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联考——数学——汇总篇——知识点突破——几何——解析几何——记忆

本文主要是介绍管理类联考——数学——汇总篇——知识点突破——几何——解析几何——记忆,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考点
    • 记忆/考点汇总——按大纲
  • 整体利用目录大纲/记忆宫殿
    • 目录大纲
    • 记忆宫殿
        • 从点出发
  • 局部用各种方法
    • 数字编码法
    • 归类记忆法
    • 重点记忆法
    • 歌决记忆法
    • 转图像记忆法
    • 找出规律法
    • 原理推导法
        • 两点中点坐标公式
        • 两点距离公式
        •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 两平行直线的距离
      • 直线关于点的对称
    • 可视化法

本篇思路:根据各方的资料,比如名师的资料,按大纲或者其他方式,收集/汇总考点,即需记忆点,在通过整体的记忆法,比如整体信息很多,通常使用记忆宫殿法,绘图记忆法进行记忆,针对局部/细节/组成的部分,可通过多种方法,比如联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等进行进一步记忆。

考点

通过汇总各方大佬资料,作为收集考点/记忆点的信息输入:XX,收集汇总如下:

记忆/考点汇总——按大纲

————
两点中点坐标:两点 P 1 ( x 1 , y 1 ) P_1(x_1,y_1) P1(x1,y1) P 2 ( x 2 , y 2 ) P_2(x_2,y_2) P2(x2,y2)的中点坐标为( x 1 + x 2 2 , y 1 + y 2 2 \frac{x_1+x_2}{2},\frac{y_1+y_2}{2} 2x1+x2,2y1+y2)
两点距离公式:两点 A ( x 1 , y 1 ) A(x_1,y_1) A(x1,y1) B ( x 2 , y 2 ) B(x_2,y_2) B(x2,y2)之间的距离 d = ( x 2 − x 1 ) 2 + ( y 2 − y 1 ) 2 d=\sqrt{(x_2-x_1)^2+(y_2-y_1)^2} d=(x2x1)2+(y2y1)2
两点斜率公式:设直线 l l l上有两个点 P 1 ( x 1 , y 1 ) P_1(x_1,y_1) P1(x1,y1) P 2 ( x 2 , y 2 ) P_2(x_2,y_2) P2(x2,y2),则直线 l l l的斜率 k = y 2 − y 1 x 2 − x 1 ( x 1 ≠ x 2 ) k=\frac{y_2-y_1}{x_2-x_1}(x_1≠x_2) k=x2x1y2y1(x1=x2)
——线——
斜率 k = t a n α k=tanα k=tanα ( α ≠ π 2 ) (α≠\frac{π}{2}) (α=2π),当 α ∈ [ 0 , π 2 ) α∈[0,\frac{π}{2}) α[0,2π)时, k ∈ [ 0 , + ∞ ) k∈[0,+∞) k[0,+);当 α = π 2 α=\frac{π}{2} α=2π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当 α ∈ ( π 2 , π ) α∈(\frac{π}{2},π) α(2π,π)时, k ∈ ( − ∞ , 0 ) k∈(-∞,0) k(,0)。直线的斜率反映了直线对x轴的倾斜程度。
直线方程斜截式:若已知斜率k和y轴截距b,直线可表示为 y = k x + b y=kx+b y=kx+b
直线方程点斜式:若已知斜率k和某点( x 0 , y 0 x_0,y_0 x0y0),直线可表示 y = y 0 + k ( x − x 0 ) y=y_0+k(x-x_0) y=y0+k(xx0) y − y 0 x − x 0 = k \frac{y-y_0}{x-x_0}=k xx0yy0=k
直线方程截距式:若已知x轴和y轴截距分别为a,b,直线可表示为 x a + y b = 1 \frac{x}{a}+\frac{y}{b}=1 ax+by=1
直线方程两点式:若已知两点坐标( x 1 , y 1 x_1,y_1 x1,y1),( x 2 , y 2 x_2,y_2 x2,y2),直线可表示为 x − x 1 x 2 − x 1 = y − y 1 y 2 − y 1 \frac{x-x_1}{x_2-x_1}=\frac{y-y_1}{y_2-y_1} x2x1xx1=y2y1yy1
直线方程一般式 a x + b y + c = 0 ax+by+c=0 ax+by+c=0——【一次函数】

——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l : a x + b y + c = 0 l:ax+by+c=0 l:ax+by+c=0,点( x 0 , y 0 x_0,y_0 x0,y0)到 l l l的距离为 d = ∣ a x 0 + b y 0 + c ∣ a 2 + b 2 d=\frac{|ax_0+by_0+c|}{\sqrt{a^2+b^2}} d=a2+b2 ax0+by0+c
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 l 1 : a x + b y + c 1 = 0 l_1:ax+by+c_1=0 l1:ax+by+c1=0 l 2 : a x + b y + c 2 = 0 l_2:ax+by+c_2=0 l2:ax+by+c2=0,那么 l 1 l_1 l1 l 2 l_2 l2之间的距离为 d = ∣ c 1 − c 2 ∣ a 2 + b 2 d=\frac{|c_1-c_2|}{\sqrt{a^2+b^2}} d=a2+b2 c1c2

