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n+Vue3+ElectronForge整合 - 打包时整合 -分步打包

本文主要是介绍Electron+Vue3+ElectronForge整合 - 打包时整合 -分步打包,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说明

本文介绍一下 Electron + Vue3 的打包整合的基本操作。实现的效果是 :
1、一个正常的Vue3项目;
2、整合加入 Electron 框架 :开发时 Electron 加载的是开发的vue项目;
3、完成打包时整合:3.1 先完成vue3项目的正常打包;3.2 再完成 electron 项目的打包。

步骤一:创建vue3项目

常规操作,不再赘述。

# 创建项目
npm create vue@latest# 进入到项目目录
cd <your project dir># 安装依赖
npm install# 启动访问
npm run dev

正经的vue项目启动成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的项目目录结构如下:是一个标准的vue3的项目结构

projectName| -- node_modules     # 依赖包的位置| -- public                   # 一些静态资源| -- src                       # 源文件目录| -- .gitignore             # git忽略配置文件 | -- env.d.ts            | -- index.html           # vue主页面| -- package.json      # 项目配置文件| -- tsconfig.json       # typescript 配置文件| -- vite.config.ts       # vite 配置文件

步骤二 :引入Electron

1、安装Electron

# 安装Electron
npm install --save-dev electron

2、项目根目录下创建一个electron的工作目录

# 进入到项目的根目录
cd <your project name># 创建electron目录
mkdir electron

3、在electron目录下创建主进程 electronMain.js 文件

主要干了两个事儿 : 1.创建主窗口;2.加载vue的页面进来(此时加载的还是开发时的路径)。

/*** electron 的主进程*/
// 导入模块
const { app, BrowserWindow  } = require('electron')// 创建主窗口
const createWindow = () => {const win = new BrowserWindow({width: 800,height: 600,})// 加载当前vue 的地址win.loadURL('http://localhost:5173')}// 应用准备就绪,加载窗口
app.whenReady().then(() => {createWindow()// mac 上默认保留一个窗口app.on('activate', () => {if (BrowserWindow.getAllWindows().length === 0) createWindow()})console.log('--- app ready ---')
})// 关闭所有窗口 : 程序退出 : windows & linux
app.on('window-all-closed', () => {if (process.platform !== 'darwin') app.quit()
})

4、修改package.json 文件内容

主要是 :
1.配置 electron 的启动文件;
2.配置 vue项目的启动脚本;
3.配置electron的启动脚本。
4.删除文件中的 type:“module” 行,否则会有一个警告!

{// 其他的基础配置....."main": "electron/electronMain.js",  // 指定 electron 的主进程文件"scripts": {"dev:vue": "vite",  // 指定 vue 启动脚本"dev:electron":"electron .",  // 指定 electron 启动脚本......},// ......
}

至此,项目目录如下 :

projectName| -- electron               # 【新增的electron的主目录】| -- electronMain.js | -- node_modules     # 依赖包的位置| -- public                   # 一些静态资源| -- src                       # 源文件目录| -- .gitignore             # git忽略配置文件 | -- env.d.ts            | -- index.html           # vue主页面| -- package.json      # 项目配置文件| -- tsconfig.json       # typescript 配置文件| -- vite.config.ts       # vite 配置文件

步骤三:启动项目测试

注意 : 因为我们是两个服务,所以,我们需要在两个独立的 命令行中分别启动项目。

1.启动vue

npm run dev:vue

页面独立访问:o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启动electron

npm run dev:electron

启动的app中也成功加载页面,且是热更新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至此 vue3 + electron 的 开发时的基础整合步骤就完成了。
可以把两个服务都停了,然后执行打包的步骤。

步骤四:打包整合的配置(本文核心)

本打包步骤使用官方推荐的 Electron Forge 工具进行electron的打包操作。
打包的思路是 : 1、先把vue项目打包完成;2、再把electron打包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 : vue打包的配置 & electron 的打包配置。

1、electron-forge 依赖安装

npm install --save-dev @electron-forge/cli

2、import 导入 forge 的脚手架

以下命令执行完成后,会在 根目录下 生成 forge.config.js 配置文件。

npx electron-forge import

为了确保相关的依赖都安装了,可以再手动执行以下下面的命令。

npm install --save-dev @electron-forge/maker-squirrel 
npm install --save-dev @electron-forge/maker-deb 
npm install --save-dev @electron-forge/maker-rpm
npm install --save-dev @electron-forge/maker-zip
npm install --save-dev @electron-forge/maker-dmg

