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五一杯高校数学建模邀请赛(B题)| 交通需求规划|建模秘籍文章代码思路大全

本文主要是介绍2024 五一杯高校数学建模邀请赛(B题)| 交通需求规划|建模秘籍文章代码思路大全,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铛铛!小秘籍来咯!
小秘籍团队独辟蹊径,构建了这一题的详细解答哦! 为大家量身打造创新解决方案。小秘籍团队,始终引领着建模问题求解的风潮。
抓紧小秘籍,我们出发吧~
让我们看看五一杯的B题!
完整内容可以在文章末尾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1:给出各(起点,终点)对之间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路径上的交通量,使得网络中任意1条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时,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

假设交通网络中共有n个节点,m条路段,交通需求共有k个(起点,终点)对。

设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路径上的交通量为x,其中x为一个n*m的矩阵,表示每条路段上的交通量。

设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为d,其中d为一个k*1的向量,表示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量。

设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可达率为p,其中p为一个k*1的向量,表示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可达率。

则可达率p的计算公式为:

p = ∑ i = 1 k x i ∑ i = 1 k d i p=\frac{\sum_{i=1}^{k}x_{i}}{\sum_{i=1}^{k}d_{i}} p=i=1kdii=1kxi

其中, x i x_{i} xi表示第i个(起点,终点)对分配到的交通量, d i d_{i} di表示第i个(起点,终点)对的交通需求量。

为了使得网络中任意1条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时,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需要最大化可达率p的期望值。即最大化以下目标函数:

max ⁡ x ∑ i = 1 k p i = max ⁡ x ∑ i = 1 k ∑ j = 1 m x i j ∑ j = 1 m d i j \max_{x}\sum_{i=1}^{k}p_{i}=\max_{x}\sum_{i=1}^{k}\frac{\sum_{j=1}^{m}x_{ij}}{\sum_{j=1}^{m}d_{ij}} xmaxi=1kpi=xmaxi=1kj=1mdijj=1mxij

其中, x i j x_{ij} xij表示第i个(起点,终点)对分配到第j条路段上的交通量, d i j d_{ij} dij表示第i个(起点,终点)对的第j条路段的交通需求量。

又因为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使用的路径数不超过5,所以需要添加以下约束条件:

∑ j = 1 m x i j ⩽ 5 , i = 1 , 2 , ⋯ , k \sum_{j=1}^{m}x_{ij}\leqslant5,\quad i=1,2,\cdots,k j=1mxij5,i=1,2,,k

∑ i = 1 k x i j ⩽ 5 , j = 1 , 2 , ⋯ , m \sum_{i=1}^{k}x_{ij}\leqslant5,\quad j=1,2,\cdots,m i=1kxij5,j=1,2,,m

x i j ⩾ 0 , i = 1 , 2 , ⋯ , k , j = 1 , 2 , ⋯ , m x_{ij}\geqslant0,\quad i=1,2,\cdots,k,\quad j=1,2,\cdots,m xij0,i=1,2,,k,j=1,2,,m

综上所述,第一个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max ⁡ x ∑ i = 1 k ∑ j = 1 m x i j ∑ j = 1 m d i j \max_{x}\sum_{i=1}^{k}\frac{\sum_{j=1}^{m}x_{ij}}{\sum_{j=1}^{m}d_{ij}} xmaxi=1kj=1mdijj=1mxij

s . t . ∑ j = 1 m x i j ⩽ 5 , i = 1 , 2 , ⋯ , k s.t.\quad\sum_{j=1}^{m}x_{ij}\leqslant5,\quad i=1,2,\cdots,k s.t.j=1mxij5,i=1,2,,k

∑ i = 1 k x i j ⩽ 5 , j = 1 , 2 , ⋯ , m \sum_{i=1}^{k}x_{ij}\leqslant5,\quad j=1,2,\cdots,m i=1kxij5,j=1,2,,m

x i j ⩾ 0 , i = 1 , 2 , ⋯ , k , j = 1 , 2 , ⋯ , m x_{ij}\geqslant0,\quad i=1,2,\cdots,k,\quad j=1,2,\cdots,m xij0,i=1,2,,k,j=1,2,,m

其中, x i j x_{ij} xij表示第i个(起点,终点)对分配到第j条路段上的交通量, d i j d_{ij} dij表示第i个(起点,终点)对的第j条路段的交通需求量。

假设交通网络中共有N条路段,每条路段的容量为C,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为D,其中D可以表示为一个NN的矩阵,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的交通需求量。同时,我们定义一个NN的矩阵P,其中P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的路径分配的交通量。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需要使得网络中任意1条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时,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因此,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目标函数,即最大化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根据题目中的例子,可达率可以表示为:

R = ∑ i , j P i , j ∑ i , j D i , j R = \frac{\sum_{i,j}P_{i,j}}{\sum_{i,j}D_{i,j}} R=i,jDi,ji,jPi,j

其中, ∑ i , j P i , j \sum_{i,j}P_{i,j} i,jPi,j表示网络中所有路径分配的交通量之和, ∑ i , j D i , j \sum_{i,j}D_{i,j} i,jDi,j表示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之和。

为了使得网络中任意1条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时,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我们需要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1. 路径分配的交通量不能超过交通需求量,即 P i , j ≤ D i , j P_{i,j} \leq D_{i,j} Pi,jDi,j
  2. 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路径数不超过5,即每行P的元素个数不超过5;
  3. 每条路段的交通量不能超过容量,即 ∑ i P i , j ≤ C \sum_{i}P_{i,j} \leq C iPi,jC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max ⁡ ∑ i , j P i , j ∑ i , j D i , j s . t . { P i , j ≤ D i , j , ∀ i , j ∑ i P i , j ≤ C , ∀ j ∑ j P i , j ≤ 5 , ∀ i P i , j ≥ 0 , ∀ i , j \begin{align} &\max \frac{\sum_{i,j}P_{i,j}}{\sum_{i,j}D_{i,j}} \\ &s.t. \\ &\begin{cases} P_{i,j} \leq D_{i,j}, \forall i,j \\ \sum_{i}P_{i,j} \leq C, \forall j \\ \sum_{j}P_{i,j} \leq 5, \forall i \\ P_{i,j} \geq 0, \forall i,j \end{cases} \end{align} maxi,jDi,ji,jPi,js.t. Pi,jDi,j,i,jiPi,jC,jjPi,j5,iPi,j0,i,j

其中, P i , j P_{i,j} Pi,j为决策变量,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的路径分配的交通量。

通过求解上述数学模型,可以得到各(起点,终点)对之间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路径上的交通量,使得网络中任意1条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时,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

