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逻辑回归模型总结——从原理到sklearn实践

2024-06-16 03:32

本文主要是介绍机器学习逻辑回归模型总结——从原理到sklearn实践,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0x00 基本原理

逻辑回归算法,从名字上看似乎是个回归问题,但实际上逻辑回归是个典型的分类算法。
对于分类问题,一般都是一些离散变量,且y的取值如下:

y{0,1,2,3,...,n}
,显然不能使用线性回归拟合。
以二元分类问题开始讨论,y的取值为“类别1,类别2”,为了表示清楚,这里使用0和1来表示二元分类中的两个类别,即y的取值为: y{0,1}
和线性回归问题一样,我们规定假设函数为: hθ(x) ,设置取值范围: 0hθ(x)1 ,因为我们希望算法得出的结果取值非0即1,所以还要设置一个阈值,如果得出的概率大于这个阈值,则假设函数输出1,否则输出0。
在逻辑回归中,实际上对于假设函数,使用了一种逻辑函数的概念,函数如下:
hθ(x)=11+eθTx

称为S型函数,或者逻辑函数。取值范围为(0,1),符合我们上面对假设函数的要求。通常,设置阈值为0.5,如果训练样本输入到假设函数中,得到的值大于0.5,则认为分类为1,否则分类为0:
P(y=0|x;θ)+P(y=1|x;θ)=1

相应的,我们的损失函数(Cost Function)为:
J(θ)=1mi=1m12(hθ(x(i))y(i))2

如果这里计算折损的形式还是和线性回归一样平方损失函数: mi=112(hθ(x(i))y(i))2 ,实际上,在求minJ的时候,对于J函数,我们很可能得出的不是凸函数的形式,这样再使用梯度下降算法时,会陷入至局部最优解中,很难找到全局最优解。
所以在计算折损值的时候,逻辑回归中使用了对数损失函数来获得一个凸函数的J,整理得到的最终损失函数形式如下,其中省略了若干数学推导:

我们再次使用梯度下降算法来求出最优的参数向量,梯度下降在逻辑回归中表现如下:

可能有人发现,这不和线性拟合问题中的梯度下降公式一样吗?实际上,由于逻辑回归模型中采用了逻辑函数来表示假设函数,所以这两种模型中的梯度下降表达式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儿。
有了梯度下降算法,我们就可以使用训练集来求出最优的参数向量。逻辑回归中,为了消除过度拟合问题,有正则化方法,这里就不再赘述。

0x01 算法实现

根据Andrew Ng所提供的资料,我们依旧选择Octave来实现逻辑回归算法。
首先是sigmoid函数(逻辑函数)的表达:

function g = sigmoid(z)
g = zeros(size(z));
g = 1 ./ (1+exp(-z));
end

Cost Function的实现:

function [J, grad] = costFunction(theta, X, y)
% 初始化
m = length(y);
J = 0;
grad = zeros(size(theta));% 损失函数的计算
temp = sigmoid(X*theta);
temp = temp(:,size(temp, 2));
J = (1/m) * sum((-y.*log(temp))-((1-y).*log(1-temp))) ;% 损失函数的导数计算
for i=1:size(theta,1),grad(i) = (1/m) * sum((temp - y).*X(:,i));
end;
end

由于资料中所给的不是直接使用梯度下降算法,而是使用了Octave中的优化方法来求最优参数向量,所以只需要返回损失函数J和各个损失函数的导数grad。实际上,如果改成直接使用梯度下降的话,只需要在求grad的过程中,同步更新我们各个参数即可。
预测函数如下,这里一般选择阈值为0.5,所以大于0.5的假设函数返回值,我们就判断类别为1。

function p = predict(theta, X)
m = size(X, 1); 
p = zeros(m, 1);% 计算类别,使用p向量返回
for i=1:m,prop = sigmoid(X(i,:)*theta) ;if prop >= 0.5,p(i) = 1;end;
end;
end;

