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森】深度强化学习(DRL)学习笔记

2024-06-18 23:52

本文主要是介绍【王树森】深度强化学习(DRL)学习笔记,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 1.机器学习基础
    • 2.蒙特卡洛估计
    • 3.强化学习基础知识
      • 3.1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MDP)
        • 智能体
        • 环境
        • 状态
        • 状态空间
        • 动作
        • 动作空间
        • 奖励
        • 状态转移
        • 状态转移概率
      • 3.2 策略
        • 策略定义
      • 3.3 随机性的来源
        • 随机性的两个来源
        • 马尔科夫性质(无后效性)
        • 轨迹
      • 3.4 回报与折扣汇报
        • 回报
        • 折扣回报
        • 回报中的随机性
      • 3.5 价值函数
        • 动作-价值函数
  • 第二部分:价值学习
    • 4.DQN与Q学习
      • 4.1 DQN
      • 4.2 时间差分(TD)算法
      • 4.3 用TD算法训练DQN
      • 4.4 Q学习算法
      • 4.5 同策略(On-policy) 与异策略(Off-policy)
        • 行为策略
        • 目标策略
        • 同策略
        • 异策略
    • 5.SARSA算法
      • 5.1 表格形式的SARSA
        • SARSA表格形式
        • Q学习与SARSA的对比
      • 5.2 神经网络形式的SARSA
        • 价值网络
      • 5.3 多步TD 目标
      • 5.4 蒙特卡洛与自举
        • 自举
    • 6.价值学习高级技巧
      • 6.1 经验回放
        • 经验回放定义
        • 经验回放的优点
        • 经验回放局限性
        • 优先经验回放
      • 6.2 高估问题及解决方法
        • 自举导致高估
        • 最大化导致高估
        • 高估的危害
        • 使用目标网络
        • 双Q学习算法
      • 6.3 对决网络
      • 6.4 噪声网络
        • 噪声网络的原理
  • 第三部分:策略学习
    • 7.策略梯度方法
      • 7.1 策略网络
        • 策略学习
        • 策略网络
      • 7.2 策略学习的目标函数
      • 7.3 策略梯度定理的证明
        • 近似策略梯度
      • 7.4 REINFORCE
        • REINFORCE简化推导
        • 训练流程
      • 7.5 Actor-Critic
        • 价值网络
        • 算法推导
        • 训练过程
        • 用目标网络改进训练
    • 8.带基线的策略梯度方法
    • 9.策略学习高级技巧
    • 10.连续控制
    • 11.对状态的不完全观测
    • 12.模仿学习
  • 第四部分: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 13.并行计算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机器学习基础

2.蒙特卡洛估计

3.强化学习基础知识

  • 基本术语:状态(state)、状态空间(state space)、动作(action)、动作空间(action space)、智能体(agent)、环境(environment)、策略 (policy)、奖励(reward)、状态转移(state transition)。
  •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MDP) 通常指的是四元组 ( S , A , p , r ) (\mathcal{S}, \mathcal{A}, p, r) (S,A,p,r), 其中 S \mathcal{S} S 是状态空间, A \mathcal{A} A 是动作空间, p p p 是状态转移函数, r r r 是奖励函数。有时 MDP 指的是五元组 ( S , A , p , r , γ ) (\mathcal{S}, \mathcal{A}, p, r, \gamma) (S,A,p,r,γ),其中 γ \gamma γ 是折扣率。
  • 强化学习中的随机性来自于状态和动作。状态的随机性来源于状态转移, 动作的随机性来源于策略。奖励依赖于状态和动作, 因此奖励也具有随机性。
  • 回报(或折扣回报)是未来所有奖励的加和(或加权和)。回报取决于奖励,奖励取决于状态和动作, 因此回报的随机性来自于未来的状态和动作。强化学习的目标是最大化回报,而不是最大化奖励。
  • 动作价值函数 Q π ( s , a ) Q_\pi(s, a) Qπ(s,a) 、最优动作价值函数 Q ⋆ ( s , a ) Q^{\star}(s, a) Q(s,a) 、状态价值函数 V π ( s ) V_\pi(s) Vπ(s)
  • 强化学习分为基于模型的方法、无模型方法两大类。其中无模型方法又分为价值学习、策略学习两类。本书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会详细讲解价值学习和策略学习; 第 18 章用 AlphaGo 的例子讲解基于模型的方法。

3.1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MDP)

一个MDP 通常由状态空间、动作空间、状态转移函数、奖励函数、折扣因子等组成

智能体

强化学习中谁做动作谁就是智能体

环境

与智能体交互的对象

状态

在每个时刻,环境有一个状态(state),可以理解为对当前时刻环境的概括

状态空间

指所有可能存在状态的集合,记作花体字母 S \mathcal{S} S。状态空间可以是离散的,也可以是连续的。状态空间可以是有限集合,也可以是无限可数集合。在超级玛丽、星际争霸、无人驾驶这些例子中,状态空间是无限集合,存在无穷多种可能的状态。围棋、五子棋、中国象棋这些游戏中,状态空间是离散有限集合,可以枚举出所有可能存在的状态(也就是棋盘上的格局)。

动作

智能体基于当前状态所做出的决策

动作空间

指所有可能动作的集合,记作花体字母 A \mathcal{A} A。动作空间可以是离散集合或连续集合,可以是有限集合或无限集合。

奖励

是指在智能体执行一个动作之后,环境返回给智能体的一个数值。奖励往往由我们自己来定义,奖励定义得好坏非常影响强化学习的结果

通常假设奖励是当前状态 s s s 、当前动作 a a a 、下一时刻状态 s ′ s^{\prime} s 的函数, 把奖励函数记作 r ( s , a , s ′ ) r\left(s, a, s^{\prime}\right) r(s,a,s) 。有时假设奖励仅仅是 s s s a a a 的函数, 记作 r ( s , a ) r(s, a) r(s,a) 。我们总是假设奖励函数是有界的, 即对于所有 a ∈ A a \in \mathcal{A} aA s , s ′ ∈ S s, s^{\prime} \in \mathcal{S} s,sS, 有 ∣ r ( s , a , s ′ ) ∣ < ∞ \left|r\left(s, a, s^{\prime}\right)\right|<\infty r(s,a,s)<

此处隐含的假设是奖励函数是平稳的(stationary),即它不随着时刻t变化(不太理解)

状态转移

是指智能体从当前t时刻的状态 s s s转移到下一个时刻状态为 s ′ s^{\prime} s的过程。

状态转移概率
  • 状态转移可能是随机的,强化学习通常假设状态转移随机,随机性来源于环境。用状态转移概率函数描述状态转移: p ( s ′ ∣ s , a ) = P ( S ′ = s ′ ∣ S = s , A = a ) , p\left(s^{\prime} \mid s, a\right)=\mathbb{P}\left(S^{\prime}=s^{\prime} \mid S=s, A=a\right), p(ss,a)=P(S=sS=s,A=a),
    表示在当前状态 s s s, 智能体执行动作 a a a, 环境的状态变成 s ′ s^{\prime} s的概率
    大写字母表示随机变量,小写字母表示观测值
  • 状态转移也可能是确定的,下一个状态 s ′ s^{\prime} s完全由s和a决定

3.2 策略

策略定义

根据观测到的状态,如何做出决策,即如何从动作空间中选取一个动作。强化学习的目标就是得到一个策略函数,在每个时刻根据观测到的状态做出决策。

  • 随机策略,记随机策略函数 π : ( s , a ) ↦ [ 0 , 1 ] \pi:(s, a) \mapsto[0,1] π:(s,a)[0,1]是一个概率密度函数 :
    π ( a ∣ s ) = P ( A = a ∣ S = s ) . \pi(a \mid s)=\mathbb{P}(A=a \mid S=s) . π(as)=P(A=aS=s).
    策略函数的输入是状态s和动作a,输出是一个0到1之间的概率值。含义是给定状态s,做出动作a的概率
  • 确定策略:输入状态s,直接输出相应的动作a

3.3 随机性的来源

随机性的两个来源
  • 状态是随机的,依赖于状态转移函数
  • 动作是随机的,依赖于策略函数
马尔科夫性质(无后效性)

假设状态转移具有马有马尔可夫性质, 即:
P ( S t + 1 ∣ S t , A t ) = P ( S t + 1 ∣ S 1 , A 1 , S 2 , A 2 , ⋯ , S t , A t ) . \mathbb{P}\left(S_{t+1} \mid S_t, A_t\right)=\mathbb{P}\left(S_{t+1} \mid S_1, A_1, S_2, A_2, \cdots, S_t, A_t\right) . P(St+1St,At)=P(St+1S1,A1,S2,A2,,St,At).

