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 (吕云翔) 第十二章 软件测试概述课后习题及其答案解析

本文主要是介绍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 (吕云翔) 第十二章 软件测试概述课后习题及其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第十二章 软件测试概述

1.判断题

(1)软件测试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软件设计和编码的最全面也是最后的审查。(×)

解析:软件测试是一个独立的活动,旨在评估软件的质量和发现潜在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对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审查。

(2)如果通过软件测试没有发现错误,则说明软件是正确的。(×)

(3)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将它作为纠错的依据。(√)
(4)测试用例由输人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两部分组成。(√)
(5)软件测试的目的是证明软件是正确的。(×)

2.选择题

(1)软件测试的目的是(D)。
B.发现软件的错误
A.证明软件是正确的
C.找出软件中的所有错误
D.评价软件的质量
(2)成功的测试是指运行测试用例后(B)。
A.发现了程序错误
B.未发现程序错误
C.证明程序正确
D.改正了程序错误
(3)软件测试可能发现软件中的(D),但不能证明软件(B)。
A.所有错误、没有错误
B.设计错误、没有错误
D.错误、没有错误
C.逻辑错误、没有错误
(4)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发现软件中的错误,通常(D)是代码编写阶段可进行的测试,它是整个测试工作的基础。
A.集成测试
B.系统测试
C.验收测试
D.单元测试

3.简答题

(1)为什么软件开发人员不能同时完成测试工作?

软件开发人员不能同时完成测试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1. 专业领域不同:软件开发和测试是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需要不同的技能和知识。开发人员专注于编写代码和实现功能,而测试人员专注于验证软件的质量和发现潜在问题。
  2. 角色分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分工合作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测试人员的独立视角和反馈可以帮助发现开发人员可能忽视的问题。
  3. 客观评估:测试人员能够从用户和系统的角度进行评估,提供客观的反馈。开发人员可能因为对自己的代码有主观偏见而无法全面评估软件的质量。
  4. 时间和资源限制:开发人员兼顾测试工作可能会增加时间压力,延长开发周期,并可能影响软件的质量。专门的测试团队或测试人员能够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提供全面的测试覆盖。

因此,将开发和测试工作分开由专业人员负责,有助于提高效率、确保软件质量,并避免主观偏见。这种分工合作的模式是实现高质量软件产品的关键。

(2)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 软件测试是发现软件中错误和缺陷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软件开发人员通过软件测试发现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及时的修改。

(3)软件测试应该划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应重点测试的内容是什么?

软件测试通常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单元测试阶段:测试最小可测试单元的功能正确性。
  2. 集成测试阶段:测试各个单元之间的集成和协作。
  3. 系统测试阶段:全面测试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4. 验收测试阶段:由用户或客户进行测试,确认系统满足需求

(4)请简述软件测试的原则。

  • 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
  • 测试中存在风险。
  • 软件测试只能表明缺陷的存在
  • 软件产品中潜在的错误数与已发现的错误数成正比。
  • 让不同的测试人员参与到测试工作中。
  • 尽早并不断地进行调试。

(5)软件测试的常用模型有哪些?请简述它们的优缺点。

有V模型、W模型和H模型。

V模型优点:V模型的重要意义在于它非常明确地表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的各阶段的对应关系,即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活动的对应关系。

V模型缺点:测试工作在编码之后才能进行,所以在软件开发早期各个阶段引入的错误不能被及时发现。尤其是需求阶段的错误只有等到最后的验收测试才能被识别。对分析和设计阶段产生的错误不能及时发现并改正的缺点会对后期的修复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造成更多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延迟。

W模型优点:测试活动可以与开发活动并行进行,这样有利于及早地发现错误,但是W模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W模型缺点:需求、设计和编码等活动仍然是依次进行的,只有上一阶段完全结束后,才有可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与送代的开发模型相比,这种线性的开发模型在灵活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上有很大差距。

