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颠覆传统出行后再赴机器人赛道,九号公司能否以“价格”破圈?,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从萌萌的WALL-E,到星战里听话实用的R2D2,再到无所不能的钢铁侠管家贾维斯。自1968年库布里克的《2001漫游太空》开启科幻电影起,机器人就成了科幻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主题,这或许代表了人类希望有更多机器人来帮助自己。
而机器人早已进入了工业制造领域,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学习领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近日,九号机器人正式发布了室内终端配送机器人新品——九号飞碟送物机器人和九号饱饱送餐机器人,并首次向市场公开了19999元的价格。两款机器人新品的落地,标志着生活服务智能化的升级,或许也正式打响了配送机器人价格战第一炮。
曾经作为出海企业的典范、占据了专利权高地的九号公司,先后在电动平衡车、滑板车市场站稳脚跟后,又切入到激烈的配送机器人战场上,此次“低价”推出新产品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布局和野心?
无人配送的“新生意”
无人配送的兴起,和科技的进步有着很大的关系。受益于AI、大数据、5G通信的发展,配送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智能感知避让、规划路线、智能配送等功能得以实现,这为无人配送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新基建”政策东风的利好,推进了科技的发展,让配送机器人有了在市场上应用的可能。国内也陆续出台支持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在人力成本飙升的当下,配送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已是大势所趋。
疫情加速了服务型机器人商业化的进步。“无接触”概念吹遍大街小巷,防疫消杀,餐食配送,购物零售等无人化服务模式的铺开加速了配送机器人赛道的进程。
在技术方面,具有高效率、高灵活性优势的物流无人机已经实现了小范围应用,但由于航线安全等问题,一直难以在市场中普及。而随着5G、AI新基建的推进,配送机器人已经能够在大学校园等道路情况简单的场景进行应用。
对比之下,拥有更高普及性的配送机器人,显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人工配送相比,配送机器人的效率优势非常明显。例如双11期间,阿里的小蛮驴配送机器人就完成数万件包裹的配送,它和人工配送相比,要节省超过1万小时的取件时间。
另外,在服务质量、成本方面,配送机器人也比人工更具优势。比如,它在成本方面,配送机器人也能把将配送环节的成本,从总成本中的占比降至3%之下。
目前,市面上很多公司都在准备“强攻”末端配送机器人这块大蛋糕:
· 2016年9月,菜鸟网络最先发布了“小G”末端配送机器人,这款配送机器人可以通过手机发出服务需求,将物品运送到指定位置;京东则推出了拥有发达感知系统的京东配送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具备高负荷、全天候工作等优点。
· 苏宁也发布了续航里程可以达到8小时的“卧龙一号”配送机器人,它能够为用户提供多方面的派送服务;美团则发布了“小袋”无人车,可以在复杂路况下自动躲避障碍物并自动规划路线,将外卖送到用户手中。
在如今疫情形式依旧严峻的当下,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替代方案是必然的趋势,而配送机器人如能在成本和可靠性方面表现优异,在京东、阿里、顺丰等大企业的助推下,成为下一个可以值得投资的产业链。
以此来看,配送机器人在物流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于是,洞悉了配送机器人市场前景的九号公司,紧跟市场风向讲出吸引资本和市场的新故事。
颠覆传统出行后,再赴机器人赛道
九号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智能城市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仅10年,其产品和品牌已经在全球200多个国家的用户中扎根。旗下产品覆盖平衡车、滑板车、电动车以及室内终端配送机器人等。
在九号公司科创板上市当天,敲响铜锣的便是旗下室内终端配送产品之一“方糖”。它们可以负责末端配送,可以从外卖员、快递站那里里接过餐盒和快递,自己叫来电梯走进去,又稳稳地停在办公室外,呼叫用户手机,叫他来取货。
解码九号公司跃迁式发展的路径,可以清晰看到,九号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早在五年前就开始了。
