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为什么好想法被扼杀糟糕的主意却大行其道

2023-10-30 16:20

本文主要是介绍转:为什么好想法被扼杀糟糕的主意却大行其道,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个人理解:
会后会?会上不说会后不停说。会中会?台上大会,台下小会。
最接近问题或机遇的人是最佳处理人选
真正的问题不是冲突,而是对冲突或损失的恐惧,诸如对失去安全感、地位或关系的恐惧
“摆到台面上”的想法通常由高管或那些拍高管马屁的人提出,总是经不起推敲或者毫无新意,但很少有人会费神去批评或改进这些糟糕的想法
当领导者的想法受到挑战或理念受到质疑时,他们可能会采取防御姿态
领导者可能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动机的情况下,偏爱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人,而惩罚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
建设性辩论是指一群不同的人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吸引其他人产生和改进这些想法,深入探讨各种见解,并以公平和富有成效的方式挑战彼此的立场
领导者在希望思想自由流动而不受“政治正确”过滤的会议中,需要有意识地反复采取行动,尽量弱化自己的职权影响力
设计会议流程时要避免领导者在谈话中占据太多话语权

为什么好想法被扼杀,糟糕的主意却大行其道?

​​​​​​为什么好想法被扼杀,糟糕的主意却大行其道?

你的组织是否视“会后会”为常态——人们是否会违心地赞同采纳一个次优或平庸的想法,只在“会后会”上表达真知灼见呢?你的组织中的成员是否经常犹豫不决,不愿公开反对传统观念?你的组织是否是为一个害怕失败甚至不容许有微弱冲突的组织?存量竞争时代,高质量的想法是一种极具价值的硬通货。在组织中需要有一种氛围:避免“会中会”,激发好的想法,摒弃或改进糟糕的想法。

在当今环境下,创意是组织的命脉,但一个组织要持续不断地产生新鲜有趣的创意,并对其进行探索、开发、测试,进而推向市场,仅凭天上掉馅饼是不行的。三大因素导致了优秀想法的匮乏:
首先,鲜有想法在产生时就是优秀的。它们只有在遭受质疑、批判,得到改进和发展,与其他想法竞争,并获得支持、承诺和资源之后,才成为优势的想法。
其次,很少有人受过良好的技能训练,让他们能够以一种坚定、诚实、竞争而又合作的方式来处理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最后,办公室政治、“山头主义”以及人类对损失的恐惧等情绪,是影响组织内部沟通和决策的重要(尽管有时是隐性的)因素。

创新——让一个新颖想法创造价值——是许多组织成功的关键。高质量的想法是一种极具价值的硬通货。事实上,它们是创新的原材料。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共同得主保罗·罗默指出,新想法是长期经济增长的燃料,组织需要在研究与开发方面投资。组织还需要支持修正专利法,以鼓励创新。当潜在的创新者如鱼得水地在环境中茁壮成长时,这些投资就能获得最佳回报。如果组织在面对客户需求、持续变化的技术、社会和文化趋势、竞争压力、政治或环境危机以及意想不到的商机时,未能以新的、强有力的想法回应,就会面临被淘汰或失败的风险。

