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实战3--GAN:基础手写数字对抗生成

2024-08-30 23:44

本文主要是介绍深度学习实战3--GAN:基础手写数字对抗生成,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本节目标

1.看懂GAN  基础架构的代码;

2.重点是GAN  的损失函数的构成;

3.理解如何从 GAN 修改成CGAN;

4.尝试复现本章实战任务

任务描述

        GAN 的任务是生成,用两个模型相互对抗,来增强生成模型的效果。此处准备的数据集是MNIST手写数字,希望生成类似的手写数字的图像。

判别器和生成器:生成器 G 是创造者,负责生成新的数据实例,而判别器 D 是鉴别者,负责评估数据实例的真伪。两者相互竞争,推动对方不断进步,从而提高生成数据的质量。

注意:BCE 是Binary_Cross_Entropy的缩写,可以理解为二分类问题。GAN 的任务是生成,用两个模型相互对抗,来增强生成模型的效果。那么 CGAN  就是 给定条件进行指定数字的生成。

以下内容是重点:

(1)GAN 的损失函数与BCE之间的转换;

(2)GAN 的判别器D 和生成器G 模型的输入输出;

(3)GAN 如何转化成CGAN;

(4)CGAN 中窥视到GAN 结构似乎有损害多样性的缺点

import torch #使用import语句时,要访问torch模块中的函数或类,你需要使用torch.前缀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因为它直接表明了你正在使用的是来自哪个模块的特定部分
import torchvision #torchvision则提供了图像处理和加载数据集的工具
from torchvision import transforms#使用from torch import nn后,可以直接使用nn而不需要torch.nn前缀,from也可避免冲突,因为是导入的特定模块
#数据归一化,它是数据预处理中的一种常用技术,目的是将数据调整到一个统一的尺度或范围内,以便于不同特征之间的比较和计算
transform=transforms.Compose([transforms.ToTensor(),transforms.Normalize(0.5,0.5)
])
'''这个变换将PIL图像或Numpy数组转换为
torch.FloatTensor类型,并将数值范围从[0, 255]压缩到[0.0, 1.0]。
这是将数据从整数格式转换为浮点格式,以便于神经网络处理。'''
''''可能需要调整transforms.Normalize中
的均值和标准差参数,均值0.5,方差0.5,以匹配你的数据的实际范围'''
#加载内置数据集
train_ds=torchvision.datasets.MNIST('data',train=True,transform=transform,download=True)#PyTorch会从其官方源或者数据集的原始来源下载数据集
#创建一个数据加载器,它用于在训练过程中批量地加载数据
#每个批次包含64个样本。
#shuffle=True: 这个参数决定是否在每个epoch开始时对数据进行打乱(洗牌)。
#设置为True可以确保数据在每个epoch中以随机顺序加载,这有助于模型训练的泛化能力。
dataloader=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rain_ds,batch_size=64,shuffle=True)
#返回一个批次的数据
imgs,_=next(iter(dataloader))
#生成器
#在PyTorch中,nn.Module 的子类需要在构造函数中调用 super().__init__() 来确保正确初始化
class Generator(nn.Module):def __init__ (self):super(Generator,self).__init__()self.Linear=nn.Sequential(nn.Linear(100,256),## 将100维的输入映射到256维nn.Tanh(),## 使用双曲正切激活函数nn.Linear(256,512),# 将256维映射到512维nn.Tanh(),# 再次使用双曲正切激活函数nn.Linear(512,28*28),# 将512维映射到28*28维,适合MNIST图像nn.Tanh())#用于指定模型的前向传播过程'''这一行使用view方法改变了张量x的形状。view方法用于重塑张量而不改变其数据。这里的-1是一个特殊的参数,表示自动计算该维度的大小以保持总元素数量不变。因此,view(-1, 28, 28)将x重塑为一个形状为[batch_size, 28, 28]的三维张量,其中batch_size是输入数据中的批次大小。'''def forward(self,x):x=self.Linear(x)## 将输入数据x通过self.linear中的层进行处理x=x.view(-1,28,28)return x#方法返回处理后的张量x,它现在是一个具有28x28像素的二维图像张量
#辨别器,Discriminator 的类,目的是区分输入数据是真实的还是由生成器生成的
class Discriminator(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Discriminator,  self).__init__()# 创建了一个 nn.Sequential 容器,这是一个有序的容器,可以包含多个模块,它们将按顺序被应用#定义了一个线性层,它将输入特征从 28*28(即一个 28x28 的图像展平后的维度)转换为 512 维。#LeakyReLU 激活函数,它允许负值通过,以解决传统 ReLU 激活函数的“死亡ReLU”问题#激活函数的某些神经元可能会停止激活,即它们的输入值永远不会变为负数,导致这些神经元的梯度永久为零,从而不再更新。# 这会导致模型的某些部分不再学习,影响模型的性能。#定义了一个线性层,它将输入特征从 28*28(即一个 28x28 的图像展平后的维度)转换为 512 维。#定义了第三个线性层,将特征维度从 256 压缩到 1 维。这个输出通常代表判别器对输入数据是真实还是假数据的判断#添加了一个 Sigmoid 激活函数,它将线性层的输出压缩到 0 到 1 之间,通常用于二分类问题的概率输出。self.linear=nn.Sequential(nn.Linear(28*28,512),nn.LeakyReLU(),nn.Linear(512,256),nn.LeakyReLU(),nn.Linear(256,1),nn.Sigmoid())def forward(self, x):x = x.view(-1, 28*28)x = self.linear(x)return x