· 2017年,九号公司开始重点研发“配送类服务机器人”并且推出了首款服务机器人产品“路萌Loomo”,和“Loomo Go”的配送机器人;
· 2018年实现产品量产上市,使公司跻身于国内首批设计生产用于末端配送的服务机器人公司之一。
· 如今,正式发布了室内终端配送机器人新品——九号飞碟送物机器人和九号饱饱送餐机器人。
九号公司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等条件赋予了公司发展配送机器人业务的差异化竞争机会。
九号公司产业中的平衡车、滑板车、电动车,到机器人各产品的供应链都属于互通的关系,这意味着在保障产品品质的同时,九号机器人可以通过整合供应量资源,扩大零部件需求量的规模,争取到更好的成本价格。因此在产品生产制造端的成本控制等方面,九号机器人拥有相对的优势。
目前市场上采用激光雷达定位技术的量产的配送机器人成本约为1.5万-2万元。九号公司具有全球无可媲美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实现百万级别量产的基础,包括自主电机、电池和pcd板、自主研发的算法及软件能力,能够将成本控制在市面平均成本的30-40%左右。
这也就是九号机器人在配送机器人市场竞争中抓到的一个核心要点:价格透明化、将市场下沉,不仅可以更好进入到写字楼、办公室等小场景,也能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借助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代理商、经销商、中间商、集成商等,深入到对价格更具竞争力的相关渠道,帮助更多酒店、餐饮企业消除顾虑,实现降本增效。
那么对于酒店而言,使用室内终端配送机器人是其未来向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往智能化的“最后一米”
对于机器人的争论,主要在于其是否真的能为酒店带来便利,甚至取代真人,还是只是作为噱头,成为酒店获客的存在。
数字世界与机器世界的深度融合,可能会给产业发展带来深刻地变革,而酒店机器人的未来,并不仅仅在那个憨态可掬的“机器人”上,而是其背后的智能化。
“新基建”的发力,让酒店末端配送机器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有相当多的部分是与“新基建”可以找到共鸣的。“新基建”所带来的红利,酒店无疑能分得一杯羹。
对于酒店而言,室内终端配送机器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服务效率。随着劳动力成本在酒店营业之处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末端配送机器人逐渐成为酒店员工队伍中的一员。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酒店工作人员需要避免与客户近距离接触,末端配送机器人在这当中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尽管不少互联网巨头及科技公司如九号公司等企业入场,智能配送机器人要实际落地到具体场景仍存在问题。
如国内某无人酒店已经开业近3年,一开始所构建的“未来”明显有些原地踏步。如果查看酒店住客的一些差评,可以看出以科技感或未来感为卖点的酒店,其短板大同小异。
一开始良好的品牌效应和传播效果带来的想象空间与客人的实际体验感难免有落差,日常场景运用的机器人在语音交互、指令分析、避障导航等方面还有很多硬件和软件层面都尚未解决的问题,大多数配送机器人无法像人类员工一样对突发情况做出灵活的应对,因此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反而增加了员工的负担。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在《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目前酒店服务机器人的市场天花板也较为明显,许多酒店在购买一两台机器人之后,便再无购买甚至置换需求。”
究其根本,酒店首先需要这些智能终端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客人的体验;其次则是希望借技术工具实现降本增效。
在很多对疫情后酒店住宿业的预言中,多多少少都提到了“无接触服务”,未来,酒店机器人或许会成为酒店中不可缺少的设备。
回溯酒店的智能化历程,空调、电梯、电视等每一项科技的运用,都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最后成为酒店智能化的一部分。就目前行业发展现状而言,末端配送机器人或许不会成为酒店行业一个智能化升级的发展方式,但随着机器人能力的提升,服务的完善以及配送效率的提高,或许能成为一个取代人工的服务者。
来源:新工业洞察
这篇关于颠覆传统出行后再赴机器人赛道,九号公司能否以“价格”破圈?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