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users pipeline拆解:理解pipelines、models和schedulers

2023-12-08 15:04

本文主要是介绍diffusers pipeline拆解:理解pipelines、models和schedulers,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diffusers pipeline拆解:理解pipelines、models和schedulers

翻译自:https://huggingface.co/docs/diffusers/using-diffusers/write_own_pipeline v0.24.0

diffusers 设计初衷就是作为一个简单且易用的工具包,来帮助你在自己的使用场景中构建 diffusion 系统。diffusers 的核心是 models 和 schedulers。而 DiffusionPipeline 则将这些组件打包到一起,从而可以简便地使用。在了解其中原理之后,你也可以将这些组件(models 和 schedulers)拆开,来构建适合自己场景的 diffusion 系统。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 models 和 schedulers 来组建一个 diffusion 系统用作推理生图。我们先从最基础的 DDPMPipeline 开始,然后介绍更复杂、更常用的 StableDiffusionPipeline。

解构DDPMPipeline

以下是 DDPMPipeline 构建和推理的示例:

from diffusers import DDPMPipelineddpm = DDPMPipeline.from_pretrained("google/ddpm-cat-256", use_safetensors=True).to("cuda")
image = ddpm(num_inference_steps=25).images[0]
imag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就是 diffusers 中使用 pipeline 进行推理生图的全部步骤了,是不是超级简单!那么,在 pipeline 背后实际上都做了什么呢?我们接下来将 pipeline 拆解开,看一下它具体做了什么事。

我们提到,pipeline 主要的组件是 models 和 schedulers,在上面的 DDPMPipeline 中,就包含了 UNet2DModel 和 DDPMScheduler。该 pipeline 首先产生一个与输出图片尺寸相同的噪声图,在每个时间步(timestep),将噪声图传给 model 来预测噪声残差(noise residual),然后 scheduler 会根据预测出的噪声残差得到一张噪声稍小的图像,如此反复,直到达到预设的最大时间步,就得到了一张高质量生成图像。

我们可以不直接调用 pipeline 的 API,根据下面的步骤自己走一遍 pipeline 做的事情:

加载模型 model 和 scheduler
from diffusers import DDPMScheduler, UNet2DModelscheduler = DDPMScheduler.from_pretrained("google/ddpm-cat-256")
model = UNet2DModel.from_pretrained("google/ddpm-cat-256", use_safetensors=True).to("cuda")
设置timesteps
scheduler.set_timesteps(50)
scheduler.timesteps
# 输出:
tensor([980, 960, 940, 920, 900, 880, 860, 840, 820, 800, 780, 760, 740, 720,700, 680, 660, 640, 620, 600, 580, 560, 540, 520, 500, 480, 460, 440,420, 400, 380, 360, 340, 320, 300, 280, 260, 240, 220, 200, 180, 160,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在对 scheduler 设置好总的去噪步数之后,ddpm scheduler 会创建一组均匀间隔的数组,本例中我们将 temesteps 设置为 50,所以该数组的长度为 50。在进行去噪时,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对应了一个时间步,在之后不断循环的去噪中,我们在每一步会遍历用到这个数组的元素。

采样随机噪声

采样一个与输出图片尺寸相同的随机噪声:

import torchsample_size = model.config.sample_size
noise = torch.randn((1, 3, sample_size, sample_size), device="cuda")
实现迭代去噪循环

然后我们写一个循环,来迭代这些时间步。在每个 step,UNet2DModel 都会进行一次 forward,并返回预测的噪声残差。scheduler 的 step 方法接收 噪声残差 noisy_residual 、当前时间步 tinput 作为输入,输出前一时间步的噪声稍小的图片。然后该输出会作为下一时间步的模型输入。反复迭代这个过程,直到将 timesteps 迭代完。

input = noisefor t in scheduler.timesteps:with torch.no_grad():noisy_residual = model(input, t).sampleprevious_noisy_sample = scheduler.step(noisy_residual, t, input).prev_sampleinput = previous_noisy_sample

以上就是完整的去噪过程了,你也可以使用类似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 diffusion 系统。