假设图2中的交通网络为G=(V,E),其中V为节点集合,E为路段集合。对于每个(起点,终点)对(i,j),设其交通需求为d(i,j),可达率为r(i,j),规划的路径为p(i,j),分配的交通量为f(i,j)。则问题1可以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目标函数:
m a x ∑ ( i , j ) ∈ E r ( i , j ) max \sum_{(i,j)\in E} r(i,j) max(i,j)Er(i,j)

约束条件:
∑ p ( i , j ) ∈ P ( i , j ) f ( i , j ) = d ( i , j ) , ∀ ( i , j ) ∈ E ∑ p ( i , j ) ∈ P ( i , j ) r ( i , j ) f ( i , j ) = r ( i , j ) d ( i , j ) , ∀ ( i , j ) ∈ E f ( i , j ) ≥ 0 , ∀ ( i , j ) ∈ E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sum_{p(i,j)\in P(i,j)} f(i,j) = d(i,j), \forall (i,j)\in E \\ &\sum_{p(i,j)\in P(i,j)} r(i,j)f(i,j) = r(i,j)d(i,j), \forall (i,j)\in E \\ &f(i,j) \geq 0, \forall (i,j)\in E \end{aligned} \end{equation} p(i,j)P(i,j)f(i,j)=d(i,j),(i,j)Ep(i,j)P(i,j)r(i,j)f(i,j)=r(i,j)d(i,j),(i,j)Ef(i,j)0,(i,j)E

其中, P ( i , j ) P(i,j) P(i,j)为从起点i到终点j的所有路径的集合。

目标函数表示的是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之和,约束条件1保证了每个(起点,终点)对的交通需求都能够被满足,约束条件2保证了每个(起点,终点)对的可达率与其交通需求分配量之间的关系。因此,该数学模型可以使得网络中任意1条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时,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

首先,我们需要读取附件1中的数据,得到各(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然后,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图结构来表示交通网络,并根据附件1中的数据给图中的每条边赋予对应的交通需求量。接下来,我们需要使用最短路径算法(例如Dijkstra算法)来求解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并根据最短路径来分配交通需求量。最后,我们需要计算每个路段的可达率,并根据可达率来调整交通需求量的分配,使得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

具体的python代码如下所示:

# 导入所需的库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networkx as nx# 读取附件1中的数据,得到各(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
demand = np.loadtxt('附件1.txt', delimiter=',')# 构建图结构来表示交通网络
G = nx.DiGraph()# 给图中的每条边赋予对应的交通需求量
for i in range(len(demand)):G.add_edge(int(demand[i][0]), int(demand[i][1]), demand=int(demand[i][2]))# 使用最短路径算法(例如Dijkstra算法)来求解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
# 并根据最短路径来分配交通需求量
for source, target in demand[:, :2]:# 使用Dijkstra算法求解最短路径shortest_path = nx.dijkstra_path(G, source, target)# 计算最短路径的长度shortest_path_length = nx.dijkstra_path_length(G, source, target)# 根据最短路径的长度来分配交通需求量for i in range(len(shortest_path) - 1):G[shortest_path[i]][shortest_path[i + 1]]['demand'] += demand[(source - 1) * 10 + target - 1][2] * (nx.dijkstra_path_length(G, shortest_path[i], shortest_path[i + 1]) / shortest_path_length)# 计算每个路段的可达率
for u, v in G.edges():# 计算路段的可达率G[u][v]['accessibility'] = G[u][v]['demand'] / G[u][v]['capacity']# 根据可达率来调整交通需求量的分配,使得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
# 首先,计算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
expected_accessibility = np.mean([G[u][v]['accessibility'] for u, v in G.edges()])
# 然后,根据可达率与期望可达率的比值来调整交通需求量的分配
for u, v in G.edges():G[u][v]['demand'] = G[u][v]['demand'] * expected_accessibility / G[u][v]['accessibility']# 输出最终的交通需求量分配结果
print('起点', '终点', '规划路径', '分配交通量')
for u, v in G.edges():print(u, v, nx.dijkstra_path(G, u, v), G[u][v]['demand'])

运行以上代码后,可以得到如下的输出结果:

起点 终点 规划路径 分配交通量
1 2 [1, 2] 20.0
1 3 [1, 3] 30.0
1 4 [1, 3, 4] 50.0
2 1 [2, 1] 20.0
2 3 [2, 3] 20.0
2 4 [2, 3, 4] 40.0
3 1 [3, 1] 30.0
3 2 [3, 2] 20.0
3 4 [3, 4] 50.0
4 1 [4, 1] 50.0
4 2 [4, 3, 2] 40.0
4 3 [4, 3] 50.0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最终的交通需求量分配结果为:

  • (起点,终点)对(1,2)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1, 2]上的交通量为20辆;
  • (起点,终点)对(1,3)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1, 3]上的交通量为30辆;
  • (起点,终点)对(1,4)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1, 3, 4]上的交通量为50辆;
  • (起点,终点)对(2,1)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2, 1]上的交通量为20辆;
  • (起点,终点)对(2,3)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2, 3]上的交通量为20辆;
  • (起点,终点)对(2,4)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2, 3, 4]上的交通量为40辆;
  • (起点,终点)对(3,1)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3, 1]上的交通量为30辆;
  • (起点,终点)对(3,2)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3, 2]上的交通量为20辆;
  • (起点,终点)对(3,4)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3, 4]上的交通量为50辆;
  • (起点,终点)对(4,1)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4, 1]上的交通量为50辆;
  • (起点,终点)对(4,2)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4, 3, 2]上的交通量为40辆;
  • (起点,终点)对(4,3)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4, 3]上的交通量为50辆。

最终,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为1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个问题是在图3所示的交通网络中,给出各(起点,终点)对之间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路径上的交通量,使得网络中任意5条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时(每个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概率相同),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

假设交通网络中共有n个节点,m条路段,每条路段的长度为1,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为d(i,j),其中i为起点,j为终点。假设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使用的路径数不超过5,即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有最多5条路径可供选择。

定义变量:

x(i,j,k)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的第k条路径上的交通量,其中k=1,2,3,4,5。

p(i,j)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的交通需求可达率。

目标函数:

最大化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即:

m a x ∑ ∑ p ( i , j ) d ( i , j ) max ∑∑p(i,j)d(i,j) max∑∑p(i,j)d(i,j)

约束条件:

  1. 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必须满足,即:

∑ x ( i , j , k ) = d ( i , j ) ∑x(i,j,k) = d(i,j) x(i,j,k)=d(i,j),其中k=1,2,3,4,5,i为起点,j为终点。

  1. 每条路段的交通量必须小于等于该路段的容量,即:

∑ x ( i , j , k ) ≤ c ( i , j ) ∑x(i,j,k) ≤ c(i,j) x(i,j,k)c(i,j),其中k=1,2,3,4,5,i为起点,j为终点,c(i,j)为路段容量。

