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X90640热像仪测温采集 科研实验 非接触测温

2024-05-05 02:44

本文主要是介绍MLX90640热像仪测温采集 科研实验 非接触测温,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1、描述 这是一款小巧迷你科研实验测温热成像多功能热像记录仪,模块带一路ALARM报警信号2.8v电平,一路IIC SDA SCL接口,一路TTL串口TXD RXD接口,自带USB串口芯片,TYPEC直插电脑显示串口,搭配多功能电脑软件,温度数据看得清楚,是家庭、实验室、工业等不可缺少的工具。

点击查看详情!点击查看详情!点击查看详情!点击查看详情!点击查看详情!点击查看详情!点击查看详情!点击查看详情!点击查看详情!点击查看详情!点击查看详情!点击查看详情!点击查看详情!点击查看详情!

      2、特征: ·GD32快速处理器 ·目标温度测量范国为-40-+450°C,帧速率0.5~64HZ ·电脑软件可显示并追踪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中心点温度,可以多选、点选温度位置。 ·24 种不同的配色方案,包括彩虹、铁黑、灰度、冷热等 ·沉金高端PCB板 ·5V 1A Typec数据线供电,可以长时间插电使用 ·可以电脑软件保存热力图、所有温度数据、图表 3、规格: 材质:沉金PCB板材 红外传感器分辨率:32*24 精度:+-2°C 存储照片分辨率:640*480最低,视窗体大小而定 温度测量范围:-40℃~+450℃ 视场角(FOV):B型55°×35°(角度小,适合远距离测量)    A型110°×75° (角度大,适合近距离测量) 工作温度:-10°C-80°C(仅参考) 工作湿度:RH 70% (仅参考) 报警功能:带报警ALARM引脚电平2.8V触发 串口接口:TXD RXD 可以接单片机 USB串口:自己带USB串口芯片 供电接口:3.3v/5v 配色方案:24种不同的配色方案 存储方式:图片和温度数据 存储容量:电脑实时存储,容量视硬盘大小而定 文件格式:JPG,DAT,CSV 电源规格: 电源适配器5V/2A 产品尺寸 20*35mm 产品重量:5g(此值不固定,仅供参考) 工作时间:不间断可插电一直使用 4、用途: 高精度非接触温度测量 安防、入侵检测 人体温度检测 智能楼宇环境温度测控 汽车空调控制 微波炉、烤箱温度检测与控制 工业零件温度监测 可视化温度传感器 5、原理 其工作原理是黑体辐射定律,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能力越强,经过芯片处 理得到温度数据,经过WIFI无线传输到电脑软件显示热成像。

  6、软件使用: 1、热力图多点分析、ROI框选区域 热力图分析可以显示当前被测物体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中心目标固定温度,可以点选位 置显示该位置的温度,最多可以点选768个位置点位。ROI框选区域分析,显示该框选区域 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 2、温度曲线显示   曲线显示当前被测物体的最高、最低、中心固定点、平均温度的曲线

  3、软件功能概要 热力图分析可以显示当前被测物体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中心目标固定温度,可以点选位 软件可以设置温度范围、温度补偿、标记字体大小、可以自定义时间连续采集所有温度数据 流进行回放,可以自定义时间连续采集最高、最低、平均、中心目标、ROI(max,min,avg), 点选位置温度(最多768个位置)  

  保存的数据文件: 1、 CSV :768个温度点数据、自定义数据点;2、DAT数据文件  (可分析);3、 jpg : 热力图(带分析温度点、色卡条)、图表  

  参数设置 1、温度补偿 2、报警:全局高温报警、全局平均报警、ROI高温报警、ROI平均报警、全局百分比数高温报警 、ROI百分比数高温报警 3、反射率设置 4、ROI区域上传与获取、获取最高、最低、平均、最高温坐标 5、刷新率设置 6、查询全局高温点坐标 7、查询全局最高、最低、中心、平均温度 8、波特率设置 热力图分析可以显示当前被测物体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中心目标固定温度,可以点选位  

  软件基本协议指令对外: 省略、售前不提供。 主要用于获取所有温度数据、和部分指令控制。  

这篇关于MLX90640热像仪测温采集 科研实验 非接触测温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60651

相关文章

科研绘图系列:R语言扩展物种堆积图(Extended Stacked Barplot)