——位置——
两直线位置关系:斜截式 l 1 : y = k 1 x + b 1 l_1:y=k_1x+b_1 l1:y=k1x+b1 l 2 : y = k 2 x + b 2 l_2:y=k_2x+b_2 l2:y=k2x+b2
重合: l 1 / / l 2 l_1//l_2 l1//l2 ⟺ \Longleftrightarrow k 1 = k 2 , b 1 = b 2 k_1=k_2,b_1=b_2 k1=k2b1=b2——【重合为两条直线斜率相等且截距相等】
平行: l 1 / / l 2 l_1//l_2 l1//l2 ⟺ \Longleftrightarrow k 1 = k 2 , b 1 ≠ b 2 k_1=k_2,b_1≠b_2 k1=k2b1=b2——【平行为两条直线斜率相等但截距不相等】
相交: k 1 ≠ k 2 k_1≠k_2 k1=k2——【相交为两条直线的斜率不相等】
垂直: l 1 ⊥ l 2 l_1 \bot l_2 l1l2 ⟺ \Longleftrightarrow k 1 k 2 = − 1 k_1k_2=-1 k1k2=1或者 k 1 = 0 k_1=0 k1=0 k 2 k_2 k2不存在(l垂直与x轴)——【垂直分两种,一是斜率存在且乘积为-1;二是一条斜率不存在,一条斜率为0,即一条平行x轴,一条平行y轴】

两直线位置关系:一般式 l 1 : a 1 x + b 1 y + c 1 = 0 l_1:a_1x+b_1y+c_1=0 l1:a1x+b1y+c1=0 l 2 : a 2 x + b 2 y + c 2 = 0 l_2:a_2x+b_2y+c_2=0 l2:a2x+b2y+c2=0
平行: l 1 / / l 2 l_1//l_2 l1//l2 ⟺ \Longleftrightarrow a 1 a 2 = b 1 b 2 = c 1 c 2 \frac{a_1}{a_2}=\frac{b_1}{b_2}=\frac{c_1}{c_2} a2a1=b2b1=c2c1
平行: l 1 / / l 2 l_1//l_2 l1//l2 ⟺ \Longleftrightarrow a 1 a 2 = b 1 b 2 ≠ c 1 c 2 \frac{a_1}{a_2}=\frac{b_1}{b_2}≠\frac{c_1}{c_2} a2a1=b2b1=c2c1
相交: a 1 a 2 ≠ b 1 b 2 \frac{a_1}{a_2}≠\frac{b_1}{b_2} a2a1=b2b1
垂直: l 1 ⊥ l 2 l_1 \bot l_2 l1l2 ⟺ \Longleftrightarrow a 1 b 1 ⋅ a 2 b 2 = − 1 \frac{a_1}{b_1}·\frac{a_2}{b_2}=-1 b1a1b2a2=1 ⟺ \Longleftrightarrow a 1 a 2 + b 1 b 2 = 0 a_1a_2+b_1b_2=0 a1a2+b1b2=0——【】

点与直线位置关系:点( x 0 , y 0 x_0,y_0 x0,y0),直线 l : y = k x + b l:y=kx+b l:y=kx+b
y 0 = { > k x 0 + b , 点在直线上方 = k x 0 + b , 点在直线上 < k x 0 + b , 点在直线下方 y_0 = \begin{cases} >kx_0+b, & \text{点在直线上方} \\ =kx_0+b, & \text{点在直线上} \\ <kx_0+b, & \text{点在直线下方} \end{cases} y0= kx0+b,=kx0+b,kx0+b,点在直线上方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下方

圆的方程标准式:圆心为( x 0 , y 0 x_0,y_0 x0,y0),半径为r的圆可表示为 ( x − x 0 ) 2 + ( y − y 0 ) 2 = r 2 (x-x_0)^2+(y-y_0)^2=r^2 (xx0)2+(yy0)2=r2
圆的方程一般式 x 2 + y 2 + a x + b y + c = 0 x^2+y^2+ax+by+c=0 x2+y2+ax+by+c=0,可将其配方变为标准式: ( x + a 2 ) 2 + ( y + b 2 ) 2 = a 2 + b 2 − 4 c 4 (x+\frac{a}{2})^2+(y+\frac{b}{2})^2=\frac{a^2+b^2-4c}{4} (x+2a)2+(y+2b)2=4a2+b24c = a 2 + b 2 − 4 c 4 =\frac{\sqrt{a^2+b^2-4c}}{4} =4a2+b24c