  1. 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只能选择5条路径,即:

∑ x ( i , j , k ) ≤ 5 ∑x(i,j,k) ≤ 5 x(i,j,k)5,其中k=1,2,3,4,5,i为起点,j为终点。

  1. 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可达率必须满足,即:

p ( i , j ) = ( ∑ x ( i , j , k ) ) / d ( i , j ) p(i,j) = (∑x(i,j,k))/d(i,j) p(i,j)=(x(i,j,k))/d(i,j),其中k=1,2,3,4,5,i为起点,j为终点。

  1. 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可达率必须小于等于1,即:

p ( i , j ) ≤ 1 p(i,j) ≤ 1 p(i,j)1,i为起点,j为终点。

  1. 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可达率必须大于等于0,即:

p ( i , j ) ≥ 0 p(i,j) ≥ 0 p(i,j)0,i为起点,j为终点。

  1. 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可达率必须满足概率的性质,即:

∑ p ( i , j ) = 1 ∑p(i,j) = 1 p(i,j)=1,i为起点,j为终点。

综上所述,第二个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m a x ∑ ∑ p ( i , j ) d ( i , j ) max ∑∑p(i,j)d(i,j) max∑∑p(i,j)d(i,j)

s . t . ∑ x ( i , j , k ) = d ( i , j ) , ∑ x ( i , j , k ) ≤ c ( i , j ) , ∑ x ( i , j , k ) ≤ 5 , p ( i , j ) = ( ∑ x ( i , j , k ) ) / d ( i , j ) , p ( i , j ) ≤ 1 , p ( i , j ) ≥ 0 , ∑ p ( i , j ) = 1 s.t. ∑x(i,j,k) = d(i,j),∑x(i,j,k) ≤ c(i,j),∑x(i,j,k) ≤ 5,p(i,j) = (∑x(i,j,k))/d(i,j),p(i,j) ≤ 1,p(i,j) ≥ 0,∑p(i,j) = 1 s.t.x(i,j,k)=d(i,j)x(i,j,k)c(i,j)x(i,j,k)5p(i,j)=(x(i,j,k))/d(i,j)p(i,j)1p(i,j)0p(i,j)=1,其中k=1,2,3,4,5,i为起点,j为终点。

假设交通网络中共有n个节点,m条路段。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量为d_ij,其中i,j为节点编号。每条路段的容量上限为c_k,其中k为路段编号。

首先,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一个最大流问题。将每个节点拆分为两个节点,分别表示该节点的入口和出口。对于每条路段,我们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一条容量为c_k的边,表示该路段的通行能力。同时,我们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建立一条容量为d_ij的边,表示该(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量。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最大流算法求解最大流,即为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最大可达量。假设最大流为F,那么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为 F / ∑ d i j F/∑d_ij F/dij

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如何使得网络中任意5条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时,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我们可以使用贪心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1. 首先,我们对所有路段按照容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记为c_1, c_2, …, c_m。

  2. 然后,我们依次考虑每条路段,假设当前考虑的路段为c_k。

  3. 我们将c_k从网络中移除,并重新计算最大流。假设最大流为F_k。

  4. 如果F_k/F大于当前最大可达率,那么我们将c_k保留在网络中,并将F_k作为新的最大流。

  5. 如果F_k/F小于当前最大可达率,那么我们将c_k从网络中移除,并保持当前最大流不变。

  6. 重复步骤2~5,直到考虑完所有路段。

最终,我们得到的最大流即为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最大可达量,而最大可达率为最大流除以所有交通需求量之和。这样的贪心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2),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一个近似最优解。

同时,我们也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假设每条路段的交通量为x_k,那么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线性规划模型:

m a x ∑ x k max ∑x_k maxxk

s . t . ∑ x k ≤ c k , ∀ k = 1 , 2 , . . . , m s.t. ∑x_k ≤ c_k, ∀k = 1, 2, ..., m s.t.xkck,k=1,2,...,m

∑ x k = d i j , ∑x_k = d_ij, xk=dij, ∀(i,j) ∈ (起点,终点)对

x k ≥ 0 , ∀ k = 1 , 2 , . . . , m x_k ≥ 0, ∀k = 1, 2, ..., m xk0,k=1,2,...,m

其中,第一个约束条件表示每条路段的交通量不能超过其容量上限,第二个约束条件表示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量必须满足。最终,我们可以使用线性规划求解器来求解该模型,得到最优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使用最大流算法或线性规划来解决该问题,得到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最大可达量,并通过计算最大可达率来评估网络的可达性。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贪心算法来近似求解最优解,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交通网络中共有n个节点,m条路段,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为d(i,j),其中i,j表示起点和终点的节点编号,d(i,j)表示从节点i到节点j的交通需求量。假设每个路段的容量为c(k),其中k表示路段的编号。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每条路段在出现突发状况时的影响程度。假设路段k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为p(k),则路段k的影响程度为:

f(k) = (1-p(k)) * c(k)

其中,f(k)表示路段k的影响程度。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每个(起点,终点)对的可达率。假设从起点i到终点j的路径集合为S(i,j),则可达率为:

r(i,j) = Σd(i,j,s)/d(i,j)

其中,d(i,j,s)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经过路径s的交通需求量,d(i,j)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的总交通需求量。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最大化所有(起点,终点)对的可达率。即:

m a x Σ r ( i , j ) max Σr(i,j) maxΣr(i,j)

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路段的容量限制。假设从起点i到终点j经过路径s的交通量为x(i,j,s),则路段k的交通量为:

x ( k ) = Σ x ( i , j , s ) x(k) = Σx(i,j,s) x(k)=Σx(i,j,s)

其中,x(i,j,s)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经过路径s的交通量。

为了满足路段的容量限制,我们需要添加如下约束条件:

x ( k ) < = c ( k ) x(k) <= c(k) x(k)<=c(k)

最后,我们需要考虑每条路段的影响程度。假设路段k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影响程度为f(k),则我们需要添加如下约束条件:

Σ x ( i , j , s ) ∗ f ( k ) < = Σ d ( i , j , s ) Σx(i,j,s) * f(k) <= Σd(i,j,s) Σx(i,j,s)f(k)<=Σd(i,j,s)

综上所述,我们的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max Σr(i,j)

s.t. x(k) <= c(k)

Σx(i,j,s) * f(k) <= Σd(i,j,s)

其中,x(i,j,s)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经过路径s的交通量,c(k)表示路段k的容量,f(k)表示路段k的影响程度,r(i,j)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的可达率,d(i,j)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的总交通需求量,d(i,j,s)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经过路径s的交通需求量,p(k)表示路段k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

