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特权级1——RPL、DPL、CPL .,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保护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通过分级把代码隔离了起来,不同的代码在不同的级别,使大多数情况下都只和同级代码发生关系。Intel的80286以上的cpu可以识別4个特权级(或特权层) ,0级到3级。数值越大特权越小。一般用把系统内核放在0级,系统的其他服务程序位于1、2级,3级则是应用软件。一般情况下代码都在自己的级别下做自己的工作,同一级别之间可以相互访问,而一般是不允许不同级别的代码间随意访问的。但有时候不同级别的程序之间一定要访问,比如系统的接口函数等,必须能够使得应用程序能够随意调用。于是Intel将代码分为: 1.非一致码:受到隔离的代码,只能在同一级别间相互访问
2.一致码:不受到隔离的就是,允许被同等级或低等级代码调用
至于这部分我们下回再详细说,这里主要搞清楚RPL、DPL、CPL之间的关系。
Intel设置DPL、RPL、CPL以实现分级和权限检查。
DPL:描述符特权(Descriptor Privilege Level)
存储在描述符中的权限位,用于描述代码的所属的特权等级,也就是代码本身真正的特权级。一个程序可以使用多个段(Data,Code,Stack)也可以只用一个code段等。正常的情况下,当程序的环境建立好后,段描述符都不需要改变——当然DPL也不需要改变,因此每个段的DPL值是固定。
RPL:请求特权级RPL(Request Privilege Level)
RPL保存在选择子的最低两位。RPL说明的是进程对段访问的请求权限,意思是当前进程想要的请求权限。RPL的 值由程序员自己来自由的设置,并不一定RPL>=CPL,但是当RPL<CPL时,实际起作用的就是CPL了,因为访问时的特权检查是判断:EPL=max(RPL,CPL)<=DPL是否成立,所以RPL可以看成是每次访问时的附加限制,RPL=0时附加限制最小,RPL=3时附加限制最大。所以你不要想通过来随便设置一个rpl来访问一个比cpl更内层的段。
因为你不可能得到比自己更高的权限,你申请的权限一定要比你实际权限低才能通过CPU的审查,才能对你放行。所以实际上RPL的作用是程序员可以把自己的程序降级运行——有些时候为了更好的安全性,程序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把自身降低权限(RPL设成更大的值)。
网上许多人都说在问rpl的作用,我也很晕。Intel的手册中对RPL的作用只是这样做的简短解释的:
The RPL can be used to insure that privileged code does not access a segment on behalf of an application program unless the program itself has access privileges for that segment.
后来找到了一些资料对这段话进行了扩充和举例,我才明白一些:
对于特权级高的进程RPL是作用是防止自己不小心访问到一些资料段。比方说,如果进程A的CPL=0,它知道它的委托进程B的DPL=3,也知道数据段C的DPL=2,而这数据段是不能让CPL>2的进程访问的。
下面的2个形象的例子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理解了RPL的作用,所以也粘过来。
例子1:
中国官员分为6级国家主席1、总理2、省长3、市长4、县长5、乡长6,假设我是当前进程,级别总理(CPL=2),我去聊城市(DPL=4)考察(呵呵),我用省长的级别(RPL=3 这样也能吓死他们:-))去访问,可以吧,如果我用县长的级别,人家就不理咱了(你看看电视上的微服私访,呵呵),明白了吧!
为什么采用RPL,是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就好像你明明对一个文件用有写权限,为什么用只读打开它呢,还不是为了安全!
例子2:
一个农民(低特权级)请县长(高特权级)打听一种超级种子,如果找到的话帮忙拿一点回来,听闻这种超级种子可让收成倍增。县长说:好!我认识很多当官的,我可以帮你打听一下哪里有,但是有些地方如果需要表示身分的话我只能说我是农民的代理人。县长利用自己的身份很容易找到了种子在哪里---找的时候没有人问起他代表谁。县长问种子管理员可不可以给他一点,管理员说种子不能给农民因为种子还在试验阶段,我们可以给县长让他们带回当地的专家来帮忙一起做试验,但是一定要县长来申请。那你是谁?县长说我是农民的代理人,因为县长保证他会这样回答的(他也不知道那农民是不是专家),管理员当然不给。县长没办法只能告诉农民拿不到种子。这件事里面县长是以县长的身份帮农民找到种子,但需要表示身分的时候他说只是农民的代理人。这样做县长可以帮人但也不会给别人利用。(农民可能把种子拿回来卖钱也说不定,没人知道)
在这里RPL就是县长的另一个身份---农民的代理人也就是农民---他会带在身上,人家没有问他的时候他不会告诉别人,所以别人也就以县长的身分来看待他。当查身份的时候他才告诉你---我是农民的代理人。
RPL保存在段选择子里,而段选择子可以是变数(要不然县长怎样带在身上,这样县长也有机会多代表多一些人),当你用call的时候用上这些变数,这些变数就成了段选择子
事实上RPL跟段本身的特权级DPL和当前特权级CPL没有什么关系,因为RPL的值在成功转跳后并不赋给转跳后的CS.RPL.
怎样才能成功转跳啦?
这里有四个重要的概念:
1).段的保护观念是高特权级(0)不找低特权级(3)办事,低特权级找高特权级帮忙,相同的一定没问题.(这样想逻辑是没错,事实对不对就不知道.)也就是县长不找乡长,乡长不求农民,反过来农民求乡长,乡长找县长.这个概念是最重要的。
2) 一致代码段的意义: 让客人很方便的利用主人(一致代码段)的东西为自己办事.但客人这身份没有改变NewCS.RPL=OldCS.RPL所以只能帮自己办事。比方说乡长有一头牛,农民可以借来帮自己种田,但不能种别人的田.但是如果你是乡长当然可以种乡里所有的田。
3) 非一致代码段的意义:主人(非一致代码段)可以帮客人但一定是用自己的身份NewCS.RPL= DestinationDescriptorCode.DPL这里可能有安全的问题, 搞不好很容易农民变县长。主人太顽固了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身份,有什么方法变通一下,来个妥协好不好。好的,它就是RPL的用处
4) RPL: 它让程序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表示一个特权级更低的身份Max(RPL,CPL)而不会失去本身的特权级CPL(CS.RPL)。有需要的时候是指要检查身份的时候。
这篇关于特权级1——RPL、DPL、CPL .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