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优秀!985教授夫妻,背靠背发Nature后再发Science!,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本文来源:未名人才、iNature、山东大学宣传部、山大人、头条@山东大学本科招生,编辑:募格学术
2023年3月2日,山东大学于晓-孙金鹏教授研究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张岩研究员团队以及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冯世庆教授团队在Science 杂志在线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Unsaturated bond recognition leads to biased signal in a fatty acid receptor”(双键的识别引起脂肪酸受体偏好性信号转导)。
值得一提的是,孙金鹏教授和于晓教授不仅是科研上的合作伙伴,在生活中还是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
孙金鹏(左) 于晓(右)
孙金鹏教授在美国杜克大学曾师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GPCR领域奠基人Robert J Lefkowitz教授,从事数年蛋白结构、信号转导及药物发现的博士后研究,并在独立工作后受Lefkowitz教授的邀请返回访学一年半,这两段经历以及与导师的学习和讨论让他对GPCR领域有了开阔的和极具前瞻性的眼光。
于晓教授开展代谢类受体研究已有20多年,博士期间在中科院神经所和北京大学就做了大量关于胰岛beta细胞分泌机制的工作,在美国又从事与糖尿病相关的博士后研究,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
▼
2020年7月,两人以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 Nature 首次发文;
2022年4月13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孙金鹏和于晓教授团队在Nature 杂志分别以 “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tethered peptide activation of adhesion GPCRs”和“Tethered peptide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the adhesion GPCR ADGRG2 and ADGRG4”为题,背靠背发表两篇关于粘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adhesion GPCR,aGPCR)的研究成果。
研究阐明aGPCR自激活及对机械力感知的机制,提出aGPCR激活的“手指模型”并创新性构思出通用多肽配体拮抗剂的开发方案。两项成果的第一作者单位均为山东大学。
“我们认为实验室一半的功能或者成绩,是培养人的”
“我们认为实验室有一半的功能或者成绩是培养人的。”作为导师,于晓和孙金鹏将“传道”作为最终目标,不仅是要教给学生们技术层面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为什么做科研,如何做科研,希望能对他们终生受益。
要教育学生,自己首先要做表率。因此,于晓和孙金鹏一向以高标准去要求自身,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他们总是最早来到实验室,在实验室投入许多时间,进行忙碌而高效的实验工作,这让实验室的学生们也更受到鼓舞。
在每周组会上,他们会及时察觉学生是否遇到了难跨过的坎,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实验进展和问题,从更广泛全面的角度一起讨论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明确和调整实验方案,把握学生进步的程度。
同时,孙金鹏和于晓也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科研严谨的态度。“比如做实验一定要设置正对照和负对照,避免带来假象;而且要多备几个方案,采用最佳方法;实验开始前一定仔细核对实验材料,每一步都避免出错;快成功时一定要想这个地球上肯定有其他人在做着和你同样的工作;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大家要齐心协力开展合作……”这种严谨态度也是他们自身做科研的信念和原则。
实验室团队学生各有不同,两位老师都采用“因材施教”的培养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他们的发展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拥有更坚定的目标。这样的培养方式也让实验室团队更加团结积极,是学生口中“向着太阳生长的实验室”。
于晓和学生们在一起
目前,在山东大学,师从一位科研导师开展学术研究不再是研究生的“专利”,本科教育中,学生凭借“专业导师学业指导、成长导师助力结对、朋辈导师互助帮扶”的本科生全员导师制,也能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早接触科研。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袁小清就是山东大学本科生全员导师制的“受益者”之一。刚进校门,她便开始在导师的带领下每周参加科研组会,汇报自己负责的课题进展,并对科研方法进行交流和分享。大一下学期,袁小清作为队长申报了第十五届科研立项,并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项目,相关论文在今年一月发表于SCI期刊ASC Omega。
