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阈值效应函数cut.tab2.0版发布(支持线性回归、逻辑回归、cox回归,自定义拐点)

本文主要是介绍R语言阈值效应函数cut.tab2.0版发布(支持线性回归、逻辑回归、cox回归,自定义拐点),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阈值效应和饱和效应是剂量-反应关系中常见的两种现象。阈值效应是指当某种物质的剂量达到一定高度时,才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而低于这个剂量则不会产生影响。饱和效应是指当某种物质的剂量达到一定高度后,其影响不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即产生饱和现象。这两种效应在药物、毒物、营养物质等剂量-反应关系中都有应用。
接下来聊聊RCS阈值函数是干什么用的,随便抓一篇论文给大家看看,粉丝发给我的。
L-shaped association of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concentration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individuals with osteoarthritis: results
from the NHANES databas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看到它曲线拟合后直接就是一个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列出了25(OH)D在54.4就是转弯处前对结局影响的HR,还有在转弯后对结局影响的HR。

在既往我们在文章《cox回归RCS阈值效应函数cut.tab1.3发布》发布了自写的阈值效应函数1.3版本,反应还不错,不过1.3版本只能支持cox回归,本次发布了新的2.0版本,支持线性回归、逻辑回归、cox回归, 还有自定义拐点功能。泊松回归还不支持,目前正在开发中。下面我来演示一下,怎么通过ggrcs包做出上面论文这样一个图和自写的函数cut.tab20版来做出这样一个表
我们先导入数据和R包,数据使用ggrcs包的自带数据

library(ggrcs)
library(rms)
library(ggplot2)
library(scales)
library(cowplot)
library(survey)
dt<-smok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是ggrcs包自带的吸烟数据status结局,time时间,age年龄,gender性别,我们先整理数据

dd<-datadist(dt)
options(datadist='dd')

建立模型

fit <- cph(Surv(time,status==1) ~ rcs(age,4), x=TRUE, y=TRUE,data=dt)

绘图

ggrcs(data=dt,fit=fit,x="ag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绘图好以后想要了解它的拐点,需要先导入我写的函数

source("E:/r/test/20final.R")

导入成功后,左侧应该生成19个函数,表明已经成功导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下来咱们还要建一个新的fit1和原来的fit稍微有点不一样的,这个是没有rcs函数的。自己比较一下。(划重点)

fit1 <-cph(Surv(time,status==1) ~ age,data=dt)

接下来使用cuttab函数生成拐点数据,这里注意一下,新版本和旧版本不同的是这里是cph生成生存模型,cuttab重点是没有点这个符号的。

out<-cuttab(fit1,"age",dt)

最终函数定义的拐点是38.449,新版本还支持自定义拐点设置,等会演示。这个表我要说明一下d6这里这个似然比只是表明它是不是直线,似然比大于0.05说明是个直线,并不是说直线就没有意义了(等下我再解释一下),P值这里主要看的是分段的P值。

最后生成节点的虚线

p<-ggrcs(data=dt,fit=fit,x="age")
p+geom_vline(aes(xintercept=40),colour="#BB0000", linetype="dashe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发个旧版本的操作视频

代码+视频,手把手教你R语言ggrcs包绘制限制立方样条图+阈值效应分析

需要获取cut.tab2.0版函数的请看这篇文章:

R语言阈值效应函数cut.tab2.0版发布(支持线性回归、逻辑回归、cox回归,自定义拐点)

这篇关于R语言阈值效应函数cut.tab2.0版发布(支持线性回归、逻辑回归、cox回归,自定义拐点)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681495

相关文章

【前端学习】AntV G6-08 深入图形与图形分组、自定义节点、节点动画(下)

【课程链接】 AntV G6:深入图形与图形分组、自定义节点、节点动画(下)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本章十吾老师讲解了一个复杂的自定义节点中,应该怎样去计算和绘制图形,如何给一个图形制作不间断的动画,以及在鼠标事件之后产生动画。(有点难,需要好好理解) <!DOCTYPE html><html><head><meta charset="UTF-8"><title>06

高效+灵活,万博智云全球发布AWS无代理跨云容灾方案!