产生想法——谁该为负责
虽然产生想法很少被描述为正式工作的一部分,但任何在组织中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一线员工所面临的很大一部分问题永远不会为高管层所知。最接近问题或机遇的人是最佳处理人选,这是常识。也许这样的对话场景,你并不陌生,你刚刚参加完产品开发团队会议,在附近的经理办公室里:“和平常一样,今天又没有人在会上发表想法。我猜大家就是想早点散会。”“也许我们需要一些不同的人——更有创新性的人?” “我觉得我们恐怕很难吸引真正的创新者。这里的文化似乎更适合那些中规中矩的人。”......
几年前,一个大客户找到我,这样描述他们的需求:“我们需要消除‘会后会’。员工在‘会后会’上讨论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却不在真正的会议上当场说出来。我们想帮助自己的员工阻止那些糟糕的想法大行其道,同时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即使这些新想法可能是片面的、‘不成熟的’——或者最起码与我们目前的常识有很大区别。你能开发一个培训项目,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听到客户面临的问题后,我首先询问他们是否在寻找人际或群体间的沟通技能,抑或是解决冲突的技能。但我们双方很快就明白了,真正的问题不是冲突,而是对冲突或损失的恐惧,诸如对失去安全感、地位或关系的恐惧。这种恐惧抑制了人们提出不同寻常或创新想法的意愿,也让人们不愿意冒风险去批评领导者所推崇的想法。我认为,这里可能没有任何实际的冲突需要管理或解决。事实上,客户也将其组织文化描述为“厌恶冲突”。接下来,我询问他们,一套更好的影响力技能(也是我公司的特色)是否会对他们有所帮助。事实上,客户管理层认为让员工达成一致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权力(不管是公开使用,还是私下使用,甚至是无意识地使用)。虽然提升影响力技能或许很有用,但是当有人提出可与“摆到台面上”的想法竞争资源的有趣想法时,真正的问题出现了:“摆到台面上”的想法通常由高管或那些拍高管马屁的人提出,总是经不起推敲或者毫无新意,但很少有人会费神去批评或改进这些糟糕的想法。领导者一旦提及或批准某个想法,其他想法就绝少有机会在小组中显现。很显然,该组织的领导者需要在邀请和欢迎替代性方案方面有所精进,同时,企业文化需要变得更加支持员工参与,以及促进不同想法之间的良性竞争。也许是现有的氛围所致,团队成员似乎还存在技能上的不足。
我发现许多团队成员明显不愿意或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冒险直言以改进糟糕的想法,抑或将不起眼的想法发展成强有力的想法(而不引起人际冲突)。客户同意以改善这种现象作为目标。我的团队将致力于技能的发展,但我们也将尽全力帮助客户使他们的企业文化转变为欢迎建设性讨论、不同意见和辩论的文化,同时支持他们采取与变革和创新相关的战略举措。

为什么人们不明确表态
不鼓励有分歧和辩论的组织(或团队文化)有可能会错失一些好想法,而这些想法可能会改变它们的业务结果,创造更高的效率,或帮助它们成为一个伟大的工作场所,由此吸引到最好的人才。这些想法,或者至少是这些想法的种子,每天都会在团队成员的耳畔盘旋,不经意间就从公司若实若虚的大门溜走了。更糟糕的是,忽视、不要求或不提供诚实的反馈会导致财务或者其他方面的灾难性后果。当人们假定那些在级别或经验上比他们资深的人永远不能受到质疑时,就可能(甚至是一定)会导致严重的判断错误。当那些希望表达不同寻常或不受欢迎的想法和意见的人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压制时,灾难就可能(甚至是一定)会发生。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罗杰斯委员会在关于1986年“挑战者号”宇宙飞船失事原因的报告中指出:“ ……沟通失败……导致了基于不完整的甚至有时具有误导性的信息、工程部数据和管理层判断之间的冲突,以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管理架构(其允许内部飞行安全问题绕过关键的航天飞机管理人员),做出让挑战者号执行代号为STS-51-L的太空任务的决定。” 参与建造“挑战者号”的莫顿聚硫橡胶公司当时希望能赢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更多的订单,以至于该公司的高管没有听取自己公司该项目的工程师对航天飞机O形环存在安全隐患的意见。这些高管事实上已然知晓问题存在,本可以阻止发射,但他们却做出了致命的错误决定,同意继续发射。当时,莫顿聚硫橡胶公司和NASA对关键技术的检查不足,缺少制衡机制,都希望有更多业务合作,都拥有等级森严的决策流程。这意味着那些最了解风险的基层声音被忽略了,直接导致了七名机组成员殒命的惨剧。在进行罗杰斯报告的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两位工程师做出了如下回应:“我甚至没有被要求参加。我没有同意(发射)……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也没有要求我投过票,这明显是一个管理层决策。我再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我真的尽了我所能来阻止发射。”“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心里想)如果有人问我,我是否有勇气说出来,我会怎么做……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说出来……我不认为只有我一个,但我想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站出来说‘不’。” 
当一个组织既不鼓励也不欢迎替代性解决方案或批评性反馈时,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后果:资源将被浪费在那些终将失败的平庸想法上,而拥有更好想法的人才最终会把更好的想法带到其他组织去。许多领导者有意或无意中做的一些事情,使得团队成员不愿意公开地对领导者的想法或决定发表意见。领导者可能会以宣布自己的想法作为一场讨论的开始,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达成一致意见,而非接受批评或寻求替代性方案。当领导者的想法受到挑战或理念受到质疑时,他们可能会采取防御姿态,或者可能会选择团队成员提出来的第一个还算不错的想法,而不再去探寻其他想法,尽管探寻会让团队拥有多种选择。领导者可能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动机的情况下,偏爱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人,而惩罚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这就向小组或团队中的其他人传递了一个信息——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政治正确”的。与此同时,许多团队成员可能缺乏经验、技能,对自己大声疾呼、提出不同意见、发起或参与热烈讨论的能力信心不足。这种热烈讨论我们称之为“建设性辩论”——一种可以带来更好、更强、更成功想法的辩论。
作为一名正式或非正式的领导者,你能够帮助改变组织文化——即影响追随者行为方式的那些规范和习惯。无论是作为一位值得信赖的顾问、商业伙伴、组织顾问、教练、变革领导者还是引导者,你都可以支持并发扬以“建设性辩论”为常态的组织文化。