“本科阶段就参与科研创新,这将成为我一生的财富。”,微电子学院2018级本科生孙渊博感慨道,大二初,他加入了学院时彦朋导师的课题组从事太赫兹工程器件的研究工作。在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下,他在大三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发表封面文章,以第二作者在SCI期刊AIP Advances发表文章一篇。如今,在山大浓郁科研氛围中浸润四年的孙渊博已成功保研至北京大学,继续追逐科研梦想。
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山东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山东大学以本为本,构建了“拔尖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本科教育体系,走出了一条山大特色的本科教育之路。
“生活中的伉俪,科研中的伙伴”
作为生活上的伉俪,于晓和孙金鹏总是彼此支持和帮助,科研不仅是双方共同的事业,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都在一起完成了本科教育,又均在牛立文-滕脉坤蛋白质晶体学实验室完成毕业设计,不仅打下了扎实的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基础,也让他们在共同的科研追求中发现了彼此。
如今,两人每天中午在趵突泉校区的校园里散步时,常常一起讨论科学问题,交流想法,有新想法新发现时也彼此交流,工作上也更加默契。
教师节前夕,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看望于晓(右)
在孙金鹏眼里,于晓教授特别有耐心,性格温和,善于与学生沟通,能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且在科学问题的把握上一般都能找出一些重要的、自己容易忽略的问题,由她指导的文章录用情况都不错;“而且唱歌特别好”,孙金鹏笑着补充。
而于晓认为孙金鹏教授看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思维很活跃,很有创造力和执行力,能很幽默地与学生交流,也能照顾别人的感受,替别人着想。两人既互补又促进,成为了彼此的坚实后盾。
文章链接:
1.https://mp.weixin.qq.com/s/hZ8AjNYuqKlVxEkl5RukSQ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619-y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590-8
本文仅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文。
干货下载与学习
后台回复:巴塞罗那自治大学课件,即可下载国外大学沉淀数年3D Vison精品课件
后台回复:计算机视觉书籍,即可下载3D视觉领域经典书籍pdf
后台回复:3D视觉课程,即可学习3D视觉领域精品课程
3D视觉工坊精品课程官网:3dcver.com
1.面向自动驾驶领域的3D点云目标检测全栈学习路线!(单模态+多模态/数据+代码)
2.彻底搞透视觉三维重建:原理剖析、代码讲解、及优化改进
3.国内首个面向工业级实战的点云处理课程
4.激光-视觉-IMU-GPS融合SLAM算法梳理和代码讲解
5.彻底搞懂视觉-惯性SLAM:基于VINS-Fusion正式开课啦
6.彻底搞懂基于LOAM框架的3D激光SLAM: 源码剖析到算法优化
7.彻底剖析室内、室外激光SLAM关键算法原理、代码和实战(cartographer+LOAM +LIO-SAM)
8.从零搭建一套结构光3D重建系统[理论+源码+实践]
9.单目深度估计方法:算法梳理与代码实现
10.自动驾驶中的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实战
11.相机模型与标定(单目+双目+鱼眼)
12.重磅!四旋翼飞行器:算法与实战
13.ROS2从入门到精通:理论与实战
14.国内首个3D缺陷检测教程:理论、源码与实战
15.基于Open3D的点云处理入门与实战教程
16.透彻理解视觉ORB-SLAM3:理论基础+代码解析+算法改进
17.机械臂抓取从入门到实战
重磅!粉丝学习交流群已成立
交流群主要有3D视觉、CV&深度学习、SLAM、三维重建、点云后处理、自动驾驶、多传感器融合、CV入门、三维测量、VR/AR、3D人脸识别、医疗影像、缺陷检测、行人重识别、目标跟踪、视觉产品落地、视觉竞赛、车牌识别、硬件选型、ORB-SLAM系列源码交流、深度估计、TOF、求职交流等方向。
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理微信(dddvisiona),一定要备注:研究方向+学校/公司+昵称,例如:”3D视觉 + 上海交大 + 静静“。请按照格式备注,可快速被通过且邀请进群。原创投稿也请联系。
▲长按加微信群或投稿,微信号:dddvisiona
3D视觉从入门到精通知识星球:针对3D视觉领域的视频课程(三维重建系列、三维点云系列、结构光系列、手眼标定、相机标定、激光/视觉SLAM、自动驾驶等)、源码分享、知识点汇总、入门进阶学习路线、最新paper分享、疑问解答等进行深耕,更有各类大厂的算法工程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与此同时,星球将联合知名企业发布3D视觉相关算法开发岗位以及项目对接信息,打造成集技术与就业为一体的铁杆粉丝聚集区,6000+星球成员为创造更好的AI世界共同进步,知识星球入口:
学习3D视觉核心技术,扫描查看,3天内无条件退款
高质量教程资料、答疑解惑、助你高效解决问题
觉得有用,麻烦给个赞和在看~
这篇关于优秀!985教授夫妻,背靠背发Nature后再发Science!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