公式的意思是下一时刻状态 S t + 1 S_{t+1} St+1 仅依赖于当前状态 S t S_t St 和动作 A t A_t At, 而不依赖于过去的状态和动作。
即在推导后面阶段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只关心前一个阶段的状态值,不关心这个状态是怎么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

轨迹

指一回合(episode)游戏中,智能体观测到的所有的状态、动作、奖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4 回报与折扣汇报

回报

回报(return) 是从当前时刻开始到本回合结束的所有奖励的总和,所以回报也叫做累计奖励(cumulative future reward)
U t = R t + R t + 1 + R t + 2 + R t + 3 + ⋯ + R n U_t=R_t+R_{t+1}+R_{t+2}+R_{t+3}+\cdots+R_n Ut=Rt+Rt+1+Rt+2+Rt+3++Rn
强化学习的目标就是寻找一个策略,使得回报的期望最大化

折扣回报

在MDP中,通常使用折扣回报,给未来的奖励做折扣:
U t = R t + γ ⋅ R t + 1 + γ 2 ⋅ R t + 2 + γ 3 ⋅ R t + 3 + ⋯ U_t=R_t+\gamma \cdot R_{t+1}+\gamma^2 \cdot R_{t+2}+\gamma^3 \cdot R_{t+3}+\cdots Ut=Rt+γRt+1+γ2Rt+2+γ3Rt+3+其中, γ ∈ [ 0 , 1 ] \gamma∈[0,1] γ[0,1]叫做折扣率

回报中的随机性

t时刻的 U t U_t Ut依赖于t时刻往后所有的奖励,奖励又依赖于状态与动作,因此t时刻 U t U_t Ut是未知的。

3.5 价值函数

动作-价值函数
  • 定义
    在t时刻,我们不知道 U t U_t Ut的值,而我们又想预判 U t U_t Ut的值从而知道局势的好坏。该怎么办呢?解决方案就是对 U t U_t Ut求期望,消除掉其中的随机性。
    假设我们已经观测到状态 s t s_t st,而且做完决策,选中动作 a t a_t at。那么 U t U_t Ut中的随机性来自于 t + 1 t + 1 t+1时刻起的所有的状态和动作:
    S t + 1 , A t + 1 , S t + 2 , A t + 2 , ⋯ , S n , A n S_{t+1}, A_{t+1}, \quad S_{t+2}, A_{t+2}, \cdots, \quad S_n, A_n St+1,At+1,St+2,At+2,,Sn,An U t U_t Ut 关于变量 S t + 1 , A t + 1 , ⋯ , S n , A n S_{t+1}, A_{t+1}, \cdots, S_n, A_n St+1,At+1,,Sn,An 求条件期望, 得到的就是动作-价值函数:
    Q π ( s t , a t ) = E S t + 1 , A t + 1 , ⋯ , S n , A n [ U t ∣ S t = s t , A t = a t ] Q_\pi\left(s_t, a_t\right)=\mathbb{E}_{S_{t+1}, A_{t+1}, \cdots, S_n, A_n}\left[U_t \mid S_t=s_t, A_t=a_t\right] Qπ(st,at)=ESt+1,At+1,,Sn,An[UtSt=st,At=at]
    动作价值函数 Q π ( s t , a t ) Q_\pi\left(s_t, a_t\right) Qπ(st,at) 仅依赖于 s t s_t st a t a_t at, 而不依赖于 t + 1 t+1 t+1 时刻及其之后的状态和动作,因为随机变量 S t + 1 , A t + 1 , ⋯ , S n , A n S_{t+1}, A_{t+1}, \cdots, S_n, A_n St+1,At+1,,Sn,An 都被期望消除了。由于动作 A t + 1 , ⋯ , A n A_{t+1}, \cdots, A_n At+1,,An 的概率质量函数都是 π \pi π, 公式中的期望依赖于 π \pi π; 用不同的 π \pi π, 求期望得出的结果就会不同。因此 Q π ( s t , a t ) Q_\pi\left(s_t, a_t\right) Qπ(st,at) 依赖于 π \pi π, 这就是为什么动作价值函数有下标 π 。 \pi_。 π
    因此,动作价值函数依赖于三个因素,当前状态 s t s_t st,当前动作 a t a_t at,策略函数 π \pi π

  • 直观含义:Q(s,a) 表示的是智能体在状态 s 下选择动作a 后,并一直按照策略 π 行动所能获得的总奖励(回报)的期望

  • 具体过程:
    1.起始:在状态s下选择动作 a。
    2.转移:选择动作 a后,环境根据转移概率转移到新状态s’,并给予即时奖励 r1。
    3.策略 π 执行:从状态 s’开始,智能体按照策略 π选择下一个动作 a’ .
    4.重复:从状态s’开始,重复上述步骤(2和3),直到达到终止状态或无限循环。

第二部分:价值学习

4.DQN与Q学习

  • D Q N \mathrm{DQN} DQN 是对最优动作价值函数 Q ⋆ Q^{\star} Q 的近似。 D Q N \mathrm{DQN} DQN 的输入是当前状态 s t s_t st, 输出是每个动作的 Q \mathrm{Q} Q 值。 D Q N \mathrm{DQN} DQN 要求动作空间 A \mathcal{A} A 是离散集合, 集合中的元素数量有限。如果动作空间 A \mathcal{A} A 的大小是 k k k, 那么 D Q N \mathrm{DQN} DQN 的输出就是 k k k 维向量。 D Q N \mathrm{DQN} DQN 可以用于做决策, 智能体执行 Q \mathrm{Q} Q 值最大的动作。
  • TD 算法的目的在于让预测更接近实际观测。以驾车问题为例, 如果使用 T D \mathrm{TD} TD 算法,无需完成整个旅途就能做梯度下降更新模型。
    理解TD 目标、TD 误差
  •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是 T D \mathrm{TD} TD 算法的一种, 可以用于训练 D Q N \mathrm{DQN} DQN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由最优贝尔曼方程推导出。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属于异策略, 允许使用经验回放。由任意行为策略收集经验,存入经验回放数组。事后做经验回放, 用 TD 算法更新 DQN 参数。
  • 如果状态空间 S \mathcal{S} S 、动作空间 A \mathcal{A} A 都是较小的有限离散集合, 那么可以用表格形式的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学习 Q ⋆ Q^{\star} Q 。如今表格形式的 Q \mathrm{Q} Q 学习已经不常用。
  • 理解同策略、异策略、目标策略、行为策略这几个专业术语, 理解同策略与异策略的区别。异策略的好处在于允许做经验回放, 反复利用过去收集的经验。但这不意味着异策略一定优于同策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 DQN

4.2 时间差分(TD)算法

4.3 用TD算法训练DQN

4.4 Q学习算法

上一节用TD算法训练DQN,TD算法是一大类算法,常见的有Q学习和SARSA Q Q Q 学习的目的是学到最优动作价值函数 Q ⋆ Q^{\star} Q, 而 SARSA 的目的是学习动作价值函数 Q π Q_\pi Qπ

Q学习的表格形式是用一个表格 Q ~ \widetilde{Q} Q 来近似 Q ⋆ Q^{\star} Q首先初始化 Q ~ \widetilde{Q} Q , 可以让它是全零的表格。然后用表格形式的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更新 Q ~ \widetilde{Q} Q , 每次更新表格的一个元素。最终 Q ~ \widetilde{Q} Q 会收敛到 Q ⋆ Q^{\star} QQ学习的表格法与策略无关

4.5 同策略(On-policy) 与异策略(Off-policy)

行为策略
  • 定义
    在强化学习中,我们让智能体与环境交互,记录下观测到的状态、动作、奖励,用这些经验来学习一个策略函数。在这一过程中,控制智能体与环境交互的策略被称作行为策略

  • 作用
    收集经验(experience),即观测的状态、动作、奖励

目标策略
  • 定义
    强化学习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策略函数,用这个策略函数来控制智能体。这个策略函数就叫做目标策略。
同策略
  • 定义:用相同的行为策略和目标策略
异策略
  • 定义:用不同的行为策略和目标策略

DQN 是异策略, 行为策略可以不同于目标策略, 可以用任意的行为策略收集经验, 比如最常用的行为策略是 ϵ \epsilon ϵ-greedy:
a t = { argmax ⁡ a Q ( s t , a ; w ) , 以概率  ( 1 − ϵ ) ; 均匀抽取  A 中的一个动作,  以概率  ϵ . a_t= \begin{cases}\operatorname{argmax}_a Q\left(s_t, a ; \boldsymbol{w}\right), & \text { 以概率 }(1-\epsilon) ; \\ \text { 均匀抽取 } \mathcal{A} \text { 中的一个动作, } & \text { 以概率 } \epsilon .\end{cases} at={argmaxaQ(st,a;w), 均匀抽取 A 中的一个动作 以概率 (1ϵ); 以概率 ϵ.