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if device=='cuda':print('using cuda:',torch.cuda.get_device_name(0))#用于获取第一个CUDA设备的名称
Gen=Generator().to(device)#创建了一个 Generator 类的实例,并将其移动到之前定义的 device 上。这个 device 可能是一个 GPU 或cpu设备
#使用 .to(device) 是为了确保模型的参数和计算都在指定的设备上进行,这样可以利用 GPU 加速训练过程
Dis=Discriminator().to(device)#实例化 Discriminator 类,创建一个判别器对象
d_optim=torch.optim.Adam(Dis.parameters(),lr=0.001)#这行代码创建了一个Adam优化器实例,用于更新名为 Dis 的判别器网络的参数。
g_optim=torch.optim.Adam(Gen.parameters(),lr=0.001)#这行代码创建了另一个Adam优化器实例,用于更新名为 Gen 的生成器网络的参数。
'''学习率的值通常表示为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小数
如果学习率设置得太高,可能会导致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不稳定,甚至发散,因为每次更新的步长太大,可能会越过损失函数的最小点
如果学习率设置得太低,模型的收敛速度会很慢,因为每次更新的步长太小,需要更多的迭代次数才能达到最小点
'''
loss_function=torch.nn.BCELoss()#用来定义二元交叉熵损失函数
def gen_img_plot(model,test_input):prediction=np.squeeze(model(test_input).detach().cpu().numpy())#生成器模型 model(test_input) 生成图像,通过 .detach().cpu().numpy() #将生成的PyTorch张量转换为NumPy数组并移至CPU,然后使用 np.squeeze() 移除单维度以简化数组形状,为绘图准备数据。fig=plt.figure(figsize=(4,4))#创建一个新的matplotlib图形对象,设置图形的大小为4x4英寸for i in range(prediction.shape[0]):#prediction.shape[0] 表示生成的图像数量plt.subplot(4,4,i+1)plt.imshow((prediction[i]+1)/2)#显示当前图像。由于生成的图像数据可能在 [-1, 1] 范围内#这里通过 (prediction[i]+1)/2 将其规范化到 [0, 1] 范围plt.axis('off')#用于关闭matplotlib图表中的坐标轴的函数plt.show()
test_input=torch.randn(16,100,device=device)
D_loss=[]#用于存储判别器(Discriminator)在训练过程中的损失值
G_loss=[]
for epoch in range(20):#每次迭代称为一个epochd_epoch_loss=0#初始化判别器的累积损失g_epoch_loss=0#初始化生成器的累积损失count=len(dataloader)#计算数据加载器(dataloader)中的批次数量。for step,(img,_) in enumerate(dataloader):# 遍历数据加载器中的每个批次img=img.to(device)#将图像数据移动到指定的设备(例如GPU)size=img.size(0)#获取当前批次的大小random_noise=torch.randn(size,100,device=device)#生成随机噪声,用作生成器的输入,"噪声"通常指的是随机生成的数据d_optim.zero_grad()#清除判别器的梯度real_output=Dis(img)#使用判别器对真实图像进行判断d_real_loss=loss_function(real_output,torch.ones_like(real_output))#计算判别器对真实图像的损失。d_real_loss.backward()#对真实图像的损失进行反向传播gen_img=Gen(random_noise)#使用生成器生成假图像fake_output=Dis(gen_img.detach())#使用判别器对生成的假图像进行判断d_fake_loss=loss_function(fake_output,  #计算判别器对假图像的损失torch.zeros_like(fake_output))d_fake_loss.backward()#对假图像的损失进行反向传播d_loss=d_real_loss+d_fake_loss#计算判别器的总损失d_optim.step()# 更新判别器的参数g_optim.zero_grad()#清除生成器的优化器中的梯度。这是每次参数更新前的标准步骤,用于防止梯度累加。fake_output=Dis(gen_img)#将生成器生成的图像(gen_img)传递给判别器(Dis),以获取判别器对假图像的判断结果。g_loss=loss_function(fake_output,torch.ones_like(fake_output))#生成器的损失计算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指导生成器如何改进以生成更逼真的图像g_loss.backward()#计算生成器损失的反向传播g_optim.step()#更新生成器的参数。这一步使用优化器(如SGD或Adam)根据反向传播计算得到的梯度来更新生成器的权重with torch.no_grad():d_epoch_loss+=d_loss#累加判别器的损失g_epoch_loss+= g_loss#累加生成器的损失with torch.no_grad():#这个上下文管理器指示 PyTorch 在这个代码块中不计算梯度。#这通常用于推理或评估阶段,以减少内存使用并提高性能d_epoch_loss/=count# 将判别器的累积损失除以批次数量 count,以计算整个epoch的平均损失。g_epoch_loss/=count#将生成器的累积损失除以批次数量 count,以计算整个epoch的平均损失。D_loss.append(d_epoch_loss)#将计算得到的判别器平均损失添加到 D_loss 列表中,用于记录每个epoch的损失。G_loss.append(g_epoch_loss)#将计算得到的生成器平均损失添加到 G_loss 列表中,用于记录每个epoch的损失。print('Epoch:',epoch+1)# 打印当前的epoch编号,epoch+1 因为 epoch 从0开始计数,而通常人们习惯从1开始计数。gen_img_plot(Gen,test_input)#绘制生成器的输出图像

