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 模型建立与求解(含代码与论文)

本文主要是介绍【202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 模型建立与求解(含代码与论文),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 1问题重述
    • 1.1问题背景
    • 1.2研究意义
    • 1.3具体问题
  • 2总体分析
  • 3模型假设
  • 4符号说明(等四问全部更新完再写)
  • 5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5.1问题一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5.1.1问题的具体分析
      • 5.1.2模型的准备

目前B题第一问的详细求解过程以及对应论文部分已经完成!
- 晚上7-8点之前第二问完成
- 明天中文之前全部写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按照提交论文的格式进行撰写!完整版请看文章最后!

1问题重述

1.1问题背景

某企业专注于生产一种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的电子产品。这一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两个关键环节:采购和装配。这两个环节中,涉及到两种主要的零配件(我们称之为零配件1和零配件2)。这些零配件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零配件的次品都可能导致整个成品的次品率升高,从而影响产品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企业非常重视在零配件采购、装配和成品出厂的各个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然而,这种质量控制过程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它伴随着高昂的检测费用、拆解成本和不合格品的处理成本。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可能带来信誉损失和客户的不满,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形象。

为了优化质量控制流程,企业希望通过科学的抽样检测方法,在最少的检测次数下确保零配件的质量,并在成品组装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最优决策。此外,企业还需应对成品检测后可能产生的不合格品拆解问题,尽可能减少不合格品的浪费及对企业声誉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建立一个综合考虑检测成本、拆解成本、市场损失的数学模型,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这样的数学模型,企业可以更精确地评估各个环节的成本和潜在风险,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质量控制策略。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能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最终,企业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1.2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数学模型优化生产质量控制和决策流程,具体包括: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效率,减少检测次数和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合格产品影响,增强客户信任和忠诚度;帮助企业制定生产策略,降低次品率和市场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涵盖全流程的系统化决策支持,优化运营管理。

1.3具体问题

  • 问题一:设计一个最少检测次数的抽样检测方案,以确定供应商提供的零配件次品率是否符合标称要求。
  • 问题二:根据零配件和成品的次品率,优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关于检测、装配和拆解的不合格品处理决策。
  • 问题三:在多工序和多零配件的生产流程中,制定最优的检测、装配和拆解决策方案,确保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
  • 问题四:假设次品率通过抽样检测获得,重新设计生产过程中的决策方案。

2总体分析

首先,问题1要求建立一个抽样检测方案来确定是否接收供应商的零配件。企业需要在两种情况下作出决策:如果在95%的信度下,零配件的次品率超过了供应商声明的标称值(例如10%),则企业应拒收这批零配件;反之,在90%的信度下,如果次品率不超过标称值,则接收这批零配件。这一问题的解决涉及到统计假设检验的运用,需要确定合适的样本大小以减少检测成本,同时控制错误接受和错误拒绝的风险。可以通过二项分布或正态分布近似来估计抽样分布,从而设定合适的拒绝域和接受域。

问题2进一步深入到生产流程的多个决策点,包括是否对零配件和成品进行检测、如何处理检测出的不合格品、以及如何处理客户退回的不合格成品。这些决策需要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进行优化。例如,企业可以选择对所有零配件和成品进行全检,以确保质量,但这将大幅增加成本;或者只对抽样检测出的不合格品进行拆解和再利用,以减少成本。此外,对于客户退回的不合格品,企业需要决定是直接报废还是拆解后重新进入生产流程,这不仅关系到成本,还可能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和客户满意度。

问题3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情景,涉及多道工序和多个零配件的生产决策。在这一问题中,企业需要针对每个工序和零配件的次品率、成本和其他相关数据,制定一套完整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策略。这可能涉及到组合优化、多阶段决策问题的解决,如何在保证产品整体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成本和风险。例如,企业可能需要决定在某些工序中增加检测频率,或者选择在某些零配件上采取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最后,问题4要求在前述所有决策的基础上,考虑通过抽样检测得到的次品率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重新评估和调整生产决策。这一问题的核心是数据质量对决策的影响,需要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对抽样方法、频率和数据处理方式进行优化,确保所得数据能够真实反映生产状况,以便更准确地进行成本和风险的评估。

综上所述,这四个问题不仅考验了参赛者在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方面的能力,还涉及到运筹学、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的知识。参赛者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设计出既科学又实用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中做出最优决策。

3模型假设

  • 假设一:所有零配件和生产工序之间相互独立,即每种零配件的质量和每个工序的效率不相互影响。这使得分析可以针对单独的零配件或工序进行,而不需要处理复杂的交互效应。
  • 假设二:在整个生产周期内,每种零配件或半成品的次品率保持恒定,不受生产批次或时间的变化影响。此外,所有相关的成本(包括购买单价、检测成本、装配成本和拆解费用)也保持固定,不受外部市场或经济因素的干扰。
  • 假设三:所有操作(如装配、检测、拆解)都能按照预定的最优流程高效执行,不存在操作效率损失。同时,生产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不考虑设备故障或维护需求,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符号说明(等四问全部更新完再写)

5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问题一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完成求解过程请看文章最后!

