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翻译感悟——在“原汁原味”与“不露痕迹”之间寻求平衡

本文主要是介绍技术翻译感悟——在“原汁原味”与“不露痕迹”之间寻求平衡,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关于翻译的品质,我们都知道严复先生在一百多年前提出了“信”、“达”、“雅”三重原则。这三重原则成为百年来译者们追求的目标。实际上,关于翻译,鲁迅先生也有一段很有说服力的见解,它主要从“信”和“顺”两方面讨论翻译的质量。
翻译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辨别起来,它算不得翻译。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但这保存,却又常常和易懂相矛盾:看不惯了。不过它原是洋鬼子,当然谁也看不惯,为比较的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该削低它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鲁迅全集》第6卷)
从鲁迅先生的话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点原则:(1)力求“信”和“顺”;(2)二者可能矛盾;(3)必需恰如其分的折衷。
 
那么,在技术翻译中,尤其是IT技术的翻译中,该如何考虑这两点要求呢?显然,IT技术是精确的,容不得马虎。另一方面,读者买了你翻译的书,当然更希望词句通顺一些,尤其对某种技术的初学者来说,行文不通会加重他学习的障碍。也就是说,两方面都很重要。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翻译是不是非常难呢?
事实上不完全如此。问题在于IT技术的“精确性”要求是针对技术本身而言的,而不是针对“文化”而言的。而前面鲁迅先生关于“不该削低它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的比喻显然指的是文化方面,而不是我们讨论技术时所说的那种“精确性”或“原汁原味”。
许多人喜欢说“艺术无国界”,其实,技术才是真正的无国界。而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技术翻译的难度。也就是说,只要保证技术是准确的,文段是通顺的,文化方面的要求可以不必过于苛刻。
从读者的角度来分析,道理就更明显了。想要学习某项技术的读者买来一本书,当然希望通过这本书来轻松地掌握该项技术。至于其它的,比如语言中承载的文化因素,不是他所关心的。
 
我独立翻译的第一本书是《C#3.0设计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那时没想明白这个道理,力求忠实于原汁原味,甚至不惜牺牲文段的流畅性,不惜留下很多“翻译痕迹”。翻译了一小半的时候,开始请北京高德软件有限公司的张磊先生协助审查译稿。他看完后,曾给过一句很中肯的点评:“我理解你的苦心,但读者未必。”
后来,我就慢慢地调整这个折衷点的位置,特别从翻译《软件开发者路线图》开始,在保证准确传达作者所讲解的技术内容的前提下,力求字句得体,行文流畅,力求符合汉语的习惯,不再在语法、句子结构等方面死板地与原文较真。
要给出通顺流畅的译文,最直接的思路是按照汉语写作的要求去组织行文。在汉语写作中,我认为行文的简洁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不影响读者准确理解的前提下,能少一字就绝不多一字。简洁到什么程度最好呢?简洁到“若再减一字,则有可能不利于读者理解。”
 
减少翻译痕迹还有其它一些技巧,比如:
时间状语“when”少用“当……”来译,英文中会有很多“when”,而中国人说话却没有那么多“当”。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可以采用不同的译法,有时甚至可以译为“如果”。即使较难变换的情况下,大不了直接说“……时”就可以了。
少用“被”。英文中被动语态很多,汉语却不喜欢动不动就“被”。需要时可以把主宾调换一下,改成主动语态。其实很多时候不调换都可以,比如说“程序编译时”在汉语中完全没有问题,用不着说“程序被编译时”,更不必说“当程序被编译的时候”。
不定冠词“a”和“an”可以不译,中国人说话没有那么多“一个”。定冠词就更没必要在译文中留下痕迹了。
第二人称代词或物主代词,大多可以省略。比如“这时,你可以使用while循环”完全可以说“这时可以使用while循环”。当然,你可能觉得这没什么,前面一种也不算啰嗦。但如果一大段文字中出现好多“你”、“你的”,你就会觉得啰嗦了。
还有一条,就是少用“的”。一定要想各种办法把长句打断,变成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短句,千万不要“的”“的”连用。我自己做翻译时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会连用两个“的”,连用三个的情况几乎没有。《读库》的创始人张立宪先生(传说中的“老六”)不也倡导“无定语写作”的么。
 
最后,幽默的东西,一定要给它翻译出来。有时候,甚至原本没啥特别幽默的地方,都可以适当地给它幽上一默。比如,我有一次把“horrible”一词译为“彪悍”,还有一次把“We don't believe it”译成了“反正我不信”。这是图什么呢?设想一下,一个刻苦的孩子,晚上下班回到家,冲个澡,不舍得看电视,翻出一本刚从china-pub上买来的你翻译的技术书就研读起来,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你忍心让他仅凭自己的毅力去克服枯燥的技术阅读吗?没办法,技术原本就有点枯燥的。所以,看到幽默的东西,千万别放过它,好好地翻译它。