摘要 近日,万博智云推出了基于AWS的无代理跨云容灾解决方案,并与拉丁美洲,中东,亚洲的合作伙伴面向全球开展了联合发布。这一方案以AWS应用环境为基础,将HyperBDR平台的高效、灵活和成本效益优势与无代理功能相结合,为全球企业带来实现了更便捷、经济的数据保护。 一、全球联合发布 9月2日,万博智云CEO Michael Wong在线上平台发布AWS无代理跨云容灾解决方案的阐述视频,介绍了

hdu1171(母函数或多重背包)

题意:把物品分成两份,使得价值最接近 可以用背包,或者是母函数来解,母函数(1 + x^v+x^2v+.....+x^num*v)(1 + x^v+x^2v+.....+x^num*v)(1 + x^v+x^2v+.....+x^num*v) 其中指数为价值,每一项的数目为(该物品数+1)个 代码如下: #include<iostream>#include<algorithm>

科研绘图系列:R语言扩展物种堆积图(Extended Stacked Barplot)

介绍 R语言的扩展物种堆积图是一种数据可视化工具,它不仅展示了物种的堆积结果,还整合了不同样本分组之间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这种图形表示方法能够直观地比较不同物种在各个分组中的显著性差异,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解读方式。 加载R包 knitr::opts_chunk$set(warning = F, message = F)library(tidyverse)library(phyl

透彻!驯服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五种方法,及具体方法选择思路

引言 随着时间的发展,大型语言模型不再停留在演示阶段而是逐步面向生产系统的应用,随着人们期望的不断增加,目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人们对大模型的认识已经从对其zero-shot能力感到惊讶,转变为考虑改进模型质量、提高模型可用性。 「大语言模型(LLMs)其实就是利用高容量的模型架构(例如Transformer)对海量的、多种多样的数据分布进行建模得到,它包含了大量的先验

Vue3项目开发——新闻发布管理系统(六)

文章目录 八、首页设计开发1、页面设计2、登录访问拦截实现3、用户基本信息显示①封装用户基本信息获取接口②用户基本信息存储③用户基本信息调用④用户基本信息动态渲染 4、退出功能实现①注册点击事件②添加退出功能③数据清理 5、代码下载 八、首页设计开发 登录成功后,系统就进入了首页。接下来,也就进行首页的开发了。 1、页面设计 系统页面主要分为三部分,左侧为系统的菜单栏,右侧

自定义类型:结构体(续)

目录 一. 结构体的内存对齐 1.1 为什么存在内存对齐? 1.2 修改默认对齐数 二. 结构体传参 三. 结构体实现位段 一. 结构体的内存对齐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们已经讲过一部分的内存对齐的知识,并举出了两个例子,我们再举出两个例子继续说明: struct S3{double a;int b;char c;};int mian(){printf("%zd\n",s

C++操作符重载实例(独立函数)

C++操作符重载实例,我们把坐标值CVector的加法进行重载,计算c3=c1+c2时,也就是计算x3=x1+x2,y3=y1+y2,今天我们以独立函数的方式重载操作符+(加号),以下是C++代码: c1802.cpp源代码: D:\YcjWork\CppTour>vim c1802.cpp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 以独立函数

线性因子模型 - 独立分量分析(ICA)篇

序言 线性因子模型是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中的一类重要模型,它们通过引入潜变量( latent variables \text{latent variables} latent variables)来更好地表征数据。其中,独立分量分析( ICA \text{ICA} ICA)作为线性因子模型的一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而备受关注。 ICA \text{ICA} ICA旨在将观察到的复杂信号

Spring 源码解读:自定义实现Bean定义的注册与解析

引言 在Spring框架中,Bean的注册与解析是整个依赖注入流程的核心步骤。通过Bean定义,Spring容器知道如何创建、配置和管理每个Bean实例。本篇文章将通过实现一个简化版的Bean定义注册与解析机制,帮助你理解Spring框架背后的设计逻辑。我们还将对比Spring中的BeanDefinition和BeanDefinitionRegistry,以全面掌握Bean注册和解析的核心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