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微软WPF展示层技术将带给我们什么?——出自《IT168》

2023-10-25 14:08

本文主要是介绍剖析微软WPF展示层技术将带给我们什么?——出自《IT168》,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微软在TechEd 2005时就已经发表.NET Framework 3.0,整体架构堆栈是在原有的.NET Framework 2.0上,附加4种新技术:革新使用者体验的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WPF)、高安全性通讯的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WCF)、塑造商业流程范围的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WF)以及Windows CardSpace等。今年TechEd 2006上,微软接连2场议程探讨WPF展示层技术(其它技术仅有单场议程)。 以往程序设计师并不重视展示层技术,况且,Adobe比微软更早提出所谓的使用者体验。有趣的是,第一场次的讲师曹祖圣于「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建立新一代的Windows与Web应用程序」的议程中,提出外号「Flash Killer」的接口设计工具:EID(Expression Interactive Designer)。第二场次的讲师彭靖灏,虽然是从「以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建立丰富的使用者操作经验」为标题,却在后半段议程中提到「使用者经验模型」,彰显出使用者经验将决定应用程序操作接口,取代程序逻 辑导向的时代,更强化WPF的诉求。 整体而言,WPF并非如字面上意义所陈述,仅在于可视化展现而已,微软藉由2场议程,强化WPF技术所要揭露的精神:融合Windows-based与 Web-based应用程序设计,并将系结数据显示于应用程序的可视化组件中 。 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用途在于提供多样化媒体、使用者接口与文件等解决方案,后续文章将撷取相关议题成为报导主轴。 WPF精神:宣告式程序设计 就使用者接口而言,WPF既然是为了使设计师可以采用相同逻辑设计Windows-based与Web-based应用程序,但以往程序常区分为操作接口 (或称为Markup)以及逻辑(Code),并分属画面设计人员与程序设计师两种不同角色负责处理。此外,设计师还必须为程序接口撰写大量的程序代码, 藉以控制窗口上的对象。WPF不仅为画面简洁易懂,更延用一贯的宣告式程序设计,让设计师只要设定参数即可完成对象控制。曹祖圣风趣地说到:「我怀疑程序 设计师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从微软为WPF所提的架构堆栈上可知,WPF底层以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为主,接下来是Windows Vista Display Driver Model,并采用DirectX绘图引擎,特别是Composite Engine,负责2D与3D绘图处理,包括材质、光源等,除了达到宣告式程序设计的目标外,其余3个目标在于整合操作系统、采用向量式的使用者接口 (UI)组合引擎、统一使用者接口、文件与媒体的程序设计方式、部署更简单等。 外号「Flash Killer」的接口设计工具:EID 另一个与使用者接口设计相关则是WPF技术中,用于实作接口设计工具:EID。虽然议程中曹祖圣简短地展示此工具,在简报文件中,表明EID可以产生 XAML程序代码,同时也是Visual Studio 2005原生支持的使用者接口格式,使得接口设计师可与程序设计师沟通,但他语出惊人地说到,此工具外号「Flash Killer」。 此工具是否真如其名,尚未有定论,但在现场展示过程中,我们可发现此工具与早期的Flash开发工具极相似,连时间轴(Timeline)的位置也相同,当图形依时间轴产生动态效果时,简直与Flash如出一辙。 2D绘图利器:笔刷功能 虽然WPF在多样化媒体处理上,无论是2D或3D绘图,以及影片处理等,仍急起直追着Flash技术,但至少在2D绘图上已经为设计师提供许多更便利的新功能,例如Visual Brush等笔刷(Brush)。 简单地说,设计师可以将屏幕上某个画面当成笔刷,刷到另一个平面,或当成材质贴到另一个3D平面上。对纯粹绘图工具而言,笔刷是很基本的功能,但在窗口设 计上,能不必经由复杂的程序设计产生这样的特效,实属2D绘图上的利器。议程中,讲师打趣地说着,这并非他的专长,「通常外包给画面设计人员,还是写程序 比较好赚。」学员或许可以听出WPF在2D绘图上将更为便利。 备受瞩目的XPS文件技术 WPF另一个引人注目的革命便是文件技术。微软在下一代文件格式,都将透过Packing技术封装成ZIP档,但使用者可采用其它扩展名。学员从这场议程 中将了解到,微软对XPS文件技术有着更大的野心,例如:除了直接存取XPS(XML Paper Specification,XML文件规格书)或Office 2007文件,企业用户将可以建立自订的档案格式,甚至开发文件管理解决方案。 虽然Office在办公室应用软件上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使得某些应用环境中甚至采用DOC档作为文件格式的交换标准,例如政府公文,差别只是文 件内容而已。新一代的XPS文件技术可以藉由XPS文件档案格式,由使用者自订文件格式。现场的学员从XPS文件技术堆栈简报中,清楚地看到「Open XML Formats」,这是微软为解决办公室应用软件市场中对专属档案格式的疑虑,而推出的技术,特别是长期保存的文件。或者说,这也是微软为了在开放源码角 力时的主力。 可视化呈现动态数据 WPF同时更新数据系结(Data Binding)功能,与ASP.NET相较丝毫不逊色。其系结目标延伸到任何元素与属性,来源除了ADO.NET以外,更包括CLR(Common Language Runtime)对象、XML、WPF元素。此外,系结模型则涵盖一次(One Time)系结、单向(One Way)系结、双向(Two Way)系结等,使程序设计师在画面上,产生多个字段的连动效果。最后是动态系结,表示当事件(event)发生后,才驱动数据系结,并反应到画面上。这 场议程略为可惜之处,在于讲师仅简单地展示,却没有特别实例显现出WPF在数据系结的强大威力。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有心的学员将会在接续的议程中体会 WPF的愿景。 WPF的愿景:电子文件 第二场议程一开始,讲师彭靖灏就以简报带出WPF的愿景:电子文件。讲师提到,微软针对展示层技术所揭橥的愿景,让使用者可以用计算机屏幕浏览各式电子文 件。过去,这方面的应用并不成熟,画面设计在排版或逻辑上都困难,使用者也无法习惯以计算机屏幕观看电子文件。随着展示层技术推陈出新,使用者对出版品与 电子书等要求越来越高,相同的要求也反应在Web Page上。 就实作技术面,WPF分为4点愿景逐步实现,除了第一场次已说明的宣告式程序设计,首先是整合、向量组合式图形作业引擎,目的是善用个人计算机的威力和强 大的3D绘图卡上图形处理效率。其次是WPF提供处理使用者接口、文件及媒体一致的作业方式,让使用操作的经验可整合至开发作业;最后是部署便利,允许管 理人员安全的部署及管理应用程序。 为了让学员更了解WPF的愿景,讲师立即以其未来目的补充愿景的意涵,也就是分辨率无关的图形、双精准度浮点坐标及转换(transformation) 架构、抽离硬件能力等。简单地说,电子文件关键在于浏览时的弹性,不因绘图卡、屏幕分辨率等而影响阅读。 精致的新字型与色彩显示技术 讲师提到电子文件所面对的十大挑战,有些必须仰赖第三方技术与WPF共同解决,但就WPF能力所及的革新,首先是电子内文的阅读舒适性,微软在 ClearType字型上增加Y轴反锯齿功能(YDirection Anti-aliasing),使字型在放大过程中不失真。此外,在色彩显示技术上,除了传统的RGB等3原色外,另新增色彩饱和度。 以操作者角度改善程序接口 讲师在后半场的议程讨论使用者体验此议题,他也很诚实地说到,虽然与主题没有密切相关,还是建议学员参考微软所提出的接口规画模型。WPF除了展示层技术 外,微软在Windows-based与Web-based整合设计的问题上,也从使用者角度重新思考操作接口的规画。Windows-based应用程 序常因为程序设计师的习惯,而采用许多专业术语(例如log),造成使用者无所适从。另一个问题则在于设计师过于遵循Windows设计规范,制式地在工 具列上套用File、Edit、Tools等功能,却忽略使用者最需要的按钮。相关的问题,均反应出传统Windows应用程序由设计师决定操作接口设计 时,缺乏引导使用者操作的问题。相对地,Web-based应用程序常藉由超级链接功能,隐藏了按钮的枯燥与制式化。WPF结合Windows与Web两 种设计后,可以让窗口化设计也具备Web化的指引模式。