领导者行为
建设性辩论
是指一群不同的人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吸引其他人产生和改进这些想法,深入探讨各种见解,并以公平和富有成效的方式挑战彼此的立场。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一个团体或团队做到以下几点。
●  决策前考虑多种想法;
●  鼓励表达不同观点;
●  避免“群体思维”和“打安全牌”;
●  打消防备心理,促进意见反馈;
●  鼓励创新和批判性思维;
●  支持对于问题和机会的协作探索;
●  迎难而上,避免人际冲突;
●  识别、探索和发展有前景的想法。
你将学习一个组织如何通过应用这个过程来体验文化变革。
领导者,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其作用都是树立可供效仿的标杆和确定可供遵循的方向。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组织中,即使领导者试图退居二线,或者暗示自己“只想成为团队的普通一员”,大多数级别比他们低的人也不会把这样的话当真。领导者在希望思想自由流动而不受“政治正确”过滤的会议中,需要有意识地反复采取行动,尽量弱化自己的职权影响力。正如前面所讨论的那样,设计会议流程时要避免领导者在谈话中占据太多话语权。此外,无论是在大型会议上还是在一对一的谈话中,领导者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支持建设性辩论。
●  一开始就明确所有“禁忌”,这样其他人就可以不受想象中的限制,自由广泛地展开思考;
●  树立建设性辩论的行为榜样,特别是“鼓励参与”的行为;
●  当团队成员表现出建设性辩论行为时,给予积极的反馈,从而强化他们的信心;
●  避免早期对想法本身进行积极或消极的评价,而要留到讨论过程的后期再做(否则团队就不会进行更广泛的探索,而是倾向于支持领导者喜欢的想法,或者压制那些对掌权者来说似乎不太有吸引力的想法);
●  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先将自己的观点保留一段时间,免得人们把这个观点当作“正确答案”;
●  受到批评时,以好奇心而不是防卫心来回应。

组织可以通过建立鼓励良性竞争和广泛参与的文化和流程元素,双管齐下,构建更好的想法。如:组织可以为广泛接受的行为设定新标准,在结果尚未显现之前,先表彰一个运转良好的过程;可以设立一个机构,最大限度地提高不同人群的参与度和投入度;可以在正确的方向上创造一些小“助推”——用规范、仪式、团队和决策结构、会议计划、期望、嘉奖以及其他方式,使人们更容易鼓起勇气,精诚合作,并最终创造出突破性解决方案。

这篇关于转:为什么好想法被扼杀糟糕的主意却大行其道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309119

相关文章

关于并发的一些想法

1.多个用户同时访问一个网站系统是并发,也会造成并发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线程间的并发问题,不是对临界变量的并发问题。这个很容易混淆的)。这里造成的并发的问题是由于用户过多发出的http的请求过多,程序排队处理这些请求,同时,对于同一个数据库和同一tomcat来承受这些请求(可能千万个请求),同时服务器的cpu和内存等都会有问题,必然导致用户响应界面效果不好,产生卡顿现象。因此,才有了分布式、集群、

sobel_dir 方向图和sobel的一些想法

怎么使用呢! 1,通过方向图可以提取 直线 或水平线region区域,提出来的dirregion区域 2,通过sobel的幅度度,分割出变化剧烈的区域 fuduregion 3,两个region相交,可以准确定位幅度范围内+方向的边界 4,sobel算子是可以只做x,y方向的单项幅度图的,sobel_amp在一定场合有特别的用处,值得关注 5,关于大掩码超过3的size,要注意的

