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VIKOR折中妥协法有哪些指标?,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应用
VIKOR(折中妥协法)是一种多属性决策方法,其应用于各种方案的优劣排序,与SPSSAU综合评价中的TOPSIS(或熵权TOPSIS)功能类似。比如对备选的供应商方案排序,备选的应聘者的各项能力综合评价,找出应聘者的优先适合排序等。
比如有A,B,C,D,E,F,G共7名备选应聘者,共对应聘者四种能力进行打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10分,分值越高能力越强。现希望结合四种能力(即四种指标)对应聘者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排序,最终找出适合的应聘者。
二、操作
SPSSAU操作
(1)点击SPSSAU综合评价里面的‘VIKOR’按钮。如下图
(2)拖拽数据后点击开始分析
归一化处理:
三、案例背景
某公司进行招聘,并且进行了多轮面试,最终筛选出7名适合的备选者,希望从此7名应聘者中选出其中3位。从数据上如下图:数据中共有A,B,C,D,E,F,G共7名备选应聘者,数据上为应聘者四种能力进行打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10分,分值越高能力越强。现希望结合四种能力(即四种指标)对应聘者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排序,最终找出适合的应聘者,使用折中妥协VIKOR法进行研究。
PS:参数说明
四、分析
将数据放入分析框中,SPSSAU系统自动生成分析结果
1. Vikor分析结果汇总
计算公式
(1)最优方案距离比值之和S
(2)最优方案距离比值的最大值R
(3)利益比率Q值
Lambda值代表风险偏好,该值默认是0.5,该值>0.5意味着偏好风险,该值<0.5说明偏保守。
上表格展示6个评价对象(应聘者)对应的Q值和排名,即Q值即为最终优劣好坏的指标值,可以看出,E和D这两名应聘者分别排第1和第2名,除此之外,B和G这两名应聘者并列第3名,因此如果要选出3位的话,可能还需要结合主观判断到底是B还是G。
表格中的‘最终方案距离比值之和S’,该值代表各个评价对象综合评价时,其综合得分与‘最优秀’方案的比值,简而言之即分析中会模拟出一个‘最优秀’的应聘者,然后找出当前各个评价对象(应聘者)与‘最优秀’应聘者的综合得分比值;该值越小越好越小意味着离‘最优秀’最近;
表格中的‘最优方案中离比值的最大值R’,该值代表各个评价对象综合评价时,其各项指标得分与‘最优秀’方案的比值的最大值,简而言之即分析中会模拟出一个‘最优秀’的应聘者,然后找出当前各个评价对象(应聘者)各项指标得分与‘最优秀’应聘者的得分比值的最大值;该值越小越好越小意味着离‘最优秀’最近;
无论是‘最终方案距离比值之和S’还是‘最优方案距离比值的最大值R’,其目的在于计算最终的利益比率Q值,Q值越小越好,Q值代表着评价对象(评价方案,应聘者)与‘最优秀’的距离情况,越小代表距离越近。
2. 最优最劣值
(1)正理想解
(2)负理想解
上表格中展示出各评价指标(案例为四种能力)的最优方案R+或最劣方案R-;
最优方案正理想解R+表示评价指标的最优值;最劣方案负理想解R-表示评价指标的最劣值。此两个指标值为中间计算过程值,目的在于计算上表格中的S值或R值。
3. 其它过程指标
上表格展示中间过程值,S+,S-,R+和R-值,其分别代表‘VIKOR分析结果汇总’表格中S值的最大或最小值,也或者R值的最大或最小值。其也用于计算最终的利益比率Q值。除此之外还列出lambda值(决策机制系数),SPSSAU默认是0.5。
4. Lambda值与利益比率Q值
上表格展示不同的lambda值时对应的利益比率Q值,lambda值(决策机制系数),该值为一个‘调节值’,该值介于[0,1]之间,SPSSAU默认是0.5;该值大于0.5表示越偏好效用即最大化利益,其属于风险偏好型;该值小于0.5表示越偏好减少遗憾即风险保守型;该值一般取0.5即中间值。
从下图可以看出,除开E外,另外5名应聘者,随着lambda值越大(即越风险偏好时),Q值会越来越小即相对‘越优秀’。但E这位应聘者,随机越风险偏好时,Q值会越来越大,说明如果越风险偏好时反而越可能不应该选择E这位应聘者(可能E这位应聘者各项能力相对更平稳,但是E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强,因而无论如何均会选择E)。
这篇关于VIKOR折中妥协法有哪些指标?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