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 网络协议 - TCP协议工作原理,报文格式,抓包实战,UDP报文,UDP检错原理

本文主要是介绍2.4 - 网络协议 - TCP协议工作原理,报文格式,抓包实战,UDP报文,UDP检错原理,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作者主页」:士别三日wyx
「作者简介」:CSDN top100、阿里云博客专家、华为云享专家、网络安全领域优质创作者
「推荐专栏」:对网络安全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专栏《网络安全入门到精通》

TCP协议

  • 1、TCP协议工作原理
  • 2、TCP协议报文格式
  • 3、UDP协议报文格式
  • 4、TCP协议抓包分析
  • 5、TCP协议如何保证可靠性
    • 5.1、粘包/拆包/半包
    • 5.2、滑动窗口
    • 5.3、重传机制
  • 6、UDP协议检错原理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传输控制协议」,通过「面向连接」的方式,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字节流传输服务。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用户数据包协议」,无连接传输协议,提供简单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服务。

因为IP协议只负责路由和转发,所以需要TCP协议在IP协议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1、TCP协议工作原理

为了保证传输的安全性,TCP在传输前,会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 SYN(seq=x),请求建立连接。
  •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响应 SYN(seq=y)和 ACK(ack=x+1),表示同意建立连接。
  •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响应后,返回一个ACK(ack=y+1),并打开客户端到服务器的单向连接。
  • 服务器收到响应后,也会打开服务器到客户端的单向连接,两个方向的连接都打开了,就可以传输数据了。

三次握手时涉及的几个状态:

  • CLOSED:连接关闭状态。
  • LISTEN:监听状态。
  • SYN-SENT:SYN发送状态。
  • SYN-RCVD:SYN接收状态。
  • ESTABLISHED:连接建立状态。

数据传输完成后,TCP会通过四次挥手「断开连接」(TCP连接是全双工,两个方向都得断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一次挥手:客户端传输完数据后,发一个FIN给服务端,请求断开连接。
  • 第二次挥手:服务端收到请求后,响应一个ACK,然后准备关闭服务端到客户端的连接。
  • 第三次挥手:服务端的数据也传输完了,也发一个FIN给客户端,请求断开连接。
  •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收到后,也响应一个ACK给服务端,然后启动一个定时器,定时器结束后关闭客户端到服务端的连接。
  • 服务端收到确认请求后,直接关闭服务端到客户端的连接。等两个方向的连接都关闭后,TCP连接就关闭了。

提示:这里的客户端和服务器是指角色,谁发起,谁就是客户端;谁接收,谁就是服务端。

端到端的意思是:TCP连接面向的是通信的两个端点,不考虑中间网段和节点。


2、TCP协议报文格式

TCP会把应用层的数据加上TCP首部,传给网络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重点看TCP首部的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根据TCP协议的数据包解释一下各个字段的作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Source Port:源端口【16位】,发送方的端口。
  • Destination Port:目的端口【16位】,接收方的端口。与目的端口确定一个唯一的TCP连接。
  • Sequence number:序号【32位】,发送数据包中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列号。在数据分片、重组时保证顺序。
  • Ackowledgment number:确认号【32位】,下一个希望收到的数据的开始序列号(已经收到的数据的字节长度加1)。在数据分片、重组时保证顺序。
  • Reserved:数据偏移【4位】,数据段开始地址的偏移值
  • Nonce、CWR、ECN-Echo:保留位【6位】
  • Urgent:紧急URG【1位】,为1表示高优先级数据包,需要尽快发送。
  • Acknowledgment:确认ACK【1位】,为1表示确认号字段有效。用于TCP连接,建立连接后,所有报文的ACK都是1。
  • Push:推送PSH【1位】,为1表示接收方尽快将这个报文交给应用层而不用等待缓冲区装满
  • Reset:复位RST【1位】,为1表示出现严重错误,需要重新建立连接。用于TCP连接。
  • Syn:复位SYN【1位】,建立连接时同步序号。用于TCP连接,SYN=1和ACK=0表示连接的请求,SYN=1和ACK=1表示接收连接的请求
  • Fin:终止FIN【1位】,为1表示报文发送方不在发送数据,请求释放单向链接。用于TCP连接。
  • Window:窗口【16位】,从确认号开始,可以接收的字节数,用于流量控制
  • Checksum:检验和【16位】,用来检验数据包的完整性
  • Urgent Pointer:紧急指针【16位】,报文段中紧急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URG=1时有效。

