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语义分割 pytorch复现DeepLab v1图像分割网络以及网络详解(骨干网络基于VGG16)

2023-10-25 19:45

本文主要是介绍图像语义分割 pytorch复现DeepLab v1图像分割网络以及网络详解(骨干网络基于VGG16),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图像语义分割 pytorch复现DeepLab v1图像分割网络以及网络详解(骨干网络基于VGG16)

  • 背景介绍
  • 2、 网络结构详解
    • 2.1 LarFOV效果分析
  • 2.2 DeepLab v1-LargeFOV 模型架构
  • 2.3 MSc(Multi-Scale,多尺度(预测))
  • 2.3 以VGG16为特征提取骨干网络代码
  • pytorch实现网络结构项目

背景介绍

论文名称:Semantic Image Segmentation with Deep Convolutional Nets and Fully Connected CRF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014 年发表于 CVPR
  • DeepLab v1 是一种用于语义分割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其核心思想是结合了全局上下文信息,以更好地理解图像中的语义内容。

论文中指出了当前图像语义分割的存在问题:

  • 下采样会导致图像的分辨率降低
    在 DCNN 中,通常通过池化层来进行信号下采样,这是为了减少特征图的尺寸和参数数量。然而,池化操作会导致特征图的空间分辨率降低,从而损失了一部分细节信息。在图像标注任务中,像素级的细节信息对于准确的标注非常重要,因此信号下采样可能会影响标注的质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空间不敏感
    DCNNs 在高级视觉任务中表现出色的一个原因是它们具有一定程度的平移、旋转、缩放等空间不变性。然而,对于像素级标注任务(如语义分割或像素级分类),我们希望网络能够对每个像素点进行精细的标注,这就需要网络具有较高的空间敏感性。然而,DCNNs 的不变性特性可能导致在特征提取过程中丢失一些空间信息,使得网络对于像素级标注任务不够敏感。

论文中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方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采用空洞卷积
  • 2、采用fully-connected CRF(Condition Random Fie)(全连接条件随机场)
    CRF在语义分割领域是常用的方法,但是在DeepLab V3之后便不再使用

网络优势:

  • 速度更快,论文中说因为采用了膨胀卷积的原因,但fully-connect CRF很耗时
  • 准确率更高,相比之前最好的网络,提升了7.2个点
  • 结构简单,主要采用DCNN和CRFs级联构成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eepLab:本文提出的语义分割模型
    MSc:Multi-Scale,多尺度
    CRF:全连接条件随机场,用于对图像进行后处理以改善分割或标注的结果。它通常用于在图像分割任务中对神经网络的输出进行精炼和优化
    LargeFOV:空洞卷积

2、 网络结构详解

DeepLab v1 的 Backbone 使用的是 VGG16作为主要的卷积神经网络架构(2014年最牛逼的分类网络为VGG)。在 DeepLab v1 中,VGG16 的部分或全部全连接层被去除,而只保留卷积层,并通过空洞卷积(Atrous Convolution)来增大感受野,从而实现对图像的全局上下文信息的捕获

VGG16 的结构包含 16 层卷积层和全连接层,其中包括 13 个卷积层和 3 个全连接层。该模型在 ImageNet 数据集上进行了训练,并在图像分类任务上取得了很好的性能。

2.1 LarFOV效果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卷积核减小,比如从原来的 kernel_size = (7, 7) 变为 kernel_size = (4, 4) 或 kernel_size = (3, 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 这里替换全连接层的卷积层并非普通卷积层,而是一个膨胀卷积,它有一个膨胀系数 r,可以扩大感受野。
  • 图中的 input stride 其实是膨胀系数 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DeepLab v1-LargeFOV 模型架构

VGG系列网络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eepLab-LargeFOV 模型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经过上采样得到 224 × 224 × num class的特征图并非模型最终输出结果,还要经过一个 Softmax 层后才是模型最终的输出结果。