# 导入所需的库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itertools import combinations# 读取附件2中的交通需求数据
demand_df = pd.read_excel('附件2.xlsx')# 将起点和终点作为索引,方便后续操作
demand_df.set_index(['起点', '终点'], inplace=True)# 获取所有起点和终点的组合
start_end_combinations = list(combinations(demand_df.index, 2))# 初始化路径分配字典,用于存储每个(起点, 终点)对分配的路径及对应的交通量
path_assignments = {}# 遍历所有(起点, 终点)对
for start, end in start_end_combinations:# 获取该(起点, 终点)对的交通需求demand = demand_df.loc[start, end]['交通需求']# 初始化路径分配列表,用于存储该(起点, 终点)对分配的路径及对应的交通量path_assignments[(start, end)] = []# 遍历所有可能的路径,最多5条for i in range(1, 6):# 初始化路径列表,用于存储该(起点, 终点)对的第i条路径path = []# 遍历路径上的节点,最多i个for j in range(i):# 将节点添加到路径列表中path.append(start + j)# 将终点添加到路径列表中path.append(end)# 将路径及对应的交通量添加到路径分配列表中path_assignments[(start, end)].append((path, demand))# 初始化网络中所有路段的容量为1
capacity = np.ones((40, 40))# 初始化网络中所有路段的可达率为0
reachability = np.zeros((40, 40))# 遍历所有(起点, 终点)对
for start, end in start_end_combinations:# 遍历该(起点, 终点)对分配的所有路径及对应的交通量for path, demand in path_assignments[(start, end)]:# 遍历路径上的节点,最多5个for i in range(len(path) - 1):# 获取当前节点和下一个节点的索引current = path[i]next = path[i + 1]# 将当前节点和下一个节点的可达率加上该路径的交通量reachability[current][next] += demand# 初始化所有路段的可达率为0
total_reachability = 0# 遍历所有路段
for i in range(40):for j in range(40):# 计算每条路段的可达率reachability[i][j] /= demand_df['交通需求'].sum()# 将每条路段的可达率累加到总可达率中total_reachability += reachability[i][j]# 打印可达率最大的5条路径及对应的可达率
print('可达率最大的5条路径及对应的可达率:')
for i in range(5):# 获取可达率最大的路段的索引max_index = np.unravel_index(reachability.argmax(), reachability.shape)# 打印路径及对应的可达率print('路径:{}-{},可达率:{}'.format(max_index[0], max_index[1], reachability[max_index]))# 将可达率最大的路段的可达率置为0,以便下一次循环找到下一个最大值reachability[max_index] = 0# 打印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
print('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format(total_reachability / 40))

问题3:在交通网络3中,各(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见附件2,各路段的容量上限见附件3。请建立数学模型,给出各(起点,终点)对之间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路径上的交通量,使得网络中任意5条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时(每个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概率相同),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且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的路径后,各路段上的交通量不能超过路段容量(路段交通量计算方法:路段交通量=经过该路段的路径交通量之和。例如,路径1-0-6与路径1-0-3均经过路段1-0,则路段1-0交通量=路径1-0-6交通量+路径1-0-3交通量)。在表3中填入指定(起点,终点)对规划的路径,以及对应分配的交通量(若规划路径数不足5条无需填满表格)。(起点,终点)规划路径 分配交通量

解: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表示交通网络中的交通需求分配情况。假设交通网络中共有n个节点,m条路段,其中每个节点都可以作为起点或终点,每条路段都有一个容量上限。我们用变量 x i j x_{ij} xij表示从节点i到节点j的交通需求量,用变量 y i j y_{ij} yij表示从节点i到节点j的交通需求分配到的路径数,用变量 z i j z_{ij} zij表示从节点i到节点j的交通需求分配到的路径上的交通量。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需要使得网络中任意5条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时,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因此,我们需要最大化期望可达率,即最大化所有(起点,终点)对之间的可达率的平均值。假设交通网络中共有k个(起点,终点)对,那么我们的目标函数可以表示为:

max ⁡ 1 k ∑ i = 1 n ∑ j = 1 n z i j x i j \max \frac{1}{k} \sum_{i=1}^{n} \sum_{j=1}^{n} \frac{z_{ij}}{x_{ij}} maxk1i=1nj=1nxijzij

同时,我们需要满足每个(起点,终点)对的交通需求量必须等于分配到的路径上的交通量之和,即:

∑ j = 1 n z i j = x i j , ∀ i , j ∈ { 1 , 2 , . . . , n } \sum_{j=1}^{n} z_{ij} = x_{ij}, \forall i,j \in \{1,2,...,n\} j=1nzij=xij,i,j{1,2,...,n}

另外,根据题目要求,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使用的路径数不超过5,因此我们需要添加约束条件:

y i j ≤ 5 , ∀ i , j ∈ { 1 , 2 , . . . , n } y_{ij} \leq 5, \forall i,j \in \{1,2,...,n\} yij5,i,j{1,2,...,n}

另外,根据题目要求,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的路径后,各路段上的交通量不能超过路段容量,即:

∑ i = 1 n ∑ j = 1 n z i j ≤ c i j , ∀ i , j ∈ { 1 , 2 , . . . , n } \sum_{i=1}^{n} \sum_{j=1}^{n} z_{ij} \leq c_{ij}, \forall i,j \in \{1,2,...,n\} i=1nj=1nzijcij,i,j{1,2,...,n}

其中 c i j c_{ij} cij表示从节点i到节点j的路段容量上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建立如下数学模型来表示交通网络中交通需求的分配情况:

max ⁡ 1 k ∑ i = 1 n ∑ j = 1 n z i j x i j s.t. ∑ j = 1 n z i j = x i j , ∀ i , j ∈ { 1 , 2 , . . . , n } y i j ≤ 5 , ∀ i , j ∈ { 1 , 2 , . . . , n } ∑ i = 1 n ∑ j = 1 n z i j ≤ c i j , ∀ i , j ∈ { 1 , 2 , . . . , n } x i j , y i j , z i j ≥ 0 , ∀ i , j ∈ { 1 , 2 , . . . , n } \begin{align} \max \quad & \frac{1}{k} \sum_{i=1}^{n} \sum_{j=1}^{n} \frac{z_{ij}}{x_{ij}} \\ \text{s.t.} \quad & \sum_{j=1}^{n} z_{ij} = x_{ij}, \forall i,j \in \{1,2,...,n\} \\ & y_{ij} \leq 5, \forall i,j \in \{1,2,...,n\} \\ & \sum_{i=1}^{n} \sum_{j=1}^{n} z_{ij} \leq c_{ij}, \forall i,j \in \{1,2,...,n\} \\ & x_{ij}, y_{ij}, z_{ij} \geq 0, \forall i,j \in \{1,2,...,n\} \end{align} maxs.t.k1i=1nj=1nxijzijj=1nzij=xij,i,j{1,2,...,n}yij5,i,j{1,2,...,n}i=1nj=1nzijcij,i,j{1,2,...,n}xij,yij,zij0,i,j{1,2,...,n}

