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实践——大数据集上排序算法性能的体验

2024-03-03 06:58

本文主要是介绍数据结构实践——大数据集上排序算法性能的体验,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本文是针对[数据结构基础系列(9):排序]的实践项目。

【项目 - 大数据集上排序算法性能的体验】
设计一个函数,产生一个至少5万条记录的数据集合。在同一数据集上,用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等算法进行排序,记录所需要的时间,经过对比,得到对复杂度不同的各种算法在运行时间方面的感性认识。

提示1:这一项目需要整合多种排序算法,可以考虑先建设排序算法库,作为我们这门课算法库的收官之作;
提示2:本项目旨在获得对于复杂度不同算法的感性认识,由于数据分布特点、计算机运行状态等不同,其结果并不能完全代替对算法复杂度的理论分析;
提示3:由于C语言标准提供的时间函数只精确到秒,几种 O(nlog 2 n)  级别的算法,在5万条记录的压力下,并不能明显地看出优劣,可以忽略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直接选择排序这三种相对低效率的算法(以节约时间。若能够忍受他们长时间地运行,请自便。),成10倍地加大数据量,然后进行观察。

[参考解答]
1.测试用的主控程序——main.cpp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lloc.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include "sort.h"void GetLargeData(RecType *&R, int n)
{srand(time(0));R=(RecType*)malloc(sizeof(RecType)*n);for(int i=0; i<n; i++)R[i].key= rand();  //产生0~RAND_MAX间的数printf("生成了%d条记录\n", n);
}//调用某一排序算法完成排序,返回排序用时
long Sort(RecType *&R, int n, void f(RecType*, int))
{int i;long beginTime, endTime;RecType *R1=(RecType*)malloc(sizeof(RecType)*n);for (i=0;i<n;i++)R1[i]=R[i];beginTime = time(0);f(R1,n);endTime = time(0);free(R1);return endTime-beginTime;
}//调用基数排序算法完成排序,返回排序用时
long Sort1(RecType *&R, int n)
{long beginTime, endTime;RadixRecType *p;CreateLink(p,R,n);beginTime = time(0);RadixSort(p);endTime = time(0);DestoryLink(p);return endTime-beginTime;
}int main()
{RecType *R;int n = MaxSize;   //测试中, MaxSize取50WGetLargeData(R, n);printf("各种排序花费时间:\n");printf("  直接插入排序:%ld\n", Sort(R, n, InsertSort));printf("  希尔排序:%ld\n", Sort(R, n, ShellSort));printf("  冒泡排序:%ld\n", Sort(R, n, BubbleSort));printf("  快速排序:%ld\n", Sort(R, n, QuickSort));printf("  直接选择排序:%ld\n", Sort(R, n, SelectSort));printf("  堆排序:%ld\n", Sort(R, n, HeapSort));printf("  归并排序:%ld\n", Sort(R, n, MergeSort));printf("  基数排序:%ld\n", Sort1(R, n));free(R);return 0;
}

2.头文件 —— sort.h

#ifndef SORT_H_INCLUDED
#define SORT_H_INCLUDED#define MaxSize 50000      //最多的数据,取5万,只测试快速算法,可以往大调整//下面的符号常量和结构体针对基数排序
#define Radix 10           //基数的取值
#define Digits 10          //关键字位数typedef int KeyType;    //定义关键字类型
typedef char InfoType[10];
typedef struct          //记录类型
{KeyType key;        //关键字项InfoType data;      //其他数据项,类型为InfoType
} RecType;              //排序的记录类型定义typedef struct node
{KeyType data;      //记录的关键字,同算法讲解中有差别struct node *next;
} RadixRecType;void InsertSort(RecType R[],int n); //直接插入排序
void ShellSort(RecType R[],int n);  //希尔排序算法
void BubbleSort(RecType R[],int n); //冒泡排序
void QuickSort(RecType R[],int n);  //快速排序
void SelectSort(RecType R[],int n);  //直接选择排序
void HeapSort(RecType R[],int n);  //堆排序
void MergeSort(RecType R[],int n); //归并排序//下面函数支持基数排序
void CreateLink(RadixRecType *&p,RecType R[],int n);   //创建基数排序用的链表
void DestoryLink(RadixRecType *&p); //释放基数排序用的链表
void RadixSort(RadixRecType *&p); //基数排序#endif // SORT_H_INCLUDED