{ a 2 + b 2 − 4 c > 0 , 方程表示一个圆 a 2 + b 2 − 4 c = 0 , 方程表示一个点 a 2 + b 2 − 4 c < 0 , 方程无意义 \begin{cases} a^2+b^2-4c>0, & \text{方程表示一个圆} \\ a^2+b^2-4c=0, & \text{方程表示一个点} \\ a^2+b^2-4c<0, & \text{方程无意义} \end{cases} a2+b24c0,a2+b24c=0,a2+b24c0,方程表示一个圆方程表示一个点方程无意义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设点 P ( x 0 , y 0 ) P(x_0,y_0) P(x0,y0),圆: ( x − a ) 2 + ( y − b ) 2 = r 2 (x-a)^2+(y-b)^2=r^2 (xa)2+(yb)2=r2,则有:
{ ( x 0 − a ) 2 + ( y 0 − b ) 2 < r 2 , 点在圆内 ( x 0 − a ) 2 + ( y 0 − b ) 2 = r 2 , 点在圆上 ( x 0 − a ) 2 + ( y 0 − b ) 2 > r 2 , 点在圆外 \begin{cases} (x_0-a)^2+(y_0-b)^2<r^2, & \text{点在圆内} \\ (x_0-a)^2+(y_0-b)^2=r^2, & \text{点在圆上} \\ (x_0-a)^2+(y_0-b)^2>r^2, & \text{点在圆外} \end{cases} (x0a)2+(y0b)2r2,(x0a)2+(y0b)2=r2,(x0a)2+(y0b)2r2,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切:求圆的切线方程时,常设切线的方程为 A x + B y + C = 0 Ax+By+C=0 Ax+By+C=0 y = k ( x − a ) + b y=k(x-a)+b y=k(xa)+b,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可确定切线方程。过圆 ( x − a ) 2 + ( y − b ) 2 = r 2 (x-a)^2+(y-b)^2=r^2 (xa)2+(yb)2=r2上的一点 P ( x 0 , y 0 ) P(x_0,y_0) P(x0,y0)作圆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 ( x − a ) ( x 0 − a ) + ( y − b ) ( y 0 − b ) = r 2 (x-a)(x_0-a)+(y-b)(y_0-b)=r^2 (xa)(x0a)+(yb)(y0b)=r2。若点P在圆外,则上述方程为过点P作圆的两条切线,形成的两个切点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相交: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则直线与圆相交时,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 l = 2 r 2 − d 2 l=2\sqrt{r^2-d^2} l=2r2d2
相离:圆上的点与直线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是求满足条件的点的个数,点的个数通常有4种,为1个点,2个点,3个点,4个点。其中,1个点,3个点的情况是临界点,优先考虑临界点的情况。
坐标:已知圆的一般方程: x 2 + y 2 + D x + E y + F = 0 x^2+y^2+Dx+Ey+F=0 x2+y2+Dx+Ey+F=0,根据此式整理出圆的标准方程为 ( x + D 2 ) 2 + ( y + E 2 ) 2 = D 2 + E 2 − 4 F 4 (x+\frac{D}{2})^2+(y+\frac{E}{2})^2=\frac{D^2+E^2-4F}{4} (x+2D)2+(y+2E)2=4D2+E24F,即圆心坐标为( − D 2 -\frac{D}{2} 2D,- E 2 \frac{E}{2} 2E),半径为 r = D 2 + E 2 − 4 F 4 r=\sqrt{\frac{D^2+E^2-4F}{4}} r=4D2+E24F ,故圆与坐标轴的关系为
①圆与x轴相切:圆心纵坐标的绝对值为r,即 ∣ − E 2 ∣ = D 2 + E 2 − 4 F 4 |-\frac{E}{2}|=\sqrt{\frac{D^2+E^2-4F}{4}} 2E=4D2+E24F
②圆与y轴相切:圆心横坐标的绝对值为r,即 ∣ − D 2 ∣ = D 2 + E 2 − 4 F 4 |-\frac{D}{2}|=\sqrt{\frac{D^2+E^2-4F}{4}} 2D=4D2+E24F
③圆与坐标轴无交点:圆心纵坐标的绝对值大于r且横坐标的绝对值大于r。
平移:对曲线进行平移,其方程有如下变化:
①曲线 y = f ( x ) y=f(x) y=f(x),向上平移a个单位( a > 0 a>0 a0),方程变为 y = f ( x ) + a y=f(x)+a y=f(x)+a
②曲线 y = f ( x ) y=f(x) y=f(x),向下平移a个单位( a > 0 a>0 a0),方程变为 y = f ( x ) − a y=f(x)-a y=f(x)a
③曲线 y = f ( x ) y=f(x) y=f(x),向左平移a个单位( a > 0 a>0 a0),方程变为 y = f ( x + a ) y=f(x+a) y=f(x+a)
④曲线 y = f ( x ) y=f(x) y=f(x),向右平移a个单位( a > 0 a>0 a0),方程变为 y = f ( x − a ) y=f(x-a) y=f(xa)。——【歌诀记忆法: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 O 1 O_1 O1 ( x − x 1 ) 2 + ( y − y 1 ) 2 = r 1 2 (x-x_1)^2+(y-y_1)^2=r_1^2 (xx1)2+(yy1)2=r12;圆 O 2 O_2 O2 ( x − x 2 ) 2 + ( y − y 2 ) 2 = r 2 2 (x-x_2)^2+(y-y_2)^2=r_2^2 (xx2)2+(yy2)2=r22(不妨 r 1 > r 2 r_1>r_2 r1r2);d为圆心 ( x 1 , y 1 ) (x_1,y_1) (x1,y1) ( x 2 , y 2 ) (x_2,y_2) (x2,y2)的圆心距。
两圆位置关系→公共内切线条数→公共外切线条数
外离→2→2;外切→1→2;相交→0→2;内切→0→1;内含→0→0。