让行为策略带有随机性的好处在于能探索更多没见过的状态。在实验中, 初始的时候让 ϵ \epsilon ϵ 比较大 (比如 ϵ = 0.5 \epsilon=0.5 ϵ=0.5 ) ; 在训练的过程中, 让 ϵ \epsilon ϵ 逐渐衰减, 在几十万步之后衰减到较小的值(比如 ϵ = 0.01 ) \epsilon=0.01 ) ϵ=0.01, 此后固定住 ϵ = 0.01 \epsilon=0.01 ϵ=0.01

异策略的好处是可以用行为策略收集经验, 把 ( s t , a t , r t , s t + 1 ) \left(s_t, a_t, r_t, s_{t+1}\right) (st,at,rt,st+1) 这样的四元组记录到一个数组里, 在事后反复利用这些经验去更新目标策略。这个数组被称作经验回放数组 (replay buffer), 这种训练方式被称作经验回放(experience replay)。注意,经验回放只适用于异策略, 不适用于同策略, 其原因是收集经验时用的行为策略不同于想要训练出的目标策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SARSA算法

  • SARSA 和 Q \mathrm{Q} Q 学习都属于 T D \mathrm{TD} TD 算法, 但是两者有所区别。SARSA 算法的目的是学习动作价值函数 Q π Q_\pi Qπ, 而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目的是学习最优动作价值函数 Q ⋆ Q^{\star} Q 。SARSA 算法是同策略, 而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是异策略。SARSA 不能用经验回放, 而 Q \mathrm{Q} Q 学习可以用经验回放。
  • 价值网络 q ( s , a ; w ) q(s, a ; \boldsymbol{w}) q(s,a;w) 是对动作价值函数 Q π ( s , a ) Q_\pi(s, a) Qπ(s,a) 的近似。可以用 SARSA 算法学习价值网络。
  • 多步 TD 目标是对单步 TD 目标的推广。多步 TD 目标可以平衡蒙特卡洛和自举,取得比单步 TD 目标更好的效果。

5.1 表格形式的SARSA

SARSA表格形式

Actor-Critic方法中,策略函数 π \pi π控制智能体,被当做Actor(运动员);动作价值函数 Q π Q_{\pi} Qπ评价策略的好坏,被当做Critic(评委);SARSA算法尝用于训练评委 Q π Q_{\pi} Qπ

用一个表格表示动作价值函数 Q π ( s , a ) Q_\pi(s, a) Qπ(s,a)该表格与策略函数 π ( a ∣ s ) \pi(a \mid s) π(as) 相关联; 如果 π \pi π 发生变化,表格 Q π Q_\pi Qπ 也会发生变化。因此SARSA算法与策略有关【但注意:Q学习的表格与策略无关】

Q学习与SARSA的对比
  • Q \mathrm{Q} Q 学习的目标是学到表格 Q ~ \tilde{Q} Q~, 作为最优动作价值函数 Q ⋆ Q^{\star} Q 的近似。因为 Q ⋆ Q^{\star} Q π \pi π 无关, 所以在理想情况下, 不论收集经验用的行为策略 π \pi π 是什么, 都不影响 Q \mathrm{Q} Q 学习得到的最优动作价值函数。因此, Q \mathrm{Q} Q 学习属于异策略(off-policy), 允许行为策略区别于目标策略。Q 学习允许使用经验回放, 可以重复利用过时的经验。
  • SARSA 算法的目标是学到表格 q q q, 作为动作价值函数 Q π Q_\pi Qπ 的近似。 Q π Q_\pi Qπ 与一个策略 π \pi π相对应, 用不同的策略 π \pi π, 对应 Q π Q_\pi Qπ 就会不同。策略 π \pi π 越好, Q π Q_\pi Qπ 的值越大。经验回放数组里的经验 ( s j , a j , r j , s j + 1 ) \left(s_j, a_j, r_j, s_{j+1}\right) (sj,aj,rj,sj+1) 是过时的行为策略 π old  \pi_{\text {old }} πold  收集到的, 与当前策略 π now  \pi_{\text {now }} πnow  及其对而不能用过时的 π old  \pi_{\text {old }} πold  收集到的经验。这就是为什么 SARSA 不能用经验回放的原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2 神经网络形式的SARSA

价值网络

价值网络:如果状态空间 S \mathcal{S} S 是无限集, 那么我们无法用一张表格表示 Q π Q_\pi Qπ, 否则表格的行数是无穷。一种可行的方案是用一个神经网络 q ( s , a ; w ) q(s, a ; \boldsymbol{w}) q(s,a;w) 来近似 Q π ( s , a ) Q_\pi(s, a) Qπ(s,a); 理想情况下,
q ( s , a ; w ) = Q π ( s , a ) , ∀ s ∈ S , a ∈ A . q(s, a ; \boldsymbol{w})=Q_\pi(s, a), \quad \forall s \in \mathcal{S}, a \in \mathcal{A} . q(s,a;w)=Qπ(s,a),sS,aA.

这个神经网络 q ( s , a ; w ) q(s, a ; \boldsymbol{w}) q(s,a;w) 被称为价值网络(value network), 其中的 w \boldsymbol{w} w 表示神经网络中可训练的参数。神经网络的结构是人预先设定的(比如有多少层, 每一层的宽度是多少), 而参数 w \boldsymbol{w} w 需要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来学习。

5.3 多步TD 目标

5.4 蒙特卡洛与自举

自举

自举意思是“用一个估算去更新同类的估算”,类似于“自己把自己给举起来”

6.价值学习高级技巧

  • 经验回放可以用于异策略算法。经验回放有两个好处:打破相邻两条经验的相关性、重复利用收集的经验。
  • 优先经验回放是对经验回放的一种改进。在做经验回放的时候,从经验回放数组中做加权随机抽样, T D \mathrm{TD} TD 误差的绝对值大的经验被赋予较大的抽样概率、较小的学习率。
  •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会造成 D Q N \mathrm{DQN} DQN 高估真实的价值。高估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最大化造成 T D \mathrm{TD} TD 目标高估真实价值; 第二, 自举导致高估传播。高估并不是由 DQN 本身的缺陷造成的, 而是由于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不够好。双 Q \mathrm{Q} Q 学习是对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的改进, 可以有效缓解高估。
  • 对决网络与 D Q N \mathrm{DQN} DQN 一样, 都是对最优动作价值函数 Q ⋆ Q_{\star} Q 的近似; 两者的唯一区别在于神经网络结构。对决网络由两部分组成: D ( s , a ; w D ) D\left(s, a ; \boldsymbol{w}^D\right) D(s,a;wD) 是对最优优势函数的近似, V ( s ; w V ) V\left(s ; \boldsymbol{w}^V\right) V(s;wV) 是对最优状态价值函数的近似。对决网络的训练与 D Q N \mathrm{DQN} DQN 完全相同。
  • 噪声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神经网络结构, 神经网络中的参数带有随机噪声。噪声网络可以用于 DQN 等多种深度强化学习模型。噪声网络中的噪声可以鼓励探索, 让智能体尝试不同的动作, 这有利于学到更好的策略。

6.1 经验回放

经验回放定义

经验回放(experience replay)是强化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技巧,可以大幅提升强化学习的表现。经验回放的意思是把智能体与环境交互的记录(即经验)储存到一个数组里,事后反复利用这些经验训练智能体。这个数组被称为经验回放数组(replay buffer)
具体来说, 把智能体的轨迹划分成 ( s t , a t , r t , s t + 1 ) \left(s_t, a_t, r_t, s_{t+1}\right) (st,at,rt,st+1) 这样的四元组, 存入一个数组。要人为指定数组的大小 (记作 b b b )。数组中只保留最近 b b b 条数据; 当数组存满之后, 删掉最旧的数据。数组的大小 b b b 是个需要调的超参数, 会影响训练的结果。通常设置 b b b 1 0 5 ∼ 1 0 6 10^5 \sim 10^6 105106

经验回放的优点
  • 经验回放的一个好处在于打破序列的相关性。 训练 DQN 的时候, 每次我们用一个四元组对 DQN 的参数做一次更新。我们希望相邻两次使用的四元组是独立的。然而当智能体收集经验的时候, 相邻两个四元组 ( s t , a t , r t , s t + 1 ) \left(s_t, a_t, r_t, s_{t+1}\right) (st,at,rt,st+1) ( s t + 1 , a t + 1 , r t + 1 , s t + 2 ) \left(s_{t+1}, a_{t+1}, r_{t+1}, s_{t+2}\right) (st+1,at+1,rt+1,st+2) 有很强的相关性。依次使用这些强关联的四元组训练 DQN,效果往往会很差。经验回放每次从数组里随机抽取一个四元组, 用来对 DQN 参数做一次更新。这样随机抽到的四元组都是独六的, 消除了相关性。

