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从硬件角度看操作系统发展轨迹——From a hardware perspective operating system trajectory,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操作系统理论是在计算机的应用中诞生并成长的,它的发展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下表是从硬件角度看操作系统的发展轨迹。
年 代 | 硬 件 特 点 | 操作系统特点 | 背 景 |
机械计算机时代(17世纪~20世纪初) | ① 纯机械结构,低速 ② 只能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 纯手工操作 | 从计算尺到差分机再到分析机发展了数百年 |
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20世纪50年代末) 电子管计算机 | ① 体积大,能耗高,故障多,价格贵 ② 难以普及应用 | 无操作系统 (程序以机器码编写,载体从插件板到卡片与纸带) | 1906年发明电子管; 1946年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 |
第二代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 晶体管计算机 | ① 采用印刷电路 ② 稳定性与可靠性大大提高 ③ 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④ 进入实际应用领域但数量有限 | ① 单道批处理系统 ② 操作系统以监督软件形式出现 ③ 任务按顺序方式处理 | 1947年发明晶体管 |
第三代计算机(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 | ① 体积减小,性价比迅速提高 ② 小型计算机发展迅速 ③ 进入商业应用领域 ④ 尚不适合家庭应用的需求 | ① 涌现大批操作系统,包括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② 奠定了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框架 | 1958年发明集成电路;1971年Intel公司发明微处理器 |
第四代计算机(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 ① 性能大幅度提高,价格不断下降 ② 个人计算机成为市场的主流 ③ 计算机迅速普及 ④ 计算机应用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 | ① 操作系统的理论基本完善 ② 系统与网络通讯一体化(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 ③ 人机交互成为设计重点 ④ 操作系统性能日渐稳定 | 1981年IBM-PC机诞生;1993年Internet开始商业化运作 |
从上表可以看出:
· 在硬件的性价比较低的时候,操作系统设计追求硬件的使用率,从批处理系统发展到分时系统。
· 随着硬件性价比越来越高,操作系统的设计开始追求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出现了多处理器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 计算机普及后,操作系统的设计开始追求用户界面的友好。
· 第一代和第二代计算机系统应用范围很小,操作系统的发展非常缓慢,直到第三代计算机系统出现后,才得以高速发展。
· 从第三代到第四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没有变化,说明计算机硬件结构已经稳定,操作系统的发展逐渐摆脱随硬件一起发展的状况,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 进入第四代计算机系统后,分布式系统和多处理器系统虽然极大地扩充了操作系统理论,但其系统结构并没有变化,只是各功能模块得以进一步完善。
总的来讲,随着操作系统理论的不断发展,操作系统设计中与硬件相关的部分所占比重越来越小,渐渐走出软件依附于硬件的局面,至今操作系统设计已经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软件产业。
这篇关于从硬件角度看操作系统发展轨迹——From a hardware perspective operating system trajectory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