——图像——
图像的判断
直线过象限题:
两条直线的判断:①若方程 A x 2 + B x y + C y 2 + D x + E y + F = 0 Ax^2+Bxy+Cy^2+Dx+Ey+F=0 Ax2+Bxy+Cy2+Dx+Ey+F=0所表示的图像是两条直线,则可利用双十字相乘法化为 ( A 1 x + B 1 y + C 1 ) ( A 2 x + B 2 y + C 2 ) = 0 (A_1x+B_1y+C_1)(A_2x+B_2y+C_2)=0 (A1x+B1y+C1)(A2x+B2y+C2)=0的形式。② ∣ a x + b y ∣ = c |ax+by|=c ax+by=c可化简为 a x + b y = ± c ax+by=±c ax+by=±c,图像是两条关于原点对称的平行直线。
圆的判断:方程 x 2 + y 2 + D x + E y + F = 0 x^2+y^2+Dx+Ey+F=0 x2+y2+Dx+Ey+F=0表示圆的前提为 D 2 + E 2 − 4 F > 0 D^2+E^2-4F>0 D2+E24F0
半圆的判断:若圆的方程为 ( x − a ) 2 + ( y − b ) 2 = r 2 (x-a)^2+(y-b)^2=r^2 (xa)2+(yb)2=r2,则
①右半圆的方程为 ( x − a ) 2 + ( y − b ) 2 = r 2 ( x ≥ a ) (x-a)^2+(y-b)^2=r^2(x≥a) (xa)2+(yb)2=r2(xa)或者 x = a + r 2 − ( y − b ) 2 x=a+\sqrt{r^2-(y-b)^2} x=a+r2(yb)2
②左半圆的方程为 ( x − a ) 2 + ( y − b ) 2 = r 2 ( x ≤ a ) (x-a)^2+(y-b)^2=r^2(x≤a) (xa)2+(yb)2=r2(xa)或者 x = a − r 2 − ( y − b ) 2 x=a-\sqrt{r^2-(y-b)^2} x=ar2(yb)2
③上半圆的方程为 ( x − a ) 2 + ( y − b ) 2 = r 2 ( y ≥ b ) (x-a)^2+(y-b)^2=r^2(y≥b) (xa)2+(yb)2=r2(yb)或者 y = b + r 2 − ( x − a ) 2 y=b+\sqrt{r^2-(x-a)^2} y=b+r2(xa)2
④下半圆的方程为 ( x − a ) 2 + ( y − b ) 2 = r 2 ( y ≤ b ) (x-a)^2+(y-b)^2=r^2(y≤b) (xa)2+(yb)2=r2(yb)或者 y = b − r 2 − ( x − a ) 2 y=b-\sqrt{r^2-(x-a)^2} y=br2(xa)2
四边形的判断:若 ∣ A x − a ∣ + ∣ B y − b ∣ = C |Ax-a|+|By-b|=C Axa+Byb=C,则当 A = B A=B A=B时,函数的图像所围成的图形是正方形;当 A ≠ B A≠B A=B时,函数的图像所围成的图形是菱形;无论是正方形还是菱形,面积均为 S = 2 C 2 A B S=\frac{2C^2}{AB} S=AB2C2 ∣ x y ∣ + a b = a ∣ x ∣ + b ∣ y ∣ |xy|+ab=a|x|+b|y| xy+ab=ax+by表示 x = ± b , y = ± a x=±b,y=±a x=±b,y=±a的四条直线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 S = 4 ∣ a b ∣ S=4|ab| S=4∣ab。当 a = b a=b a=b时,直线所围成的图形是正方形,面积为 S = 4 a 2 S=4a^2 S=4a2

——对称——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
点P( x 1 , y 1 x_1,y_1 x1y1)关于直线l: a x + b y + c = 0 ax+by+c=0 ax+by+c=0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 x 2 , y 2 x_2,y_2 x2,y2),
方法一:满足两个条件:线段PQ与直线 l l l垂直,即线段PQ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之积为 − 1 -1 1;线段PQ的中点在直线 l l l上。因此Q的坐标可由以下方程组求得:
y 1 = { y 2 − y 1 x 2 − x 1 × ( − a b ) = − 1 a × x 1 + x 2 2 + b × y 1 + y 2 2 + c = 0 y_1 = \begin{cases} \frac{y_2-y_1}{x_2-x_1}×(-\frac{a}{b})=-1 \\ a×\frac{x_1+x_2}{2}+b×\frac{y_1+y_2}{2}+c=0 \end{cases} y1={x2x1y2y1×(ba)=1a×2x1+x2+b×2y1+y2+c=0——【两点连线的斜率×对称直线的斜率=-1且两点的中点在对称直线上】
方法二: x 2 = x 1 − 2 A A x 1 + B y 1 + C A 2 + B 2 x_2=x_1-2A\frac{Ax_1+By_1+C}{A^2+B^2} x2=x12AA2+B2Ax1+By1+C y 2 = y 1 − 2 B A x 1 + B y 1 + C A 2 + B 2 y_2=y_1-2B\frac{Ax_1+By_1+C}{A^2+B^2} y2=y12BA2+B2Ax1+By1+C

