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AC耦合电容在高速电路中至关重要?

2023-10-09 10:20

本文主要是介绍为什么说AC耦合电容在高速电路中至关重要?,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原文:https://rf.eefocus.com/article/id-332689

相对于低频电路需要做复杂的电路匹配,高频电路结构相对简单,可简单的结构往往意味着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拿最常见的AC耦合电容来讲,要么在芯片之间加两颗直连,要么在芯片与连接器之间加两颗。看似简单,但一切都因为高速而不同。高速使这颗电容变得不“理想”,这颗电容没有设计好,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因此,对高速电路而言,这颗AC耦合电容没有优化好将是“致命”的。

 

下面笔者依据之前的项目经验,盘点分析一下我在这颗电容的使用上遇到的一些问题。

 

最开始要先明白AC耦合电容的作用。一般来讲,我们用AC耦合电容来提供直流偏压,就是滤出信号的直流分量,使信号关于0轴对称。既然是这个作用,那么这颗电容是不是可以放在通道的任何位置呢?这就是笔者最初做高频电路时,在这颗电容使用上遇到的第一个问题——AC耦合电容到底该放在哪。

 

这里拿一个项目中常遇到典型的通路来分析。

 

5b172f6477196-thumb

图1:AC耦合电容典型通路

 

在低速电路设计中,这颗电容可以等效成理想电容。而在高频电路中,由于寄生电感的存在以及板材造成的阻抗不连续性,实际上这颗电容不能看作是理想电容。这里信号频率2.5G,通道长度4000mil,AC耦合电容的位置分别在距离发送端和接收端200mil的位置。我们看一下仿真出的眼图的变化。

 

5b172f64add3b-thumb

图2:AC耦合电容靠近发送端的眼图

 

5b172f6570de4-thumb

图3:AC耦合电容靠近接收端的眼图

 

显然,这颗AC耦合电容靠近接收端的时候信号的完整性要好于放在发送端。我的理解是这样的,非理想电容器阻抗不连续,信号经过通道衰减后反射的能量会小于直接反射的能量,所以绝大多数串行链路要求这颗AC耦合电容放在接收端。但也有例外,笔者之前做板对板连接时遇到过这个问题,查PCIE规范发现如果是两个板通常放置在发送端上,此时还利用到了AC耦合电容的另外一个作用——过压保护。比如说SATA,所以通常要求靠近连接器放置。

 

解决了放置的问题,另一个困扰大家的就是容值的选取了。这样说,我们的整个串行链路等效出的电阻R是固定的,那么AC耦合电容C的选取将会关系到时间常数(RC),RC越大,过的直流分量越大,直流压降越低。既然这样,AC耦合电容可以无限增大吗?显然是不行的。

 

5b172f647c339-thumb

图4:AC耦合电容增大后测量到的眼图

 

同样的位置,与图3相比可以看出增大耦合电容后,眼高变低。原因是“高速”使电容变的不理想。感应电感会产生串联谐振,容值越大,谐振频率越低,AC耦合电容在低频情况下呈感性,因此高频分量衰减增大,眼高变小,上升沿变缓,相应的JITTER也会增大。通常建议AC耦合电容在0.01uf~0.2uf之间,项目中0.1uf比较常见。推荐使用0402的封装。

 

最后,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再从PCB设计上分析一下这颗电容的优化设计。实际在项目中,与AC耦合电容的位置、容值大小这些可见因素相比,更加难以捉摸的是板材本身(包括焊盘的精度、铜箔的均匀度等)以及焊盘处的寄生电容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我们知道,高频信号必须沿着有均匀特征阻抗的路径传播,如果遇到阻抗失配或者不连续的情况时,部分信号会被反射回发射端,造成信号的衰减,影响信号的完整性。项目中,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焊盘或者是板载连接器处。笔者最初涉及的高速电路设计时,经常遇到这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板材的选取上,我们在应用中通常选用高性能的ROGERS板材,罗杰斯的板材在铜箔厚度的控制上非常精确,均匀的铜箔覆盖大大降低了阻抗的不连续性;然后在消除焊盘处的寄生电容上,业内常见的办法是在焊盘处做隔层处理(挖空位于焊盘正下方的参考平面区域,在内层创建铜填充),通过增大焊盘与其参考平面(或者是返回路径)之间的距离,减小电容的不连续性。在笔者的项目中多采用介质均匀、铜箔宽度控制精确的ROGERS板材也有效提高了焊盘的加工精度。

 

通过仿真对比一下ROGERS板材做精确隔层处理前后的信号完整性。

 

5b172f64d0f90-thumb
图5:做隔层处理前的TDR

 

5b172f647c354-thumb

图6:做隔层处理后的TDR

 

图5图6对比,发现未处理之前阻抗的跳跃很明显,隔层处理后的阻抗改善很多,几乎没有任何阶跃与不连续。

 

5b172f646eea3-thumb

图7:做隔层处理前的回波损耗

 

5b172f6486218-thumb
图8:做隔层处理后的回波损耗

 

图7图8对比,在用ROGERS板材做隔层处理之后,相比未做隔层处理回波损耗下降到-30dB之内,大大降低了回波损耗,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完整。

