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医学专题--多组学在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研究思路,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研究背景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和动物,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寄生虫等。在我国,感染性疾病占所有疾病的50%以上,每年约1300万儿童死于感染性疾病;而临床上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有15%-60%人群感染病原不明,严重阻碍了此类疾病的精准治疗。
通过多组学大数据整合分析,可以更加全面的检测病原微生物、了解病原体的传播机制及发生发展过程,从而为疫苗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基础。
研究思路
自从精准医疗的概念提出以来,分子检测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中。同时,高通量分子检测逐渐成为畜牧业、临床等领域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研究手段。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几篇关于多组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
文章主题:多组学分析人类埃博拉病毒致病机制
发表期刊:Cell Host & Microbe
影响因子:30.3
使用技术: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脂质组学
研究概述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病毒疾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的发病机理很复杂,已有的研究表明,EVD 发病特征包括高水平的病毒复制和全身传播,免疫反应失调,广泛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以及凝血紊乱,但是导致 EVD 严重程度的宿主反应机制尚不明确。
该研究通过结合多组学技术深入挖掘了埃博拉病毒致病的致死机制,并结合多组学数据构建了一套生物标志物组合,从而有助于改善那些高危患者的预后治疗。
研究思路
案例二
文章主题:宋氏鲸杆菌可提高宿主对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
发表期刊:Microbiome
影响因子:15.5
使用技术:基因组+16s测序
研究概述
抗生素是治疗病原体感染的常用方法,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以及其他健康风险。益生菌可通过改善屏障功能、免疫调节、代谢功能和抑制潜在病原体四个机制发挥作用。此外,益生菌的存在也可以重塑肠道原生微生物群落。本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和斑马鱼分别作为益生菌和动物模型,描述了益生菌调节斑马鱼肠道共生菌对宿主抵抗病原体感染的作用。
该研究从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作用角度出发,提供了益生菌增强宿主对病原体感染抵抗力的新机制,同时也证明了B12作为一种调节因子在增强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方面具有新功能。这一发现可能加深益生菌对宿主健康影响的理解,并有助于阐明维生素B12对抗病原体感染的健康益处。
研究思路
这篇关于医学专题--多组学在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研究思路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