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
(1)平行直线的对称
l 1 / / l l_1//l l1//l,因为 l 1 l_1 l1 l 2 l_2 l2关于 l l l对称,由对称的性质易知 l 1 / / l 2 l_1//l_2 l1//l2,且 l l l l 1 l_1 l1 l 2 l_2 l2的距离 d 1 d_1 d1 d 2 d_2 d2相等。
l 1 l_1 l1的方程为 a x + b y + c 1 = 0 ax + by +c_1=0 ax+by+c1=0 l l l的方程为 a x + b y + c = 0 ax+by+c =0 ax+by+c=0,则可设 l 2 l_2 l2的方程为 a x + b y + c 2 = 0 ax+by+c_2=0 ax+by+c2=0,根据距离相等得到 l 2 l_2 l2的方程为: a x + b y + ( 2 c − c 1 ) = 0 ax+by+(2c-c_1)=0 ax+by+(2cc1)=0——【对称轴到两直线的距离相等,得 2 c = c 1 + c 2 2c=c_1+c_2 2c=c1+c2
(2)相交直线的对称
方法一:由 l 1 ∩ l = P l_1∩l=P l1l=P,可求出交点坐标。再找出 l 1 l_1 l1上任意一点(点Р除外)关于 l l l对称的点的坐标(用点关于直线对称的方法),再根据两点式求出直线 l 2 l_2 l2的方程。
方法二:由对称性可知 l 1 l_1 l1 l l l的角与 l l l l 2 l_2 l2的角相等,且 l 2 l_2 l2 l 1 l_1 l1 l l l的交点 Р Р Р,由到角公式求出 l 2 l_2 l2的斜率,再求出交点 P P P的坐标后,可由点斜式求得直线 l 2 l_2 l2的方程。
(3)直线关于直线对称的万能公式(此公式适用于平行线,相交线两种情况)
已知对称轴 l 0 l_0 l0 A x + B y + C = 0 Ax+By+C=0 Ax+By+C=0;已知直线 l 1 l_1 l1 a x + b y + c = 0 ax+by+c=0 ax+by+c=0;则对称直线 l 2 l_2 l2 a x + b y + c A x + B y + C = 2 A a + 2 B b A 2 + B 2 \frac{ax+by+c}{Ax+By+C}=\frac{2Aa+2Bb}{A^2+B^2} Ax+By+Cax+by+c=A2+B22Aa+2Bb

圆关于直线对称:实质是点(圆心)关于直线问题,半径保持不变。
关于特殊直线的对称:已知曲线的方程 f ( x , y ) = 0 f(x,y)=0 f(x,y)=0
对称轴:直线 x + y + c = 0 x+y+c=0 x+y+c=0,对称曲线的方程 f ( − y − c , − x − c ) = 0 f(-y-c,-x-c)=0 f(yc,xc)=0——【把原式中的x替换为-y-c,把原式中的y替换为-x-c】
对称轴:直线 x − y + c = 0 x-y+c=0 xy+c=0,对称曲线的方程: f ( y − c , x + c ) = 0 f(y-c,x+c)=0 f(yc,x+c)=0——【把原式中的x替换为y-c,把原式中的y替换为x+c】
对称轴:x轴(直线y=0),对称曲线的方程: f ( x , − y ) = 0 f(x,-y)=0 f(x,y)=0——【把原式中的y替换为-y】
对称轴:y轴(直线x=0),对称曲线的方程: f ( − x , y ) = 0 f(-x,y)=0 f(x,y)=0——【把原式中的x替换为-x】
对称轴:直线 x = a x=a x=a,对称曲线的方程: f ( 2 a − x , y ) = 0 f(2a-x,y)=0 f(2ax,y)=0——【把原式中的x替换为2a-x】
对称轴:直线 y = b y=b y=b,对称曲线的方程: f ( x , 2 b − y ) = 0 f(x,2b-y)=0 f(x,2by)=0——【把原式中的y替换为2b-y】
关于点的对称/中心对称:
点关于点对称:使用中点坐标公式求解
直线关于点对称:使用点到两平行线的距离相等求解——两条直线平行
圆关于点对称:使用中点坐标公式求解