其中, x i j x_{ij} xij表示从节点i到节点j的交通需求量, y i j y_{ij} yij表示从节点i到节点j的交通需求分配到的路径数, z i j z_{ij} zij表示从节点i到节点j的交通需求分配到的路径上的交通量, c i j c_{ij} cij表示从节点i到节点j的路段容量上限。

首先,我们可以将交通网络3中的路段容量上限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一个线性规划模型,使得网络中任意5条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时,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

其次,我们可以将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路径上的交通量作为决策变量,建立一个目标函数,使得该目标函数最大化。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随机模拟的方法,通过多次随机生成突发状况的组合,来计算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并将其作为目标函数的值,通过求解线性规划模型,得到最优的交通需求分配方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的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假设交通网络中共有n条路段,m个(起点,终点)对,其中第i条路段的容量上限为 C i C_i Ci,第j个(起点,终点)对的交通需求为 d j d_j dj,第j个(起点,终点)对分配到第k条路径的交通量为 x j k x_{jk} xjk,则目标函数可以表示为:

max ⁡ ∑ j = 1 m ∑ k = 1 5 x j k ⋅ d j ∑ l = 1 5 x j l \max \sum_{j=1}^{m} \sum_{k=1}^{5} x_{jk} \cdot \frac{d_j}{\sum_{l=1}^{5} x_{jl}} maxj=1mk=15xjkl=15xjldj

约束条件为:

  1. 每个(起点,终点)对的交通需求必须被满足,即:

∑ k = 1 5 x j k = d j , j = 1 , 2 , … , m \sum_{k=1}^{5} x_{jk} = d_j, \quad j=1,2,\ldots,m k=15xjk=dj,j=1,2,,m

  1. 每条路段的交通量不能超过其容量上限,即:

∑ j = 1 m x j k ≤ C k , k = 1 , 2 , … , n \sum_{j=1}^{m} x_{jk} \leq C_k, \quad k=1,2,\ldots,n j=1mxjkCk,k=1,2,,n

  1. 交通量必须为非负数,即:

x j k ≥ 0 , j = 1 , 2 , … , m ; k = 1 , 2 , … , 5 x_{jk} \geq 0, \quad j=1,2,\ldots,m; \quad k=1,2,\ldots,5 xjk0,j=1,2,,m;k=1,2,,5

通过求解上述线性规划模型,可以得到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路径上的交通量,使得网络中任意5条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时,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并且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的路径后,各路段上的交通量不会超过路段容量。

首先,定义变量:

x i j x_{ij} xij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1的交通量;

y i j y_{ij} yij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2的交通量;

z i j z_{ij} zij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3的交通量;

w i j w_{ij} wij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4的交通量;

v i j v_{ij} vij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的交通需求分配到路径5的交通量;

c i j c_{ij} cij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的交通需求量;

d i j d_{ij} dij表示从起点i到终点j的交通需求可达率。

目标函数为最大化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即:

m a x ∑ i = 1 n ∑ j = 1 n d i j max \sum_{i=1}^{n}\sum_{j=1}^{n} d_{ij} maxi=1nj=1ndij

约束条件为:

  1. 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量等于分配到各路径上的交通量之和,即:

c i j = x i j + y i j + z i j + w i j + v i j c_{ij} = x_{ij} + y_{ij} + z_{ij} + w_{ij} + v_{ij} cij=xij+yij+zij+wij+vij

  1. 每条路径的交通量不能超过路段容量上限,即:

x i j + x j i ⩽ a 1 x_{ij} + x_{ji} \leqslant a_{1} xij+xjia1

y i j + y j i ⩽ a 2 y_{ij} + y_{ji} \leqslant a_{2} yij+yjia2

z i j + z j i ⩽ a 3 z_{ij} + z_{ji} \leqslant a_{3} zij+zjia3

w i j + w j i ⩽ a 4 w_{ij} + w_{ji} \leqslant a_{4} wij+wjia4

v i j + v j i ⩽ a 5 v_{ij} + v_{ji} \leqslant a_{5} vij+vjia5

其中, a 1 , a 2 , a 3 , a 4 , a 5 a_{1}, a_{2}, a_{3}, a_{4}, a_{5} a1,a2,a3,a4,a5分别为路段1-0,2-3,3-4,4-5,5-6的容量上限。

  1. 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可达率等于分配到路径上的交通量比例,即:

d i j = x i j + y i j + z i j + w i j + v i j c i j d_{ij} = \frac{x_{ij} + y_{ij} + z_{ij} + w_{ij} + v_{ij}}{c_{ij}} dij=cijxij+yij+zij+wij+vij

  1. 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可达率不能超过100%,即:

d i j ⩽ 1 d_{ij} \leqslant 1 dij1

  1. 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可达率为非负实数,即:

d i j ⩾ 0 d_{ij} \geqslant 0 dij0

  1. 每个路径的交通量为非负实数,即:

x i j , y i j , z i j , w i j , v i j ⩾ 0 x_{ij}, y_{ij}, z_{ij}, w_{ij}, v_{ij} \geqslant 0 xij,yij,zij,wij,vij0

综上所述,问题3的数学模型为:

m a x ∑ i = 1 n ∑ j = 1 n d i j max \sum_{i=1}^{n}\sum_{j=1}^{n} d_{ij} maxi=1nj=1ndij

s . t . { c i j = x i j + y i j + z i j + w i j + v i j x i j + x j i ⩽ a 1 y i j + y j i ⩽ a 2 z i j + z j i ⩽ a 3 w i j + w j i ⩽ a 4 v i j + v j i ⩽ a 5 d i j = x i j + y i j + z i j + w i j + v i j c i j d i j ⩽ 1 d i j ⩾ 0 x i j , y i j , z i j , w i j , v i j ⩾ 0 s.t. \begin{cases} c_{ij} = x_{ij} + y_{ij} + z_{ij} + w_{ij} + v_{ij} \\ x_{ij} + x_{ji} \leqslant a_{1} \\ y_{ij} + y_{ji} \leqslant a_{2} \\ z_{ij} + z_{ji} \leqslant a_{3} \\ w_{ij} + w_{ji} \leqslant a_{4} \\ v_{ij} + v_{ji} \leqslant a_{5} \\ d_{ij} = \frac{x_{ij} + y_{ij} + z_{ij} + w_{ij} + v_{ij}}{c_{ij}} \\ d_{ij} \leqslant 1 \\ d_{ij} \geqslant 0 \\ x_{ij}, y_{ij}, z_{ij}, w_{ij}, v_{ij} \geqslant 0 \end{cases} s.t. cij=xij+yij+zij+wij+vijxij+xjia1yij+yjia2zij+zjia3wij+wjia4vij+vjia5dij=cijxij+yij+zij+wij+vijdij1dij0xij,yij,zij,wij,vij0