介绍 R语言的扩展物种堆积图是一种数据可视化工具,它不仅展示了物种的堆积结果,还整合了不同样本分组之间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这种图形表示方法能够直观地比较不同物种在各个分组中的显著性差异,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解读方式。 加载R包 knitr::opts_chunk$set(warning = F, message = F)library(tidyverse)library(phyl

STM32(十一):ADC数模转换器实验

AD单通道: 1.RCC开启GPIO和ADC时钟。配置ADCCLK分频器。 2.配置GPIO,把GPIO配置成模拟输入的模式。 3.配置多路开关,把左面通道接入到右面规则组列表里。 4.配置ADC转换器, 包括AD转换器和AD数据寄存器。单次转换,连续转换;扫描、非扫描;有几个通道,触发源是什么,数据对齐是左对齐还是右对齐。 5.ADC_CMD 开启ADC。 void RCC_AD

HNU-2023电路与电子学-实验3

写在前面: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简易模型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2.分析模型机的功能,设计 8 重 3-1 多路复用器。 3.分析模型机的功能,设计 8 重 2-1 多路复用器。 4.分析模型机的工作原理,设计模型机控制信号产生逻辑。 二、实验内容 1.用 VERILOG 语言设计模型机的 8 重 3-1 多路复用器; 2.用 VERILOG 语言设计模型机的 8 重 2-1 多

Verybot之OpenCV应用一:安装与图像采集测试

在Verybot上安装OpenCV是很简单的,只需要执行: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libopencv-dev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opencv         下面就对安装好的OpenCV进行一下测试,编写一个通过USB摄像头采

61.以太网数据回环实验(4)以太网数据收发器发送模块

(1)状态转移图: (2)IP数据包格式: (3)UDP数据包格式: (4)以太网发送模块代码: module udp_tx(input wire gmii_txc ,input wire reset_n ,input wire tx_start_en , //以太网开始发送信

LTspice模拟CCM和DCM模式的BUCK电路实验及参数计算

关于BUCK电路的原理可以参考硬件工程师炼成之路写的《 手撕Buck!Buck公式推导过程》.实验内容是将12V~5V的Buck电路仿真,要求纹波电压小于15mv. CCM和DCM的区别: CCM: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从不会到0. DCM:在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总会到0. CCM模式Buck电路仿真: 在用LTspice模拟CCM电路时,MOS管驱动信号频率为100Khz,负载为10R(可自

Python 爬虫入门 - 基础数据采集

Python网络爬虫是一种强大且灵活的工具,用于从互联网上自动化地获取和处理数据。无论你是数据科学家、市场分析师,还是一个想要深入了解互联网数据的开发者,掌握网络爬虫技术都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向丰富数据资源的大门。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从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了解如何构建和优化网络爬虫,涵盖从发送请求、解析网页结构到保存数据的全过程,并讨论如何应对常见的反爬虫机制。通过本教程,你将能够构建有效的网络爬

HCIA--实验十:路由的递归特性

递归路由的理解 一、实验内容 1.需求/要求: 使用4台路由器,在AR1和AR4上分别配置一个LOOPBACK接口,根据路由的递归特性,写一系列的静态路由实现让1.1.1.1和4.4.4.4的双向通信。 二、实验过程 1.拓扑图: 2.步骤: (下列命令行可以直接复制在ensp) 1.如拓扑图所示,配置各路由器的基本信息: 各接口的ip地址及子网掩码,给AR1和AR4分别配置

科研小白成长记40——第三个五年计划

小gap期间,拼命玩和拼命休息的同时,仔细思考了下我期望的五年之后的样子,gap结束,算是目标愈发清晰起来。曾经,读博的目标是成为一名independent researcher,并且具备发至少一篇顶会的能力。而现在,希望五年后的自己,成为一名good independent researcher。当然,这里的good,根据现阶段的科研榜样,已经有了具体的metrics。 首先是随时在线的深度理解

OpenGL/GLUT实践:流体模拟——数值解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二维流体(电子科技大学信软图形与动画Ⅱ实验)

源码见GitHub:A-UESTCer-s-Code 文章目录 1 实现效果2 实现过程2.1 流体模拟实现2.1.1 网格结构2.1.2 数据结构2.1.3 程序结构1) 更新速度场2) 更新密度值 2.1.4 实现效果 2.2 颜色设置2.2.1 颜色绘制2.2.2 颜色交互2.2.3 实现效果 2.3 障碍设置2.3.1 障碍定义2.3.2 障碍边界条件判定2.3.3 障碍实现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