  1. 最后一步我们将去噪输出转换为 pillow 图片,看一下结果: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port numpy as npimage = (input / 2 + 0.5).clamp(0, 1).squeeze()
    image = (image.permute(1, 2, 0) * 255).round().to(torch.uint8).cpu().numpy()
    image = Image.fromarray(image)
    image
    

以上就是基础的 DDPMPipeline 背后实际做的事情了。首先,初始化 model 和 scheduler,然后为 scheduler 设置最大时间步,创建一个时间步数组,然后我们采样一个随机噪声,循环遍历 timestep,在每个 step,模型会预测出一个噪声残差,scheduler 根据这个噪声残差来生成一个噪声稍小的图片,如此迭代,直到走完所有 step。

接下来我们将看一下更复杂、更强大的 StableDiffusionPipeline,整体的步骤与上面的 DDPMPipeline 类似。

解构StableDiffusionPipeline

Stable Diffusion 是一种 latent diffusion 的文生图模型。所谓 latent diffusion,指的是其扩散过程是发生在低维度的隐层空间,而非真实的像素空间。这样的模型比较省内存。vae encoder 将图片压缩成一个低维的表示,vae decoder 则负责将压缩特征转换回为真实图片。对于文生图的模型,我们还需要一个 tokenizer 和一个 text encoder 来生成 text embedding,还有,在前面的 DDPMPipeline 中已经提到的 Unet model 和 scheduler。可以看到,Stable Diffusion 已经比 DDPM pipeline 要复杂的多了,它包含了三个独立的预训练模型。

加载模型、设置参数

现在我们先将各个组件通过 from_pretrained 方法加载进来。这里我们先用 SD1.5 的预训练权重,每个组件存放在不同的子目录中: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port torch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CLIPTextModel, CLIPTokenizer
from diffusers import AutoencoderKL, UNet2DConditionModel, PNDMSchedulervae = AutoencoderKL.from_pretrained("CompVis/stable-diffusion-v1-4", subfolder="vae", use_safetensors=True)
tokenizer = CLIPTokenizer.from_pretrained("CompVis/stable-diffusion-v1-4", subfolder="tokenizer")
text_encoder = CLIPTextModel.from_pretrained("CompVis/stable-diffusion-v1-4", subfolder="text_encoder", use_safetensors=True
)
unet = UNet2DConditionModel.from_pretrained("CompVis/stable-diffusion-v1-4", subfolder="unet", use_safetensors=True
)

这里我们使用 UniPCMultistepScheduler 来替换掉默认的 PNDMScheduler。没别的意思,就为了展示一下替换一个其他的 scheduler 组件有多么简单:

from diffusers import UniPCMultistepSchedulerscheduler = UniPCMultistepScheduler.from_pretrained("CompVis/stable-diffusion-v1-4", subfolder="scheduler")

然后将各个模型放到 cuda 上:

torch_device = "cuda"
vae.to(torch_device)
text_encoder.to(torch_device)
unet.to(torch_device)

配置一些参数:

prompt = ["a photograph of an astronaut riding a horse"] # prompt按自己喜好设置,想生成什么就描述什么
height = 512  # SD 默认高
width = 512  # SD 默认款
num_inference_steps = 25  # 去噪步数
guidance_scale = 7.5  # classifier-free guidance (CFG) scale
generator = torch.manual_seed(0)  # 随机种子生成器,用于控制初始的噪声图
batch_size = len(prompt)

其中 guidance_scale 参数表示图片生成过程中考虑 prompt 的权重。

创建 text embedding

接下来,我们来对条件 prompt 进行 tokenize,并通过 text encoder 模型产生文本 embedding:

text_input = tokenizer(prompt, padding="max_length", max_length=tokenizer.model_max_length, truncation=True, return_tensors="pt"
)with torch.no_grad():text_embeddings = text_encoder(text_input.input_ids.to(torch_device))[0]

我们还需要产生无条件的 text tokens,其完全有 padding token 组成,然后经过 text encoder,得到 uncond_embedding 的 batch_size 和 seq_length 需要与刚刚得到的条件 text embedding 相等。我们将 条件 embedding 和无条件 embedding 拼起来,从而进行并行的 forward:

max_length = text_input.input_ids.shape[-1]
uncond_input = tokenizer([""] * batch_size, padding="max_length", max_length=max_length, return_tensors="pt")
uncond_embeddings = text_encoder(uncond_input.input_ids.to(torch_device))[0]text_embeddings = torch.cat([uncond_embeddings, text_embeddings])
采样随机噪声