  • 经验回放的另一个好处是重复利用收集到的经验,而不是用一次就丢弃,这样可以用更少的样本数量达到同样的表现。

    注意:暂时还不太理解的点
    在阅读文献的时候请注意“样本数量”(sample complexity)与“更新次数”两者的区别。样本数量是指智能体从环境中获取的奖励r的数量。而一次更新的意思是从经验回放数组里取出一个或多个四元组,用它对参数w 做一次更新。通常来说,样本数量更重要,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收集经验比较困难。比如,在机器人的应用中,需要在现实世界做一次实验才能收集到一条经验,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远大于做一次计算。相对而言,做更新的次数不是那么重要,更新次数只会影响训练时的计算量而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经验回放局限性

经验回放只适用于异策略;不适用于同策略,比如SRASA,REINFORCE,A2C

优先经验回放

优先经验回放(prioritized experience replay)是一种特殊的经验回放方法, 它比普通的经验回放效果更好:既能让收敛更快,也能让收敛时的平均回报更高。经验回放数组里有 b b b 个四元组, 普通经验回放每次均匀抽样得到一个样本——即四元组 ( s j , a j , r j , s j + 1 ) \left(s_j, a_j, r_j, s_{j+1}\right) (sj,aj,rj,sj+1),用它来更新 DQN 的参数。优先经验回放给每个四元组一个权重, 然后根据权重做非均匀随机抽样。如果 DQN 对 ( s j , a j ) \left(s_j, a_j\right) (sj,aj) 的价值判断不准确, 即 Q ( s j , a j ; w ) Q\left(s_j, a_j ; \boldsymbol{w}\right) Q(sj,aj;w) Q ∗ ( s j , a j ) Q^*\left(s_j, a_j\right) Q(sj,aj) 较远,则四元组 ( s j , a j , r j , s j + 1 ) \left(s_j, a_j, r_j, s_{j+1}\right) (sj,aj,rj,sj+1) 应当有较高的权重。

6.2 高估问题及解决方法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有一个缺陷: Q \mathrm{Q} Q 学习训练出的 D Q N \mathrm{DQN} DQN 会高估真实的价值, 而且高估通常是非均匀的。这个缺陷导致 DQN 的表现很差。高估问题并不是 DQN 模型的缺陷, 而是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的缺陷。 Q \mathrm{Q} Q 学习产生高估的原因有两个:第一, 自举导致偏差的传播; 第二, 最大化导致 TD 目标高估真实价值。为了缓解高估, 需要从导致高估的两个原因下手, 改进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双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是一种有效的改进, 可以大幅缓解高估及其危害。

自举导致高估
最大化导致高估
高估的危害

如果高估是均匀的,则高估没有危害;如果高估非均匀,就会有危害

想要避免DQN 的高估,要么切断自举,要么避免最大化造成高估注意,高估并不是DQN 自身的属性,高估纯粹是算法造成的。想要避免高估,就要用更好的算法替代原始的Q学习算法。

使用目标网络

使用目标网络训练DQN可以缓解DQN高估

双Q学习算法

造成 D Q N \mathrm{DQN} DQN 高估的原因不是 D Q N \mathrm{DQN} DQN 模型本身的缺陷, 而是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有不足之处: 第一, 自举造成偏差的传播; 第二, 最大化造成 T D \mathrm{TD} TD 目标的高估。在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中使用目标网络, 可以缓解自举造成的偏差, 但是无助于缓解最大化造成的高估。本小节介绍双 Q \mathbf{Q} Q 学习(double Q \mathrm{Q} Q learning)算法, 它在目标网络的基础上做改进, 缓解最大化造成的高估。
注:本小节介绍的双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在文献中被称作 double D Q N \mathrm{DQN} DQN, 缩写 DDQN。本书不采用 D D Q N \mathrm{DDQN} DDQN 这名字, 因为这个名字比较误导。双 Q \mathrm{Q} Q 学习(即所谓的 DDQN)只是一种 T D \mathbf{T D} TD 算法而已, 它可以把 DQN 训练得更好。双 Q \mathrm{Q} Q 学习并没有用区别于 D Q N \mathrm{DQN} DQN 的模型。本节中的模型只有一个, 就是 D Q N \mathrm{DQN} DQN 。我们讨论的只是训练 D Q N \mathrm{DQN} DQN 的三种 T D \mathrm{TD} TD 算法:原始的 Q \mathrm{Q} Q 学习、用目标网络的 Q \mathrm{Q} Q 学习、双 Q \mathrm{Q} Q 学习。

下面是三种算法的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1:如果使用原始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 自举和最大化都会造成严重高估。在实践中, 应当尽量使用双 Q \mathrm{Q} Q 学习, 它是三种算法中最好的。

注2:如果使用 SARSA 算法(比如在 actor-critic 中), 自举的问题依然存在, 但是不存在最大化造成高估这一问题。对于 SARSA, 只需要解决自举问题, 所以应当将目标网络应用到 SARSA。

6.3 对决网络

对决网络 (dueling network)是对 DQN 的神经网络结构的改进。它的基本想法是将最优动作价值 Q ⋆ Q^{\star} Q 分解成最优状态价值 V ⋆ V_{\star} V 加最优优势 D ⋆ D_{\star} D 。对决网络的训练与 D Q N \mathrm{DQN} DQN 完全相同, 可以用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或者双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

6.4 噪声网络

噪声网络(noisy net)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 可以显著提高 DQN 的表现。噪声网络的应用不局限于 DQN, 它可以用于几乎所有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

噪声网络的原理

把神经网络中的参数 w \boldsymbol{w} w 替换成 μ + σ ∘ ξ \mu+\sigma \circ \xi μ+σξ 。此处的 μ , σ , ξ \mu, \sigma, \xi μ,σ,ξ 的形状与 w \boldsymbol{w} w完全相同。 μ 、 σ \mu 、 \sigma μσ 分别表示均值和标准差, 它们是神经网络的参数, 需要从经验中学习。 ξ \boldsymbol{\xi} ξ 是随机噪声, 它的每个元素独立从标准正态分布 N ( 0 , 1 ) \mathcal{N}(0,1) N(0,1) 中随机抽取。符号“o”表示逐项乘积。如果 w \boldsymbol{w} w 是向量, 那么有
w i = μ i + σ i ⋅ ξ i . w_i=\mu_i+\sigma_i \cdot \xi_i . wi=μi+σiξi.

如果 w w w 是矩阵, 那么有
w i j = μ i j + σ i j ⋅ ξ i j . w_{i j}=\mu_{i j}+\sigma_{i j} \cdot \xi_{i j} . wij=μij+σijξij.

噪声网络的意思是参数 w \boldsymbol{w} w 的每个元素 w i w_i wi 从均值为 μ i \mu_i μi 、标准差为 σ i \sigma_i σi 的正态分布中抽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部分:策略学习

7.策略梯度方法

  • 可以用神经网络 π ( a ∣ s ; θ ) \pi(a \mid s ; \boldsymbol{\theta}) π(as;θ) 近似策略函数。策略学习的目标函数是 J ( θ ) = E S [ V π ( S ) ] J(\boldsymbol{\theta})=\mathbb{E}_S\left[V_\pi(S)\right] J(θ)=ES[Vπ(S)],它的值越大, 意味着策略越好。
  • 策略梯度指的是 J ( θ ) J(\boldsymbol{\theta}) J(θ) 关于策略了参数 θ \boldsymbol{\theta} θ 的梯度。策略梯度定理将策略梯度表示成
    g ( s , a ; θ ) ≜ Q π ( s , a ) ⋅ ∇ θ ln ⁡ π ( a ∣ s ; θ ) \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 \triangleq Q_\pi(s, a) \cdot \nabla_{\boldsymbol{\theta}} \ln \pi(a \mid s ; \boldsymbol{\theta}) g(s,a;θ)Qπ(s,a)θlnπ(as;θ)的期望。
  • REINFORCE 算法用实际观测的回报 u u u 近似 Q π ( s , a ) Q_\pi(s, a) Qπ(s,a), 从而把 g ( s , a ; θ ) \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 g(s,a;θ) 近似成:
    g ~ ( s , a ; θ ) ≜ u ⋅ ∇ θ ln ⁡ π ( a ∣ s ; θ ) . \tilde{\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 \triangleq u \cdot \nabla_{\boldsymbol{\theta}} \ln \pi(a \mid s ; \boldsymbol{\theta}) . g~(s,a;θ)uθlnπ(as;θ).REINFORCE 算法做梯度上升更新策略网络: θ ← θ + β ⋅ g ~ ( s , a ; θ ) \boldsymbol{\theta} \leftarrow \boldsymbol{\theta}+\beta \cdot \tilde{\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 θθ+βg~(s,a;θ)
  • Actor-critic 用价值网络 q ( s , a ; w ) q(s, a ; \boldsymbol{w}) q(s,a;w) 近似 Q π ( s , a ) Q_\pi(s, a) Qπ(s,a), 从而把 g ( s , a ; θ ) \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 g(s,a;θ) 近似成:
    g ^ ( s , a ; θ ) ≜ q ( s , a ; w ) ⋅ ∇ θ ln ⁡ π ( a ∣ s ; θ ) . \widehat{\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 \triangleq q(s, a ; \boldsymbol{w}) \cdot \nabla_{\boldsymbol{\theta}} \ln \pi(a \mid s ; \boldsymbol{\theta}) . g (s,a;θ)q(s,a;w)θlnπ(as;θ).
    Actor-critic 用 SARSA 算法更新价值网络 q q q, 用梯度上升更新策略网络: θ ← θ + β \boldsymbol{\theta} \leftarrow \boldsymbol{\theta}+\beta θθ+β. g ^ ( s , a ; θ ) \widehat{\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 g (s,a;θ)

