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he Flink 如何正确处理实时计算场景中的乱序数据

2023-12-13 07:32

本文主要是介绍Apache Flink 如何正确处理实时计算场景中的乱序数据,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流式计算的未来

在谷歌发表了 GFS、BigTable、Google MapReduce 三篇论文后,大数据技术真正有了第一次飞跃,Hadoop 生态系统逐渐发展起来。

Hadoop 在处理大批量数据时表现非常好,主要有以下特点:

  • 计算开始之前,数据必须提前准备好,然后才可以开始计算;

  • 当大量数据计算完成之后,会输出最后计算结果,完成计算;

  • 时效性比较低,不适用于实时计算.

而随着实时推荐、风控等业务的发展,数据处理时延要求越来越高,实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Flink 开始在社区崭露头角。

Apache Flink 作为一款真正的流处理框架,具有较低的延迟性,能够保证消息传输不丢失不重复,具有非常高的吞吐,支持原生的流处理。

本文主要介绍 Flink 的时间概念、窗口计算以及 Flink 是如何处理窗口中的乱序数据。

二、Flink 中的时间概念

在 Flink 中主要有三种时间概念:

  • (1)事件产生的时间,叫做 Event Time;

  • (2)数据接入到 Flink 的时间,叫做 Ingestion Time;

  • (3)数据在 Flink 系统里被操作时机器的系统时间,叫做 Processing Time

处理时间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时间概念,不需要流和系统之间进行协调,可以提供最佳的性能和最低的延迟。但是在分布式环境中,多台机器的处理时间无法做到严格一致,无法提供确定性的保障。

而事件时间是事件产生的时间,在进入到 Flink 系统的时候,已经在 record 中进行记录,可以通过用提取事件时间戳的方式,保证在处理过程中,反映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

三、Flink 为什么需要窗口计算

我们知道流式数据集是没有边界的,数据会源源不断的发送到我们的系统中。

流式计算最终的目的是去统计数据产生汇总结果的,而在无界数据集上,如果做一个全局的窗口统计,是不现实的。

只有去划定一定大小的窗口范围去做计算,才能最终汇总到下游的系统中,用来分析和展示。

在 Flink 进行窗口计算的时候,需要去知道两个核心的信息:

  • 每个 Element 的 EventTime 时间戳?(在数据记录中指定即可)

  • 接入的数据,何时可以触发统计计算 ?(窗口 11:00 ~ 11:10 的数据全部被接收完)

有序事件

假设在完美的条件下,数据都是严格有序,那么此时,流式计算引擎是可以正确计算出每个窗口的数据的

无序事件

但是现实中,数据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系统延迟,网络延迟等)不是严格有序到达系统,甚至有的数据还会迟到很久,此时 Flink 需要有一种机制,允许数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乱序。这种机制就是水印。

如上面,有一个参数:MaxOutOfOrderness = 4,为最大乱序时间,意思是可以允许数据在多少范围内乱序,可以是 4 分钟,4 个小时 等。

水印的生成策略是,当前窗口最大事件时间戳减去 MaxOutOfOrderness 的值。

如上图,事件 7 会产生一个 w(3) 的水印,事件 11 会产生要给 w(7) 的水印,但是事件 9 ,是小于事件 11 的,此时不会触发水印的更新。

事件 15 会产生一个 w(11) 的水印。

也就是说,水印反映了事件的整体流转的趋势,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水印表示了所有小于水印值的事件都已经到达了窗口。

“ 

每当有新的最大时间戳出现时,就会产生新的 watermark

迟到事件

对于事件时间小于水印时间的事件,称为迟到事件。迟到事件是不会被纳入窗口统计的。

如下图,21 的事件进入系统之后,会产生 w(17) 的水印。而后来的 16 事件,由于小于当前水印时间 w(17),是不会被统计的了。

何时触发计算

我们用一个图来展示何时会触发窗口的计算

如下图,表示一个 11:50 到 12:00 的窗口,此时有一条数据, cat,11:55,事件时间是 11:55,在窗口中,最大延迟时间是 5 分钟,所以当前水印时间是 11:50

此时又来了一条数据,dog,11:59,事件时间是 11:59,进入到了窗口中。由于这个事件时间比上次的事件时间大,所以水印被更新成 11:54。此时由于水印时间仍然小于窗口结束时间,所以仍然没有触发计算。

又来了一条数据, cow,12:06,此时水印时间被更新到了 12:01 ,已经大于了窗口结束时间,此时触发了窗口计算(假设计算逻辑就是统计窗口内不同元素的个数)。

假设又来了一条事件,是 dog,11:58,由于它已经小于了水印时间,并且在上次触发窗口计算之后,窗口已经被销毁,所以,这条事件是不会被触发计算的了。

此时,可以这个事件放到 sideoutput 队列中,额外逻辑处理。

四、Flink 1.11 版本 中,如何定义水印

所以在 1.11 版本中,重构了水印生成接口。新版本中,主要通过 WatermarkStrategy  类,来使用不同的策略生成水印。

新的接口提供了很多静态的方法和带有缺省实现的方法,如果想自己定义生成策略,可以实现这个方法:

生成一个 WatermarkGenerator

这个类也很简单明了

  • onEvent:如果我们想依赖每个元素生成一个水印发射到下游,可以实现这个方法;

  • OnPeriodicEmit:如果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我们每条数据都生成一个水印的话,会影响性能,所以这里还有一个周期性生成水印的方法。