3.算法的实现—— sort.cpp

#include "sort.h"
#include <malloc.h>//1. 对R[0..n-1]按递增有序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void InsertSort(RecType R[],int n)
{int i,j;RecType tmp;for (i=1; i<n; i++){tmp=R[i];j=i-1;            //从右向左在有序区R[0..i-1]中找R[i]的插入位置while (j>=0 && tmp.key<R[j].key){R[j+1]=R[j]; //将关键字大于R[i].key的记录后移j--;}R[j+1]=tmp;      //在j+1处插入R[i]}
}//2. 希尔排序算法
void ShellSort(RecType R[],int n)
{int i,j,gap;RecType tmp;gap=n/2;                //增量置初值while (gap>0){for (i=gap; i<n; i++) //对所有相隔gap位置的所有元素组进行排序{tmp=R[i];j=i-gap;while (j>=0 && tmp.key<R[j].key)//对相隔gap位置的元素组进行排序{R[j+gap]=R[j];j=j-gap;}R[j+gap]=tmp;j=j-gap;}gap=gap/2;  //减小增量}
}//3. 冒泡排序
void BubbleSort(RecType R[],int n)
{int i,j,exchange;RecType tmp;for (i=0; i<n-1; i++){exchange=0;for (j=n-1; j>i; j--)   //比较,找出最小关键字的记录if (R[j].key<R[j-1].key){tmp=R[j];  //R[j]与R[j-1]进行交换,将最小关键字记录前移R[j]=R[j-1];R[j-1]=tmp;exchange=1;}if (exchange==0)    //没有交换,即结束算法return;}
}//4. 对R[s]至R[t]的元素进行快速排序
void QuickSortR(RecType R[],int s,int t)
{int i=s,j=t;RecType tmp;if (s<t)                //区间内至少存在两个元素的情况{tmp=R[s];           //用区间的第1个记录作为基准while (i!=j)        //从区间两端交替向中间扫描,直至i=j为止{while (j>i && R[j].key>=tmp.key)j--;        //从右向左扫描,找第1个小于tmp.key的R[j]R[i]=R[j];      //找到这样的R[j],R[i]"R[j]交换while (i<j && R[i].key<=tmp.key)i++;        //从左向右扫描,找第1个大于tmp.key的记录R[i]R[j]=R[i];      //找到这样的R[i],R[i]"R[j]交换}R[i]=tmp;QuickSortR(R,s,i-1);     //对左区间递归排序QuickSortR(R,i+1,t);     //对右区间递归排序}
}//4. 快速排序辅助函数,对外同其他算法统一接口,内部调用递归的快速排序
void QuickSort(RecType R[],int n)
{QuickSortR(R, 0, n-1);
}//5. 直接选择排序
void SelectSort(RecType R[],int n)
{int i,j,k;RecType temp;for (i=0; i<n-1; i++)           //做第i趟排序{k=i;for (j=i+1; j<n; j++)   //在当前无序区R[i..n-1]中选key最小的R[k]if (R[j].key<R[k].key)k=j;            //k记下目前找到的最小关键字所在的位置if (k!=i)               //交换R[i]和R[k]{temp=R[i];R[i]=R[k];R[k]=temp;}}
}//6. 堆排序辅助之——调整堆
void sift(RecType R[],int low,int high)
{int i=low,j=2*i;                        //R[j]是R[i]的左孩子RecType temp=R[i];while (j<=high){if (j<high && R[j].key<R[j+1].key)  //若右孩子较大,把j指向右孩子j++;                                //变为2i+1if (temp.key<R[j].key){R[i]=R[j];                          //将R[j]调整到双亲结点位置上i=j;                                //修改i和j值,以便继续向下筛选j=2*i;}else break;                             //筛选结束}R[i]=temp;                                  //被筛选结点的值放入最终位置
}//6. 堆排序
void HeapSort(RecType R[],int n)
{int i;RecType temp;for (i=n/2; i>=1; i--) //循环建立初始堆sift(R,i,n);for (i=n; i>=2; i--) //进行n-1次循环,完成推排序{temp=R[1];       //将第一个元素同当前区间内R[1]对换R[1]=R[i];R[i]=temp;sift(R,1,i-1);   //筛选R[1]结点,得到i-1个结点的堆}