之前提到,SD 的扩散过程是在低维度的 latent 空间进行的,因此此时采样的随机噪声的尺寸比最终生成图片小。对这个 latent 噪声进行迭代去噪。我们随后会通过 vae decoder 将它解码到真实图片的尺寸,即 512。

vae enoder (在 img2img 中使用, text2img 不需要) 和 vae decoder 分别用于将真实尺寸的图片映射到低维 latent 空间,和将低维 latent 解码为真实图片。由于 vae 有三个降采样层,每次会将图片尺寸缩小一半,从而总共缩小了 2**3=8 倍,因此我们将原图的尺寸缩小 8 倍,得到 latent 空间的噪声尺寸。

# 2 ** (len(vae.config.block_out_channels) - 1) == 8latents = torch.randn((batch_size, unet.config.in_channels, height // 8, width // 8),generator=generator,device=torch_device,
)
对图像进行去噪

首先我们要先对噪声进行放缩,乘上一个系数 sigma,这可以提升某些 schedulers 的效果,比如我们刚替换的 UniPCMultistepScheduler:

latents = latents * scheduler.init_noise_sigma

然后,我们写一个循环,将 latent 空间的纯噪声一步步地去噪为关于我们 prompt 的 latent 图。和之前 DDPM 的循环类似,整体上我们要做三件事情:

  1. 设置 scheduler 的总去噪步数
  2. 迭代进行这些去噪步
  3. 在每一步,使用 UNet model 来预测噪声残差,并将其传给 scheduler ,生成出上一步的噪声图片

不同的是,我们这里的 SD 需要做 classifer-guidance generation:

from tqdm.auto import tqdmscheduler.set_timesteps(num_inference_steps)for t in tqdm(scheduler.timesteps):# 我们要做 classifier-guidance generation,所以先扩一下 latent,方便并行推理latent_model_input = torch.cat([latents] * 2)latent_model_input = scheduler.scale_model_input(latent_model_input, timestep=t)# 预测噪声残差with torch.no_grad():noise_pred = unet(latent_model_input, t, encoder_hidden_states=text_embeddings).sample# 进行引导noise_pred_uncond, noise_pred_text = noise_pred.chunk(2)noise_pred = noise_pred_uncond + guidance_scale * (noise_pred_text - noise_pred_uncond)# 生成前一步的 x_t -> x_t-1latents = scheduler.step(noise_pred, t, latents).prev_sample
图片解码

最后一步我们使用 vae decoder 来对去噪之后 latent representation 进行解码生成出真实图片。并转换成 pillow image 查看结果。

# scale and decode the image latents with vae
latents = 1 / 0.18215 * latents
with torch.no_grad():image = vae.decode(latents).sampleimage = (image / 2 + 0.5).clamp(0, 1).squeeze()
image = (image.permute(1, 2, 0) * 255).to(torch.uint8).cpu().numpy()
images = (image * 255).round().astype("uint8")
image = Image.fromarray(image)
imag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基础的 DDPMPipeline 到更复杂的 StableDiffusionPipeline,我们了解了如何构建自己的 diffusion 系统。关键就是在迭代去噪循环的视线。主要包含设定 timesteps、遍历 timesteps 并交替使用 UNet model 进行噪声预测和使用 scheduler 进行前一步图的计算。这就是 diffusers 库的设计理念,既可以直接通过封装好的 pipeline 直接生图,也可以用其中的各个组件方便地自己构建 diffusion 系统的 pipeline。

下一步,我们可以:

  1. 探索其他 diffusers 库中已有的 pipeline,像本文介绍的那样试着自己对其进行结构,并自行从头实现。
  2. 试着自己构造一个全新的 pipeline 并贡献到 diffusers 库 参考

这篇关于diffusers pipeline拆解:理解pipelines、models和schedulers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470301

