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开发高频面试题——第五章 Linux操作系统常见面试题(上)

本文主要是介绍嵌入式开发高频面试题——第五章 Linux操作系统常见面试题(上),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 5.1.1 Linux内核的组成
      • 5.1.2 用户空间与内核通信方式有哪些?
      • 5.1.3 系统调用read()/write(),内核具体做了哪些事情
      • 5.1.4 系统调用的作用
      • 5.1.5 内核态,用户态的区别
      • 5.1.6 Bootloader、内核、根文件系统的关系
      • 5.1.7 Bootloader多数有两个阶段的启动过程
      • 5.1.8 Linux的内核是由Bootloader装载到内存中的?
      • 5.1.9 为什么需要BootLoader
      • 5.1.10 Linux内核同步方式总结
      • 5.1.11 为什么自旋锁不能睡眠而在拥有信号量时就可以?
      • 5.1.12 linux下检查内存状态的命令

5.1.1 Linux内核的组成

Linux内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以下几个关键组件组成:

  1. 进程管理:负责进程的创建、调度、终止等操作,确保多个任务能够并发运行,并高效地使用CPU。
  2. 内存管理:负责内存的分配与回收,虚拟内存的管理,以及页面调度等。
  3. 文件系统:提供文件的读取、写入、删除、权限管理等操作。Linux支持多种文件系统,如ext4、NTFS、FAT等。
  4. 设备驱动:用于与硬件设备进行交互,负责操作系统与硬件的通信。
  5. 网络栈:处理网络协议(如TCP/IP),负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6. 安全模块:包括访问控制、安全策略、用户权限等内容,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5.1.2 用户空间与内核通信方式有哪些?

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的通信方式有多种,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式:

  1. 系统调用(Syscall):这是最常见的通信方式,用户进程通过系统调用进入内核态,请求操作系统服务。
  2. proc文件系统/proc是一个虚拟文件系统,内核可以通过该文件系统与用户空间进行通信,用户可以查看内核信息或传递参数给内核。
  3. ioctl:这是设备驱动程序中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通过传递命令和参数,用户空间程序可以与设备驱动进行复杂的通信。
  4. Netlink: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的异步消息通信机制,广泛用于网络子系统中的通信。
  5. mmap:通过将文件或设备的内存映射到用户空间,允许用户直接访问设备的内存区域,减少系统调用的开销。
  6. 内核模块参数:用户可以通过编写内核模块,暴露一些参数,用户空间可以通过命令行或sysfs修改这些参数。
  7. 消息队列、信号量、共享内存:这些IPC(进程间通信)机制可以用于用户空间进程和内核通信。

5.1.3 系统调用read()/write(),内核具体做了哪些事情

当一个用户程序调用read()write()系统调用时,内核会执行以下操作:

  1. read()的工作过程

    • 用户空间调用read(fd, buf, size)
    • 触发系统调用,CPU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 内核通过文件描述符找到对应的文件或设备。
    • 内核从文件系统或设备中读取数据,存储在内核空间的缓冲区中。
    • 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提供的buf
    • 返回读取的数据字节数并恢复到用户态。
  2. write()的工作过程

    • 用户空间调用write(fd, buf, size)
    • CPU进入内核态,通过文件描述符定位文件或设备。
    • 内核将用户空间的数据拷贝到内核缓冲区中。
    • 数据被写入到文件或设备中。
    • 系统返回写入的数据字节数并切换回用户态。

5.1.4 系统调用的作用

系统调用是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交互的唯一途径。用户程序不能直接访问硬件资源(如CPU、内存、设备等),必须通过系统调用来请求操作系统内核提供的服务。系统调用充当了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允许程序执行I/O操作、管理进程、分配内存、通信等。

  • 资源管理:例如打开文件、分配内存等。
  • 进程管理:例如进程的创建、结束、调度等。
  • 设备操作:例如读写磁盘、网络操作等。
  • 安全与访问控制:例如更改文件权限,用户鉴权等。

