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漫步数理统计三——概率集合函数(上),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令 C 表示样本空间,那么事件集应该是什么呢?我们感兴趣的是给事件、事件的补、事件的并或交分配概率,因此我们希望事件集包含这些事件的组合,这样的事件集称为 C 子集的 σ 域,定义如下:
定义1: ( σ 域)令 B 表示 C 子集的集合,如果
- ϕ∈B ( B 不为空);
- 如果 C∈B ,那么 Cc∈B ( B 对补运算封闭);
- 如果集合序列 {C1,C2,…} 在 B 中,那么 ∪∞i=1Ci=B ( B 对可数并运算封闭)
那么我们称 B 是一个 σ 域。
注意由(1)(2)可知, σ 域总是包含 ϕ 与 C ,由(2)(3)并根据德摩根定律可得 σ− 域除了对可数并封闭外,还对可数交封闭,这就是我们事件集所需要的。为了避免混淆,注意等价式:令 C⊂C ,那么 C 是一个事件等价于
- 令 C 是任意集合, C⊂C ,那么 B={C,Cc,ϕ,C} 是 σ− 域;
- 令 C 是任意集合, B 是 C 的幂集合,( C 所有子集组成的集)那么 B 是 σ 域;
假设 D 是 C 子集构成一个非空集合,考虑事件集
B=∩{E:D⊂E并且E是一个σ域}它是包含 D 的最小 σ 域;因此有时也称为 D 生成的 σ 域;
令 C=R ,其中 R 是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令
L 是 R 中所有开区间构成的集合,令
B0=∩{E:L⊂E并且E是一个σ域} 这个 σ 域即 B0 经常被称为实轴上的博雷尔(Borel) σ 域。它不仅包含含开区间,还包含实数的闭区间与半开区间,这是一个重要的 σ 域。
现在我们有一个样本空间 C 以及事件集 B ,那么就能定义概率空间的第三个要素,即概率集合函数。为了导出这个概念,我们先考虑相对频率来近似概率。
注1: 概率的定义由三个公理组成,我们用相对频率的三个直观性质导出来。令 C 是一个事件,假设我们重复进行
定义2: (概率)令 C 是样本空间, B 是 C 上的 σ 域,令 P 是定义在
- 对所有的
C∈B,P(C)≥0 ;- P(C)=1 ;
- 如果 {Cn} 是 B 中的集合序列,并且对于所有的 m≠n,Cm∩Cn=ϕ ,满足
P(⋃n=1∞Cn)=∑n=1∞P(Cn) 那么 P 是一个概率集合函数(Probability set function)。
概率集合函数告诉了我们概率在事件集合
B 上是如何分布的,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讲概率分布,我们经常省略掉集合这个词,而是将 P 称为概率函数。下面的定理给出概率集合函数的其他性质,每个定理中,
P(C) 默认取定义在样本空间 C 的 σ 域 B 上的概率集合函数。定理1: 对于每个事件 C∈B,P(C)=1−P(Cc) 。
证明: 我们有 C=C∪Cc,C∩Cc=ϕ ,因此根据定义2中的(2)(3)可得
1=P(C)+P(Cc)即所要证的结论。 ||
定理2: 空集合的概率是空;即 P(ϕ)=0 。
证明: 在定理1中,取 C=ϕ 这样的话 Cc=C ,由此可得
P(ϕ)=1−P(C)=1−1=0定理得证。 ||
定理3: 如果 C1,C2 是满足 C1⊂C2 的事件,那么 P(C1)≤P(C2) 。
证明: C2=C1∪(Cc1∩C2),C1∩(Cc1∩C2)=ϕ ,那么根据定义2的(3)可得
P(C2)=P(C1)+P(Cc1∩C2)根据定义2的(1), P(Cc1∩C2)≥0 ,因此 P(C2)≥P(C1) 。 ||
定理4: 对每个 C∈B,0≤P(C)≤1 。
证明: 因为 ϕ⊂C⊂C ,利用定理3可得
P(ϕ)≤P(C)≤P(C)or0≤P(C)≤1证毕。 ||
概率定义的(3)说明如果 C1,C2 是不相交的即 C1∩C2=ϕ ,那么 P(C1∪C2)=P(C1)+P(C2) 。下面的定理给出了任意两个事件满足的法则。
定理5: 如果 C1,C2 是 C 中的事件,那么
P(C1∪C2)=P(C1)+P(C2)−P(C1∩C2)证明: 集合 C1∪C2,C2 分别可以用不相交集合的并表示出来:
C1∪C2=C1∪(Cc1∩C2)andC2=(C1∩C2)∪(Cc1∩C2)因此根据定理2的(3)可得
P(C1∪C2)=P(C1)+P(Cc1∩C2)以及
P(C2)=P(C1∩C2)+P(Cc1∩C2)第二个等式求出 P(Cc1∩C2) ,然后代入第一个等式得
P(C1∪C2)=P(C1)+P(C2)−P(C1∩C2)证毕。 ||
注2: (容斥公式)很容易得出
P(C1∪C2∪C3)=p1−p2+p3其中
p1p2p3=P(C1)+P(C2)+P(C3)=P(C1∩C2)+P(C1∩C3)+P(C2∩C3)=P(C1∩C2∩C3)我们可以将其推广:
P(C1∪C2∪⋯∪Ck)=p1−p2+p3−⋯+(−1)k+1pk其中 pi 等于所有 i 个集合交的概率之和。当
k=3 时很明显可知 p1≥p2≥p3 ,更一般的 p1≥p2≥⋯≥pk ,
p1=P(C1)+P(C2)+⋯+P(Ck)≥P(C1∪C2∪⋯∪Ck)这就是布尔不等式。当 k=2 时我们有
1≥P(C1∪C2)=P(C1)+P(C2)−P(C1∩C2)这就给出了邦弗朗尼不等式,
1≥P(c1∪C2)=P(C1)+P(C2)−P(C1∩C2)这在 P(C1),P(C2) 很大时有用。容斥公式还给出了其他有用的不等式;像
p1≥P(C1∪C2∪⋯∪Ck)≥p1−p2以及
p1−p2+p3≥P(C1∪C2∪⋯∪Ck)≥p1−p2+p3−p4例1: 令 C 表示两个掷骰子所得有序对的样本空间,概率集合函数对 C 中的36个点都分配概率为 136 。如果 C1={(1,1),(2,1),(3,1),(4,1),(5,1)},C2={(1,2),(2,2),(3,2)} ,那么 P(C1)=536,P(C2)=336,P(C1∪C2)=836,P(C1∩C2)=0 。 ||
例2: 投掷两枚硬币,结果是有序对,那么样本空间可以表示成 C={(H,H),(H,T),(T,H),(T,T)} 。概率集合函数对 C 中每个元素分配概率为 14 ,。 C1={(H,H),(H,T)},C2={(H,H),(T,H)} ,那么 P(C1)=P(C2)=12,P(C1∩C2)=14 ,利用定理5得 P(C1∪C2)=12+12−14=34 。 ||
这篇关于漫步数理统计三——概率集合函数(上)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