——最值——
斜率型最值:求 y − b x − a \frac{y-b}{x-a} xayb最值:设 k = y − b x − a k=\frac{y-b}{x-a} k=xayb,转化为求定点 ( a , b ) (a,b) (a,b)和动点 ( x , y ) (x,y) (x,y)相连所成直线的斜率范围。
截距型最值:求 a x + b y ax+by ax+by最值:设 a x + b y = c ax+by=c ax+by=c,即 y = − a b + c b y=-\frac{a}{b}+\frac{c}{b} y=ba+bc,转化为求动直线截距的最值。
两点间距离型最值:求 ( x − a ) 2 + ( y − b ) 2 (x-a)^2+(y-b)^2 (xa)2+(yb)2最值:设 ( x − a ) 2 + ( y − b ) 2 = r 2 (x-a)^2+(y-b)^2=r^2 (xa)2+(yb)2=r2,此时,要求的式子可看作是圆的半径的平方。由于 d = ( x − a ) 2 + ( y − b ) 2 d=\sqrt{(x-a)^2+(y-b)^2} d=(xa)2+(yb)2 ,故所求式子 ( x − a ) 2 + ( y − b ) 2 (x-a)^2+(y-b)^2 (xa)2+(yb)2可转化为求定点 ( a , b ) (a,b) (a,b)到动点 ( x , y ) (x,y) (x,y)的距离的平方。
对称求最值:①同侧求最小(考查形式:已知A、B两点在直线l的同侧,在l上找一点P,使得PA+PB最小;解法:作点A(或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A 1 A_1 A1,连接 A 1 B A_1B A1B,交直线l于点P,则 A 1 B A_1B A1B即为所求的最小值,有 ( P A + P B ) m i n = A 1 B (PA+PB)_{min}=A_1B (PA+PB)min=A1B);②异侧求最大(考查形式:已知A、B两点在直线l异侧,在l上找一点P,使得PA-PB最大;解法:作点A(或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A 1 A_1 A1,连接 A 1 B A_1B A1B,交直线l于点P,则 A 1 B A_1B A1B即为所求的最大值,即 ( P A − P B ) m a x = A 1 B (PA-PB)_{max}=A_1B (PAPB)max=A1B
圆心求最值:①求圆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再根据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求解。一般是距离加半径是最大值,距离减半径是最小值。②求两圆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值。求出圆心距,再减半径或加半径即可。

直线相关面积:直线 a x + b y + c = 0 ax+by+c=0 ax+by+c=0与两坐标围成的面积为 S = c 2 ∣ 2 a b ∣ S=\frac{c^2}{|2ab|} S=∣2abc2——【】

x 0 , y 0 x_0,y_0 x0,y0)是直线 a x + b y + c = 0 ax+by+c=0 ax+by+c=0外的一个点,则它到直线的距离d的计算公式为:
d = a x 0 + b y 0 + c a 2 + b 2 d=\frac{ax_0+by_0+c}{\sqrt{a^2+b^2}} d=a2+b2 ax0+by0+c

点到点距离: ∣ A 1 A 2 ∣ = ( x 2 − x 1 ) 2 + ( y 2 − y 1 ) 2 |A_1A_2|=\sqrt{(x_2-x_1)^2+(y_2-y_1)^2} A1A2=(x2x1)2+(y2y1)2
点到直线距离: d = ∣ A x 0 + B y 0 + C ∣ A 2 + B 2 d=\frac{|Ax_0+By_0+C|}{\sqrt{A^2+B^2}} d=A2+B2 Ax0+By0+C
平行直线距离: d = ∣ C 1 − C 2 ∣ A 2 + B 2 d=\frac{|C_1-C_2|}{\sqrt{A^2+B^2}} d=A2+B2 C1C2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 \Rightarrow “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d = ∣ A x 0 + B y 0 + C ∣ A 2 + B 2 d=\frac{|Ax_0+By_0+C|}{\sqrt{A^2+B^2}} d=A2+B2 Ax0+By0+C ⇒ \Rightarrow d = ∣ C 1 − C 2 ∣ A 2 + B 2 d=\frac{|C_1-C_2|}{\sqrt{A^2+B^2}} d=A2+B2 C1C2

已知对称轴 l 0 l_0 l0 A x + B y + C = 0 Ax+By+C=0 Ax+By+C=0;已知直线 l 1 l_1 l1 a x + b y + c = 0 ax+by+c=0 ax+by+c=0;则对称直线 l 2 l_2 l2为:
a x + b y + c A x + B y + C = 2 A a + 2 B b A 2 + B 2 \frac{ax+by+c}{Ax+By+C}=\frac{2Aa+2Bb}{A^2+B^2} Ax+By+Cax+by+c=A2+B22Aa+2Bb

整体利用目录大纲/记忆宫殿

目录大纲

借鉴各大佬的目录,分为如下:
分类1: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分类2: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直线、圆
分类3:位置问题、面积问题、对称问题、最值问题
分类4:六大位置关系、五大对称关系(点关于点,点关于直线,直线关于点,相交直线对称,平行直线对称)、