}//7.归并排序辅助1——合并有序表
void Merge(RecType R[],int low,int mid,int high)
{RecType *R1;int i=low,j=mid+1,k=0; //k是R1的下标,i、j分别为第1、2段的下标R1=(RecType *)malloc((high-low+1)*sizeof(RecType));  //动态分配空间while (i<=mid && j<=high)       //在第1段和第2段均未扫描完时循环if (R[i].key<=R[j].key)     //将第1段中的记录放入R1中{R1[k]=R[i];i++;k++;}else                            //将第2段中的记录放入R1中{R1[k]=R[j];j++;k++;}while (i<=mid)                      //将第1段余下部分复制到R1{R1[k]=R[i];i++;k++;}while (j<=high)                 //将第2段余下部分复制到R1{R1[k]=R[j];j++;k++;}for (k=0,i=low; i<=high; k++,i++) //将R1复制回R中R[i]=R1[k];
}//7. 归并排序辅助2——一趟归并
void MergePass(RecType R[],int length,int n)    //对整个数序进行一趟归并
{int i;for (i=0; i+2*length-1<n; i=i+2*length)     //归并length长的两相邻子表Merge(R,i,i+length-1,i+2*length-1);if (i+length-1<n)                       //余下两个子表,后者长度小于lengthMerge(R,i,i+length-1,n-1);          //归并这两个子表
}//7. 归并排序
void MergeSort(RecType R[],int n)           //自底向上的二路归并算法
{int length;for (length=1; length<n; length=2*length) //进行log2n趟归并MergePass(R,length,n);
}//以下基数排序,为了统一测试有改造
//8. 基数排序的辅助函数,创建基数排序用的链表
void CreateLink(RadixRecType *&p,RecType R[],int n)   //采用后插法产生链表
{int i;RadixRecType *s,*t;for (i=0; i<n; i++){s=(RadixRecType *)malloc(sizeof(RadixRecType));s->data = R[i].key;if (i==0){p=s;t=s;}else{t->next=s;t=s;}}t->next=NULL;
}//8. 基数排序的辅助函数,释放基数排序用的链表
void DestoryLink(RadixRecType *&p)
{RadixRecType *q;while(p!=NULL){q=p->next;free(p);p=q;}return;
}//8. 实现基数排序:*p为待排序序列链表指针,基数R和关键字位数D已经作为符号常量定义好
void RadixSort(RadixRecType *&p)
{RadixRecType *head[Radix],*tail[Radix],*t; //定义各链队的首尾指针int i,j,k;unsigned int d1, d2=1;   //用于分离出第i位数字,见下面的注释for (i=1; i<=Digits; i++)                  //从低位到高位循环{//分离出倒数第i位数字,先通过对d1=10^i取余,得到其后i位,再通过整除d2=10^(i-1)得到第i位//例如,分离出倒数第1位,即个位数,先对d1=10取余,再整除d2=1//再例如,分离出倒数第2位,即十位数,先对d1=100取余,再整除d2=10//循环之前,d2已经初始化为1,在这一层循环末增加10倍//下面根据d2,得到d1的值d1=d2*10;for (j=0; j<Radix; j++)                 //初始化各链队首、尾指针head[j]=tail[j]=NULL;while (p!=NULL)                 //对于原链表中每个结点循环{k=(p->data%d1)/d2;           //分离出第i位数字kif (head[k]==NULL)          //进行分配{head[k]=p;tail[k]=p;}else{tail[k]->next=p;tail[k]=p;}p=p->next;                  //取下一个待排序的元素}p=NULL;                         //重新用p来收集所有结点for (j=0; j<Radix; j++)             //对于每一个链队循环if (head[j]!=NULL)          //进行收集{if (p==NULL){p=head[j];t=tail[j];}else{t->next=head[j];t=tail[j];}}t->next=NULL;                   //最后一个结点的next域置NULL//下面更新用于分离出第i位数字的d2d2*=10;}
}

