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专访清华大学邓仰东教授之 从GPU到GPGPU,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在一个阳光氤氲的周五下午,CSDN记者在清华大学的一间会议室里,见到了邓仰东老师。 邓仰东老师现任清华大学微电子系副教授,是最早开始使用GPU进行通用并行算法设计的研究人员之一。
邓老师本科及硕士均毕业于清华大学,并取得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学位,师从Wojciech Maly,进行三维集成电路相关设计的研究。博士毕业后,邓老师加入Magma,一家位于硅谷的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公司。2008年,邓老师回清华微电子系任教,作为NVIDIA合作教授,参与其大赛的评审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系列讲座。同年,邓教授在国内率先开设了GPU并行程序设计训练课程。著有《异构处理器OpenCL编程导论》。
为方便您的阅读,笔者将本次访谈内容分成如下几部分:
- 从GPU到GPGPU
- 打破国外对火车控制系统的垄断
- 贝叶斯计算机与三维集成电路本文为第一篇,采取作者口述、笔者记录的形式。文中详细阐述了GPU的工作原理、将GPU用于通用计算、以及GPU行业的发展历程。
GPU的工作原理
GPU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个人电脑开始普及的80年代,此时用户开始有了游戏的需求。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各游戏公司纷纷推出3D游戏。而图形渲染在3D游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GPU应运而生。GPU的产生是为了在计算机屏幕上更快地、显示更多的特效效果。
例如,在设计一个游戏人物的时候,我们希望他的肤色、头发能够尽可能的逼真。这样的效果在80年代的时候还做不到,那个时候显示效果还很粗糙。但是在最近的电影《魔幻森林》里面,除了主角小男孩是真实的,其余动物以及布景都是计算机生成的。
可以说
这篇关于专访清华大学邓仰东教授之 从GPU到GPGPU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