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记忆宫殿

学习记忆——宫殿篇——记忆宫殿——地点桩——记忆清朝十二个皇帝

从点出发

通过“点”,从1到无数,逐渐引出知识来,但是只能引出关键字,所以还是要按照这个顺序(从1到无数),放到宫殿来,利用宫殿的物品,勾画出对应精华知识。

一个点:无东西
两个点:中点坐标(算术平均值)、距离公式(勾股定理),对称关系
两点成线→直线:直线方程(斜截,点斜,截距,两点,一般)、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
一个点与一条直线(三个点):距离公式,位置关系,对称关系,
一条直线与一条直线(四个点):距离公式(两平行直线(相交无距离)),对称关系,
圆(无数点):圆方程(标准式,一般式)
一个点与一个圆(1+无数点):位置关系,对称关系
一条直线与一个圆(2+无数点):位置关系,对称关系
一个圆与一个圆(无数+无数点):位置关系,对称关系

从点出发
点数对象公式位置对称最值
1个点-----
2个点一个点与一个点;直线中点坐标,两点间距离公式;直线的k,直线的方程-点关于点对称斜率型,截距型,两点距离型,利用对称、圆心
3个点一个点与一条线(两点成线)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点关于直线对称;直线关于点对称
4个点一条直线与一条直线平行直线间距离公式重合,平行,相交,垂直直线关于直线对称
无数点圆方程(标准,一般)---
无数+1点一个点与一个圆点在圆内,上,外圆关于点对称
无数+2点一条线与一个圆圆上的点与直线的距离相离,相切,相交圆关于直线对称;曲线关于特殊直线对称
无数+无数点一个圆与一个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局部用各种方法

数字编码法

学习记忆——记忆宫殿——编码——数字编码和字母编码——两位数
学习记忆——英语——字母编码
学习记忆——记忆宫殿——编码——数字编码——数字声母

  1. 特殊角度的正切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转换图像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两圆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1)公共内切线条数:2,1,0,0,0
    (2)公共外切线条数:2,2,2,1,0

0呼啦圈;1树,蜡烛;2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是D;1是Y;2是Z。

注意,顺序是:从外到内,最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的两个呼啦圈。
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外:22210,zzzyd,最最重要的
内:21000,zyddd,职业道德的

归类记忆法

数学知识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很强。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可以按照它们的特性,恰当归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组成一个便于记忆的知识网络。

重点记忆法

抓住一个重点,去推导,去联想。

歌决记忆法

  1. 平移问题: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 \Rightarrow
    (1)曲线 y = f ( x ) y=f(x) y=f(x),向上平移α个单位(a>0),方程变为 y = f ( x ) + a y=f(x)+a y=f(x)a
    (2)曲线 y = f ( x ) y=f(x) y=f(x),向下平移α个单位(a>0),方程变为 y = f ( x ) − a y=f(x)-a y=f(x)a
    (3)曲线 y = f ( x ) y=f(x) y=f(x),向左平移α个单位(a>0),方程变为 y = f ( x + a ) y=f(x+a) y=f(x+a)
    (4)曲线 y = f ( x ) y=f(x) y=f(x),向右平移α个单位(a>0),方程变为 y = f ( x − a ) y=f(x-a) y=f(xa)

  2. 对称求最值:同侧加和求最小值,异侧相减求最大值。

  3. 垂径定理:有弦先连弦心距,垂直平分用勾股。

转图像记忆法

https://blog.csdn.net/stqer/article/details/132844326

找出规律法

x \sqrt{x} x 相关公式

点到点距离: ∣ A 1 A 2 ∣ = ( x 2 − x 1 ) 2 + ( y 2 − y 1 ) 2 |A_1A_2|=\sqrt{(x_2-x_1)^2+(y_2-y_1)^2} A1A2=(x2x1)2+(y2y1)2
点到直线距离: d = ∣ A x 0 + B y 0 + C ∣ A 2 + B 2 d=\frac{|Ax_0+By_0+C|}{\sqrt{A^2+B^2}} d=A2+B2 Ax0+By0+C
平行直线距离: d = ∣ C 1 − C 2 ∣ A 2 + B 2 d=\frac{|C_1-C_2|}{\sqrt{A^2+B^2}} d=A2+B2 C1C2

特殊对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内外切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直线方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直线对称万能公式

已知对称轴 l 0 l_0 l0 A x + B y + C = 0 Ax+By+C=0 Ax+By+C=0;已知直线 l 1 l_1 l1 a x + b y + c = 0 ax+by+c=0 ax+by+c=0;则对称直线 l 2 l_2 l2为:
a x + b y + c A x + B y + C = 2 A a + 2 B b A 2 + B 2 \frac{ax+by+c}{Ax+By+C}=\frac{2Aa+2Bb}{A^2+B^2} Ax+By+Cax+by+c=A2+B22Aa+2Bb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原理推导法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 \Rightarrow “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d = ∣ A x 0 + B y 0 + C ∣ A 2 + B 2 d=\frac{|Ax_0+By_0+C|}{\sqrt{A^2+B^2}} d=A2+B2 Ax0+By0+C ⇒ \Rightarrow d = ∣ C 1 − C 2 ∣ A 2 + B 2 d=\frac{|C_1-C_2|}{\sqrt{A^2+B^2}} d=A2+B2 C1C2