0x02 算法运行

运行算法,可以看到可视化的决策边界:

0x03 sklearn库实践

清楚了逻辑回归模型的原理,我们使用python进行机器学习演练,使用sklearn机器学习库,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实践。
数据集为学生的两次考试成绩以及是否通过大学申请,我们用逻辑回归进行分类,以后给出一个样本,输出成功通过大学申请的概率。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from __future__ import division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cross_valida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lassification_repor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precision_recall_curve, roc_curve, auc data = pd.read_csv('ex2data1.txt', sep=',', \skiprows=[2], names=['score1','score2','result'])
score_data = data.loc[:,['score1','score2']]
result_data = data.resultp = 0
for i in xrange(10):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score_data, result_data, test_size = 0.2)model = LogisticRegression(C=1e9)model.fit(x_train, y_train)predict_y = model.predict(x_test)p += np.mean(predict_y == y_test)# 绘制图像
pos_data = data[data.result == 1].loc[:,['score1','score2']]
neg_data = data[data.result == 0].loc[:,['score1','score2']]h = 0.02
x_min, x_max = score_data.loc[:, ['score1']].min() - .5, score_data.loc[:, ['score1']].max() + .5
y_min, y_max = score_data.loc[:, ['score2']].min() - .5, score_data.loc[:, ['score2']].max() + .5
xx, yy = np.meshgrid(np.arange(x_min, x_max, h), np.arange(y_min, y_max, h))
Z = model.predict(np.c_[xx.ravel(), yy.ravel()])# 绘制边界和散点
Z = Z.reshape(xx.shape)
plt.pcolormesh(xx, yy, Z, cmap=plt.cm.Paired)
plt.scatter(x=pos_data.score1, y=pos_data.score2, color='black', marker='o')
plt.scatter(x=neg_data.score1, y=neg_data.score2, color='red', marker='*')plt.xlim(xx.min(), xx.max())
plt.ylim(yy.min(), yy.max())
plt.show()# 模型表现
answer = model.predict_proba(x_test)[:,1]  
precision, recall, thresholds = precision_recall_curve(y_test, answer)      
report = answer > 0.5  
print(classification_report(y_test, report, target_names = ['neg', 'pos']))  
print("average precision:", p/100)  

运行结果如下:

画出了决策边界之后,就可以看到我们最后的分类结果。
当然也可以使用precision_call_curve方法自动计算召回率精度等数据:

               precision    recall  f1-score   supportneg       0.88      0.88      0.88         8pos       0.92      0.92      0.92        12avg / total       0.90      0.90      0.90        20
('average precision:', 0.089999999999999997)

精度达到了90%,模型效果还不错。

0x04 总结

逻辑回归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监督学习分类算法,配合sklearn库可以很方便的进行逻辑回归处理。前提是要真正理解逻辑回归模型的原理和推导过程。
实战中,机器学习和信息安全结合越来越紧密了,所以这也是我为啥开始学习机器学习的原因,就逻辑回归而言,完全可以用在防爬检测,扫描器检测,恶意URL提取的应用上,实战的前提是了解原理:)

这篇关于机器学习逻辑回归模型总结——从原理到sklearn实践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065359

相关文章

HarmonyOS学习(七)——UI(五)常用布局总结

自适应布局 1.1、线性布局(LinearLayout) 通过线性容器Row和Column实现线性布局。Column容器内的子组件按照垂直方向排列,Row组件中的子组件按照水平方向排列。 属性说明space通过space参数设置主轴上子组件的间距,达到各子组件在排列上的等间距效果alignItems设置子组件在交叉轴上的对齐方式,且在各类尺寸屏幕上表现一致,其中交叉轴为垂直时,取值为Vert

Ilya-AI分享的他在OpenAI学习到的15个提示工程技巧

Ilya(不是本人,claude AI)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在OpenAI学习到的15个Prompt撰写技巧。 以下是详细的内容: 提示精确化:在编写提示时,力求表达清晰准确。清楚地阐述任务需求和概念定义至关重要。例:不用"分析文本",而用"判断这段话的情感倾向:积极、消极还是中性"。 快速迭代:善于快速连续调整提示。熟练的提示工程师能够灵活地进行多轮优化。例:从"总结文章"到"用