策略网络→策略学习描述成最大化问题→策略梯度→用REINFORCE和Actor-critic训练策略网络→本章介绍的REINFORCE 和actor-critic 只是帮助大家理解算法而已,实际效果并不好

7.1 策略网络

策略学习

策略学习的意思是通过求解一个优化问题,学出最优策略函数或它的近似函数(比如策略网络)

策略网络

用神经网络 π ( a ∣ s ; θ ) \pi(a \mid s ; \boldsymbol{\theta}) π(as;θ) 近似策略函数 π ( a ∣ s ) \pi(a \mid s) π(as) 。神经网络 π ( a ∣ s ; θ ) \pi(a \mid s ; \boldsymbol{\theta}) π(as;θ) 被称为策略网络。 θ \boldsymbol{\theta} θ 表示神经网络的参数; 一开始随机初始化 θ \theta θ, 随后利用收集的状态、动作、奖励去更新 θ \boldsymbol{\theta} 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2 策略学习的目标函数

  • 回报 U t U_t Ut 是从 t t t 时刻开始的所有奖励之和。 U t U_t Ut 依赖于 t t t 时刻开始的所有状态和动作:
    S t , A t , S t + 1 , A t + 1 , S t + 2 , A t + 2 , ⋯ S_t, A_t, S_{t+1}, A_{t+1}, \quad S_{t+2}, A_{t+2}, \cdots St,At,St+1,At+1,St+2,At+2,
    t t t 时刻, U t U_t Ut 是随机变量, 它的不确定性来自于未来未知的状态和动作。

  • 动作价值函数的定义是:
    Q π ( s t , a t ) = E [ U t ∣ S t = s t , A t = a t ] . Q_\pi\left(s_t, a_t\right)=\mathbb{E}\left[U_t \mid S_t=s_t, A_t=a_t\right] . Qπ(st,at)=E[UtSt=st,At=at].条件期望把 t t t 时刻状态 s t s_t st 和动作 a t a_t at 看做已知观测值, 把 t + 1 t+1 t+1 时刻后的状态和动作看做未知变量, 并消除这些变量。

  • 状态价值函数的定义:
    V π ( s t ) = E A t ∼ π ( ⋅ ∣ s t ; θ ) [ Q π ( s t , A t ) ] . V_\pi\left(s_t\right)=\mathbb{E}_{A_t \sim \pi\left(\cdot \mid s_t ; \theta\right)}\left[Q_\pi\left(s_t, A_t\right)\right] . Vπ(st)=EAtπ(st;θ)[Qπ(st,At)].状态价值既依赖于当前状态 s t s_t st, 也依赖于策略网络 π \pi π 的参数 θ \boldsymbol{\theta} θ

    • 当前状态 s t s_t st 越好, 则 V π ( s t ) V_\pi\left(s_t\right) Vπ(st) 越大, 即回报 U t U_t Ut 的期望越大。例如, 在超级玛丽游戏中, 如果玛丽奥已经接近终点(也就是说当前状态 s t s_t st 很好), 那么回报的期望就会很大。
    • 策略 π \pi π 越好(即参数 θ \boldsymbol{\theta} θ 越好), 那么 V π ( s t ) V_\pi\left(s_t\right) Vπ(st) 也会越大。例如, 从同一起点出发打游戏, 高手(好的策略)的期望回报远高于初学者(差的策略)。

    如果一个策略很好, 那么状态价值 V π ( S ) V_\pi(S) Vπ(S) 的均值应当很大。因此我们定义目标函数:
    J ( θ ) = E S [ V π ( S ) ] J(\boldsymbol{\theta})=\mathbb{E}_S\left[V_\pi(S)\right] J(θ)=ES[Vπ(S)]
    这个目标函数排除掉了状态 S S S 的因素, 只依赖于策略网络 π \pi π 的参数 θ \boldsymbol{\theta} θ; 策略越好, 则 J ( θ ) J(\theta) J(θ) 越大。所以策略学习可以描述为这样一个优化问题:
    max ⁡ θ J ( θ ) \max _{\boldsymbol{\theta}} J(\boldsymbol{\theta}) θmaxJ(θ)
    希望通过对策略网络参数 θ \boldsymbol{\theta} θ 的更新, 使得目标函数 J ( θ ) J(\boldsymbol{\theta}) J(θ) 越来越大, 也就意味着策略网络越来越强。想要求解最大化问题, 显然可以用梯度上升更新 θ \boldsymbol{\theta} θ, 使得 J ( θ ) J(\boldsymbol{\theta}) J(θ) 增大。设当前策略网络的参数为 θ now  \theta_{\text {now }} θnow , 做梯度上升更新参数, 得到新的参数 θ new  \theta_{\text {new }} θnew  :
    θ new  ← θ now  + β ⋅ ∇ θ J ( θ now  ) . \boldsymbol{\theta}_{\text {new }} \leftarrow \boldsymbol{\theta}_{\text {now }}+\beta \cdot \nabla_{\boldsymbol{\theta}} J\left(\boldsymbol{\theta}_{\text {now }}\right) . θnew θnow +βθJ(θnow ).
    此处的 β \beta β 是学习率, 需要手动调整。上面的公式就是训练策略网络的基本思路, 其中的梯度
    ∇ θ J ( θ now  ) ≜ ∂ J ( θ ) ∂ θ ∣ θ = θ now  \left.\nabla_{\boldsymbol{\theta}} J\left(\boldsymbol{\theta}_{\text {now }}\right) \triangleq \frac{\partial J(\boldsymbol{\theta})}{\partial \boldsymbol{\theta}}\right|_{\boldsymbol{\theta}=\theta_{\text {now }}} θJ(θnow )θJ(θ) θ=θnow 
    被称作策略梯度。策略梯度可以写成下面定理中的期望形式。之后的算法推导都要基于这个定理, 并对其中的期望做近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3 策略梯度定理的证明

证明过程见书

近似策略梯度

策略学习可以描述为一个最大化问题:

max ⁡ θ { J ( θ ) ≜ E S [ V π ( S ) ] } . \max _\theta\left\{J(\theta) \triangleq \mathbb{E}_S\left[V_\pi(S)\right]\right\} . θmax{J(θ)ES[Vπ(S)]}.

求解这个最大化问题最简单的算法就是梯度上升:
θ ← θ + β ⋅ ∇ θ J ( θ ) . \boldsymbol{\theta} \leftarrow \boldsymbol{\theta}+\beta \cdot \nabla_{\boldsymbol{\theta}} J(\theta) . θθ+βθJ(θ).

其中的 ∇ θ J ( θ ) \nabla_\theta J(\theta) θJ(θ) 是策略梯度。

策略梯度表示为:
∇ θ J ( θ ) = E S [ E A ∼ π ( ⋅ ∣ S ; θ ) [ Q π ( S , A ) ⋅ ∇ θ ln ⁡ π ( A ∣ S ; θ ) ] ] . \nabla_{\boldsymbol{\theta}} J(\boldsymbol{\theta})=\mathbb{E}_S\left[\mathbb{E}_{A \sim \pi(\cdot \mid S ; \boldsymbol{\theta})}\left[Q_\pi(S, A) \cdot \nabla_{\boldsymbol{\theta}} \ln \pi(A \mid S ; \boldsymbol{\theta})\right]\right] . θJ(θ)=ES[EAπ(S;θ)[Qπ(S,A)θlnπ(AS;θ)]].

解析求出这个期望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们并不知道状态 S S S 概率密度函数; 即使我们知道 S S S 的概率密度函数, 能够通过连加或者定积分求出期望, 我们也不愿意这样做, 因为连加或者定积分的计算量非常大。

回忆一下, 第 2 章介绍了期望的蒙特卡洛近似方法, 可以将这种方法用于近似策略梯度。每次从环境中观测到一个状态 s s s, 它相当于随机变量 S S S 的观测值。然后再根据当前的策略网络(策略网络的参数必须是最新的)随机抽样得出一个动作:
a ∼ π ( ⋅ ∣ s ; θ ) . a \sim \pi(\cdot \mid s ; \theta) . aπ(s;θ).