这篇关于剖析微软WPF展示层技术将带给我们什么?——出自《IT168》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283084

相关文章

乐鑫 Matter 技术体验日|快速落地 Matter 产品,引领智能家居生态新发展

随着 Matter 协议的推广和普及,智能家居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众多厂商纷纷投身于 Matter 产品的研发与验证。然而,开发者普遍面临技术门槛高、认证流程繁琐、生产管理复杂等诸多挑战。  乐鑫信息科技 (688018.SH) 凭借深厚的研发实力与行业洞察力,推出了全面的 Matter 解决方案,包含基于乐鑫 SoC 的 Matter 硬件平台、基于开源 ESP-Matter SDK 的一

一份LLM资源清单围观技术大佬的日常;手把手教你在美国搭建「百万卡」AI数据中心;为啥大模型做不好简单的数学计算? | ShowMeAI日报

👀日报&周刊合集 | 🎡ShowMeAI官网 | 🧡 点赞关注评论拜托啦! 1. 为啥大模型做不好简单的数学计算?从大模型高考数学成绩不及格说起 司南评测体系 OpenCompass 选取 7 个大模型 (6 个开源模型+ GPT-4o),组织参与了 2024 年高考「新课标I卷」的语文、数学、英语考试,然后由经验丰富的判卷老师评判得分。 结果如上图所

用Microsoft.Extensions.Hosting 管理WPF项目.