 

综上,想要搞定高频电路中这颗“致命”的AC耦合电容,不仅要做足电路设计上的功课,同时,选择性能更好的高频PCB板材料会让你事半功倍。

 

这篇关于为什么说AC耦合电容在高速电路中至关重要?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72167

相关文章

hdu 3065 AC自动机 匹配串编号以及出现次数

题意: 仍旧是天朝语题。 Input 第一行,一个整数N(1<=N<=1000),表示病毒特征码的个数。 接下来N行,每行表示一个病毒特征码,特征码字符串长度在1—50之间,并且只包含“英文大写字符”。任意两个病毒特征码,不会完全相同。 在这之后一行,表示“万恶之源”网站源码,源码字符串长度在2000000之内。字符串中字符都是ASCII码可见字符(不包括回车)。

zoj 3228 ac自动机

给出一个字符串和若干个单词,问这些单词在字符串里面出现了多少次。单词前面为0表示这个单词可重叠出现,1为不可重叠出现。 Sample Input ab 2 0 ab 1 ab abababac 2 0 aba 1 aba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3 0 abc 1 def 1 jmn Sample Output Case 1 1 1 Case 2

D4代码AC集

贪心问题解决的步骤: (局部贪心能导致全局贪心)    1.确定贪心策略    2.验证贪心策略是否正确 排队接水 #include<bits/stdc++.h>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w,n,a[32000];cin>>w>>n;for(int i=1;i<=n;i++){cin>>a[i];}sort(a+1,a+n+1);int i=1

HNU-2023电路与电子学-实验3

写在前面: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简易模型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2.分析模型机的功能,设计 8 重 3-1 多路复用器。 3.分析模型机的功能,设计 8 重 2-1 多路复用器。 4.分析模型机的工作原理,设计模型机控制信号产生逻辑。 二、实验内容 1.用 VERILOG 语言设计模型机的 8 重 3-1 多路复用器; 2.用 VERILOG 语言设计模型机的 8 重 2-1 多

LTspice模拟CCM和DCM模式的BUCK电路实验及参数计算

关于BUCK电路的原理可以参考硬件工程师炼成之路写的《 手撕Buck!Buck公式推导过程》.实验内容是将12V~5V的Buck电路仿真,要求纹波电压小于15mv. CCM和DCM的区别: CCM: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从不会到0. DCM:在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总会到0. CCM模式Buck电路仿真: 在用LTspice模拟CCM电路时,MOS管驱动信号频率为100Khz,负载为10R(可自

HDU 3037 今年暑假不AC

题目: http://acm.hdu.edu.cn/showproblem.php?pid=2037 题解: 对结束时间排序,然后进行一次遍历,寻找开始时间不小于上一个结束时间的节目。 代码: #include<stdio.h>#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struct program{int start,end;}p[101

Circuit Design RC 震荡电路

为了测试一个信号放大器,手边又没有合适的信号发生器,所以就需要自己手动来一个信号发生器。。。。。由于所需的频率大概也不会太高,手边也没有电感,所以选择用RC震荡电路来实现这个功能。 借鉴的网页: 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3745.htm RC振荡电路,采用RC选频网络构成,适用于低频振荡,一般用于产生1Hz~1MHz(fo=1/2πRC)的低频信号。

Circuit Design 三极管驱动蜂鸣器电路 及 蜂鸣器两端电压正确但是不响的解决方案

利用三极管进行电流放大的蜂鸣器驱动电路图: (百度图片找的) 我用有源蜂鸣器实现的这个电路,但是蜂鸣器不响。 details: 1. VCC =5V 蜂鸣器两端的直接电压约为4.5V, 但是蜂鸣器不响。 2. 将蜂鸣器直接接在4.5V的电源两端,蜂鸣器响。(说明蜂鸣器是好的) 3. 测了三极管各个管脚的电压, 和理论上的是一致的。 情况很奇怪,换了好几个三极管结果都是一样的,

基于 AC 驱动的电容结构 GaN LED 模型开发和应用

随着芯片尺寸减小,微小尺寸GaN 基 Micro LED 显示面临着显示与驱动高密度集成的难题,传统直流(DC)驱动技术会导致结温上升,降低器件寿命。南京大学团队创新提出交流(AC)驱动的单电极 LED(SC-LED)结构【见图1】,利用隧穿结(TJ)降低器件的交流工作电压。为了深入理解该器件的工作原理,我司技术团队开发了基于 AC 驱动的物理解析模型,揭示了隧穿结降低器件工作电压的

硬件-经典开机电路

文章目录 一:网友公司祖传的开机电路二:电路符号名称三:电路原理分析道友:对于利益相关的人,要展示你的实力和智力。对于利益不相关的人,展示你的礼貌就好。 一:网友公司祖传的开机电路 业务逻辑:一般是肯定要设计一个电路,能把这个电池电压有时候可以关断,断开或者连接导通到这个VS,然后用VS去产生这种内部使用的电压。前置要求:按键K1,按下闭合,系统上电开机;按键按一下就会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