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Speaker Verification,声纹验证详解——语音信号处理项目学习(九),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参考文献:
Speaker Verification哔哩哔哩bilibili
2020 年 3月 新番 李宏毅 人类语言处理 独家笔记 声纹识别 - 16 - 知乎 (zhihu.com)
(2) Meta Learning – Metric-based (1/3) - YouTube
如何理解等错误率(EER, Equal Error Rate)?请不要只给定义 - 知乎 (zhihu.com)
本次省略所有引用论文
目录
一、Introduction
模型的简单介绍
评价指标 Equal Error Rate(EER)
二、Speaker Embedding 讲解
模型框架
数据集
Speaker Embedding 制作方法
三、End-to-End 端到端学习
训练数据准备
模型设计
四、一些补充的问题与回答
一、Introduction
模型的简单介绍
-
声音模型有这么一大类,其模型主要需要完成的任务是,输入一段语音,输出某一类别。
-
相关的模型或任务有:
-
Emotion Recognition:情绪识别,输入语音,判断语者情绪如何。
-
Sound Event Detection:声音事件侦测,输入语音,判断发生了什么事,可以用于安保等行业。
-
Autism Recognition:自闭症识别,输入语音,判断是否患有自闭症。
-
Keyword Spotting:关键词识别,输入语音,判断指定的关键词是否在语音中出现过。
-
-
那么采用这类模型,和语者有关的任务有哪些呢?
-
Speaker Recognition / Identification:语者识别,判断一段语音是谁说的。其本质就是使用多语者的语料库进行训练,然后再输入一段语音,通过模型输出所有语者的 Confidence(可信度),谁的可信度高就判断为这段信号是谁说的。这里我们不再过多介绍。
-
Speaker Verification:语者验证,输入两段语音,判断这两段语音是否是同一个人说的。给定之前一段记录好的声音和一段新输入的声音,模型会判断二者的相似度,并输出一个表示相似度的概率(图中scalar为标量的意思),通过阈值来判断二者是否是同一个人说的。典型的应用如银行客服判断取钱的人是否是存钱者。
-
Speaker Diarization:语者分段标记,输入一段语音,识别这段语音中,谁在何时说了话。SD 系统先要把声音信号进行分割(Segmentation)。通常每一段是一句话,或是一个段落。接下来我们再做 聚类(Clustering)来标记哪一段是同一个人声。如果不同说话人的数量是已知的,那么只需要知道这段话是谁讲的就好,比如电话场景通常是两个人。如果不知道是多少人在说话,比如会议场景,我们就需要把属于同一个人的声音聚成一类,并给它一个编号。这里就需要用到一些前两种技术,也就是语者识别和声纹识别的技术。
-
评价指标 Equal Error Rate(EER)
-
Equal Error Rate(EER),中文名叫 等错误率 。在 Speaker Verification 模型中,我们通常需要人为设置一个阈值,来决定二者是否为同一个人说的。很自然的我们能知道,设置不同的阈值,模型的表现自然也不同。阈值选择通常会留给用户。那么我们怎么去评判两个模型孰优孰劣呢?
-
我们会把所有的阈值都穷举出来,画成一个图像,计算 EER。我们先给一些简单的样例。
-
如果我直接把阈值设为1.0,那么对于这个模型来说,无论是哪两段语音输入进来,模型都会判断为不是同一个人所说。
-
如果我把阈值设的挺高,比如0.8,那么这个模型来说,可能使用同一个语者的两段音频,被误判为不同人说的,这个误判率【False Negative Rate】会比较高,因为你的标准比较苛刻;不过使用不同语者的两段音频,被误判为同一人说的,这个误判率【False Positive Rate】就比较低了。
-
如果之后我直接把阈值设为0,那么对于这个模型来说,无论是哪两段语音输入进来,模型都会判断为就是同一个人所说,利用刚刚的概念我们可以说,FNR = 0,FPR = 1。
-
-
最后,以 FPR 数值为 x 轴,以 FNR 数值为 y 轴,我们将图像画出,而 EER 就是当 FPR = FNR 时,二者的大小。
二、Speaker Embedding 讲解
模型框架
-
那么 SV 模型具体长什么样子呢?传统的 SV 模型通常是采用了某些方法,输入一段声音讯号,就能输出一个向量来表示语者特征。这个语者特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Speaker Embedding。有了这个方法,我们就能将两段声音讯号都转为 Speaker Embedding,然后去比较二者的相似度即可。
-
模型使用具体步骤:
-
Stage 1:Development,即模型训练,使用语料库对模型进行训练,从而让模型学习到 Speaker Embedding 的编码方式。
-
Stage 2:Enrollment,即声纹录入,需要说话者将自己的声音录入系统。系统会把这些声音一个个输入模型,得到语者嵌入,再取平均,储存到数据库。
-
Stage 3:Evaluation,即声纹评估,也就是验证阶段,系统会把检测到的人声输入模型得到另一个语者嵌入,与之前储存到的嵌入做比较,得出是否是同一个人的结论。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所说的步骤中,训练模型使用的语料库的语者并不会在后续模型使用中出现。
-
-
而 SV 模型的这一套思想,其实和 Metric-based meta learning 思想近乎相同。详情可以参考(2) Meta Learning – Metric-based (1/3) - YouTube。
数据集
-
训练 SV 抽取 Speaker Embedding 的模型需要一个多大的数据集呢?谷歌用了 18000 个语者,总共 36M 个句子去训练模。实验跑不动这种数据。一般我们会用相对小一些的 Benchmark Corpus(基准语料库),比如 VoxCeleb 数据集来训练。
Speaker Embedding 制作方法
-