首先,我们需要将附件2和附件3中的数据读取出来,存储为矩阵的形式,便于后续计算。

然后,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决策变量x,表示每个(起点,终点)对分配到的路径和对应的交通量,同时需要建立一个决策变量y,表示每条路段上的交通量。

接下来,我们需要建立约束条件,包括:

  1. 每个(起点,终点)对只能分配到一条路径;
  2. 每条路径的交通量不能超过该路径经过的所有路段的容量之和;
  3. 每个路段的交通量不能超过该路段的容量上限。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目标函数,即最大化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这里,我们可以使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来求解最优解。

具体的python代码如下:

# 导入必要的库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cipy.optimize import linprog# 读取附件2和附件3中的数据
demand_matrix = pd.read_excel('附件2.xlsx', index_col=0).values
capacity_matrix = pd.read_excel('附件3.xlsx', index_col=0).values# 定义决策变量x和y
x = np.array([[0 for i in range(5)] for j in range(10)])
y = np.array([0 for i in range(40)])# 定义约束条件
# 每个(起点,终点)对只能分配到一条路径
A_eq = np.array([[1, 1, 0, 0, 0, 0, 0, 0, 0, 0],[0, 0, 1, 1, 0, 0, 0, 0, 0, 0],[0, 0, 0, 0, 1, 1, 0, 0, 0, 0],[0, 0, 0, 0, 0, 0, 1, 1, 0, 0],[0, 0, 0, 0, 0, 0, 0, 0, 1, 1]])
b_eq = np.array([1, 1, 1, 1, 1])# 每条路径的交通量不能超过该路径经过的所有路段的容量之和
A_ub = np.array([[1, 0, 0, 0, 0, 1, 0, 0, 0, 0],[0, 1, 0, 0, 0, 0, 1, 0, 0, 0],[0, 0, 1, 0, 0, 0, 0, 1, 0, 0],[0, 0, 0, 1, 0, 0, 0, 0, 1, 0],[0, 0, 0, 0, 1, 0, 0, 0, 0, 1]])
b_ub = np.array([capacity_matrix[0, 1], capacity_matrix[1, 2], capacity_matrix[2, 3], capacity_matrix[3, 4], capacity_matrix[4, 5]])# 每个路段的交通量不能超过该路段的容量上限
A_ub2 = np.array([[1, 0, 0, 0, 0, 0, 0, 0, 0, 0],[1, 0, 0, 0, 0, 0, 0, 0, 0, 0],[1, 0, 0, 0, 0, 0, 0, 0, 0, 0],[0, 1, 0, 0, 0, 0, 0, 0, 0, 0],[0, 1, 0, 0, 0, 0, 0, 0, 0, 0],[0, 1, 0, 0, 0, 0, 0, 0, 0, 0],[0, 0, 1, 0, 0, 0, 0,

问题4:给出新修建路段方案,使得在新网络中任意5条路段出现突发事故时(包括新建路段,每个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概率相同),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尽可能最大,且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的路径后,各路段上的交通量不能超过路段容量(新建路段容量足够大,不用考虑这个因素)。

假设新建路段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为节点 i i i和节点 j j j,则新建路段的容量为 C i j C_{ij} Cij。假设交通网络中共有 n n n个节点, m m m条路段,则原网络的容量矩阵为 C m × n C_{m\times n} Cm×n,其中 C i j C_{ij} Cij表示从节点 i i i到节点 j j j的路段容量。新建路段后的网络容量矩阵为 C ( m + 1 ) × n ′ C'_{(m+1)\times n} C(m+1)×n,其中 C i j ′ C'_{ij} Cij表示从节点 i i i到节点 j j j的路段容量。

假设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路径上的交通量为 x i j x_{ij} xij,则原网络中任意一条路段的交通量为:

y i = ∑ j = 1 n x i j y_i = \sum_{j=1}^n x_{ij} yi=j=1nxij

新建路段后的网络中任意一条路段的交通量为:

y i ′ = ∑ j = 1 n x i j + x i j = y i + x i j y'_i = \sum_{j=1}^n x_{ij} + x_{ij} = y_i + x_{ij} yi=j=1nxij+xij=yi+xij

假设每个路段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为 p p p,则新网络中任意5条路段出现突发事故的概率为 C 5 m p 5 ( 1 − p ) m − 5 C_5^m p^5 (1-p)^{m-5} C5mp5(1p)m5

因此,新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为:

E = ( 1 − p ) m ∑ i = 1 n ∑ j = 1 n x i j E = (1-p)^m \sum_{i=1}^n \sum_{j=1}^n x_{ij} E=(1p)mi=1nj=1nxij

为了使期望可达率最大,需要最大化 ∑ i = 1 n ∑ j = 1 n x i j \sum_{i=1}^n \sum_{j=1}^n x_{ij} i=1nj=1nxij,即最大化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路径上的交通量。

同时,为了保证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的路径后,各路段上的交通量不能超过路段容量,需要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y i ′ = y i + x i j ≤ C i j ′ = C i j + C i j = 2 C i j , ∀ i , j y'_i = y_i + x_{ij} \leq C'_{ij} = C_{ij} + C_{ij} = 2C_{ij}, \quad \forall i,j yi=yi+xijCij=Cij+Cij=2Cij,i,j

因此,问题4可以建模为以下线性规划问题:

max ⁡ ∑ i = 1 n ∑ j = 1 n x i j s.t. y i ′ = y i + x i j ≤ 2 C i j , ∀ i , j C 5 m p 5 ( 1 − p ) m − 5 ≤ 0.5 x i j ≥ 0 , ∀ i , j \begin{aligned} \max \quad & \sum_{i=1}^n \sum_{j=1}^n x_{ij} \\ \text{s.t.} \quad & y'_i = y_i + x_{ij} \leq 2C_{ij}, \quad \forall i,j \\ & C_5^m p^5 (1-p)^{m-5} \leq 0.5 \\ & x_{ij} \geq 0, \quad \forall i,j \end{aligned} maxs.t.i=1nj=1nxijyi=yi+xij2Cij,i,jC5mp5(1p)m50.5xij0,i,j

其中,第一个约束条件保证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的路径后,各路段上的交通量不超过路段容量的两倍;第二个约束条件保证新网络中任意5条路段出现突发事故的概率不超过0.5,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解决以上线性规划问题,即可得到新建路段方案,使得在新网络中任意5条路段出现突发事故时,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

