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或人声等发出的音,一般都不会只包含一个频率,而是可以分解成若干个不同频率的音的叠加。声音的波形是具有周期性的,因此根据傅里叶变换理论,声音可以分解成若干个不同频率纯音的叠加,这些频率都是某一频率的倍数。假设某个音的基频为 f,则频率为 2f 的音称为第一泛音,频率为 3f 的音称为第二泛音,等等。如果基音 A 是 440 赫兹,那么泛音列就包含了 880、1320、1760、2200 等一系列频率。
早在古希腊,人们就通过咛唱高频泛音(overtone singing)取得内心的愉悦,并把这一方式称为“Goeteuein”。现代西方对泛音的探索开始于 1970 来对源于亚洲腹地的呼麦(khoomei)的深入研究,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一位表演者同时演唱两到三个声部,在一个持续不变的基音之上发出泛音,形成旋律,以图瓦与蒙古的呼麦最为引人注目。
科学的量化研究是整个西方世界从学术角度展开呼麦研究的起点,一是音乐学、物理学意义上的泛音列(音阶)与振动频率的测定与解析;二是声学、生理学意义上的发声过程与机制研究。接着是对泛音的历史、起源、世界观、演唱类型与方法、当代变迁等主题的研究。然后过渡到“形而上学”的层次,提出“身体、精神以及超越的一切”(body, mind and beyond)命题,探讨了泛音演唱的精神性内涵、音乐治疗中泛音的作用,并将泛音咏唱看作身体与精神的枢纽,追溯了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对于音乐与数字、宇宙的关系。泛音有着超越个人、超越文化、先验的特质,仿佛是古代哲学中象征着宇宙间更高层次生命力量的“第五元素”,这是 “从声音本身来审视我们在宇宙间的存在”这一命题的最终答案。
在此基础上泛音被引入能量治疗领域,将泛音演唱与精神灵性联系在一起,关注精神进步与意识扩展,提高知觉与个人潜力,寻求天人统一。高频泛音疗法既可以是理疗师对患者进行咛唱,也可以传授患者技巧,让患者自己咛唱,达到放松身体、减轻压力、平衡人体生物能量场、清理脉轮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