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目标检测——SPPNet算法解读,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论文:Spatial Pyramid Pooling in Deep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Visual Recognition
作者:Kaiming He, Xiangyu Zhang, Shaoqing Ren, and Jian Sun
链接:https://arxiv.org/abs/1406.4729
目录
- 1、算法概述
- 2、Deep Networks with Spatial Pyramid Pooling
- 2.1 SPP Layer
- 2.2 网络训练
- 3、实验结果
- 3.1 分类
- 3.2 检测
- 4、创新点和不足
1、算法概述
之前的工作,神经网络都要求固定尺寸的输入,比如:224x224,这就限制了输入图像的宽高比,当对于其他任意尺寸图像时,基本都是通过裁剪或直接拉伸的方式变换到固定尺寸。但是裁剪有可能不能完全包含目标,直接拉伸也会造成目标的形变及失真,这都会造成识别精度下降。
为什么卷积神经网络需要固定尺寸的输入?CNN由两部分组成:卷积层和全连接层,实际上卷积层不需要固定尺寸的输入,它可以对任意尺寸的图像生成任意尺寸的特征图;而全连接层根据其定义来看才需要固定尺寸的输入。全连接层通常在CNN的深层阶段,所以本文作者提出空间金字塔池化(SPP, Spatial Pyramid Pooling)层用于固定CNN中最后一层卷积层的输出,使得全连接层的输入得到统一。这一操作使得CNN可以接受任意尺寸的输入,不必经过裁剪(crop)和扭曲拉伸(warp)。在目标检测方面,加入这一操作的SPP-Net比R-CNN快24到102倍,全过程下来速度为0.5s/image。
SPP的优势有:
1、针对不同尺寸的输入可以得到相同维度的输出,而siding window pooling 做不到;
2、SPP使用multi-level spatial bins, 而siding window pooling采用的单一的窗口,multi-level对目标变形非常鲁棒;
3、由于输入尺寸的可变性,SPP可以提取不同尺度的特征。
4、SPP-Net能使得我们在训练中使用多尺度训练,避免过拟合,使得最终的精度相比固定尺寸训练有所提升。
2、Deep Networks with Spatial Pyramid Pooling
2.1 SPP Layer
作者首先可视化了网络特征图,表明了特征图不仅反映了相应的强度和涉及到它们的空间位置。卷积层可以接受任意大小的输入并输出任意尺寸的特征图,但分类器(SVM/softmax)或者全连接层只能接受固定尺寸的输入。
为了让CNN适应任意大小的图像,作者将最后一个池化层(例如,在最后一个卷积层之后的pool5层)替换为空间金字塔池化层。如上图所示,空间金字塔池化的输出是kM维向量,桶(bins)的数量记为M,k是最后一个卷积层的输出特征图数量,图中k为256。每个特征图的尺寸为axa,被切分为nxn的bins,那么采用窗口为win=ceil(a/n)和步长为str=floor(a/n)的max-pooling。最后将所有的特征级联起来(固定维度kM)作为全连接层的输入。这样就保证了无论输入图像的尺寸,输入全连接层的输入都有同样的大小。
网络处理流程如下:
2.2 网络训练
单尺度训练,固定裁剪输入图像为224x224,最后一层卷积层输出特征图大小为13x13,设置三个级别的空间金字塔池化操作,SPP设置如下:
多尺度训练,采用两个尺度训练,180x180,224x224;180尺寸的图片是224尺寸的直接resize得到,而不是通过裁剪得到,所以两种尺度的区域只在分辨率上不同,而在内容/布局上没有区别。对于180x180的输入图像,最后一层卷积层输出特征图大小为10x10,通过SPP层,180x180的输入大小和224x224的输入大小得到相同维度的全连接层输入。
以上单/多尺度训练主要应用于训练阶段,在测试推理阶段,SPPNet可以接受任意大小的输入图像。
3、实验结果
3.1 分类
数据集采用ImageNet 2012,输入图片固定为224x224,Baseline model的结构如下
将网络最后一个池化层替换成SPP层后,对应的结果分别为:
可见多尺度训练对模型也有提升
ILSVRC2014分类竞赛的结果如下,SPP-Net取到第三名的结果,第一名是GoogLeNet,第二名VGG
3.2 检测
SPP-Net也可以用于目标检测。相较于R-CNN的2000次提取特征,SPP-Net只从整个图像中提取一次特征映射(可能在多个尺度上)。然后对特征图上的每个候选框应用空间金字塔池操作,该候选框对应的特征通过SPP操作将变成固定长度的向量,如下图所示。由于只应用一次卷积操作,所以我们的方法可以运行速度提高几个数量级。
实验设置:相对于R-CNN,SPP-Net还是用selective search提出区域候选框(测试阶段2000个),SPP-Net的backbone部分采用ZF-5,SPP层采用4级空间金字塔(1x1,2x2,3x3,6x6,共50个bins),这样每个候选框区域这就会生成12800维(256x50)的特征向量用于全连接层的输入。后面训练每个类别的SVM分类器也是用这个12800维的特征。训练SVM的样本设置方案和R-CNN一致,也采用负样本难度挖掘技术。
因为SPP-Net和R-CNN采用的方式差不多,只是SPP-Net将R-CNN的2000次提取特征的过程集中到一次完成,所以它们最终的mAP区别不大,但SPP-Net的速度比R-CNN的快非常多。
4、创新点和不足
- 创新点:
1、针对不同尺寸的输入可以得到相同维度的输出,实现了多尺度训练的可能,能让网络见到多尺度图片,增加鲁棒性。
2、首次提出单尺度/多尺度交替训练。
3、改进R-CNN的提取特征方式,合并2000次提取为一次提取,大大提升了速度。 - 不足:
1、还是没有改进候选框区域生成;
2、特征提取、SVM分类、边框回归这三个阶段是独立的,需分别进行训练和推理,效率较低。
这篇关于目标检测——SPPNet算法解读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