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安防巨头海康华丽转身,宣布开放AI平台,矛头直指生态之争,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随着平台开放、算法开源,企业的技术优势正逐步丧失,他们需要寻求新的竞争优势。
今天,在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智涌钱塘·2018 AI Cloud生态国际峰会,海康威视(以下简称“海康”)总裁胡扬忠在现场投下一颗重磅炸弹——海康威视AI平台将正式对外开放。
用胡扬忠的话来讲,海康“将会开放AI平台,让更多应用软件开发商在这个平台上开发;与此同时,AI Cloud也将融合更多算法厂商的算法,做更多人工智能的产品。”
面临双面夹击,海康威视用AI完成自我升级
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HS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到去年6月,海康占据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的21.4%;而在国内,有行业人士表示,海康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七成;根据2017年度业绩报告,海康去年业务收益达到420亿……
从这一系列数据来看,以视频监控起家的海康俨然已经成为了安防业内的老大。不过,海康依旧面临“双面夹击”的情况:一面,诸如大华、宇视等“老面孔”依旧紧紧相随,时刻准备将其拉下;另一面,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而崛起的商汤、云从、依图等AI创业,也是以“黑马之势”逐步在安防市场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面对双面夹击的状况,海康也不得不开始自我的智能转型。
去年,海康正式发布由云中心、边缘域、边缘节点三部分构成的“IOT-基于神经网络的认知计算系统——海康AI Cloud框架”,从产品到解决方案全面引入AI技术,实现从端到中心的边缘计算+云计算,使得图像目标细节传输更高效,数据分级应用更加灵活。
其中,所谓的“边缘计算”被海康人多次提及,即赋予硬件端以计算和存储的功能,而云端只涉及基于大数据的宏观观测。在胡扬忠看来,将AI算力注入边缘,赋能边缘智能是大势所趋。
目前,海康威视已开启AI Cloud+行业解决方案的应用,AI项目陆续落地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域,为应急指挥、城市运营、交通管理等领域提供AI解决方案服务,比如宿迁行人过马路人脸识别系统、海宁公安公共安全大数据应用等。
眼下,在AI创企加紧脚步抢占市场的情形下,以海康为代表的传统安防企业也逐步实现智能化升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变动,一些东西似乎也渐渐变了味道。
抢占AI+安防,竞争核心不在技术而在生态
根据《安防行业“十三五”展望》数据,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视频监控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15%左右的水平,即到2020年我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83亿元。
与此同时,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方面,安防也成为了最先实现落地、商业化最为成熟的应用场景。
如此一来,在智能化趋势的推动下,AI+安防成为了传统安防企业、AI创企眼中的“香饽饽”。
在竞争上,相比于传统安防巨头,AI创企的优势更多的在于技术层面。不过,随着前者在AI 方面的关注和资金投入,诸如海康等传统安防企业正逐步拉近与AI创企在技术上的距离。
与此同时,我们看见的是,技术研发的资金、人才投入之外,传统安防巨头也正着力打造“AI+安防生态圈”,以巩固自己的市场优势,海康此次开放AI平台也正验证了这一点。
此外,在AI创企这边,比如旷视,在继续加注计算机视觉研发的基础上,也在硬件上有所部署,于去年发布了可在但画面中同时抓取106张人脸的“全帧智能人像抓拍机”,又比如阅面,于去年与英特尔共同合作发布AI芯片模块“繁星”,在芯片中集成AI视觉算法,主打边缘计算……
从以上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在AI+安防市场,不管是传统安防巨头,还是AI创企,其市场竞争关键已经从单纯的“技术”上升到了“生态圈”的构建,包括软硬件研发、平台开放以及合作伙伴的招揽等等。
其中,对于传统安防巨头而言,生态圈的构建能够弥补他们在市场脱节、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不足,而在AI创企这里,生态圈的构建意味着更多的市场资源、数据,以及他们急缺的市场经验。
最后
如今,不管是计算机视觉,还是智能语音技术,随着平台开放、算法开源等因素,各行业内企业之间的技术壁垒正逐步拉低。
另外,对于AI+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今年是他们交出成绩的一年,如何做才能在行业中继续巩固地位、站稳脚跟?
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也逼着企业不得不去寻找自己的“新优势”,譬如行业生态圈等等。
这篇关于安防巨头海康华丽转身,宣布开放AI平台,矛头直指生态之争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