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粘包和抓包

2024-08-24 20:12
文章标签 tcp 粘包

本文主要是介绍TCP粘包和抓包,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在 TCP 套接字中,发送和接收缓冲区用于暂存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具体来说,TCP 的 socket 收发缓冲区的主要特点和概念如下:

1. 发送缓冲区(Send Buffer)

定义: 发送缓冲区用于存储待发送的数据。应用程序将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区,TCP 协议会将这些数据逐渐发送到网络中。

大小: 发送缓冲区的大小可以通过套接字选项进行配置,默认大小通常由操作系统决定。可以使用 setsockopt() 函数来修改送的缓冲区大小,例如:

int size = 1048576; // 1MB setsockopt(socket_fd, SOL_SOCKET, SO_SNDBUF, &size, sizeof(size));

2. 接收缓冲区(Receive Buffer)

定义: 接收缓冲区用于存储接收到的网络数据,通常由 TCP 协议管理。数据从网络中接收后,首先会存入接收缓冲区,应用程序随后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

大小: 跟发送缓冲区一样,接收缓冲区的大小也可以通过 setsockopt() 调整。例如:

int size = 1048576; // 1MB setsockopt(socket_fd, SOL_SOCKET, SO_RCVBUF, &size, sizeof(size));

3. 缓冲区管理

TCP 是面向连接的协议,使用流控、拥塞控制等机制来管理数据传输。当发送缓冲区满时,发送操作会被阻塞,直到有数据被确认接收,腾出空间;同样,接收缓冲区满时,recv() 调用将阻塞,直到缓冲区有可读数据。

4. 缓冲区溢出

如果接收缓冲区的大小不够以存放所有传入的数据,丢失的数据将被丢弃。因此,合理设置缓冲区的大小对提升 TCP 性能是重要的。

5. 查看缓冲区大小(仅在 Linux 上)

使用 getsockopt() 函数可以查看当前缓冲区的大小。例如:

int size; socklen_t optlen = sizeof(size); getsockopt(socket_fd, SOL_SOCKET, SO_SNDBUF, &size, &optlen); printf("Send buffer size: %d\n", size); getsockopt(socket_fd, SOL_SOCKET, SO_RCVBUF, &size, &optlen); printf("Receive buffer size: %d\n", size);

6. 影响因素

(1)网络带宽: 高带宽网络可能需要更大的发送和接收缓冲区。

(2)延迟和延迟带宽积: 高延迟的连接通常需要更大的缓冲区,以防止网络延迟导致的传输效率降低。

粘包:

粘包的原因:

  1. TCP流的特性:TCP 是一种面向字节流的协议,无论发送方发送多少次数据,接收方可能在一次 recv 调用中接收到多个数据包,或者一个数据包被拆分为多个部分。

  2. 数据发送速率:发送方的连接速率快于接收方处理速率,造成多个数据在同一时间到达。

  3. 数据包大小差异:当小的数据包被频繁发送时,TCP 可能会将它们合并在一起以减少网络协议开销。

  4. 网络拥塞:网络拥塞可能会导致数据在发送过程中的堆积,从而导致粘包。

解决方案:

  1. 固定长度协议:每个数据包有固定的字节长度,接收方只需按此长度接收数据。

  2. 分隔符协议:在每个数据包后添加特定的分隔符(如 \nEOF 等),接收方通过检测分隔符来分割数据包。

  3. 消息头:在每个数据包前加上一个头部,头部包含消息体的长度信息。接收方先读取头部,知道完整消息的长度后,再读取相应字节的数据。

    例如,可以设计如下数据格式:

    [length][data]

    其中 length 为数据长度(通常为 4 字节),data 为实际数据。

  4. 使用高层协议:使用已有的高层协议(如 HTTP、WebSocket 等),这些协议内置了解决粘包问题的机制

127.0.0.1 是一个特殊的IP地址,称为回环地址,通常用于网络测试和本地通信。它代表本地计算机或设备本身。使用这个地址,您可以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测试网络应用程序,因为所有通过该地址发送的数据都返回给同一设备。

二、recv和send

1. send 函数

send 函数用于在已连接的 socket 上发送数据。它的基本原型如下(C语言):

ssize_t send(int sock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 参数说明:

    • sockfd: 套接字描述符,标识已连接的 socket。
    • buf: 指向包含要发送数据的缓冲区的指针。
    • len: 要发送的数据的长度(字节数)。
    • flags: 发送操作的标志,通常可以为0。
  • 返回值:

    • 成功时返回实际发送的字节数;失败时返回 -1,并设置 errno。

2. recv 函数

recv 函数用于从连接的 socket 接收数据。它的基本原型如下(C语言):

ssize_t recv(int sockfd,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 参数说明:

    • sockfd: 套接字描述符,标识已连接的 socket。
    • buf: 指向一个缓冲区,接收到的数据将存储在其中。
    • len: 缓冲区的大小(字节数)。
    • flags: 接收操作的标志,通常可以为0。
  • 返回值:

    • 成功时返回实际接收的字节数;返回值为0表示对方关闭了连接;失败时返回 -1,并设置 errno。

三、常用网络调试工具

ifconfig//查看主机上,网卡网络信息
ping//测试 两台主机之间是否连通
telnet//远程登录工具
ssh//硬件(开发板)

netstat// 查看当前主机上,活动的网络进程的相关的状态信息
arp

抓包

四、HTTP

1.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2.URL统一资源定位符

这篇关于TCP粘包和抓包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03489

相关文章

QT实现TCP客户端自动连接

《QT实现TCP客户端自动连接》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QT中一个TCP客户端自动连接的测试模型,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版本 1:没有取消按钮 测试效果测试代码版本 2:有取消按钮测试效果测试代码版本 1:没有取消按钮 测试效果缺陷:无法手动停

【Go】go连接clickhouse使用TCP协议

离开你是傻是对是错 是看破是软弱 这结果是爱是恨或者是什么 如果是种解脱 怎么会还有眷恋在我心窝 那么爱你为什么                      🎵 黄品源/莫文蔚《那么爱你为什么》 package mainimport ("context""fmt""log""time""github.com/ClickHouse/clickhouse-go/v2")func main(

2024.9.8 TCP/IP协议学习笔记

1.所谓的层就是数据交换的深度,电脑点对点就是单层,物理层,加上集线器还是物理层,加上交换机就变成链路层了,有地址表,路由器就到了第三层网络层,每个端口都有一个mac地址 2.A 给 C 发数据包,怎么知道是否要通过路由器转发呢?答案:子网 3.将源 IP 与目的 IP 分别同这个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相等则是在一个子网,不相等就是在不同子网 4.A 如何知道,哪个设备是路由器?答案:在 A

图解TCP三次握手|深度解析|为什么是三次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我们来讲解析 TCP三次握手。 TCP 报文段 传输控制块TCB:存储了每一个连接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比如TCP连接表,指向发送和接收缓冲的指针,指向重传队列的指针,当前的发送和接收序列等等。 我们再来看一下TCP报文段的组成结构 TCP 三次握手 过程 假设有一台客户端,B有一台服务器。最初两端的TCP进程都是处于CLOSED关闭状态,客户端A打开链接,服务器端

网络原理之TCP协议(万字详解!!!)

目录 前言 TCP协议段格式 TCP协议相关特性 1.确认应答 2.超时重传 3.连接管理(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 四次挥手(断开连接)  4.滑动窗口 5.流量控制 6.拥塞控制 7.延迟应答 8.捎带应答  9.基于字节流 10.异常情况的处理 小结  前言 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解了有关UDP协议的相关知识,但是在传输层,还有

linux下TCP/IP实现简单聊天程序

可以在同一台电脑上运行,在一个终端上运行服务器端,在一个终端上运行客户端。 服务器端的IP地址要和本地的IP相同,并分配端口号,客户端的默认设置为本地,端口号自动分配。 服务器端: #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errno.h>#include <string.h>#include <sys/types.

JAVAEE初阶第七节(中)——物理原理与TCP_IP

系列文章目录 JAVAEE初阶第七节(中)——物理原理与TCP_IP 文章目录 系列文章目录JAVAEE初阶第七节(中)——物理原理与TCP_IP 一.应用层重点协议)1. DNS2 .NAT3. NAT IP转换过程 4 .NAPT5. NAT技术的缺陷6. HTTP/HTTPS7. 自定义协议 二. 传输层重点协议 1 .UDP协议 2.1.1 UDP协议端格式 2.1.2 UD

深入理解TCP通信

这大概是自己博客上面第三次写TCP通信demo了,总是写同样的内容也不太好啊,不过每一次都比前一次进步一点。这次主要使用了VIM编辑工具、gdb调试、wireshirk、netstat查看网络状态。 参考《C++服务器视频教程》、《Unix网络编程》 一、VIM常用命令 vim server.cpp #打开一个文件:w 写入文件:wq 保存并退出:q! 不保存退出显示行号

浏览器工作原理(3)-TCP协议文件如何从服务器到浏览器

浏览器工作原理-TCP协议,文件如何从服务器到浏览器 本周继续学习浏览器工作原理及实践,本次内容来看一下TCP协议确保文件完整的送到至浏览器 First Page 是指页面加载到首次开始绘制的时长,而影响这个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络加载速度,网络传输协议无论使用http还是websocket,都是基于TCP/IP的,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TCP/IP,对于web的性能调优和问题定位都有很

应用层简单实现udp / tcp网络通信

一、常见网络接口总结 1、创建 socket 文件描述符 (TCP/UDP, 客户端 + 服务器) int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domain:AF_INET:网络通信,AF_LOCAL:本地通信 type:UDP:SOCK_DGRAM,TCP:SOCK_STREAM protocol:协议编号一开始设0 返回值:文件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