5.1.1问题的具体分析

问题一要求制定一个抽样检测计划,以决定是否接受一批零配件,基于供应商所声称的次品率。关键在于如何确定适当的样本量和决策标准,以最小化检测成本,同时确保决策的高可靠性。

在具体分析中,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95%的置信水平下拒收次品率超过标称值的零配件,在90%的置信水平下接受次品率不超过标称值的零配件。这涉及到统计假设检验,特别是需要控制第一类错误(错误地拒绝良品)和第二类错误(错误地接受次品)的概率。

次品率的抽样检测通常采用二项分布进行建模,每个零配件要么合格,要么不合格,完全符合二项分布的特性。基于供应商提供的次品率标称值,可以设定零假设(次品率小于等于标称值)和备择假设(次品率大于标称值),并采用z检验或t检验等统计方法来决定是否拒收整批零配件。

在模型构建方面,首先需要定义这些假设,然后是确定样本量,这一步骤至关重要,以确保检验的功效,即最小化第一类和第二类错误的概率。这可以通过设定错误的容忍界限(例如α=5%,β=10%)和进行功效分析来实现。接着,需要设定决策规则,即根据样本次品率与临界值的比较结果来接受或拒绝零假设。

求解模型时,会计算在给定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如果样本次品率大于此临界值,则拒绝零假设,否则接受。可以通过模拟抽样过程,计算样本次品率,并根据这些数据与临界值比较来确定是否接受或拒绝。这种方法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科学且经济有效的抽样检测方案,帮助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控制相关成本。

5.1.2模型的准备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抽样检测计划,以便通过尽可能少的检测次数来确定零配件的次品率是否超过了其标称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采用假设检验的方法,并选择二项分布模型作为我们的统计模型。

具体来说,我们将首先设定一个零假设H,即零配件的次品率等于或低于其标称值。然后,我们将设定一个备择假设H1,即零配件的次品率超过了其标称值。接下来,我们将根据二项分布的特性,确定一个合适的样本量,以确保我们的检测结果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在抽样过程中,我们将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零配件进行检测,并记录下其中的次品数量。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次品率的实际观测值。然后,我们将使用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PMF来计算在零假设成立的情况下,观测到当前次品率或更极端情况的概率,即p值。

如果计算出的p值小于我们预先设定的显著性水平(例如0.05),则拒绝零假设,接受备择假设,认为零配件的次品率确实超过了标称值。反之,如果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无法拒绝零假设,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零配件的次品率超过了标称值。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在保证统计学显著性的前提下,用最少的检测次数来判断零配件的次品率是否超标,从而提高检测效率并降低成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篇关于【202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 模型建立与求解(含代码与论文)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43668

相关文章

Spring Boot 3.4.3 基于 Spring WebFlux 实现 SSE 功能(代码示例)

《SpringBoot3.4.3基于SpringWebFlux实现SSE功能(代码示例)》SpringBoot3.4.3结合SpringWebFlux实现SSE功能,为实时数据推送提供... 目录1. SSE 简介1.1 什么是 SSE?1.2 SSE 的优点1.3 适用场景2. Spring WebFlu

java之Objects.nonNull用法代码解读

《java之Objects.nonNull用法代码解读》:本文主要介绍java之Objects.nonNull用法代码,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 目录Java之Objects.nonwww.chinasem.cnNull用法代码Objects.nonN

Java的IO模型、Netty原理解析

《Java的IO模型、Netty原理解析》Java的I/O是以流的方式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Java的类库涉及很多领域的IO内容:标准的输入输出,文件的操作、网络上的数据传输流、字符串流、对象流等,这篇... 目录1.什么是IO2.同步与异步、阻塞与非阻塞3.三种IO模型BIO(blocking I/O)NI

SpringBoot实现MD5加盐算法的示例代码

《SpringBoot实现MD5加盐算法的示例代码》加盐算法是一种用于增强密码安全性的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SpringBoot实现MD5加盐算法的示例代码,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 目录一、什么是加盐算法二、如何实现加盐算法2.1 加盐算法代码实现2.2 注册页面中进行密码加盐2.

python+opencv处理颜色之将目标颜色转换实例代码

《python+opencv处理颜色之将目标颜色转换实例代码》OpenCV是一个的跨平台计算机视觉库,可以运行在Linux、Windows和MacOS操作系统上,:本文主要介绍python+ope... 目录下面是代码+ 效果 + 解释转HSV: 关于颜色总是要转HSV的掩膜再标注总结 目标:将红色的部分滤

在C#中调用Python代码的两种实现方式

《在C#中调用Python代码的两种实现方式》:本文主要介绍在C#中调用Python代码的两种实现方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C#调用python代码的方式1. 使用 Python.NET2. 使用外部进程调用 Python 脚本总结C#调

基于Flask框架添加多个AI模型的API并进行交互

《基于Flask框架添加多个AI模型的API并进行交互》: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基于Flask框架开发AI模型API管理系统,允许用户添加、删除不同AI模型的API密钥,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下... 目录1. 概述2. 后端代码说明2.1 依赖库导入2.2 应用初始化2.3 API 存储字典2.4 路由函数2.5 应

Java时间轮调度算法的代码实现

《Java时间轮调度算法的代码实现》时间轮是一种高效的定时调度算法,主要用于管理延时任务或周期性任务,它通过一个环形数组(时间轮)和指针来实现,将大量定时任务分摊到固定的时间槽中,极大地降低了时间复杂... 目录1、简述2、时间轮的原理3. 时间轮的实现步骤3.1 定义时间槽3.2 定义时间轮3.3 使用时

Java中&和&&以及|和||的区别、应用场景和代码示例

《Java中&和&&以及|和||的区别、应用场景和代码示例》:本文主要介绍Java中的逻辑运算符&、&&、|和||的区别,包括它们在布尔和整数类型上的应用,文中通过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可... 目录前言1. & 和 &&代码示例2. | 和 ||代码示例3. 为什么要使用 & 和 | 而不是总是使

Java强制转化示例代码详解

《Java强制转化示例代码详解》:本文主要介绍Java编程语言中的类型转换,包括基本类型之间的强制类型转换和引用类型的强制类型转换,文中通过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目录引入基本类型强制转换1.数字之间2.数字字符之间引入引用类型的强制转换总结引入在Java编程语言中,类型转换(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