总之,读者阅读一本技术书籍时,他的首要目标是学习技术,他根本没打算从技术书籍中品味英语本身所承载的西方文化。所以,技术书籍的翻译大可不必过于纠结“原汁原味”,只要不影响作者所传达的技术知识,哪怕对原文动点大手术都无所谓。把翻译的痕迹减至最少,试着用流畅、生动、甚至时而幽默一下的语言为读者的技术学习带来最惬意的体验,这样的技术翻译才是最有价值的。

这篇关于技术翻译感悟——在“原汁原味”与“不露痕迹”之间寻求平衡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原文地址: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inasem.cn/article/673195

相关文章

golang获取当前时间、时间戳和时间字符串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golang获取当前时间、时间戳和时间字符串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本文主要介绍golang获取当前时间、时间戳和时间字符串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本文通过实例代码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感兴趣... 目录1、获取当前时间2、获取当前时间戳3、获取当前时间的字符串格式4、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上篇文章给大家介

SpringBoot3实现Gzip压缩优化的技术指南

《SpringBoot3实现Gzip压缩优化的技术指南》随着Web应用的用户量和数据量增加,网络带宽和页面加载速度逐渐成为瓶颈,为了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用户体验,我们可以使用Gzip压缩HTTP响应,... 目录1、简述2、配置2.1 添加依赖2.2 配置 Gzip 压缩3、服务端应用4、前端应用4.1 N

Java利用JSONPath操作JSON数据的技术指南

《Java利用JSONPath操作JSON数据的技术指南》JSONPath是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查询和操作JSON数据,类似于SQL的语法,它为处理复杂的JSON数据结构提供了简单且高效... 目录1、简述2、什么是 jsONPath?3、Java 示例3.1 基本查询3.2 过滤查询3.3 递归搜索3.4

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

《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在编程中,让程序暂停执行特定时间是常见需求,当需要引入不确定性时,随机休眠就成为关键技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的具体实现与应用吧... 目录引言一、实现原理与基础方法1.1 核心函数解析1.2 基础实现模板1.3 整数版实现二、典型应用场景2

Vue中组件之间传值的六种方式(完整版)

《Vue中组件之间传值的六种方式(完整版)》组件是vue.js最强大的功能之一,而组件实例的作用域是相互独立的,这就意味着不同组件之间的数据无法相互引用,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通信方式... 目录前言方法一、props/$emit1.父组件向子组件传值2.子组件向父组件传值(通过事件形式)方

Python实现PDF与多种图片格式之间互转(PNG, JPG, BMP, EMF, SVG)

《Python实现PDF与多种图片格式之间互转(PNG,JPG,BMP,EMF,SVG)》PDF和图片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文件格式,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将PDF和图片进行格式互转来满足... 目录一、介绍二、安装python库三、Python实现多种图片格式转PDF1、单张图片转换为PDF2、多张图

Java对象和JSON字符串之间的转换方法(全网最清晰)

《Java对象和JSON字符串之间的转换方法(全网最清晰)》: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在Java中使用Jackson库将对象转换为JSON字符串,并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工具类示例,该工具类支持基本的转换功能,... 目录前言1. 引入 Jackson 依赖2. 创建 jsON 工具类3. 使用示例转换 Java 对象为

java父子线程之间实现共享传递数据

《java父子线程之间实现共享传递数据》本文介绍了Java中父子线程间共享传递数据的几种方法,包括ThreadLocal变量、并发集合和内存队列或消息队列,并提醒注意并发安全问题... 目录通过 ThreadLocal 变量共享数据通过并发集合共享数据通过内存队列或消息队列共享数据注意并发安全问题总结在 J

Java文件与Base64之间的转化方式

《Java文件与Base64之间的转化方式》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使用Java将文件(如图片、视频)转换为Base64编码,以及如何将Base64编码转换回文件,通过提供具体的工具类实现,作者希望帮助读者... 目录Java文件与Base64之间的转化1、文件转Base64工具类2、Base64转文件工具类3、

【专题】2024飞行汽车技术全景报告合集PDF分享(附原数据表)

原文链接: https://tecdat.cn/?p=37628 6月16日,小鹏汇天旅航者X2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完成首飞,这也是小鹏汇天的产品在京津冀地区进行的首次飞行。小鹏汇天方面还表示,公司准备量产,并计划今年四季度开启预售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探索分体式飞行汽车城际通勤。阅读原文,获取专题报告合集全文,解锁文末271份飞行汽车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据悉,业内人士对飞行汽车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