计算随机梯度:
g ( s , a ; θ ) ≜ Q π ( s , a ) ⋅ ∇ θ ln ⁡ π ( a ∣ s ; θ ) . \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 \triangleq Q_\pi(s, a) \cdot \nabla_{\boldsymbol{\theta}} \ln \pi(a \mid s ; \boldsymbol{\theta}) . g(s,a;θ)Qπ(s,a)θlnπ(as;θ).

很显然, g ( s , a ; θ ) \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 g(s,a;θ) 是策略梯度 ∇ θ J ( θ ) \nabla_{\boldsymbol{\theta}} J(\boldsymbol{\theta}) θJ(θ) 的无偏估计:
∇ θ J ( θ ) = E S [ E A ∼ π ( ⋅ ∣ S ; θ ) [ g ( S , A ; θ ) ] ] \nabla_{\boldsymbol{\theta}} J(\boldsymbol{\theta})=\mathbb{E}_S\left[\mathbb{E}_{A \sim \pi(\cdot \mid S ; \boldsymbol{\theta})}[\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right] θJ(θ)=ES[EAπ(S;θ)[g(S,A;θ)]]
应用上述结论, 我们可以做随机梯度上升来更新 θ \boldsymbol{\theta} θ, 使得目标函数 J ( θ ) J(\theta) J(θ) 逐渐增长:
θ ← θ + β ⋅ g ( s , a ; θ ) . \boldsymbol{\theta} \leftarrow \boldsymbol{\theta}+\beta \cdot \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 . θθ+βg(s,a;θ).

此处的 β \beta β 是学习率, 需要手动调整。但是这种方法仍然不可行, 我们计算不出 g ( s , a ; θ ) \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 g(s,a;θ),原因在于我们不知道动作价值函数 Q π ( s , a ) Q_\pi(s, a) Qπ(s,a) 。在后面两节中, 我们用两种方法对 Q π ( s , a ) Q_\pi(s, a) Qπ(s,a)做近似: 一种方法是 REINFORCE, 用实际观测的回报 u u u 近似 Q π ( s , a ) Q_\pi(s, a) Qπ(s,a); 另一种方法是 actor-critic, 用神经网络 q ( s , a ; w ) q(s, a ; \boldsymbol{w}) q(s,a;w) 近似 Q π ( s , a ) Q_\pi(s, a) Qπ(s,a)

7.4 REINFORCE

策略梯度 ∇ θ J ( θ ) \nabla_{\boldsymbol{\theta}} J(\boldsymbol{\theta}) θJ(θ)无偏估计是下面的随机梯度:
g ( s , a ; θ ) ≜ Q π ( s , a ) ⋅ ∇ θ ln ⁡ π ( a ∣ s ; θ ) . \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 \triangleq Q_\pi(s, a) \cdot \nabla_{\boldsymbol{\theta}} \ln \pi(a \mid s ; \boldsymbol{\theta}) . g(s,a;θ)Qπ(s,a)θlnπ(as;θ).

但是其中的动作价值函数 Q π Q_\pi Qπ 是未知的,导致无法直接计算 g ( s , a ; θ ) \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 g(s,a;θ) 。REINFORCE 进一步对 Q π Q_\pi Qπ 做蒙特卡洛近似, 把它替换成回报 u u u

REINFORCE简化推导

设一局游戏有 n n n 步, 一局中的奖励记作 R 1 , ⋯ , R n R_1, \cdots, R_n R1,,Rn t t t 时刻的折扣回报定义为:
U t = ∑ k = t n γ k − t ⋅ R k U_t=\sum_{k=t}^n \gamma^{k-t} \cdot R_k Ut=k=tnγktRk

而动作价值定义为 U t U_t Ut 的条件期望:
Q π ( s t , a t ) = E [ U t ∣ S t = s t , A t = a t ] . Q_\pi\left(s_t, a_t\right)=\mathbb{E}\left[U_t \mid S_t=s_t, A_t=a_t\right] . Qπ(st,at)=E[UtSt=st,At=at].

我们可以用蒙特卡洛近似上面的条件期望。从时刻 t t t 开始, 智能体完成一局游戏, 观测到全部奖励 r t , ⋯ , r n r_t, \cdots, r_n rt,,rn, 然后可以计算出 u t = ∑ k = t n γ k − t ⋅ r k u_t=\sum_{k=t}^n \gamma^{k-t} \cdot r_k ut=k=tnγktrk因为 u t u_t ut 是随机变量 U t U_t Ut 的观测值, 所以 u t u_t ut 是上面公式中期望的蒙特卡洛近似(不太理解)。在实践中, 可以用 u t u_t ut 代替 Q π ( s t , a t ) Q_\pi\left(s_t, a_t\right) Qπ(st,at),那么随机梯度 g ( s t , a t ; θ ) \boldsymbol{g}\left(s_t, a_t ; \boldsymbol{\theta}\right) g(st,at;θ) 可以近似成
g ~ ( s t , a t ; θ ) = u t ⋅ ∇ θ ln ⁡ π ( a t ∣ s t ; θ ) . \tilde{\boldsymbol{g}}\left(s_t, a_t ; \boldsymbol{\theta}\right)=u_t \cdot \nabla_{\boldsymbol{\theta}} \ln \pi\left(a_t \mid s_t ; \boldsymbol{\theta}\right) . g~(st,at;θ)=utθlnπ(atst;θ).
g ~ \tilde{\boldsymbol{g}} g~ g \boldsymbol{g} g 的无偏估计,所以也是策略梯度 ∇ θ J ( θ ) \nabla_{\boldsymbol{\theta}} J(\boldsymbol{\theta}) θJ(θ) 的无偏估计; g ~ \tilde{\boldsymbol{g}} g~ 也是一种随机梯度。
我们可以用反向传播计算出 ln ⁡ π \ln \pi lnπ 关于 θ \boldsymbol{\theta} θ 的梯度, 而且可以实际观测到 u t u_t ut, 于是我们可以实际计算出随机梯度 g ~ \tilde{\boldsymbol{g}} g~ 的值。有了随机梯度的值, 我们可以做随机梯度上升更新策略网络参数 θ \theta θ :
θ ← θ + β ⋅ g ~ ( s t , a t ; θ ) . \boldsymbol{\theta} \leftarrow \boldsymbol{\theta}+\beta \cdot \tilde{\boldsymbol{g}}\left(s_t, a_t ; \boldsymbol{\theta}\right) . θθ+βg~(st,at;θ).

根据上述推导, 我们得到了训练策略网络的算法, 即 REINFORCE。

训练流程

当前策略网络的参数是 θ now。  \theta_{\text {now。 }} θnow  REINFORCE 执行下面的步骤对策略网络的参数做一次更新:

  1. 用策略网络 θ now  \theta_{\text {now }} θnow  控制智能体从头开始玩一局游戏 从开始玩到结束?, 得到一条轨迹 (trajectory):
    s 1 , a 1 , r 1 , s 2 , a 2 , r 2 , ⋯ , s n , a n , r n . s_1, a_1, r_1, \quad s_2, a_2, r_2, \quad \cdots, \quad s_n, a_n, r_n . s1,a1,r1,s2,a2,r2,,sn,an,rn.

  2. 计算所有的回报:
    u t = ∑ k = t n γ k − t ⋅ r k , ∀ t = 1 , ⋯ , n u_t=\sum_{k=t}^n \gamma^{k-t} \cdot r_k, \quad \forall t=1, \cdots, n ut=k=tnγktrk,t=1,,n

  3. { ( s t , a t ) } t = 1 n \left\{\left(s_t, a_t\right)\right\}_{t=1}^n {(st,at)}t=1n 作为数据, 做反向传播计算:
    ∇ θ ln ⁡ π ( a t ∣ s t ; θ now  ) , ∀ t = 1 , ⋯ , n . \nabla_{\boldsymbol{\theta}} \ln \pi\left(a_t \mid s_t ; \boldsymbol{\theta}_{\text {now }}\right), \quad \forall t=1, \cdots, n . θlnπ(atst;θnow ),t=1,,n.

  4. 做随机梯度上升更新策略网络参数:
    θ new  ← θ now  + β ⋅ ∑ t = 1 n γ t − 1 ⋅ u t ⋅ ∇ θ ln ⁡ π ( a t ∣ s t ; θ now  ) ⏟ 即随机梯度  g ~ ( s t , a t ; θ now  ) . \boldsymbol{\theta}_{\text {new }} \leftarrow \boldsymbol{\theta}_{\text {now }}+\beta \cdot \sum_{t=1}^n \gamma^{t-1} \cdot \underbrace{u_t \cdot \nabla_{\boldsymbol{\theta}} \ln \pi\left(a_t \mid s_t ; \boldsymbol{\theta}_{\text {now }}\right)}_{\text {即随机梯度 } \tilde{\boldsymbol{g}}\left(s_t, a_t ; \theta_{\text {now }}\right)} . θnew θnow +βt=1nγt1即随机梯度 g~(st,at;θnow ) utθlnπ(atst;θnow ).