H模型优点:强调测试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软件测试活动完全独立,它贯穿于整个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与其他流程并行进行。

这篇关于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 (吕云翔) 第十二章 软件测试概述课后习题及其答案解析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407162

相关文章

Oracle数据库常见字段类型大全以及超详细解析

《Oracle数据库常见字段类型大全以及超详细解析》在Oracle数据库中查询特定表的字段个数通常需要使用SQL语句来完成,:本文主要介绍Oracle数据库常见字段类型大全以及超详细解析,文中通过... 目录前言一、字符类型(Character)1、CHAR:定长字符数据类型2、VARCHAR2:变长字符数

使用Jackson进行JSON生成与解析的新手指南

《使用Jackson进行JSON生成与解析的新手指南》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Jackson进行JSON生成与解析处理,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1. 核心依赖2. 基础用法2.1 对象转 jsON(序列化)2.2 JSON 转对象(反序列化)3.

Springboot @Autowired和@Resource的区别解析

《Springboot@Autowired和@Resource的区别解析》@Resource是JDK提供的注解,只是Spring在实现上提供了这个注解的功能支持,本文给大家介绍Springboot@... 目录【一】定义【1】@Autowired【2】@Resource【二】区别【1】包含的属性不同【2】@

SpringCloud动态配置注解@RefreshScope与@Component的深度解析

《SpringCloud动态配置注解@RefreshScope与@Component的深度解析》在现代微服务架构中,动态配置管理是一个关键需求,本文将为大家介绍SpringCloud中相关的注解@Re... 目录引言1. @RefreshScope 的作用与原理1.1 什么是 @RefreshScope1.

Java并发编程必备之Synchronized关键字深入解析

《Java并发编程必备之Synchronized关键字深入解析》本文我们深入探索了Java中的Synchronized关键字,包括其互斥性和可重入性的特性,文章详细介绍了Synchronized的三种... 目录一、前言二、Synchronized关键字2.1 Synchronized的特性1. 互斥2.

Spring Boot 配置文件之类型、加载顺序与最佳实践记录

《SpringBoot配置文件之类型、加载顺序与最佳实践记录》SpringBoot的配置文件是灵活且强大的工具,通过合理的配置管理,可以让应用开发和部署更加高效,无论是简单的属性配置,还是复杂... 目录Spring Boot 配置文件详解一、Spring Boot 配置文件类型1.1 applicatio

Java的IO模型、Netty原理解析

《Java的IO模型、Netty原理解析》Java的I/O是以流的方式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Java的类库涉及很多领域的IO内容:标准的输入输出,文件的操作、网络上的数据传输流、字符串流、对象流等,这篇... 目录1.什么是IO2.同步与异步、阻塞与非阻塞3.三种IO模型BIO(blocking I/O)NI

tomcat多实例部署的项目实践

《tomcat多实例部署的项目实践》Tomcat多实例是指在一台设备上运行多个Tomcat服务,这些Tomcat相互独立,本文主要介绍了tomcat多实例部署的项目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可... 目录1.创建项目目录,测试文China编程件2js.创建实例的安装目录3.准备实例的配置文件4.编辑实例的

Python 中的异步与同步深度解析(实践记录)

《Python中的异步与同步深度解析(实践记录)》在Python编程世界里,异步和同步的概念是理解程序执行流程和性能优化的关键,这篇文章将带你深入了解它们的差异,以及阻塞和非阻塞的特性,同时通过实际... 目录python中的异步与同步:深度解析与实践异步与同步的定义异步同步阻塞与非阻塞的概念阻塞非阻塞同步

Python Dash框架在数据可视化仪表板中的应用与实践记录

《PythonDash框架在数据可视化仪表板中的应用与实践记录》Python的PlotlyDash库提供了一种简便且强大的方式来构建和展示互动式数据仪表板,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Dash设计一... 目录python Dash框架在数据可视化仪表板中的应用与实践1. 什么是Plotly Dash?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