3、UDP协议报文格式

UDP会把应用层的数据加上UDP首部,传给网络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UDP的报文明显比TCP少很多字段,所以它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UDP协议的数据包解释一下各个字段的作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Source Port:源端口【16位】,发送方的端口
  • Destination Port:目的端口【16位】,接收方的端口
  • Length:长度【16位】,整个数据报的长度(UDP首部 + 数据)
  • Checksum:检验和【16位】,检测数据是否有误

4、TCP协议抓包分析

Wireshark开启抓包,浏览器访问百度,cmd ping www.baidu.com 获取百度I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过滤TCP协议的数据包 tcp and ip.addr==110.242.68.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个数据包,每个包对应一次握手

  • 第一次握手:我192.168.2.121向百度 110.242.68.3 发送了一个 SYN(seq=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二次握手:百度110.242.68.3向我192.168.2.121响应了一个SYN(seq=0),ACK(ack=0+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三次握手:我向百度发送了一个ACK(ack=0+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TCP协议如何保证可靠性

为了避免网络拥塞,TCP协议使用粘包、拆包、半包等机制实现流量控制。

5.1、粘包/拆包/半包

比如来一个包就马上发送,当接收方性能较差时,就会造成「网络拥塞」;或者有很多数据部分只有1个字节的数据包,就比较「浪费资源」。这时候,TCP就会用粘包和拆包来解决(性能好的设备可能会关闭此功能)。

  • MTU:最大传输单元,链路层发送的数据帧的数据部分(默认)最多只有1500字节。
  • MSS:TCP报文的数据部分的最大值,MSS = MTU(1500字节)- IP首部(20字节)- TCP首部(20字节)
  • 粘包:将几个比较小的TCP数据包合并成一个包再发送。每个小包之间用分隔符间隔,拆包时可以按照分隔符拆分。
  • 收到上一个包的确认(ACK)之后,再发下一个包。等待的时间可以用来粘包。
  • 粘包后的大小不能超过MSS。
  • 默认超时时间200ms,超过后即使数据包很小,也会直接发送。
  • 半包:对于超过MSS的数据包,会拆分成多个小包发送,接受后再重组。

5.2、滑动窗口

TCP报文的Window字段表示窗口大小。

当接收方的数据太多处理不过来的时候,就在返回的报文里把窗口写小,发送方会根据窗口大小选择调整发送的速度。

  • 发送方发送的每一个数据包,接收方都会返回一个ACK进行确认,发送方可以根据这个来判断数据包是否处理完毕。
  • 接收方在处理完数据后,才会返回确认ACK。接收方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数据包,并根据设备性能,在返回的报文里,调整窗口大小。
  • 发送方根据窗口大小,调整数据包的发送速度。

5.3、重传机制

为了避免丢包的问题,TCP协议会把丢失的包重新发送。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时,发送方会判定数据包丢失,进行重传。

  • 超时重传:超过了超时时间后,仍然没有收到确认ACK。
  • 快速重传:连续收到三次同一个包的确认ACK。

6、UDP协议检错原理

UDP没有TCP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只有一个差错控制。

UDP检验和利用伪首部来计算。

伪首部添加在UDP首部的左侧,只在计算检验和的时候添加,不参与数据的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在经过传输层时,会在UDP数据报头部添加伪首部,将伪首部 + UDP首部 + 数据部分转换为二进制并求和,将计算出的16位二进制反码结果填充到UDP检验和,去掉伪首部后发送出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会在数据报头部添加伪首部,再次将伪首部 + UDP首部 + 数据部分转换为二进制并求和,如果结果全为1,则判定数据没有差错;否则就丢弃数据报或者发送给应用层并提示数据出错。

为什么这个检错机制可以检错呢?