大模型研发全揭秘:客服工单数据标注的完整攻略

在人工智能(AI)领域,数据标注是模型训练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无论你是新手还是有经验的从业者,掌握数据标注的技术细节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都能为你的AI项目增添不少价值。在电信运营商的客服系统中,工单数据是客户问题和解决方案的重要记录。通过对这些工单数据进行有效标注,不仅能够帮助提升客服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还能优化客户服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电信运营商客服工单的背景下进行

基于MySQL Binlog的Elasticsearch数据同步实践

一、为什么要做 随着马蜂窝的逐渐发展,我们的业务数据越来越多,单纯使用 MySQL 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数据查询需求,例如对于商品、订单等数据的多维度检索。 使用 Elasticsearch 存储业务数据可以很好的解决我们业务中的搜索需求。而数据进行异构存储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数据同步的问题。 二、现有方法及问题 对于数据同步,我们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建立数据中间表。把需要检索的业务数据,统一放到一张M

【前端学习】AntV G6-08 深入图形与图形分组、自定义节点、节点动画(下)

【课程链接】 AntV G6:深入图形与图形分组、自定义节点、节点动画(下)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本章十吾老师讲解了一个复杂的自定义节点中,应该怎样去计算和绘制图形,如何给一个图形制作不间断的动画,以及在鼠标事件之后产生动画。(有点难,需要好好理解) <!DOCTYPE html><html><head><meta charset="UTF-8"><title>06

学习hash总结

2014/1/29/   最近刚开始学hash,名字很陌生,但是hash的思想却很熟悉,以前早就做过此类的题,但是不知道这就是hash思想而已,说白了hash就是一个映射,往往灵活利用数组的下标来实现算法,hash的作用:1、判重;2、统计次数;

深入探索协同过滤:从原理到推荐模块案例

文章目录 前言一、协同过滤1.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UserCF)2.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ItemCF)3. 相似度计算方法 二、相似度计算方法1. 欧氏距离2. 皮尔逊相关系数3. 杰卡德相似系数4. 余弦相似度 三、推荐模块案例1.基于文章的协同过滤推荐功能2.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功能 前言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推荐系统成为连接用户与内容的桥梁。本文聚焦于

Andrej Karpathy最新采访:认知核心模型10亿参数就够了,AI会打破教育不公的僵局

夕小瑶科技说 原创  作者 | 海野 AI圈子的红人,AI大神Andrej Karpathy,曾是OpenAI联合创始人之一,特斯拉AI总监。上一次的动态是官宣创办一家名为 Eureka Labs 的人工智能+教育公司 ,宣布将长期致力于AI原生教育。 近日,Andrej Karpathy接受了No Priors(投资博客)的采访,与硅谷知名投资人 Sara Guo 和 Elad G

hdu4407(容斥原理)

题意:给一串数字1,2,......n,两个操作:1、修改第k个数字,2、查询区间[l,r]中与n互质的数之和。 解题思路:咱一看,像线段树,但是如果用线段树做,那么每个区间一定要记录所有的素因子,这样会超内存。然后我就做不来了。后来看了题解,原来是用容斥原理来做的。还记得这道题目吗?求区间[1,r]中与p互质的数的个数,如果不会的话就先去做那题吧。现在这题是求区间[l,r]中与n互质的数的和

零基础学习Redis(10) -- zset类型命令使用

zset是有序集合,内部除了存储元素外,还会存储一个score,存储在zset中的元素会按照score的大小升序排列,不同元素的score可以重复,score相同的元素会按照元素的字典序排列。 1. zset常用命令 1.1 zadd  zadd key [NX | XX] [GT | LT]   [CH] [INCR] score member [score memb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