有关微信公众平台和html5的想法

在师哥的引导下,我接触了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这段时间的感性认识,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在微信公众平台上退出一款自己的宠物,可惜技术达不到,现在只能想想而已。不过,在初步了解html5之后,我发现,这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我说下这么想的原因吧,很简单,在微信公众平台上阅读消息,实际上就是通过微信内置的浏览器来实现的。并且自己做的div网页效果,在这个内置的浏览器上能很好的表现出来。另一个原因就是ht

有于AI想法

AI 模型的全面评估和比较   在对不同类型的 AI 模型进行全面评估和比较时,精度、速度和鲁棒性是关键指标。   精度是衡量 AI 模型准确性的重要指标。对于全能型 AI 模型,其在处理多种任务时的综合精度至关重要。然而,与专业型 AI 模型相比,全能型在特定领域可能难以达到同等的高精度。例如,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专业型 AI 模型经过大量特定数据的训练,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病变。而全能型 AI

C++学习想法

今天是周一,今天做早操的时候舍友说准备买一本C++基础的书。我觉得这样的想法很好,突然想到自己最近几天因为自己私人原因事情很忙,蛋这不能成为我不学C++的理由。所以我在这规划了我这一周的学习进程。首先我要完善我的学生管理系统。其次就是我要好好准备周三的C++课。我现在好准备在这个月结束前开始学习JAVA,不知道我能不能实现。现在我的C++学的都还不是很精通,就开始学习java不知道是不是好高骛远呢

关于《丑陋的中国人》一些想法

看完《丑陋的中国人》,发现柏杨老师纯粹就是个喷子(不能叫愤青了)。如果他活到了现在的网络社会,肯定是个键盘侠,也是个制造热度的高手。   其实看过书之后,不难发现柏杨将中国人描述成这样子:   丑陋的中国人,偏执,迂腐,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素质低。心胸狭隘,城府极深,明里一套暗地一套。阴暗,脏乱吵,嗓门大,没有安全感。喜欢窝里斗,不团结,打仗打不过日本人,做生意做不过日本人。死不认错,宁愿

关于车的一点小想法

今天看到一个有趣的新闻, 说是重庆有两个哥们开车发生摩擦, 当街划石头剪刀布“定责”。 城市道路拥挤,乡村道路复杂,擦擦碰碰难免,当事故发生后, 有这两个哥们这样的心胸却是很少。 这种摩擦是比较烦人的, 本来对车的性能影响也不大,但是总开着一辆事故车上路,估计那天就被交警小哥哥拦下来喝茶了。所以要去补漆啥的,至少就是一周时间,想想就烦人。 我在想能不能减小这种摩擦事故呢? 其实应该有人想到了

关于代理的改进想法

网络编程,如今已经封装为socket编程,无意大大的缓解了编程的难度。因为网络设备其实是多种多样的,上层人员如果去掌握这些网络设备,然后再实现他们的功能,可能不是很现实。 socket编程将程序简化为下面的形式: A B 然而A和B之间,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节点。

今天写些有用的,关于学习的,和关于40期项目读后感的一些想法

兄弟连这地方,我是越来越喜欢了,这是一个很安静的教育园区,它有点像古代高手休练闭关的地方,绝对能让你练出一身好功夫,同时,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园区的男女比例很平衡,具我身边的小明上网所查,在我们隔壁的教学楼里,有一个空姐培训学院,给祖国培养大批量的专业人才。听他这么说后,我才想起来那天早上看的俩姑娘原来都是未来的空姐啊,那一个个的穿着红制服+黑丝,白静的小脸,170的个头,杨柳细腰,那看了

按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事件和泛型(C#)

按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事件和泛型(C#) 上一篇那些年困扰我们的委托(C#)讲了委托,这一篇自然就轮到事件了。 不喜欢官方的表达方式,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一些抽象的东西,我是一个喜欢简单怕麻烦的人。 事件 考虑到委托使用的一些缺陷,就有了事件。委托是不安全的,打个比方,如果把委托当作共有字段,那么事件就相当于是属性的概念。 事件就是被限制使用的委托变量,事件里面封装了一个多播委托。 事件语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