首先引入必要的包: <ItemGroup><PackageReference Include="CommunityToolkit.Mvvm" Version="8.2.2" /><PackageReference Include="Microsoft.Extensions.Hosting" Version="8.0.0" /><PackageReference Include="Serilog

持久层 技术选型如何决策?JPA,Hibernate,ibatis(mybatis)

转自:http://t.51jdy.cn/thread-259-1-1.html 持久层 是一个项目 后台 最重要的部分。他直接 决定了 数据读写的性能,业务编写的复杂度,数据结构(对象结构)等问题。 因此 架构师在考虑 使用那个持久层框架的时候 要考虑清楚。 选择的 标准: 1,项目的场景。 2,团队的技能掌握情况。 3,开发周期(开发效率)。 传统的 业务系统,通常业

亮相WOT全球技术创新大会,揭秘火山引擎边缘容器技术在泛CDN场景的应用与实践

2024年6月21日-22日,51CTO“WOT全球技术创新大会2024”在北京举办。火山引擎边缘计算架构师李志明受邀参与,以“边缘容器技术在泛CDN场景的应用和实践”为主题,与多位行业资深专家,共同探讨泛CDN行业技术架构以及云原生与边缘计算的发展和展望。 火山引擎边缘计算架构师李志明表示:为更好地解决传统泛CDN类业务运行中的问题,火山引擎边缘容器团队参考行业做法,结合实践经验,打造火山

AI赋能天气:微软研究院发布首个大规模大气基础模型Aurora

编者按:气候变化日益加剧,高温、洪水、干旱,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的全球极端天气给整个人类社会都带来了难以估计的影响。这给现有的天气预测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模型要更准确地预测极端天气变化,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更可靠的信息,以便做出及时的准备和响应。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微软研究院开发了首个大规模大气基础模型 Aurora,其超高的预测准确率、效率及计算速度,实现了目前最先进天气预测系统性能的显著

风水研究会官网源码系统-可展示自己的领域内容-商品售卖等

一款用于展示风水行业,周易测算行业,玄学行业的系统,并支持售卖自己的商品。 整洁大气,非常漂亮,前端内容均可通过后台修改。 大致功能: 支持前端内容通过后端自定义支持开启关闭会员功能,会员等级设置支持对接官方支付支持添加商品类支持添加虚拟下载类支持自定义其他类型字段支持生成虚拟激活卡支持采集其他站点文章支持对接收益广告支持文章评论支持积分功能支持推广功能更多功能,搭建完成自行体验吧! 原文

(1995-2022年) 全国各省份-技术交易活跃度

技术交易活跃度是一个关键指标,用于衡量技术市场的交易频繁程度和活跃性。它不仅显示了市场参与者对技术交易的参与热情,而且交易的频率也体现了市场的活力。这一指标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意义: 对投资者而言,技术交易活跃度是把握市场趋势、评估交易策略和预测市场波动的重要工具。对企业来说,技术交易活跃度反映了其技术创新的活跃程度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助于企业制定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策略。对政策制定

AI与音乐:当技术与艺术发生冲突

AI在创造还是毁掉音乐?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AI)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音乐领域也不例外。然而,尽管AI为音乐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我却深感其正在毁掉音乐的本质。 首先,AI的介入使得音乐创作过程变得过于机械化。传统的音乐创作往往需要音乐家们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尝试和修改,最终才能创作出触动人心的作品。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音乐家的才华和技艺,更蕴含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

IPD推行成功的核心要素(十一)技术规划与平台规划促进公司战略成功

随着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各企业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预测并顺应新兴市场和技术的变化,变危机为转机,不断推出强大的产品才是一个公司持续繁荣的根本保障。而高效的产品开发往往是基于某些关键技术,针对市场推出的一个或几个产品系列,这些产品系列通常共用一些产品平台,共用一种或者几种关键技术。当一家企业进入了平稳发展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产品开发流程,但是依然认为竞争对手是那样强大,那样不可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