这篇关于数据结构实践——大数据集上排序算法性能的体验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768835

相关文章

Vue3 的 shallowRef 和 shallowReactive:优化性能

大家对 Vue3 的 ref 和 reactive 都很熟悉,那么对 shallowRef 和 shallowReactive 是否了解呢? 在编程和数据结构中,“shallow”(浅层)通常指对数据结构的最外层进行操作,而不递归地处理其内部或嵌套的数据。这种处理方式关注的是数据结构的第一层属性或元素,而忽略更深层次的嵌套内容。 1. 浅层与深层的对比 1.1 浅层(Shallow) 定义

大模型研发全揭秘:客服工单数据标注的完整攻略

在人工智能(AI)领域,数据标注是模型训练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无论你是新手还是有经验的从业者,掌握数据标注的技术细节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都能为你的AI项目增添不少价值。在电信运营商的客服系统中,工单数据是客户问题和解决方案的重要记录。通过对这些工单数据进行有效标注,不仅能够帮助提升客服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还能优化客户服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电信运营商客服工单的背景下进行

不懂推荐算法也能设计推荐系统

本文以商业化应用推荐为例,告诉我们不懂推荐算法的产品,也能从产品侧出发, 设计出一款不错的推荐系统。 相信很多新手产品,看到算法二字,多是懵圈的。 什么排序算法、最短路径等都是相对传统的算法(注:传统是指科班出身的产品都会接触过)。但对于推荐算法,多数产品对着网上搜到的资源,都会无从下手。特别当某些推荐算法 和 “AI”扯上关系后,更是加大了理解的难度。 但,不了解推荐算法,就无法做推荐系

基于MySQL Binlog的Elasticsearch数据同步实践

一、为什么要做 随着马蜂窝的逐渐发展,我们的业务数据越来越多,单纯使用 MySQL 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数据查询需求,例如对于商品、订单等数据的多维度检索。 使用 Elasticsearch 存储业务数据可以很好的解决我们业务中的搜索需求。而数据进行异构存储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数据同步的问题。 二、现有方法及问题 对于数据同步,我们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建立数据中间表。把需要检索的业务数据,统一放到一张M

关于数据埋点,你需要了解这些基本知识

产品汪每天都在和数据打交道,你知道数据来自哪里吗? 移动app端内的用户行为数据大多来自埋点,了解一些埋点知识,能和数据分析师、技术侃大山,参与到前期的数据采集,更重要是让最终的埋点数据能为我所用,否则可怜巴巴等上几个月是常有的事。   埋点类型 根据埋点方式,可以区分为: 手动埋点半自动埋点全自动埋点 秉承“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道理:自动程度高的,能解决通用统计,便于统一化管理,但个性化定

性能测试介绍

性能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旨在评估系统、应用程序或组件在现实场景中的性能表现和可靠性。它通常用于衡量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关键指标。 为什么要进行性能测试 通过性能测试,可以确定系统是否能够满足预期的性能要求,找出性能瓶颈和潜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和调整。 发现性能瓶颈:性能测试可以帮助发现系统的性能瓶颈,即系统在高负载或高并发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使用SecondaryNameNode恢复NameNode的数据

1)需求: NameNode进程挂了并且存储的数据也丢失了,如何恢复NameNode 此种方式恢复的数据可能存在小部分数据的丢失。 2)故障模拟 (1)kill -9 NameNode进程 [lytfly@hadoop102 current]$ kill -9 19886 (2)删除NameNode存储的数据(/opt/module/hadoop-3.1.4/data/tmp/dfs/na

异构存储(冷热数据分离)

异构存储主要解决不同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类型的硬盘中,达到最佳性能的问题。 异构存储Shell操作 (1)查看当前有哪些存储策略可以用 [lytfly@hadoop102 hadoop-3.1.4]$ hdfs storagepolicies -listPolicies (2)为指定路径(数据存储目录)设置指定的存储策略 hdfs storagepolicies -setStoragePo

Hadoop集群数据均衡之磁盘间数据均衡

生产环境,由于硬盘空间不足,往往需要增加一块硬盘。刚加载的硬盘没有数据时,可以执行磁盘数据均衡命令。(Hadoop3.x新特性) plan后面带的节点的名字必须是已经存在的,并且是需要均衡的节点。 如果节点不存在,会报如下错误: 如果节点只有一个硬盘的话,不会创建均衡计划: (1)生成均衡计划 hdfs diskbalancer -plan hadoop102 (2)执行均衡计划 hd

康拓展开(hash算法中会用到)

康拓展开是一个全排列到一个自然数的双射(也就是某个全排列与某个自然数一一对应) 公式: X=a[n]*(n-1)!+a[n-1]*(n-2)!+...+a[i]*(i-1)!+...+a[1]*0! 其中,a[i]为整数,并且0<=a[i]<i,1<=i<=n。(a[i]在不同应用中的含义不同); 典型应用: 计算当前排列在所有由小到大全排列中的顺序,也就是说求当前排列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