篇关于冒险和预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795264

相关文章

Tensorflow lstm实现的小说撰写预测

最近,在研究深度学习方面的知识,结合Tensorflow,完成了基于lstm的小说预测程序demo。 lstm是改进的RNN,具有长期记忆功能,相对于RNN,增加了多个门来控制输入与输出。原理方面的知识网上很多,在此,我只是将我短暂学习的tensorflow写一个预测小说的demo,如果有错误,还望大家指出。 1、将小说进行分词,去除空格,建立词汇表与id的字典,生成初始输入模型的x与y d

临床基础两手抓!这个12+神经网络模型太贪了,免疫治疗预测、通路重要性、基因重要性、通路交互作用性全部拿下!

生信碱移 IRnet介绍 用于预测病人免疫治疗反应类型的生物过程嵌入神经网络,提供通路、通路交互、基因重要性的多重可解释性评估。 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许多复杂的问题,常见的两种是: 二分类或多分类:预测患者对治疗有无耐受(二分类)、判断患者的疾病分级(多分类); 连续数值的预测:预测癌症病人的风险、预测患者的白细胞数值水平; 尽管传统的机器学习提供了高效的建模预测与初步的特征重

结合Python与GUI实现比赛预测与游戏数据分析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用户界面设计和数据处理紧密结合,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功能性。本篇博客将基于Python代码和相关数据分析进行讨论,尤其是如何通过PyQt5等图形界面库实现交互式功能。同时,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嵌入式预测模型为用户提供赛果预测服务。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基于PyQt5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结合数据进行比赛预测。文件处理和数据分析流程。 1. PyQt5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CNN-LSTM模型中应用贝叶斯推断进行时间序列预测

这篇论文的标题是《在混合CNN-LSTM模型中应用贝叶斯推断进行时间序列预测》,作者是Thi-Lich Nghiem, Viet-Duc Le, Thi-Lan Le, Pierre Maréchal, Daniel Delahaye, Andrija Vidosavljevic。论文发表在2022年10月于越南富国岛举行的国际多媒体分析与模式识别会议(MAPR)上。 摘要部分提到,卷积

多维时序 | Matlab基于SSA-SVR麻雀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数据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

多维时序 | Matlab基于SSA-SVR麻雀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数据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 目录 多维时序 | Matlab基于SSA-SVR麻雀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数据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效果一览基本介绍程序设计参考资料 效果一览 基本介绍 1.Matlab基于SSA-SVR麻雀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数据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完整源码和数据) 2.SS

力扣 | 递归 | 区间上的动态规划 | 486. 预测赢家

文章目录 一、递归二、区间动态规划 LeetCode:486. 预测赢家 一、递归 注意到本题数据范围为 1 < = n < = 20 1<=n<=20 1<=n<=20,因此可以使用递归枚举选择方式,时间复杂度为 2 20 = 1024 ∗ 1024 = 1048576 = 1.05 × 1 0 6 2^{20} = 1024*1024=1048576=1.05 × 10^

回归预测 | MATLAB实现PSO-LSTM(粒子群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多输入单输出

回归预测 | MATLAB实现PSO-LSTM(粒子群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多输入单输出 目录 回归预测 | MATLAB实现PSO-LSTM(粒子群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多输入单输出预测效果基本介绍模型介绍PSO模型LSTM模型PSO-LSTM模型 程序设计参考资料致谢 预测效果 Matlab实现PSO-LSTM多变量回归预测 1.input和outpu

时序预测|变分模态分解-双向时域卷积-双向门控单元-注意力机制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VMD-BiTCN-BiGRU-Attention

时序预测|变分模态分解-双向时域卷积-双向门控单元-注意力机制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VMD-BiTCN-BiGRU-Attention 文章目录 一、基本原理1. 变分模态分解(VMD)2. 双向时域卷积(BiTCN)3. 双向门控单元(BiGRU)4.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总结流程 二、实验结果三、核心代码四、代码获取五、总结 时序预测|变分模态分解-双向时域卷积

【销售预测 ARIMA模型】ARIMA模型预测每天的销售额

输入数据txt格式: 2017-05-01 100 2017-05-02 200 ……. python 实现arima: # encoding: utf-8"""function:时间序列预测ARIMA模型预测每天的销售额author:donglidate:2018-05-25"""# 导入库import numpy as np # numpy库from statsmode

回归预测 | Matlab基于贝叶斯算法优化XGBoost(BO-XGBoost/Bayes-XGBoost)的数据回归预测+交叉验证

回归预测 | Matlab基于贝叶斯算法优化XGBoost(BO-XGBoost/Bayes-XGBoost)的数据回归预测+交叉验证 目录 回归预测 | Matlab基于贝叶斯算法优化XGBoost(BO-XGBoost/Bayes-XGBoost)的数据回归预测+交叉验证效果一览基本介绍程序设计参考资料 效果一览 基本介绍 Matlab实现基于贝叶斯算法优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