缩进错误很难分清,代码又一样,写的时候需要仔细看清,找了好久才发现这个错误。

这篇关于深度学习实战3--GAN:基础手写数字对抗生成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22271

相关文章

使用 sql-research-assistant进行 SQL 数据库研究的实战指南(代码实现演示)

《使用sql-research-assistant进行SQL数据库研究的实战指南(代码实现演示)》本文介绍了sql-research-assistant工具,该工具基于LangChain框架,集... 目录技术背景介绍核心原理解析代码实现演示安装和配置项目集成LangSmith 配置(可选)启动服务应用场景

0基础租个硬件玩deepseek,蓝耘元生代智算云|本地部署DeepSeek R1模型的操作流程

《0基础租个硬件玩deepseek,蓝耘元生代智算云|本地部署DeepSeekR1模型的操作流程》DeepSeekR1模型凭借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在多个领域发... 目录0基础租个硬件玩deepseek,蓝耘元生代智算云|本地部署DeepSeek R1模型,3步搞定一个应

Java深度学习库DJL实现Python的NumPy方式

《Java深度学习库DJL实现Python的NumPy方式》本文介绍了DJL库的背景和基本功能,包括NDArray的创建、数学运算、数据获取和设置等,同时,还展示了如何使用NDArray进行数据预处理... 目录1 NDArray 的背景介绍1.1 架构2 JavaDJL使用2.1 安装DJL2.2 基本操

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的深度分析与Java实现方式

《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的深度分析与Java实现方式》本文详细介绍了最长公共子序列(LCS)问题,包括其概念、暴力解法、动态规划解法,并提供了Java代码实现,暴力解法虽然简单,但在大数据处理中效率较低,... 目录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概述问题理解与示例分析暴力解法思路与示例代码动态规划解法DP 表的构建与意义动

浅析如何使用Swagger生成带权限控制的API文档

《浅析如何使用Swagger生成带权限控制的API文档》当涉及到权限控制时,如何生成既安全又详细的API文档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所以这篇文章小编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如何用Swagger来生成带有... 目录准备工作配置 Swagger权限控制给 API 加上权限注解查看文档注意事项在咱们的开发工作里,API

Java数字转换工具类NumberUtil的使用

《Java数字转换工具类NumberUtil的使用》NumberUti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Java工具类,用于处理数字的各种操作,包括数值运算、格式化、随机数生成和数值判断,下面就来介绍一下Number... 目录一、NumberUtil类概述二、主要功能介绍1. 数值运算2. 格式化3. 数值判断4. 随机

在Java中使用ModelMapper简化Shapefile属性转JavaBean实战过程

《在Java中使用ModelMapper简化Shapefile属性转JavaBean实战过程》本文介绍了在Java中使用ModelMapper库简化Shapefile属性转JavaBean的过程,对比... 目录前言一、原始的处理办法1、使用Set方法来转换2、使用构造方法转换二、基于ModelMapper

Java实战之自助进行多张图片合成拼接

《Java实战之自助进行多张图片合成拼接》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图像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Java实现多张图片合成拼接,需要的可以了解下... 目录前言一、图片合成需求描述二、图片合成设计与实现1、编程语言2、基础数据准备3、图片合成流程4、图片合成实现三、总结前

Java使用POI-TL和JFreeChart动态生成Word报告

《Java使用POI-TL和JFreeChart动态生成Word报告》本文介绍了使用POI-TL和JFreeChart生成包含动态数据和图表的Word报告的方法,并分享了实际开发中的踩坑经验,通过代码... 目录前言一、需求背景二、方案分析三、 POI-TL + JFreeChart 实现3.1 Maven

nginx-rtmp-module构建流媒体直播服务器实战指南

《nginx-rtmp-module构建流媒体直播服务器实战指南》本文主要介绍了nginx-rtmp-module构建流媒体直播服务器实战指南,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 目录1. RTMP协议介绍与应用RTMP协议的原理RTMP协议的应用RTMP与现代流媒体技术的关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