注:在算法最后一步中, 随机梯度前面乘以系数 γ t − 1 \gamma^{t-1} γt1 。读者可能会好奇, 为什么需要这个系数呢? 原因是这样的: 前面 REINFORCE 的推导是简化的, 而非严谨的数学推导; 按照我们简化的推导, 不应该乘以系数 γ t − 1 \gamma^{t-1} γt1 。下一小节做严格的数学推导, 得出的 REINFORCE 算法需要系数 γ t − 1 \gamma^{t-1} γt1 。读者只要知道这个事实就行了, 不必读懂下一小节的数学推导。
注:REINFORCE 属于同策略(on-policy), 要求行为策略(behavior policy)与目标策略 (target policy)相同, 两者都必须是策略网络 π ( a ∣ s ; θ now  ) \pi\left(a \mid s ; \boldsymbol{\theta}_{\text {now }}\right) π(as;θnow ), 其中 θ now  \boldsymbol{\theta}_{\text {now }} θnow  是策略网络当前的参数。所以经验回放不适用于 REINFORCE。

7.5 Actor-Critic

本节的actor-critic用神经网络近似 Q π Q_{\pi} Qπ

价值网络

Actor-critic 方法用一个神经网络近似动作价值函数 Q π ( s , a ) Q_\pi(s, a) Qπ(s,a), 这个神经网络叫做“价值网络”, 记为 q ( s , a ; w ) q(s, a ; \boldsymbol{w}) q(s,a;w), 其中的 w \boldsymbol{w} w 表示神经网络中可训练的参数。价值网络的输入是状态 s s s, 输出是每个动作的价值。

虽然价值网络 q ( s , a ; w ) q(s, a ; \boldsymbol{w}) q(s,a;w) 与之前学的 DQN 有相同的结构, 但是两者的意义不同, 训练算法也不同。

  • 价值网络是对动作价值函数 Q π ( s , a ) Q_\pi(s, a) Qπ(s,a) 的近似。而 DQN 则是对最优动作价值函数 Q ⋆ ( s , a ) Q_{\star}(s, a) Q(s,a) 的近似。
  • 对价值网络的训练使用的是 SARSA 算法, 它属于同策略, 不能用经验回放。对 DQN 的训练使用的是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 它属于异策略, 可以用经验回放。
算法推导
  • 训练策略网络

    训练策略网络的基本想法是用策略梯度 ∇ θ J ( θ ) \nabla_\theta J(\theta) θJ(θ) 的近似来更新参数 θ \boldsymbol{\theta} θ 。之前我们推导过策略梯度的无偏估计:
    g ( s , a ; θ ) ≜ Q π ( s , a ) ⋅ ∇ θ ln ⁡ π ( a ∣ s ; θ ) . \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 \triangleq Q_\pi(s, a) \cdot \nabla_{\boldsymbol{\theta}} \ln \pi(a \mid s ; \boldsymbol{\theta}) . g(s,a;θ)Qπ(s,a)θlnπ(as;θ).
    价值网络 q ( s , a ; w ) q(s, a ; \boldsymbol{w}) q(s,a;w) 是对动作价值函数 Q π ( s , a ) Q_\pi(s, a) Qπ(s,a) 的近似,所以把上面公式中的 Q π Q_\pi Qπ 替换成价值网络,得到近似策略梯度:
    g ^ ( s , a ; θ ) ≜ q ( s , a ; w ) ⏟ 评委的打分  ⋅ ∇ θ ln ⁡ π ( a ∣ s ; θ ) . \widehat{\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 \triangleq \underbrace{q(s, a ; \boldsymbol{w})}_{\text {评委的打分 }} \cdot \nabla_{\boldsymbol{\theta}} \ln \pi(a \mid s ; \boldsymbol{\theta}) . g (s,a;θ)评委的打分  q(s,a;w)θlnπ(as;θ).
    最后做梯度上升更新策略网络的参数:
    θ ← θ + β ⋅ g ^ ( s , a ; θ ) . \boldsymbol{\theta} \leftarrow \boldsymbol{\theta}+\beta \cdot \widehat{\boldsymbol{g}}(s, a ; \boldsymbol{\theta}) . θθ+βg (s,a;θ).

  • 训练价值网络——SARSA
训练过程

下面概括 actor-critic 训练流程。设当前策略网络参数是 θ now  \theta_{\text {now }} θnow , 价值网络参数是 w now。  w_{\text {now。 }} wnow 执行下面的步骤, 将参数更新成 θ new  \theta_{\text {new }} θnew  w new  w_{\text {new }} wnew  :

  1. 观测到当前状态 s t s_t st, 根据策略网络做决策: a t ∼ π ( ⋅ ∣ s t ; θ now  ) a_t \sim \pi\left(\cdot \mid s_t ; \boldsymbol{\theta}_{\text {now }}\right) atπ(st;θnow ), 并让智能体执行动作 a t a_t at
  2. 从环境中观测到奖励 r t r_t rt 和新的状态 s t + 1 s_{t+1} st+1
  3. 根据策略网络做决策: a ~ t + 1 ∼ π ( ⋅ ∣ s t + 1 ; θ now  ) \tilde{a}_{t+1} \sim \pi\left(\cdot \mid s_{t+1} ; \boldsymbol{\theta}_{\text {now }}\right) a~t+1π(st+1;θnow ), 但不让智能体执行动作 a ~ t + 1 \tilde{a}_{t+1} a~t+1
  4. 让价值网络打分:
    q ^ t = q ( s t , a t ; w now  ) 和  q ^ t + 1 = q ( s t + 1 , a ~ t + 1 ; w now  ) \widehat{q}_t=q\left(s_t, a_t ; \boldsymbol{w}_{\text {now }}\right) \quad \text { 和 } \quad \widehat{q}_{t+1}=q\left(s_{t+1}, \tilde{a}_{t+1} ; \boldsymbol{w}_{\text {now }}\right) q t=q(st,at;wnow )  q t+1=q(st+1,a~t+1;wnow )
  5. 计算 TD 目标和 TD 误差:
    y ^ t = r t + γ ⋅ q ^ t + 1 和  δ t = q ^ t − y ^ t .  \widehat{y}_t=r_t+\gamma \cdot \widehat{q}_{t+1} \quad \text { 和 } \quad \delta_t=\widehat{q}_t-\widehat{y}_t \text {. } y t=rt+γq t+1  δt=q ty t
  6. 更新价值网络:
    w new  ← w now  − α ⋅ δ t ⋅ ∇ w q ( s t , a t ; w now  ) . \boldsymbol{w}_{\text {new }} \leftarrow \boldsymbol{w}_{\text {now }}-\alpha \cdot \delta_t \cdot \nabla_{\boldsymbol{w}} q\left(s_t, a_t ; \boldsymbol{w}_{\text {now }}\right) . wnew wnow αδtwq(st,at;wnow ).
  7. 更新策略网络:
    θ new  ← θ now  + β ⋅ q ^ t ⋅ ∇ θ ln ⁡ π ( a t ∣ s t ; θ now  ) . \boldsymbol{\theta}_{\text {new }} \leftarrow \boldsymbol{\theta}_{\text {now }}+\beta \cdot \widehat{q}_t \cdot \nabla_{\boldsymbol{\theta}} \ln \pi\left(a_t \mid s_t ; \boldsymbol{\theta}_{\text {now }}\right) . θnew θnow +βq tθlnπ(atst;θnow ).
用目标网络改进训练

第 6.2 节讨论了 Q Q Q 学习中的自举及其危害, 以及用目标网络(target network)缓解自举造成的偏差。SARSA 算法中也存在自举一一即用价值网络自己的估值 q ^ t + 1 \widehat{q}_{t+1} q t+1 去更新价值网络自己; 我们同样可以用目标网络计算 TD 目标, 从而缓解偏差。把目标网络记作 q ( s , a ; w − ) q\left(s, a ; \boldsymbol{w}^{-}\right) q(s,a;w), 它的结构与价值网络相同, 但是参数不同。使用目标网络计算 TD 目标, 那么 actor-critic 的训练就变成了:

