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设计模式] 行为型: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标题
- 什么是责任链
- 设计与实现
什么是责任链
责任链的思想是一种顺序流处理请求事件的机制,特别容易理解和实现。
通常情况下,责任链的数据结构就像是一个链表,处理请求事件的时候,从链表中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轮流接收并处理请求事件。
如果当前节点能处理请求事件,就处理掉,返回结果消息,不再向后继续传递请求事件;如果当前节点不能处理请求事件,就把请求事件向后传递,直到有一个节点可以处理。
责任链的变化非常多,比如说,一个请求事件的处理过程,可能分散在多个节点对象中,又比如说,数据结构可能不是单纯的链表结构,也可能是复杂的有向图结构。
举个例子,假设中国某地发生了一件特别重大的事情,有人上报到县里,县领导说自己处理不了,就立马上报到市里,市领导了解后也觉的自己处理不了,就又赶紧上报到省里,省领导说一看能处理,立马就给处理了,也不用再上报到国家那里。
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接下来看看实现。
设计与实现
责任链的实现,关键在于类的构造方法,构造对象逻辑的时候,一定要让对象知道自己的“职责”,能处理什么,不能处理什么,不能处理的时候应该把问题抛给谁。
通常来讲,构成责任链的节点对象类型都是相同的,但这不是强制要求,复杂些的责任链,其节点对象类型往往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以简单的责任链形式给出代码样例。
定义个类型,表示请求事件:
public class Request {private Integer type;// 请求事件类型private String message;// 请求事件消息public Request(Integer type, String message) {this.type = type;this.message = message;}// 省略 getter/setter 方法
}
责任链节点对象抽象类型:
// 处理者的抽象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private Handler next;// 设置下一个处理者节点public Handler(Handler next) {this.next = next;}// 节点处理请求事件的过程public abstract String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交给下一个节点处理protected String nextHandle(Request request) {if (this.next != null) { // 交给下一个处理者return next.handleRequest(request);} else { // 没有下一个处理者,返回失败return "failed";}}
}
两个具体的责任链处理者:
// 第一个处理者
public class 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public Handler1(Handler handler) {super(handler);}@Overridepublic String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if (1 == request.getType()) { // 自己能处理return "handler1 success";} else { // 自己不能处理return nextHandle(request);}}
}// 第二个处理者
public class 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public Handler2(Handler handler) {super(handler);}@Overridepublic String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if (2 == request.getType()) { // 自己能处理return "handler2 success";} else { // 自己不能处理return nextHandle(request);}}
}
测试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构建责任链Handler handler2 = new Handler2(null);Handler handler1 = new Handler1(handler2);// 开始处理请求事件String resp1 = handler1.handleRequest(new Request(1, "request1 message"));System.out.println(resp1); // 输出:handler1 successString resp2 = handler1.handleRequest(new Request(2, "request1 message"));System.out.println(resp2); // 输出:handler2 successString resp3 = handler1.handleRequest(new Request(3, "request1 message"));System.out.println(resp3); // 输出:failed
}
这篇关于[设计模式] 行为型: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