3、修改 forge.config.js 文件内容

主要是确保 配置中包含 windows 和 mac 的打包配置。
包含以下内容即可。不用太多。
主要看 makers 中的内容。

const { FusesPlugin } = require('@electron-forge/plugin-fuses');
const { FuseV1Options, FuseVersion } = require('@electron/fuses');module.exports = {packagerConfig: {asar: true,},rebuildConfig: {},makers: [// windows 上的打包{name: '@electron-forge/maker-squirrel',config: {},},// mac 上的打包{name: '@electron-forge/maker-dmg',config: {//background: './assets/dmg-background.png',format: 'ULFO'}},// 打成 zip 的包,windows 上和 mac 上都有{name: '@electron-forge/maker-zip',platforms: ['darwin','win32'],},],plugins: [{name: '@electron-forge/plugin-auto-unpack-natives',config: {},},// Fuses are used to enable/disable various Electron functionality// at package time, before code signing the applicationnew FusesPlugin({version: FuseVersion.V1,[FuseV1Options.RunAsNode]: false,[FuseV1Options.EnableCookieEncryption]: true,[FuseV1Options.EnableNodeOptionsEnvironmentVariable]: false,[FuseV1Options.EnableNodeCliInspectArguments]: false,[FuseV1Options.EnableEmbeddedAsarIntegrityValidation]: true,[FuseV1Options.OnlyLoadAppFromAsar]: true,}),],
};

4、修改package.json 文件的配置(关键)

主要是:
1.需要完善项目的 authordescription 属性的配置(打包时必须要用的属性);
2.明确主要的打包脚本。
下面是 【package.json】 文件的内容节选。

{"name": "electronvuebuildtest", // 项目的名称,也是打包之后的程序名称"version": "1.0.0", // 版本信息"private": true,"author": "northcastle", // 作者信息,必填"description": "The Project of Electron + Vue3 + Electron Forge", // 描述信息,必填"main": "electron/electronMain.js","scripts": {"dev:vue": "vite",  // 开发时启动 vue项目的脚本"dev:electron": "electron .", // 开发时 启动 electron 的脚本"build": "run-p type-check \"build-only {@}\" --", // 打包 vue 项目的脚本"build-only": "vite build", "make": "electron-forge make" // 打包electron的脚本......},"dependencies": {...},"devDependencies": {...}
}

5、修改vue项目的路由模式

开发环境使用 history 模式,打包后的使用 hash 模式。
否则会出现 打包后无法加载首页,导致空白的问题。

下面是路由文件中的部分内容,

import { createRouter, createWebHistory,createWebHashHistory } from 'vue-router'
import HomeView from '../views/HomeView.vue'const router = createRouter({// history: createWebHistory(import.meta.env.BASE_URL),history:createWebHashHistory(), // 使用hash模式routes: [{path: '/',name: 'home',component: HomeView},{path: '/about',name: 'about',component: () => import('../views/AboutView.vue')}。。。。。。其他的路由配置]
})
export default router

6、修改vite的配置

a.修改vue的base属性为./ 相对路径

必须修改,否则打包后无法加载页面

b.修改vue的打包输出目录

主要是为了把 vue 打包的内容直接输出到 electron 的目录下,
这样就不用手动复制过去了。

》以下是上述两个的配置案例 :

import { fileURLToPath, URL } from 'node:url'import { defineConfig } from 'vite'
import vue from '@vitejs/plugin-vue'// https://vitejs.dev/config/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plugins: [vue(),],resolve: {alias: {'@': fileURLToPath(new URL('./src', import.meta.url))}},// 就是下面的两个内容base:'./', // 修改一下相对路径,否则打包后electron无法识别到build:{outDir:'electron/pages', // 打包的结果直接生成到 electron 的目录中去,这样electron 构建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 index.html 了就}
})

7、修改 electronMain.js 中加载的页面路径

此时需要加载我们打包完成之后的vue的页面内容。

/*** electron 的主进程*/
// 导入模块
const { app, BrowserWindow  } = require('electron')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创建主窗口
const createWindow = () => {const win = new BrowserWindow({width: 800,height: 600,})// 加载当前vue 的地址// win.loadURL('http://localhost:5173')// 加载打包之后的页面内容//******主要就是这里,加载的文件内容改变了******// 因为 vue 打包之后的内容,我们输出到了 electron/pages 目录下win.loadFile(path.resolve(__dirname,'pages/index.html'))}...
其他的内容不变