早期采用的方法是 i-vector,不管输入的语音有多长,最终都会生成一个400维的 i-vector,来表示声纹信息。i 意思是 identity。i-Vector 是一个非常强的方法。在 16 年之前都没有被 DL 打败。
-
而最早采用 deep learning 来抽取 Speaker Embedding 的模型就是 d-vector。它是截取一小段声音讯号(因为后面使用的 DNN 输入长度是固定的),送到 DNN中去,经过多层网络后最终输出。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一直将这个模型当成 Speaker Recognition 模型来进行训练,即最后输出是哪个语者讲的话。而模型训练完后,其最后一个隐藏层的输出我们将它拿出来,这就是我们要的 d-vector。
我们不用最后一层 output layer 的输出,就是因为此时它将要决定是声音来源于哪个语者,所以它的维度是和训练时语者数目有关的,而我们并不想要这样的 vector,所以使用的是最后一个隐藏层(hidden layer)的输出。
-
当然,刚刚的方法只是看了一小段语音而已。想要看完一整段语音也很简单,每一个小段都进行上述的操作,最终取平均,就得到最终的 d-vector了。在 2014 年,d-vector 可以做到与 i-vector 相当的效果。不过这也只是让大家知道,原来深度学习可以做这玩意。
-
到了2018 年,出了 x-vector。它会把每个语音片段通过模型后的输出用一种方式聚合起来,而不是像 d-vector 那样简单的取平均。这种方式是取每个维度的均值和方差向量,拼接起来后,再输入给一个模型做 Speaker Recognition 任务。到时取这个模型输出的隐层,作为表征声纹信息的 x-vector。它与 d-vector 不同在,它考虑的是一整段的语音信息。这里也可以考虑用 LSTM 来做聚合。
-
当然也可以用 Attention 来做啦,算出每一个语音片段的注意力权重,然后再做加权求和。还有从图像那边借来的方法 NetVLAD,其主要思想是一段语音中并非所有的片段都是人声,其中有的是环境噪音。我们可以想办法从中只取出人声的部分。具体细节这里不再赘述。
-
综合这些方法,我们都是先按照 Speaker Recognition 任务来进行模型的训练,然后再抽取输出,拿到 Speaker Verification 任务中去用。
三、End-to-End 端到端学习
此前,我们都是想办法得到 Speaker Embedding,然后计算二者的相似度来完成任务的。这是分离的方法,那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将“计算 Speaker Embedding”和“计算相似度”二者联合起来做 joint learning,一起去学习训练呢?
训练数据准备
-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我们训练的数据。在以前的任务中,我们手上有的资料是一堆的语者,每个语者说了一堆的话。假设我们的 Enrollment 环节要求语者要说 k 句话,那么我们就这么准备资料:
-
Positive Examples:从某个语者说的话中挑出 k 句话当作注册的句子输入进模型中,取同一个语者的另一句话当作测试的句子再输入进模型中,最终输出的数值要越大越好。
-
Negative Examples:从某个语者说的话中挑出 k 句话当作注册的句子输入进模型中,取另一个语者的一句话当作测试的句子再输入进模型中,最终输出的数值要越小越好。
-
-
当然,除了这种准备数据集的方法,我们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 Generalized E2E(GE2E,[Wan, et al., ICASSP’18])等等,这里不再赘述。
模型设计
-
端到端模型它内部的构造是完全仿造传统的 SV 的模型。有 K 个注册的句子,每一个句子都会进入一个网络中并产生一个 vector 来充当 Speaker Embedding,用来测试的句子也是一样,经过一个网络生成一个 vector。
-
接下来,我们取注册句子生成的 vector 做个平均,得到一个 vector,然后再将其与刚刚测试句子生成的 vector 计算相似度,这里也可以使用一个网络来计算相似度,最终得到一个分数。怎样端对端训练?不同人讲的语音我们就希望分数能小点,同一个人讲的声音我们就希望分数大点。
-
常用的相似度计算是先计算二者的余弦相似度,然后再做一些小变换,如乘上一个权重,然后再加一个偏置。
-
这种端对端的模型可以分成 Text-dependent 和 Text-independent。若注册和评估说的都是相同文字内容,就是 Text-dependent,比如必须要说同样的暗语“芝麻开门”。若可以是不同的文字内容,就是Text-independent。
-
如果想做 Text-independent,那么我们在抽取 Speaker Embedding 类似物的时候就需要尽可能只抽取语者信息,而不去抽取内容信息。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入 GAN 的思想,来对抗训练。我们可以在 生成的 Speaker Embedding 后面接上一个 Discriminator(判别器),来识别文字内容(有点像 ASR)。而我们训练的目标又多了一个,输出 Speaker Embedding 的网络要想办法去骗过这个判别器,尽可能让它无法从声纹嵌入中识别出文字内容。
四、一些补充的问题与回答
-
EER 的意义是什么:
因为此模型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明明是同一个人说的,你说是不同人;还有一种是话是不同人说的,你却判断是同一个人说的。那么这就要涉及到两种错误率的 trade-off(权衡折衷),那么 EER 就是看当这两种错误的错误率相同时大小为多少,以此来评判模型优劣。
这里还可以参考知乎上的回答:如何理解等错误率(EER, Equal Error Rate)?请不要只给定义 - 知乎 (zhihu.com),其实大差不差啦。
这篇关于Speaker Verification,声纹验证详解——语音信号处理项目学习(九)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