Softmax 层的作用是将每个像素的类别预测转换为对应类别的概率。它会对每个像素的 num_classes 个类别预测进行归一化,使得每个预测值都落在 0 到 1 之间,并且所有类别的预测概率之和为 1。这样,对于每个像素点,我们可以得到每个类别的概率,从而确定该像素属于哪个类别的概率最大。最终的输出结果通常是经过 Softmax 处理后的特征图,其中每个像素点都包含了 num_classes 个类别的概率信息。

LargeFOV 本质上就是使用了膨胀卷积。

  • 通过分析发现虽然 Backbone 是 VGG-16 但使用 Maxpool 略有不同,VGG 论文中是 kernel=2,stride=2,但在 DeepLab v1 中是 kernel=3,stride=2,padding=1。接着就是最后两个 Maxpool 层的 stride 全部设置成了 1(这样下采样的倍率就从原来的 32 变成了 8)。最后三个 3 × 3 的卷积层采用了膨胀卷积,膨胀系数 r = 2。
  • 然后关于将全连接层卷积化过程中,对于第一个全连接层(FC1)在 FCN 网络中是直接转换成卷积核大小为 7 × 7,卷积核个数为 4096 的卷积层(普通卷积),但在 DeepLab v1 中作者说是对参数进行了下采样最终得到的是卷积核大小 3 × 3 ,卷积核个数为 1024 的卷积层(膨胀卷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参数还可以减少计算量,详情可以看下论文中的 Table2),对于第二个全连接层(FC2)卷积核个数也由 4096 4096 采样成 1024(普通卷积)。
  • 将 FC1 卷积化后,还设置了膨胀系数(膨胀卷积),论文 3.1 中说的是 r = 4 但在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中 Large of View 章节里设置的是 r = 12 对应 LargeFOV。对于 FC2 卷积化后就是卷积核 1 × 1 ,卷积核个数为 1024 的普通卷积层。接着再通过一个卷积核 1 × 1 ,卷积核个数为 num_classes(包含背景)的普通卷积层。最后通过 8 倍上采样还原回原图大小。

注意❗️采用的是双线性插值(Bilinear Interpolation)的策略来实现上采样,双线性插值会考虑其周围 4 个最近的像素点根据距离权重进行插值计算。这样可以有效地将特征图还原到原始输入图像的大小,使得网络的输出和输入在空间尺寸上保持一致

2.3 MSc(Multi-Scale,多尺度(预测))

即融合多个特征层的输出
DeepLab-LargeFOV-MSc 模型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以VGG16为特征提取骨干网络代码