相关文章

认识、理解、分类——acm之搜索

普通搜索方法有两种:1、广度优先搜索;2、深度优先搜索; 更多搜索方法: 3、双向广度优先搜索; 4、启发式搜索(包括A*算法等); 搜索通常会用到的知识点:状态压缩(位压缩,利用hash思想压缩)。

【生成模型系列(初级)】嵌入(Embedding)方程——自然语言处理的数学灵魂【通俗理解】

【通俗理解】嵌入(Embedding)方程——自然语言处理的数学灵魂 关键词提炼 #嵌入方程 #自然语言处理 #词向量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向量空间模型 #Siri #Google翻译 #AlexNet 第一节:嵌入方程的类比与核心概念【尽可能通俗】 嵌入方程可以被看作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翻译机”,它将文本中的单词或短语转换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数学形式,即向量。 正如翻译机将一种语言

【C++高阶】C++类型转换全攻略:深入理解并高效应用

📝个人主页🌹:Eternity._ ⏩收录专栏⏪:C++ “ 登神长阶 ” 🤡往期回顾🤡:C++ 智能指针 🌹🌹期待您的关注 🌹🌹 ❀C++的类型转换 📒1. C语言中的类型转换📚2. C++强制类型转换⛰️static_cast🌞reinterpret_cast⭐const_cast🍁dynamic_cast 📜3. C++强制类型转换的原因📝

论文翻译:arxiv-2024 Benchmark Data Contamination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 Survey

Benchmark Data Contamination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 Survey https://arxiv.org/abs/2406.04244 大规模语言模型的基准数据污染:一项综述 文章目录 大规模语言模型的基准数据污染:一项综述摘要1 引言 摘要 大规模语言模型(LLMs),如GPT-4、Claude-3和Gemini的快

深入理解RxJava:响应式编程的现代方式

在当今的软件开发世界中,异步编程和事件驱动的架构变得越来越重要。RxJava,作为响应式编程(Reactive Programming)的一个流行库,为Java和Android开发者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方式来处理异步任务和事件流。本文将深入探讨RxJava的核心概念、优势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它。 文章目录 💯 什么是RxJava?💯 响应式编程的优势💯 RxJava的核心概念

如何通俗理解注意力机制?

1、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中一种模拟人类注意力的方法,用于提高模型在处理大量信息时的效率和效果。通俗地理解,它就像是在一堆信息中找到最重要的部分,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关键点上,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以下是几个简单的比喻来帮助理解注意力机制: 2、寻找重点:想象一下,你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有些段落特别重要,你会特别注意这些段落,反复阅读,而对其他部分

深入理解数据库的 4NF:多值依赖与消除数据异常

在数据库设计中, "范式" 是一个常常被提到的重要概念。许多初学者在学习数据库设计时,经常听到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以及 BCNF(Boyce-Codd范式)。这些范式都旨在通过消除数据冗余和异常来优化数据库结构。然而,当我们谈到 4NF(第四范式)时,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 多值依赖 和 4NF,帮助你在数据库设计中消除更高级别的异常。 什么是

论文翻译:ICLR-2024 PROVING TEST SET CONTAMINATION IN BLACK BOX LANGUAGE MODELS

PROVING TEST SET CONTAMINATION IN BLACK BOX LANGUAGE MODELS https://openreview.net/forum?id=KS8mIvetg2 验证测试集污染在黑盒语言模型中 文章目录 验证测试集污染在黑盒语言模型中摘要1 引言 摘要 大型语言模型是在大量互联网数据上训练的,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和猜测,即它们可能已

分布式系统的个人理解小结

分布式系统:分的微小服务,以小而独立的业务为单位,形成子系统。 然后分布式系统中需要有统一的调用,形成大的聚合服务。 同时,微服务群,需要有交流(通讯,注册中心,同步,异步),有管理(监控,调度)。 对外服务,需要有控制的对外开发,安全网关。

Java IO 操作——个人理解

之前一直Java的IO操作一知半解。今天看到一个便文章觉得很有道理( 原文章),记录一下。 首先,理解Java的IO操作到底操作的什么内容,过程又是怎么样子。          数据来源的操作: 来源有文件,网络数据。使用File类和Sockets等。这里操作的是数据本身,1,0结构。    File file = new File("path");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