为了方便开发,Flink 还提供了一些内置的水印生成方法供我们使用

  • 固定延迟生成水印

我们想生成一个延迟 3 s 的固定水印,可以这样做

DataStream dataStream = ...... ;
dataStream.assignTimestampsAndWatermarks(WatermarkStrategy.forBoundedOutOfOrderness(Duration.ofSeconds(3)));
  • 单调递增生成水印 相当于上述的延迟策略去掉了延迟时间,以 event 中的时间戳充当了水印,可以这样使用:

DataStream dataStream = ...... ;
dataStream.assignTimestampsAndWatermarks(WatermarkStrategy.forMonotonousTimestamps());

五、一个简单的小例子,来统计窗口中字母出现的次数

public class StreamTest1 {@Data@AllArgsConstructor@NoArgsConstructor@ToStringpublic static class MyLog {private String msg;private Integer cnt;private long timestamp;}public static class MySourceFunction implements SourceFunction<MyLog> {private boolean running = true;@Overridepublic void run(SourceContext<MyLog> ctx) throws Exception {while (true) {Thread.sleep(1000);ctx.collect(new MyLog(RandomUtil.randomString(1),1,System.currentTimeMillis()));}}@Overridepublic void cancel() {this.running = false;}}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env.setStreamTimeCharacteristic(TimeCharacteristic.EventTime);// 数据源使用自定义数据源,每1s发送一条随机消息env.addSource(new MySourceFunction())// 指定水印生成策略是,最大事件时间减去 5s,指定事件时间字段为 timestamp.assignTimestampsAndWatermarks(WatermarkStrategy.<MyLog>forBoundedOutOfOrderness(Duration.ofSeconds(5)).withTimestampAssigner((event,timestamp)->event.timestamp))// 按 消息分组.keyBy((event)->event.msg)// 定义一个10s的时间窗口.timeWindow(Time.seconds(10))// 统计消息出现的次数.sum("cnt")// 打印输出.print();env.execute("log_window_cnt");}
}

这篇关于Apache Flink 如何正确处理实时计算场景中的乱序数据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487603

相关文章

Redis的数据过期策略和数据淘汰策略

《Redis的数据过期策略和数据淘汰策略》本文主要介绍了Redis的数据过期策略和数据淘汰策略,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 目录一、数据过期策略1、惰性删除2、定期删除二、数据淘汰策略1、数据淘汰策略概念2、8种数据淘汰策略

轻松上手MYSQL之JSON函数实现高效数据查询与操作

《轻松上手MYSQL之JSON函数实现高效数据查询与操作》:本文主要介绍轻松上手MYSQL之JSON函数实现高效数据查询与操作的相关资料,MySQL提供了多个JSON函数,用于处理和查询JSON数... 目录一、jsON_EXTRACT 提取指定数据二、JSON_UNQUOTE 取消双引号三、JSON_KE

Python给Excel写入数据的四种方法小结

《Python给Excel写入数据的四种方法小结》本文主要介绍了Python给Excel写入数据的四种方法小结,包含openpyxl库、xlsxwriter库、pandas库和win32com库,具有... 目录1. 使用 openpyxl 库2. 使用 xlsxwriter 库3. 使用 pandas 库

SpringBoot定制JSON响应数据的实现

《SpringBoot定制JSON响应数据的实现》本文主要介绍了SpringBoot定制JSON响应数据的实现,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 目录前言一、如何使用@jsonView这个注解?二、应用场景三、实战案例注解方式编程方式总结 前言

使用Python在Excel中创建和取消数据分组

《使用Python在Excel中创建和取消数据分组》Excel中的分组是一种通过添加层级结构将相邻行或列组织在一起的功能,当分组完成后,用户可以通过折叠或展开数据组来简化数据视图,这篇博客将介绍如何使... 目录引言使用工具python在Excel中创建行和列分组Python在Excel中创建嵌套分组Pyt

在Rust中要用Struct和Enum组织数据的原因解析

《在Rust中要用Struct和Enum组织数据的原因解析》在Rust中,Struct和Enum是组织数据的核心工具,Struct用于将相关字段封装为单一实体,便于管理和扩展,Enum用于明确定义所有... 目录为什么在Rust中要用Struct和Enum组织数据?一、使用struct组织数据:将相关字段绑

在Mysql环境下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方法

《在Mysql环境下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方法》本文介绍了在MySQL环境下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数据查询(基本查询、连接查询、聚合函数查询、子查询)等,并... 目录一、插入数据:二、修改数据:三、删除数据:1、delete from 表名;2、truncate

Java实现Elasticsearch查询当前索引全部数据的完整代码

《Java实现Elasticsearch查询当前索引全部数据的完整代码》: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在Java中实现查询Elasticsearch索引中指定条件下的全部数据,通过设置滚动查询参数(scrol... 目录需求背景通常情况Java 实现查询 Elasticsearch 全部数据写在最后需求背景通常情况下

深入理解Apache Airflow 调度器(最新推荐)

《深入理解ApacheAirflow调度器(最新推荐)》ApacheAirflow调度器是数据管道管理系统的关键组件,负责编排dag中任务的执行,通过理解调度器的角色和工作方式,正确配置调度器,并... 目录什么是Airflow 调度器?Airflow 调度器工作机制配置Airflow调度器调优及优化建议最

Java中注解与元数据示例详解

《Java中注解与元数据示例详解》Java注解和元数据是编程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程序元素的属性和用途,:本文主要介绍Java中注解与元数据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可以参... 目录一、引言二、元数据的概念2.1 定义2.2 作用三、Java 注解的基础3.1 注解的定义3.2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