5.1.5 内核态,用户态的区别

内核态用户态是操作系统中对进程运行权限的区分。它们的区别如下:

  • 特权级别:内核态的权限较高,可以直接操作硬件设备、访问系统内存。用户态则处于较低的权限级别,受限于不能直接访问硬件和内核资源。
  • 切换:进程在系统调用、异常处理、硬件中断等情况下会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 安全性:内核态是操作系统的核心代码,必须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用户态程序不能直接进入内核态操作系统资源,防止用户程序导致系统崩溃。
  • 性能:在内核态运行的程序通常比在用户态运行的程序性能更高,因为可以直接访问系统资源,但是开发难度较大。

5.1.6 Bootloader、内核、根文件系统的关系

  • Bootloader:引导加载程序,负责初始化硬件、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并将控制权交给内核。常见的Bootloader有U-Boot、GRUB等。
  • 内核:操作系统的核心,负责硬件管理、进程调度、内存管理等。
  • 根文件系统(Root Filesystem):内核启动后需要挂载的文件系统,它包含用户空间的程序、库、配置文件等。内核加载根文件系统后,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可以开始运行。

5.1.7 Bootloader多数有两个阶段的启动过程

Bootloader的启动通常分为两个阶段:

  1. 第一阶段:非常小的代码,负责从非易失性存储器(如ROM、Flash)中加载Bootloader的第二阶段到内存中。这一阶段的任务很简单,只需加载并跳转到第二阶段。
  2. 第二阶段:引导加载的核心部分,负责初始化硬件设备、检测内存、加载内核、传递参数,并将控制权移交给内核。

5.1.8 Linux的内核是由Bootloader装载到内存中的?

是的。Bootloader在系统启动时将内核从存储设备(如硬盘、Flash等)加载到内存中,然后将控制权转交给内核。内核接管系统后,会继续进行硬件初始化、启动系统服务,并挂载根文件系统。

5.1.9 为什么需要BootLoader

Bootloader 是嵌入式系统中启动流程的第一步,它的重要性如下:

  1. 初始化硬件:启动时需要对硬件设备进行初始化(如初始化CPU、内存、时钟、外设等)。
  2. 加载内核:从存储设备中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到内存中。
  3. 系统引导:提供引导过程的可配置性,可以选择不同的内核或启动配置。
  4. 调试:Bootloader 还可以用于系统的引导调试,设置引导参数等。

5.1.10 Linux内核同步方式总结

Linux内核提供了多种同步机制来解决并发访问的冲突,常见的同步方式包括:

  1. 自旋锁(spinlock):适用于短期的忙等待,不能在自旋锁保护的代码中调用可能引发睡眠的操作。
  2. 信号量(semaphore):用于长时间锁定,可以睡眠。
  3. 互斥量(mutex):用于长时间的锁定,允许睡眠。
  4. 读写锁(rwlock):允许多个读者同时访问,或者一个写者独占访问。
  5. RCU(Read-Copy-Update):一种高效的读写锁实现,适合读多写少的场景。

5.1.11 为什么自旋锁不能睡眠而在拥有信号量时就可以?

自旋锁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锁,并且在获取不到锁的情况下忙等待(旋转)。如果自旋锁允许睡眠,那么忙等待的意义就失去了,因为自旋锁本身是为了减少上下文切换开销。另一方面,信号量是为了长时间锁定资源的场景,它允许睡眠等待来避免忙等待造成的CPU浪费。

5.1.12 linux下检查内存状态的命令

Linux下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检查内存的使用状态:

  • free:显示系统内存的总量、已使用量、空闲量等信息。
  • top:实时显示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包括CPU、内存等。
  • vmstat:提供虚拟内存、进程、CPU等统计信息。
  • htop:类似于top,但提供更直观的界面显示。
  • /proc/meminfo:通过读取此

文件可以获取详细的内存使用信息。

这篇关于嵌入式开发高频面试题——第五章 Linux操作系统常见面试题(上)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43764