DeepLab-LargeFOV

#!/usr/bin/python
# -*- encoding: utf-8 -*-import torchvision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斜体样式
class DeepLabLargeFOV(nn.Module):def __init__(self, in_dim, out_dim, *args, **kwargs):super(DeepLabLargeFOV, self).__init__(*args, **kwargs)# vgg16 = torchvision.models.vgg16()layers = []layers.append(nn.Conv2d(in_dim, 64, kernel_size = 3, stride = 1, padding = 1))layers.append(nn.ReLU(inplace = True))layers.append(nn.Conv2d(64, 64, kernel_size = 3, stride = 1, padding = 1))layers.append(nn.ReLU(inplace = True))layers.append(nn.MaxPool2d(3, stride = 2, padding = 1))layers.append(nn.Conv2d(64, 128, kernel_size = 3, stride = 1, padding = 1))layers.append(nn.ReLU(inplace = True))layers.append(nn.Conv2d(128, 128, kernel_size = 3, stride = 1, padding = 1))layers.append(nn.ReLU(inplace = True))layers.append(nn.MaxPool2d(3, stride = 2, padding = 1))layers.append(nn.Conv2d(128, 256, kernel_size = 3, stride = 1, padding = 1))layers.append(nn.ReLU(inplace = True))layers.append(nn.Conv2d(256, 256, kernel_size = 3, stride = 1, padding = 1))layers.append(nn.ReLU(inplace = True))layers.append(nn.Conv2d(256, 256, kernel_size = 3, stride = 1, padding = 1))layers.append(nn.ReLU(inplace = True))layers.append(nn.MaxPool2d(3, stride = 2, padding = 1))layers.append(nn.Conv2d(256, 512, kernel_size = 3, stride = 1, padding = 1))layers.append(nn.ReLU(inplace = True))layers.append(nn.Conv2d(512, 512, kernel_size = 3, stride = 1, padding = 1))layers.append(nn.ReLU(inplace = True))layers.append(nn.Conv2d(512, 512, kernel_size = 3, stride = 1, padding = 1))layers.append(nn.ReLU(inplace = True))layers.append(nn.MaxPool2d(3, stride = 1, padding = 1))# 以下采用膨胀卷积layers.append(nn.Conv2d(512,512,kernel_size = 3,stride = 1,padding = 2,dilation = 2))layers.append(nn.ReLU(inplace = True))layers.append(nn.Conv2d(512,512,kernel_size = 3,stride = 1,padding = 2,dilation = 2))layers.append(nn.ReLU(inplace = True))layers.append(nn.Conv2d(512,512,kernel_size = 3,stride = 1,padding = 2,dilation = 2))layers.append(nn.ReLU(inplace = True))layers.append(nn.MaxPool2d(3, stride = 1, padding = 1))self.features = nn.Sequential(*layers)classifier = []classifier.append(nn.AvgPool2d(3, stride = 1, padding = 1))classifier.append(nn.Conv2d(512,1024,kernel_size = 3,stride = 1,padding = 12,dilation = 12))classifier.append(nn.ReLU(inplace=True))classifier.append(nn.Conv2d(1024, 1024, kernel_size=1, stride=1, padding=0))classifier.append(nn.ReLU(inplace=True))classifier.append(nn.Dropout(p=0.5))classifier.append(nn.Conv2d(1024, out_dim, kernel_size=1))self.classifier = nn.Sequential(*classifier)self.init_weights()def forward(self, x):N, C, H, W = x.size()x = self.features(x)x = self.classifier(x)x = F.interpolate(x, (H, W), mode='bilinear', align_corners=True)return xdef init_weights(self):vgg = torchvision.models.vgg16(pretrained=True)state_vgg = vgg.features.state_dict()self.features.load_state_dict(state_vgg)for ly in self.classifier.children():if isinstance(ly, nn.Conv2d):nn.init.kaiming_normal_(ly.weight, a=1)nn.init.constant_(ly.bias, 0)if __name__ == "__main__":net = DeepLabLargeFOV(3, 10)in_ten = torch.randn(1, 3, 224, 224)out = net(in_ten)print(out.size())in_ten = torch.randn(1, 3, 64, 64)mod = nn.Conv2d(3,512,kernel_size = 3,stride = 1,padding = 2,dilation = 2)out = mod(in_ten)print(out.shape)import osimport torchfrom torchsummary import summaryos.environ["CUDA_VISIBLE_DEVICES"] = "1"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net=DeepLabLargeFOV(3,21).to(device)print(summary(net,(3,224,224)))print(torch.cuda.current_device())

pytorch实现网络结构项目

项目源代码下载地址
目录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下载数据集,并将数据集存储在以下目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执行代码:

python train.py --cfg config/pascal_voc_2012_multi_scale.py

这篇关于图像语义分割 pytorch复现DeepLab v1图像分割网络以及网络详解(骨干网络基于VGG16)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284805

相关文章

【Altium】查找PCB上未连接的网络

【更多软件使用问题请点击亿道电子官方网站】 1、文档目标: PCB设计后期检查中找出没有连接的网络 应用场景:PCB设计后期,需要检查是否所有网络都已连接布线。虽然未连接的网络会有飞线显示,但是由于布线后期整板布线密度较高,虚连,断连的网络用肉眼难以轻易发现。用DRC检查也可以找出未连接的网络,如果PCB中DRC问题较多,查找起来就不是很方便。使用PCB Filter面板来达成目的相比DRC