两点中点坐标公式

两点中点坐标公式可以看成是两点坐标的算术平均值。

两点距离公式

两点距离公式是根据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推导出的。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两平行直线的距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直线关于点的对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视化法

管理类联考——数学——可视化篇——代数即几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篇关于管理类联考——数学——汇总篇——知识点突破——几何——解析几何——记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247607

相关文章

基本知识点

1、c++的输入加上ios::sync_with_stdio(false);  等价于 c的输入,读取速度会加快(但是在字符串的题里面和容易出现问题) 2、lower_bound()和upper_bound() iterator lower_bound( const key_type &key ): 返回一个迭代器,指向键值>= key的第一个元素。 iterator upper_bou

综合安防管理平台LntonAIServer视频监控汇聚抖动检测算法优势

LntonAIServer视频质量诊断功能中的抖动检测是一个专门针对视频稳定性进行分析的功能。抖动通常是指视频帧之间的不必要运动,这种运动可能是由于摄像机的移动、传输中的错误或编解码问题导致的。抖动检测对于确保视频内容的平滑性和观看体验至关重要。 优势 1. 提高图像质量 - 清晰度提升:减少抖动,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力,使得监控画面更加真实可信。 - 细节增强:在低光条件下,抖

黑神话,XSKY 星飞全闪单卷性能突破310万

当下,云计算仍然是企业主要的基础架构,随着关键业务的逐步虚拟化和云化,对于块存储的性能要求也日益提高。企业对于低延迟、高稳定性的存储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迫切。为了满足这些日益增长的 IO 密集型应用场景,众多云服务提供商正在不断推陈出新,推出具有更低时延和更高 IOPS 性能的云硬盘产品。 8 月 22 日 2024 DTCC 大会上(第十五届中国数据库技术大会),XSKY星辰天合正式公布了基于星

uva 10387 Billiard(简单几何)

题意是一个球从矩形的中点出发,告诉你小球与矩形两条边的碰撞次数与小球回到原点的时间,求小球出发时的角度和小球的速度。 简单的几何问题,小球每与竖边碰撞一次,向右扩展一个相同的矩形;每与横边碰撞一次,向上扩展一个相同的矩形。 可以发现,扩展矩形的路径和在当前矩形中的每一段路径相同,当小球回到出发点时,一条直线的路径刚好经过最后一个扩展矩形的中心点。 最后扩展的路径和横边竖边恰好组成一个直

uva 10014 Simple calculations(数学推导)

直接按照题意来推导最后的结果就行了。 开始的时候只做到了第一个推导,第二次没有继续下去。 代码: #include<stdio.h>int main(){int T, n, i;double a, aa, sum, temp, ans;scanf("%d", &T);while(T--){scanf("%d", &n);scanf("%lf", &first);scanf

uva 10025 The ? 1 ? 2 ? ... ? n = k problem(数学)

题意是    ?  1  ?  2  ?  ...  ?  n = k 式子中给k,? 处可以填 + 也可以填 - ,问最小满足条件的n。 e.g k = 12  - 1 + 2 + 3 + 4 + 5 + 6 - 7 = 12 with n = 7。 先给证明,令 S(n) = 1 + 2 + 3 + 4 + 5 + .... + n 暴搜n,搜出当 S(n) >=

uva 11044 Searching for Nessy(小学数学)

题意是给出一个n*m的格子,求出里面有多少个不重合的九宫格。 (rows / 3) * (columns / 3) K.o 代码: #include <stdio.h>int main(){int ncase;scanf("%d", &ncase);while (ncase--){int rows, columns;scanf("%d%d", &rows, &col

【生成模型系列(初级)】嵌入(Embedding)方程——自然语言处理的数学灵魂【通俗理解】

【通俗理解】嵌入(Embedding)方程——自然语言处理的数学灵魂 关键词提炼 #嵌入方程 #自然语言处理 #词向量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向量空间模型 #Siri #Google翻译 #AlexNet 第一节:嵌入方程的类比与核心概念【尽可能通俗】 嵌入方程可以被看作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翻译机”,它将文本中的单词或短语转换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数学形式,即向量。 正如翻译机将一种语言

软考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证书含金量高吗?

2024年软考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报名时间节点: 报名时间:2024年上半年软考将于3月中旬陆续开始报名 考试时间:上半年5月25日到28日,下半年11月9日到12日 分数线:所有科目成绩均须达到45分以上(包括45分)方可通过考试 成绩查询:可在“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上查询软考成绩 出成绩时间:预计在11月左右 证书领取时间:一般在考试成绩公布后3~4个月,各地领取时间有所不同

poj 1113 凸包+简单几何计算

题意: 给N个平面上的点,现在要在离点外L米处建城墙,使得城墙把所有点都包含进去且城墙的长度最短。 解析: 韬哥出的某次训练赛上A出的第一道计算几何,算是大水题吧。 用convexhull算法把凸包求出来,然后加加减减就A了。 计算见下图: 好久没玩画图了啊好开心。 代码: #include <iostream>#include <cstdio>#inc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