至此,所有打包的配置步骤就完了。下面就可以执行打包了

步骤五 : 执行打包

1、vue打包

npm run build
正常的打包vue项目,
根据我们的配置,打包完成后,vue的内容将会保存到 electron/pages 目录下。

2、electron打包

npm run make
执行完成后,会完成electron的打包动作。
输出的内容将会默认保存到 out 目录中。

ok ,至此,electron + vue3 + electron forge 基本的打包步骤就完成了。
如果您完全按照我的步骤进行操作,则相信您已经成功构建出自己的项目啦。

这篇关于Electron+Vue3+ElectronForge整合 - 打包时整合 -分步打包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30290

相关文章

Flutter打包APK的几种方式小结

《Flutter打包APK的几种方式小结》Flutter打包不同于RN,Flutter可以在AndroidStudio里编写Flutter代码并最终打包为APK,本篇主要阐述涉及到的几种打包方式,通... 目录前言1. android原生打包APK方式2. Flutter通过原生工程打包方式3. Futte

一文详解如何从零构建Spring Boot Starter并实现整合

《一文详解如何从零构建SpringBootStarter并实现整合》SpringBoot是一个开源的Java基础框架,用于创建独立、生产级的基于Spring框架的应用程序,:本文主要介绍如何从... 目录一、Spring Boot Starter的核心价值二、Starter项目创建全流程2.1 项目初始化(

Vue中组件之间传值的六种方式(完整版)

《Vue中组件之间传值的六种方式(完整版)》组件是vue.js最强大的功能之一,而组件实例的作用域是相互独立的,这就意味着不同组件之间的数据无法相互引用,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通信方式... 目录前言方法一、props/$emit1.父组件向子组件传值2.子组件向父组件传值(通过事件形式)方

Spring Boot 整合 MyBatis 连接数据库及常见问题

《SpringBoot整合MyBatis连接数据库及常见问题》MyBatis是一个优秀的持久层框架,支持定制化SQL、存储过程以及高级映射,下面详细介绍如何在SpringBoot项目中整合My... 目录一、基本配置1. 添加依赖2. 配置数据库连接二、项目结构三、核心组件实现(示例)1. 实体类2. Ma

css中的 vertical-align与line-height作用详解

《css中的vertical-align与line-height作用详解》:本文主要介绍了CSS中的`vertical-align`和`line-height`属性,包括它们的作用、适用元素、属性值、常见使用场景、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详细内容请阅读本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目录vertical-ali

SpringBoot整合jasypt实现重要数据加密

《SpringBoot整合jasypt实现重要数据加密》Jasypt是一个专注于简化Java加密操作的开源工具,:本文主要介绍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jasypt实现重要数据加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 目录jasypt简介 jasypt的优点SpringBoot使用jasypt创建mapper接口配置文件加密

SpringBoot整合MybatisPlus的基本应用指南

《SpringBoot整合MybatisPlus的基本应用指南》MyBatis-Plus,简称MP,是一个MyBatis的增强工具,在MyBatis的基础上只做增强不做改变,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介绍一下... 目录一、MyBATisPlus简介二、SpringBoot整合MybatisPlus1、创建数据库和

浅析CSS 中z - index属性的作用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效

《浅析CSS中z-index属性的作用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效》z-index属性用于控制元素的堆叠顺序,值越大,元素越显示在上层,它需要元素具有定位属性(如relative、absolute、fi... 目录1. z-index 属性的作用2. z-index 失效的情况2.1 元素没有定位属性2.2 元素处

Python实现html转png的完美方案介绍

《Python实现html转png的完美方案介绍》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实现html转png功能,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1.增强稳定性与错误处理建议使用三层异常捕获结构:try: with sync_playwright(

Vue 调用摄像头扫描条码功能实现代码

《Vue调用摄像头扫描条码功能实现代码》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Vue.js和jsQR库来实现调用摄像头并扫描条码的功能,通过安装依赖、获取摄像头视频流、解析条码等步骤,实现了从开始扫描到停止扫描的完整流... 目录实现步骤:代码实现1. 安装依赖2. vue 页面代码功能说明注意事项以下是一个基于 Vue.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