十四、观察者模式与访问者模式详解

21.观察者模式 21.1.课程目标 1、 掌握观察者模式和访问者模式的应用场景。 2、 掌握观察者模式在具体业务场景中的应用。 3、 了解访问者模式的双分派。 4、 观察者模式和访问者模式的优、缺点。 21.2.内容定位 1、 有 Swing开发经验的人群更容易理解观察者模式。 2、 访问者模式被称为最复杂的设计模式。 21.3.观察者模式 观 察 者 模 式 ( Obser

【操作系统】信号Signal超详解|捕捉函数

🔥博客主页: 我要成为C++领域大神🎥系列专栏:【C++核心编程】 【计算机网络】 【Linux编程】 【操作系统】 ❤️感谢大家点赞👍收藏⭐评论✍️ 本博客致力于知识分享,与更多的人进行学习交流 ​ 如何触发信号 信号是Linux下的经典技术,一般操作系统利用信号杀死违规进程,典型进程干预手段,信号除了杀死进程外也可以挂起进程 kill -l 查看系统支持的信号

通信系统网络架构_2.广域网网络架构

1.概述          通俗来讲,广域网是将分布于相比局域网络更广区域的计算机设备联接起来的网络。广域网由通信子网于资源子网组成。通信子网可以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构建,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局域网或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资源子网的共享。 2.网络组成          广域网属于多级网络,通常由骨干网、分布网、接入网组成。在网络规模较小时,可仅由骨干网和接入网组成

Jitter Injection详解

一、定义与作用 Jitter Injection,即抖动注入,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人为地添加抖动的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发送端对数据包进行延迟和抖动调整,以实现对整个通信系统的时延和抖动的控制。其主要作用包括: 改善传输质量:通过调整数据包的时延和抖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误码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均衡网络负载:通过对不同的数据流进行不同程度的抖动注入,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整体传输效率。增

Toolbar+DrawerLayout使用详情结合网络各大神

最近也想搞下toolbar+drawerlayout的使用。结合网络上各大神的杰作,我把大部分的内容效果都完成了遍。现在记录下各个功能效果的实现以及一些细节注意点。 这图弹出两个菜单内容都是仿QQ界面的选项。左边一个是drawerlayout的弹窗。右边是toolbar的popup弹窗。 开始实现步骤详情: 1.创建toolbar布局跟drawerlayout布局 <?xml vers

Steam邮件推送内容有哪些?配置教程详解!

Steam邮件推送功能是否安全?如何个性化邮件推送内容? Steam作为全球最大的数字游戏分发平台之一,不仅提供了海量的游戏资源,还通过邮件推送为用户提供最新的游戏信息、促销活动和个性化推荐。AokSend将详细介绍Steam邮件推送的主要内容。 Steam邮件推送:促销优惠 每当平台举办大型促销活动,如夏季促销、冬季促销、黑色星期五等,用户都会收到邮件通知。这些邮件详细列出了打折游戏、

探索Elastic Search:强大的开源搜索引擎,详解及使用

🎬 鸽芷咕:个人主页  🔥 个人专栏: 《C++干货基地》《粉丝福利》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引入 全文搜索属于最常见的需求,开源的 Elasticsearch (以下简称 Elastic)是目前全文搜索引擎的首选,相信大家多多少少的都听说过它。它可以快速地储存、搜索和分析海量数据。就连维基百科、Stack Overflow、

基于CTPN(tensorflow)+CRNN(pytorch)+CTC的不定长文本检测和识别

转发来源:https://swift.ctolib.com/ooooverflow-chinese-ocr.html chinese-ocr 基于CTPN(tensorflow)+CRNN(pytorch)+CTC的不定长文本检测和识别 环境部署 sh setup.sh 使用环境: python 3.6 + tensorflow 1.10 +pytorch 0.4.1 注:CPU环境

常用MQ消息中间件Kafka、ZeroMQ和RabbitMQ对比及RabbitMQ详解

1、概述   在现代的分布式系统和实时数据处理领域,消息中间件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用于解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递的挑战。在众多的消息中间件解决方案中,Kafka、ZeroMQ和RabbitMQ 是备受关注和广泛应用的代表性系统。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Kafka 是一个高性能、可扩展的分布式消息队列系统,被设计用于处理大规模的数据流和实时数据传输。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