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做测开的第4年,开始有点失望了,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大家好,我是洋子,看到新一年的毕业季,意味着我工作马上满4年了
从一毕业就进入测试行业到现在,我已经褪去学生的气息,成为一名社畜工具人
这4年当中,我有3年半都在同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岗位是测开,厂内大家都叫QA
2024年已经过半了,整个就业大环境依然对打工人很不友好,裁员还是家常便饭,唯一看到的风口还是大模型,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激起了广泛讨论,未来究竟自己会不会被AI所取代?
说到大模型,这里列举一些基本概念,提示词工程(Prompt)、Tokens(分词),Embedding(向量化)、RAG(检索增强生成)、微调(Fine tuning)、Agent(智能体)、LangChain(大模型应用开发框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相关资料,这里先不做推荐了
其实从22年开始,公司就已经开始布局测试阶段的降本增效,怎么理解,总的来说就是减少QA在业务测试当中人力投入,转而变成研发自测完成就上线,或者说将原先服务端、客户端、前端分开进行测试,转变成端到端测试
端到端测试的模式其实就是早期互联网的测试岗位的工作内容,QA只需要”点点点”就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即使到现在,端到端测试模式在中小厂普遍存在,只需要交给外包就可以完成,唯一有所变化的是需要有标准来衡量测试的完备度,可以是覆盖率,也可以是维护的测试用例测试集合等
端到端测试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节省QA人力投入,比如把执行测试交给外包,而正式员工负责管理外包人力,或者做测试工具开发等工作,这么算下来,节省出来的人力何去何从,要么进行池化(空闲时期投入到其他业务线),要么进行优化,毕竟公司不养闲人,资本家本来也没这么好心
再来谈谈大模型的在测试行业里面有哪些应用,大模型给人的感觉非常强大,用它来辅助写代码或者当搜索引擎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大模型对于测试阶段的提效场景,比较成熟的场景是测试用例生成(生成脑图用例、UI自动化用例、接口用例、单测case等等),个人智能客服助理,监控误报减少等等
最后再来说说个人发展,由于自己一直在同一家公司,也没有换过业务线,职场的第4年,开始接触到管理的工作,测开的天花板是比研发要低一些的,接触管理工作也许能提高上限,到了5年以上的工作年限,如果还是一直在执行层,出去面试也会受到些影响
相比于以前单纯的做执行测试的角色,我现在还需要去关心同事的测试进度和风险,帮助做出决策,规划团队的发展,给老板汇报,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有挑战性,向上管理成为一门必修课
今天就写这么多了,可能伴随着自己的一些主观色彩,仅供参考
这篇关于做测开的第4年,开始有点失望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