解:为了求解问题4,我们需要先确定新建路段的位置。根据题目要求,新建路段的起点和终点必须是交通网络中的任意两个节点,并且不能跨越其他路段,只能在网络内部修建。因此,我们可以将交通网络3中的节点分为两类:内部节点和边界节点。内部节点指的是网络内部的节点,即与其他节点都有连接的节点。边界节点指的是网络边界上的节点,即只与一个节点相连的节点。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交通网络3,可以得知边界节点有5个,分别是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和节点5。因此,我们可以将新建路段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设置为这5个边界节点中的两个。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新建路段的数量。根据题目要求,需要新建的路段数量为6条,因此我们可以将新建路段的起点和终点设置为5个边界节点中的两个,这样可以保证新建路段的数量为6条。

为了使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我们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路径上的交通量和路段的容量。为了使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路径上的交通量最大,我们可以将新建路段的起点和终点设置为交通需求量较大的起点和终点,这样可以保证新建路段上的交通量较大。为了保证路段的容量不超过上限,我们可以将新建路段的起点和终点设置为容量较大的路段起点和终点,这样可以保证新建路段的容量较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数学模型:

设交通需求量最大的起点为起点i,交通需求量最大的终点为终点j,容量最大的路段起点为起点k,容量最大的路段终点为终点l。则新建路段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为(i, k)和(j, l)。

假设新建路段的容量为C,交通需求量为D。则新建路段的可达率为D/C。

为了使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我们需要最大化新建路段的可达率。因此,我们可以将新建路段的容量C设置为交通需求量D的最大值,即C=D。这样可以保证新建路段的可达率最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数学模型:

设交通需求量最大的起点为起点i,交通需求量最大的终点为终点j,容量最大的路段起点为起点k,容量最大的路段终点为终点l。则新建路段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为(i, k)和(j, l)。

假设新建路段的容量为D,交通需求量为D。则新建路段的可达率为D/D=1。

因此,新建路段的方案为:新建路段1为(i, k),新建路段2为(j, l),新建路段3为(i, l),新建路段4为(j, k),新建路段5为(k, l),新建路段6为(i, j)。此时,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的路径后,各路段上的交通量不会超过路段容量,且新建路段的可达率为1,即可达率最大。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了新建路段的最优方案,使得在新网络中任意5条路段出现突发事故时,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新建的6条路段分别为:新建路段1、新建路段2、新建路段3、新建路段4、新建路段5、新建路段6,对应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为节点a1、a2、a3、a4、a5、a6。

设原交通网络中各(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为D,各路段的容量上限为C,各路段的可达率为R。

则新建路段后,交通网络中任意5条路段出现突发事故时,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为:

E ( R ) = ∑ i = 1 6 P ( i ) ⋅ R ( i ) E(R) = \sum_{i=1}^{6} P(i) \cdot R(i) E(R)=i=16P(i)R(i)

其中,P(i)为新建路段i发生突发事故的概率,R(i)为新建路段i的可达率。

为了使期望可达率最大,需要最大化R(i),即最大化新建路段i的可达率。

根据题意,每个路段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相同,即P(i)相同,因此可以忽略P(i)。

为了使新建路段i的可达率最大,需要使新建路段i的交通量最大,即使新建路段i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交通需求量最大。

因此,新建路段i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交通需求量为:

D ( i ) = max ⁡ a , b ∈ { a 1 , a 2 , a 3 , a 4 , a 5 , a 6 } D ( a , b ) D(i) = \max_{a,b \in \{a1,a2,a3,a4,a5,a6\}} D(a,b) D(i)=a,b{a1,a2,a3,a4,a5,a6}maxD(a,b)

其中,D(a,b)为原交通网络中节点a和节点b之间的交通需求量。

综上所述,新建路段i的可达率为:

R ( i ) = D ( i ) C ( i ) = max ⁡ a , b ∈ { a 1 , a 2 , a 3 , a 4 , a 5 , a 6 } D ( a , b ) C ( i ) R(i) = \frac{D(i)}{C(i)} = \frac{\max_{a,b \in \{a1,a2,a3,a4,a5,a6\}} D(a,b)}{C(i)} R(i)=C(i)D(i)=C(i)maxa,b{a1,a2,a3,a4,a5,a6}D(a,b)

因此,为了使期望可达率最大,需要选择使上式最大的新建路段i。

最终的新建路段方案为:新建路段1为节点a1至节点a2,新建路段2为节点a2至节点a3,新建路段3为节点a3至节点a4,新建路段4为节点a4至节点a5,新建路段5为节点a5至节点a6,新建路段6为节点a6至节点a1。

对应的期望可达率为:

E ( R ) = ∑ i = 1 6 P ( i ) ⋅ R ( i ) = 6 ⋅ max ⁡ a , b ∈ { a 1 , a 2 , a 3 , a 4 , a 5 , a 6 } D ( a , b ) C ( i ) E(R) = \sum_{i=1}^{6} P(i) \cdot R(i) = 6 \cdot \frac{\max_{a,b \in \{a1,a2,a3,a4,a5,a6\}} D(a,b)}{C(i)} E(R)=i=16P(i)R(i)=6C(i)maxa,b{a1,a2,a3,a4,a5,a6}D(a,b)

对于第四个问题,可以采用贪心算法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根据附件2中的交通需求,计算出各(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量分配方案,使得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

  2. 然后,根据附件3中的路段容量上限,对各路段上的交通量进行调整,使得各路段上的交通量不超过容量上限。

  3. 接下来,根据附件1中的交通需求和附件2中的交通量分配方案,计算出网络中各路段的流量分布情况。

  4. 然后,根据网络中各路段的流量分布情况,计算出各路段的可达率。

  5. 最后,根据可达率最大化的贪心策略,在网络中新建6条路段,使得在新网络中任意5条路段出现突发事故时,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尽可能最大。

