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一种RTP传输信道质量控制的方法,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前面博文已经详细介绍了在实时通话中通过FEC实现丢包恢复的方法,但在实现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规范起来的,如:收发双方如何协商FEC参数?编码组长度应该为多长最合适?当前信道质量下应该使用几阶的冗余最合适?等等。本文就是制定了一个规范格式,解决上述问题的。有读者可能会问,收发双方都使用固定的FEC参数就好了(编码组大小固定为16、冗余固定为2阶),这会带来一个问题,信道质量好时不存在丢包,则发送方还是发送冗余包,这会浪费很多的带宽流量;因此需要一个反馈机制,发送端实时动态根据其接收的丢包率和时延等给发送端反馈推荐的FEC参数,发送端收到反馈后采用新的FEC参数进行编码发送。
另外,本方案还考虑到,对于一个已经实现了或商用的系统,如何引入FEC算法对当前的实现架构改变最小,编码数据包可变长(也就是一个编码组内的这些数据包长度不要求都是相同长度的)。本方案不需要通过额外的信令进行FEC参数协商,直接在冗余包中携带FEC参数和信道质量反馈(双工业务时),发送端根据实时信道质量动态调整FEC参数。
- RTP打包—发送—接收—RTP解包流程
上图展示了音频或者视频的打包发送、以及接收解包过程,如果在传输有丢包,则接收端是无法恢复出丢包的,所以对应的音视频包就会缺失或者不完整了,声音就会不流畅或者视频花屏。
- 引入FEC功能后的处理流程
引入FEC功能后,1)发送端打包RTP时需要RTP的padding标志位设置为1,padding字段值为1,要求必须打padding的原因是:变长的数据进行FEC解码时需要这个非0的padding作为RTP数据包边界,因为FEC解码出来的数据长度可能会大于实际RTP数据包的长度,但多出来的数据都是0,有了这个非0的padding后,FEC解码出来的数据就可以将最右边所有填充0删除后就得到原始的RTP包。2)原始的RTP包经过FEC编码器后数据不变,只是会被插入一些冗余包,冗余包携带的内容有:a)冗余数据、b)FEC参数、c)信道质量反馈。3)从这个流程图可以看出来,在现有RTP实时音视频项目中引入本方案的对原有的流程修改非常小,也就是打包RTP时需要多打一个padding位而已,如果现有项目已经设置了padding位则就更简单了。
- 冗余包的格式
RTP Header: 各个字段取值固定如下
V:0
P:1
X:0
CC :0
M:1
PT:0
SN:0
Redundant Data:冗余数据,其由前博文《FEC算法》计算出来
PiggyMsg:Piggy消息,用于携带FEC参数和信道质量反馈,格式如下,
采用TLV格式封装数据,T长度为4bits,L的长度为4bits。
Magic Number:为特殊标记,其固定为0xA5。
Length:为整个消息的长度,包括所有的TLV、Magic Number、Length、CRC8等所有字段。
CRC8:CRC校验字段,采用0x31多项式。
T字段 | 对应的内容 |
FEC Information | |
CQI(信道质量指示) | |
其它值 | 保留 |
FEC Information格式定义如下:
GDLI | RV | RI |
GroupID | ||
GroupID |
GDLI: 2bits,编码组长度指示(每个编码组内数据包的数量):
GDLI | 编码内数据包个数 |
0 | 8 |
1 | 16 |
2 | 32 |
3 | 64 |
RV: 3bits,冗余版本,表示本编码组所使用的冗余版本:
RV | 冗余版本 |
0 | 0阶冗余,无冗余 |
1 | 1阶冗余 |
2 | 2阶冗余 |
3 | 3阶冗余 |
other | 保留 |
RI: 3bits,本冗余包的阶数,表示本冗余包是哪阶的冗余数据;例如,当前编码组使用三阶冗余(RV=3),则一个编码组内有三个冗余包(一阶冗余包、二阶冗余包、三阶冗余包),那么这个RI就表示当前冗余包是哪阶的冗余包。
RI | 冗余阶数 |
0 | 0阶冗余,无冗余 |
1 | 1阶冗余 |
2 | 2阶冗余 |
3 | 3阶冗余 |
other | 保留 |
GroupID: 2bytes,编码组ID,网络字节序;GroupID=RTP_SN/GroupLen。
编码组的起始包必须满足条件:
RTP_SN% GroupLen = 0;
接收端解码时,先收到FEC information后,再下一个编码组FEC解码生效,收到FEC information之前的数据包若有丢失是不会进行恢复的,如果FEC的编码组长度发生变化,则当前编码组数据不会进行恢复,下个编码组才生效。
信道质量指示(CQI)消息格式定义为:
字段 | 解释 |
r | 保留位,当前不使用 |
a | 关联信道CQI是否存在。 0: 不存在 1:存在 |
GDLI | 2bits,接收端反馈推荐使用的编码组长度指示; |
RV | 3bits,接收端反馈推荐使用的冗余版本 |
RFR | 音频或者视频的接收帧率 |
aGDLI | 2bits,关联信道的接收端反馈推荐使用的编码组长度指示 |
aRV | 3bits,关联信道的接收端反馈推荐使用的冗余版本 |
aRFR | 关联信道的接收帧率 |
由于Btrunc标准里面规定的集群业务,语音几乎都是双工的(除了组合和半双工单呼),一般网络下都会配置为优先保障语音,因此选择语音和视频的信道质量都通过语音信道反馈。对于组呼和半双工单呼,采用固定FEC参数的方式,其它业务采用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动态调整FEC参数的方式。
接收端反馈CQI的RV和GDLI取值应该遵守一个核心原则,也就所选择反馈的RV必须不小于一个编解码组的丢包数;一个简单可行的算法是统计每个编码组的丢包数,取最近一段时间(比如3秒)的最大丢包数作为反馈的RV值;发送端收到CQI后进行RV调整时应该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快升慢降”;所谓“快升慢降”,就是发送端收到接收端反馈的CQI是要提升冗余版本时,则在下个编码组开始立刻提升冗余版本,如果接收端反馈CQI是可以降低冗余版本时,则要持续一段时间都是反馈低冗余版本时再降低冗余版本发送。
- 代码
暂不开源
这篇关于一种RTP传输信道质量控制的方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