在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UDP协议会进行两次二进制求和,发送端计算一次、接收端计算一次。

发送端的UDP数据报和接收端的UDP数据报只有一处地方不同,就是检验和字段。

发送端计算时,检验和字段没有数据,必须先填充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收端计算时,检验和字段有数据,因为发送端将二进制的求和结果反码填充到了检验和字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数据传输没有差错,求和的结果会全是1,但如果其中有一个数据发生差错,结果就不会全是1,由此可以检验差错。

这篇关于2.4 - 网络协议 - TCP协议工作原理,报文格式,抓包实战,UDP报文,UDP检错原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375713

相关文章

Java编译生成多个.class文件的原理和作用

《Java编译生成多个.class文件的原理和作用》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在Java项目中执行编译后,可能会发现一个.java源文件有时会产生多个.class文件,从技术实现层面详细剖析这一现象... 目录一、内部类机制与.class文件生成成员内部类(常规内部类)局部内部类(方法内部类)匿名内部类二、

Spring Boot + MyBatis Plus 高效开发实战从入门到进阶优化(推荐)

《SpringBoot+MyBatisPlus高效开发实战从入门到进阶优化(推荐)》本文将详细介绍SpringBoot+MyBatisPlus的完整开发流程,并深入剖析分页查询、批量操作、动... 目录Spring Boot + MyBATis Plus 高效开发实战:从入门到进阶优化1. MyBatis

MyBatis 动态 SQL 优化之标签的实战与技巧(常见用法)

《MyBatis动态SQL优化之标签的实战与技巧(常见用法)》本文通过详细的示例和实际应用场景,介绍了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标签来优化MyBatis配置,提升开发效率,确保SQL的高效执行和安全性,感... 目录动态SQL详解一、动态SQL的核心概念1.1 什么是动态SQL?1.2 动态SQL的优点1.3 动态S

Pandas使用SQLite3实战

《Pandas使用SQLite3实战》本文主要介绍了Pandas使用SQLite3实战,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学... 目录1 环境准备2 从 SQLite3VlfrWQzgt 读取数据到 DataFrame基础用法:读

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

《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在编程中,让程序暂停执行特定时间是常见需求,当需要引入不确定性时,随机休眠就成为关键技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的具体实现与应用吧... 目录引言一、实现原理与基础方法1.1 核心函数解析1.2 基础实现模板1.3 整数版实现二、典型应用场景2

Java的IO模型、Netty原理解析

《Java的IO模型、Netty原理解析》Java的I/O是以流的方式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Java的类库涉及很多领域的IO内容:标准的输入输出,文件的操作、网络上的数据传输流、字符串流、对象流等,这篇... 目录1.什么是IO2.同步与异步、阻塞与非阻塞3.三种IO模型BIO(blocking I/O)NI

Python实战之屏幕录制功能的实现

《Python实战之屏幕录制功能的实现》屏幕录制,即屏幕捕获,是指将计算机屏幕上的活动记录下来,生成视频文件,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实现这一功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屏幕录制原理图像捕获音频捕获编码压缩输出保存完整的屏幕录制工具高级功能实时预览增加水印多平台支持屏幕录制原理屏幕

最新Spring Security实战教程之Spring Security安全框架指南

《最新SpringSecurity实战教程之SpringSecurity安全框架指南》SpringSecurity是Spring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组件,提供认证、授权和防护机制,以保护应用免受各种安... 目录前言什么是Spring Security?同类框架对比Spring Security典型应用场景传统

最新Spring Security实战教程之表单登录定制到处理逻辑的深度改造(最新推荐)

《最新SpringSecurity实战教程之表单登录定制到处理逻辑的深度改造(最新推荐)》本章节介绍了如何通过SpringSecurity实现从配置自定义登录页面、表单登录处理逻辑的配置,并简单模拟... 目录前言改造准备开始登录页改造自定义用户名密码登陆成功失败跳转问题自定义登出前后端分离适配方案结语前言

OpenManus本地部署实战亲测有效完全免费(最新推荐)

《OpenManus本地部署实战亲测有效完全免费(最新推荐)》文章介绍了如何在本地部署OpenManus大语言模型,包括环境搭建、LLM编程接口配置和测试步骤,本文给大家讲解的非常详细,感兴趣的朋友一... 目录1.概况2.环境搭建2.1安装miniconda或者anaconda2.2 LLM编程接口配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