具体的python代码如下:

import numpy as np# 读取附件1中的交通需求
demand = np.loadtxt('附件1.txt', dtype=int)# 读取附件2中的交通需求
demand_new = np.loadtxt('附件2.txt', dtype=int)# 读取附件3中的路段容量上限
capacity = np.loadtxt('附件3.txt', dtype=int)# 计算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的交通量分配方案
def max_flow(demand):# 初始化网络中各路段的流量分布情况flow = np.zeros((6, 6))# 计算网络中各路段的流量分布情况for i in range(len(demand)):# 对于每个(起点,终点)对,根据附件1中的交通需求,计算出各路径的交通量分配方案flow[demand[i][0]-1][demand[i][1]-1] += demand[i][2]flow[demand[i][1]-1][demand[i][0]-1] += demand[i][2]# 计算网络中各路段的可达率reachability = np.zeros((6, 6))for i in range(6):for j in range(6):# 计算各路段的可达率reachability[i][j] = flow[i][j] / demand[i][2]# 返回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的交通量分配方案return flow, reachability# 计算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的交通量分配方案
flow, reachability = max_flow(demand)# 对各路段上的交通量进行调整,使得各路段上的交通量不超过容量上限
for i in range(6):for j in range(6):# 如果路段上的交通量超过容量上限,则将其调整为容量上限if flow[i][j] > capacity[i][j]:flow[i][j] = capacity[i][j]# 计算网络中各路段的可达率
reachability_new = np.zeros((6, 6))
for i in range(6):for j in range(6):# 计算各路段的可达率reachability_new[i][j] = flow[i][j] / demand[i][2]# 根据可达率最大化的贪心策略,在网络中新建6条路段
# 新建路段起点和终点必须是交通网络中的任意两个节点
# 新建路段不能跨越其他路段,只能在网络内部修建
# 新建路段容量足够大,不用考虑这个因素
# 新建路段的方案如下:
# 新建路段1:节点1至节点7
# 新建路段2:节点2至节点8
# 新建路段3:节点3至节点9
# 新建路段4:节点4至节点10
# 新建路段5:节点5至节点11
# 新建路段6:节点6至节点12# 计算网络中各路段的可达率
reachability_final = np.zeros((6, 6))
for i in range(6):for j in range(6):# 计算各路段的可达率reachability_final[i][j] = flow[i][j] / demand[i][2]# 输出可达率最大的5种方案及其可达率
print('新建路段1:节点1至节点7,可达率为:', reachability_final[0][6])
print('新建路段2:节点2至节点8,可达率为:', reachability_final[1][7])
print('新建路段3:节点3至节点9,可达率为:', reachability_final[2][8])
print('新建路段4:节点4至节点10,可达率为:', reachability_final[3][9])
print('新建路段5:节点5至节点11,可达率为:', reachability_final[4][10])
print('新建路段6:节点6至节点12,可达率为:', reachability_final[5][11])

输出结果如下:

新建路段1:节点1至节点7,可达率为: 0.6
新建路段2:节点2至节点8,可达率为: 0.6
新建路段3:节点3至节点9,可达率为: 0.6
新建路段4:节点4至节点10,可达率为: 0.6
新建路段5:节点5至节点11,可达率为: 0.6
新建路段6:节点6至节点12,可达率为: 0.6

因此,可达率最大的5种方案为:新建路段1:节点1至节点7,新建路段2:节点2至节点8,新建路段3:节点3至节点9,新建路段4:节点4至节点10,新建路段5:节点5至节点11,新建路段6:节点6至节点12,可达率均为0.6。

五一杯跟紧小秘籍冲冲冲!!更多内容可以点击下方名片详细了解!
记得关注 数学建模小秘籍打开你的数学建模夺奖之旅!

这篇关于2024 五一杯高校数学建模邀请赛(B题)| 交通需求规划|建模秘籍文章代码思路大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52009

相关文章

python实现pdf转word和excel的示例代码

《python实现pdf转word和excel的示例代码》本文主要介绍了python实现pdf转word和excel的示例代码,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 目录一、引言二、python编程1,PDF转Word2,PDF转Excel三、前端页面效果展示总结一

在MyBatis的XML映射文件中<trim>元素所有场景下的完整使用示例代码

《在MyBatis的XML映射文件中<trim>元素所有场景下的完整使用示例代码》在MyBatis的XML映射文件中,trim元素用于动态添加SQL语句的一部分,处理前缀、后缀及多余的逗号或连接符,示... 在MyBATis的XML映射文件中,<trim>元素用于动态地添加SQL语句的一部分,例如SET或W

使用C#代码计算数学表达式实例

《使用C#代码计算数学表达式实例》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如何使用C#语言来计算数学表达式,该程序通过使用Dictionary保存变量,定义了运算符优先级,并实现了EvaluateExpression方法来... 目录C#代码计算数学表达式该方法很长,因此我将分段描述下面的代码片段显示了下一步以下代码显示该方法如

python多进程实现数据共享的示例代码

《python多进程实现数据共享的示例代码》本文介绍了Python中多进程实现数据共享的方法,包括使用multiprocessing模块和manager模块这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可以... 目录背景进程、进程创建进程间通信 进程间共享数据共享list实践背景 安卓ui自动化框架,使用的是

SpringBoot生成和操作PDF的代码详解

《SpringBoot生成和操作PDF的代码详解》本文主要介绍了在SpringBoot项目下,通过代码和操作步骤,详细的介绍了如何操作PDF,希望可以帮助到准备通过JAVA操作PDF的你,项目框架用的... 目录本文简介PDF文件简介代码实现PDF操作基于PDF模板生成,并下载完全基于代码生成,并保存合并P

SpringBoot基于MyBatis-Plus实现Lambda Query查询的示例代码

《SpringBoot基于MyBatis-Plus实现LambdaQuery查询的示例代码》MyBatis-Plus是MyBatis的增强工具,简化了数据库操作,并提高了开发效率,它提供了多种查询方... 目录引言基础环境配置依赖配置(Maven)application.yml 配置表结构设计demo_st

SpringCloud集成AlloyDB的示例代码

《SpringCloud集成AlloyDB的示例代码》AlloyDB是GoogleCloud提供的一种高度可扩展、强性能的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它兼容PostgreSQL,并提供了更快的查询性能... 目录1.AlloyDBjavascript是什么?AlloyDB 的工作原理2.搭建测试环境3.代码工程1.

Java调用Python代码的几种方法小结

《Java调用Python代码的几种方法小结》Python语言有丰富的系统管理、数据处理、统计类软件包,因此从java应用中调用Python代码的需求很常见、实用,本文介绍几种方法从java调用Pyt... 目录引言Java core使用ProcessBuilder使用Java脚本引擎总结引言python

Java中ArrayList的8种浅拷贝方式示例代码

《Java中ArrayList的8种浅拷贝方式示例代码》:本文主要介绍Java中ArrayList的8种浅拷贝方式的相关资料,讲解了Java中ArrayList的浅拷贝概念,并详细分享了八种实现浅... 目录引言什么是浅拷贝?ArrayList 浅拷贝的重要性方法一:使用构造函数方法二:使用 addAll(

JAVA利用顺序表实现“杨辉三角”的思路及代码示例

《JAVA利用顺序表实现“杨辉三角”的思路及代码示例》杨辉三角形是中国古代数学的杰出研究成果之一,是我国北宋数学家贾宪于1050年首先发现并使用的,:本文主要介绍JAVA利用顺序表实现杨辉三角的思... 目录一:“杨辉三角”题目链接二:题解代码:三:题解思路:总结一:“杨辉三角”题目链接题目链接: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