相关文章

Linux使用nload监控网络流量的方法

《Linux使用nload监控网络流量的方法》Linux中的nload命令是一个用于实时监控网络流量的工具,它提供了传入和传出流量的可视化表示,帮助用户一目了然地了解网络活动,本文给大家介绍了Linu... 目录简介安装示例用法基础用法指定网络接口限制显示特定流量类型指定刷新率设置流量速率的显示单位监控多个

ElasticSearch+Kibana通过Docker部署到Linux服务器中操作方法

《ElasticSearch+Kibana通过Docker部署到Linux服务器中操作方法》本文介绍了Elasticsearch的基本概念,包括文档和字段、索引和映射,还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Docker... 目录1、ElasticSearch概念2、ElasticSearch、Kibana和IK分词器部署

Linux流媒体服务器部署流程

《Linux流媒体服务器部署流程》文章详细介绍了流媒体服务器的部署步骤,包括更新系统、安装依赖组件、编译安装Nginx和RTMP模块、配置Nginx和FFmpeg,以及测试流媒体服务器的搭建... 目录流媒体服务器部署部署安装1.更新系统2.安装依赖组件3.解压4.编译安装(添加RTMP和openssl模块

Android 悬浮窗开发示例((动态权限请求 | 前台服务和通知 | 悬浮窗创建 )

《Android悬浮窗开发示例((动态权限请求|前台服务和通知|悬浮窗创建)》本文介绍了Android悬浮窗的实现效果,包括动态权限请求、前台服务和通知的使用,悬浮窗权限需要动态申请并引导... 目录一、悬浮窗 动态权限请求1、动态请求权限2、悬浮窗权限说明3、检查动态权限4、申请动态权限5、权限设置完毕后

C++初始化数组的几种常见方法(简单易懂)

《C++初始化数组的几种常见方法(简单易懂)》本文介绍了C++中数组的初始化方法,包括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初始化,以及用new动态初始化数组,在C++11及以上版本中,还提供了使用std::array... 目录1、初始化一维数组1.1、使用列表初始化(推荐方式)1.2、初始化部分列表1.3、使用std::

linux下多个硬盘划分到同一挂载点问题

《linux下多个硬盘划分到同一挂载点问题》在Linux系统中,将多个硬盘划分到同一挂载点需要通过逻辑卷管理(LVM)来实现,首先,需要将物理存储设备(如硬盘分区)创建为物理卷,然后,将这些物理卷组成... 目录linux下多个硬盘划分到同一挂载点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硬盘插上默认的是非lvm总结Linux下多

SQL 中多表查询的常见连接方式详解

《SQL中多表查询的常见连接方式详解》本文介绍SQL中多表查询的常见连接方式,包括内连接(INNERJOIN)、左连接(LEFTJOIN)、右连接(RIGHTJOIN)、全外连接(FULLOUTER... 目录一、连接类型图表(ASCII 形式)二、前置代码(创建示例表)三、连接方式代码示例1. 内连接(I

Python安装时常见报错以及解决方案

《Python安装时常见报错以及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介绍在安装Python、配置环境变量、使用pip以及运行Python脚本时常见的错误及其解决方案,文中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目录一、安装 python 时常见报错及解决方案(一)安装包下载失败(二)权限不足二、配置环境变量时常见报错及

linux进程D状态的解决思路分享

《linux进程D状态的解决思路分享》在Linux系统中,进程在内核模式下等待I/O完成时会进入不间断睡眠状态(D状态),这种状态下,进程无法通过普通方式被杀死,本文通过实验模拟了这种状态,并分析了如... 目录1. 问题描述2. 问题分析3. 实验模拟3.1 使用losetup创建一个卷作为pv的磁盘3.

基于Python开发PPTX压缩工具

《基于Python开发PPTX压缩工具》在日常办公中,PPT文件往往因为图片过大而导致文件体积过大,不便于传输和存储,所以本文将使用Python开发一个PPTX压缩工具,需要的可以了解下... 目录引言全部代码环境准备代码结构代码实现运行结果引言在日常办公中,PPT文件往往因为图片过大而导致文件体积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