  1. 观测到当前状态 s t s_t st, 根据策略网络做决策: a t ∼ π ( ⋅ ∣ s t ; θ now  ) a_t \sim \pi\left(\cdot \mid s_t ; \boldsymbol{\theta}_{\text {now }}\right) atπ(st;θnow ), 并让智能体执行动作 a t a_t at
  2. 从环境中观测到奖励 r t r_t rt 和新的状态 s t + 1 s_{t+1} st+1
  3. 根据策略网络做决策: a ~ t + 1 ∼ π ( ⋅ ∣ s t + 1 ; θ now  ) \tilde{a}_{t+1} \sim \pi\left(\cdot \mid s_{t+1} ; \boldsymbol{\theta}_{\text {now }}\right) a~t+1π(st+1;θnow ), 但是不让智能体执行动作 a ~ t + 1 \tilde{a}_{t+1} a~t+1
  4. 让价值网络给 ( s t , a t ) \left(s_t, a_t\right) (st,at) 打分:
    q ^ t = q ( s t , a t ; w now  ) . \widehat{q}_t=q\left(s_t, a_t ; \boldsymbol{w}_{\text {now }}\right) . q t=q(st,at;wnow ).
  5. 让目标网络给 ( s t + 1 , a ~ t + 1 ) \left(s_{t+1}, \tilde{a}_{t+1}\right) (st+1,a~t+1) 打分:
    q ~ t + 1 = q ( s t + 1 , a ~ t + 1 ; w now  − ) \widetilde{q}_{t+1}=q\left(s_{t+1}, \tilde{a}_{t+1} ; \boldsymbol{w}_{\text {now }}^{-}\right) q t+1=q(st+1,a~t+1;wnow )
  6. 计算 TD 目标和 TD 误差:
    y ^ t − = r t + γ ⋅ q ^ t + 1 − 和  δ t = q t ^ − y ^ t − .  \widehat{y}_t^{-}=r_t+\gamma \cdot \widehat{q}_{t+1}^{-} \quad \text { 和 } \quad \delta_t=\widehat{q_t}-\widehat{y}_t^{-} \text {. } y t=rt+γq t+1  δt=qt y t
  7. 更新价值网络:
    w new  ← w now  − α ⋅ δ t ⋅ ∇ w q ( s t , a t ; w now  ) \boldsymbol{w}_{\text {new }} \leftarrow \boldsymbol{w}_{\text {now }}-\alpha \cdot \delta_t \cdot \nabla_w q\left(s_t, a_t ; \boldsymbol{w}_{\text {now }}\right) wnew wnow αδtwq(st,at;wnow )
  8. 更新策略网络:
    θ new  ← θ now  + β ⋅ q ^ t ⋅ ∇ θ ln ⁡ π ( a t ∣ s t ; θ now  ) . \boldsymbol{\theta}_{\text {new }} \leftarrow \boldsymbol{\theta}_{\text {now }}+\beta \cdot \widehat{q}_t \cdot \nabla_{\boldsymbol{\theta}} \ln \pi\left(a_t \mid s_t ; \boldsymbol{\theta}_{\text {now }}\right) . θnew θnow +βq tθlnπ(atst;θnow ).
  9. τ ∈ ( 0 , 1 ) \tau \in(0,1) τ(0,1) 是需要手动调整的超参数。做加权平均更新目标网络的参数:
    w new  − ← τ ⋅ w new  + ( 1 − τ ) ⋅ w now  − . \boldsymbol{w}_{\text {new }}^{-} \leftarrow \tau \cdot \boldsymbol{w}_{\text {new }}+(1-\tau) \cdot \boldsymbol{w}_{\text {now }}^{-} . wnew τwnew +(1τ)wnow .

8.带基线的策略梯度方法

上一章推导出策略梯度, 并介绍了两种策略梯度方法,REINFORCE 和 actor-critic。虽然上一章的方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是在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本章介绍的带基线的策略梯度(policy gradient with baseline)可以大幅提升策略梯度方法的表现。使用基线 (baseline) 之后, REINFORCE 变成 REINFORCE with baseline, actor-critic 变成 advantage actor-critic (A2C)。|

  • 在策略梯度中加入基线 (baseline) 可以降低方差, 显著提升实验效果。实践中常用 b = V π ( s ) b=V_\pi(s) b=Vπ(s) 作为基线。
  • 可以用基线来改进 REINFORCE 算法。价值网络 v ( s ; w ) v(s ; \boldsymbol{w}) v(s;w) 近似状态价值函数 V π ( s ) V_\pi(s) Vπ(s),把 v ( s ; w ) v(s ; \boldsymbol{w}) v(s;w) 作为基线。用策略梯度上升来更新策略网络 π ( a ∣ s ; θ ) \pi(a \mid s ; \boldsymbol{\theta}) π(as;θ) 。用蒙特卡洛(而非自举)来更新价值网络 v ( s ; w ) v(s ; \boldsymbol{w}) v(s;w)
  • 可以用基线来改进 actor-critic, 得到的方法叫做 advantage actor-critic (A2C), 它也有一个策略网络 π ( a ∣ s ; θ ) \pi(a \mid s ; \boldsymbol{\theta}) π(as;θ) 和一个价值网络 v ( s ; θ ) v(s ; \boldsymbol{\theta}) v(s;θ) 。用策略梯度上升来更新策略网络, 用 T D \mathrm{TD} TD 算法来更新价值网络。

9.策略学习高级技巧

本章介绍策略学习的高级技巧

  • 置信域方法指的是一大类数值优化算法, 通常用于求解非凸问题。对于一个最大化问题,算法重复两个步骤一一做近似、最大化一一直到算法收玫。
  • 置信域策略优化 (TRPO) 是一种置信域算法, 它的目标是最大化目标函数 J ( θ ) = J(\theta)= J(θ)= E S [ V π ( S ) ] \mathbb{E}_S\left[V_\pi(S)\right] ES[Vπ(S)] 。与策略梯度算法相比, TRPO 的优势在于更好的稳定性、用更少的样本达到收敛。
  • 策略学习中常用熵正则这种技巧, 即鼓励策略网络输出的概率分布有较大的熵。熵越大, 概率分布越均匀; 摘越小, 概率质量越集中在少数动作上。

10.连续控制

本书前面章节的内容全部都是离散控制, 即动作空间是一个离散的集合, 比如超级玛丽游戏中的动作空间 A = { \mathcal{A}=\{ A={ 左, 右, 上 } \} } 就是个离散集合。本章的内容是连续控制, 即动作空间是个连续集合, 比如汽车的转向 A = [ − 4 0 ∘ , 4 0 ∘ ] \mathcal{A}=\left[-40^{\circ}, 40^{\circ}\right] A=[40,40] 就是连续集合。如果把连续动作空间做离散化, 那么离散控制的方法就能直接解决连续控制问题; 我们在第10.1节讨论连续集合的离散化。然而更好的办法是直接用连续控制方法, 而非离散化之后借用离散控制方法。本章介绍两种连续控制方法:第10.2节介绍确定策略网络, 第10.5节介绍随机策略网络。

  • 离散控制问题的动作空间 A \mathcal{A} A 是个有限的离散集,连续控制问题的动作空间 A \mathcal{A} A 是个连续集。如果想将 DQN 等离散控制方法应用到连续控制问题, 可以对连续动作空间做离散化, 但这只适用于自由度较小的问题。
  • 可以用确定策略网络 a = μ ( s ; θ ) \boldsymbol{a}=\boldsymbol{\mu}(s ; \boldsymbol{\theta}) a=μ(s;θ) 做连续控制。网络的输入是状态 s s s, 输出是动作 a , a a, a a,a 是向量, 大小等于问题的自由度。
  • 确定策略梯度(DPG)借助价值网络 q ( s , a ; w ) q(s, a ; \boldsymbol{w}) q(s,a;w) 训练确定策略网络。DPG 属于异策略, 用行为策略收集经验, 做经验回放更新策略网络和价值网络。
  • DPG 与 DQN 有很多相似之处, 而且它们的训练都存在高估等问题。TD3 使用几种技巧改进 D P G \mathrm{DPG} DPG : 截断双 Q \mathrm{Q} Q 学习、往动作中加噪声、降低更新策略网络和目标网络的频率。
  • 可以用随机高斯策略做连续控制。用两个神经网络分别近似高斯分布的均值和方差对数, 并用策略梯度更新两个神经网络的参数。

11.对状态的不完全观测

在很多应用中, 智能体只能部分观测到当前环境的状态, 这会给决策造成困难。本章内容分三节, 分别介绍不完全观测问题、循环神经网络(RNN)、用 RNN 策略网络解决不完全观测问题。

  • 在很多强化学习的应用中, 智能体无法完整观测到环境当前的状态 s t s_t st 。我们把观测记作 o t o_t ot, 以区别完整的状态。仅仅基于当前观测 o t o_t ot 做决策, 效果会不理想。
  • 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案是记忆过去的状态, 基于历史上全部的观测 o 1 , ⋯ , o t o_1, \cdots, o_t o1,,ot 做决策。常用循环神经网络(RNN)做为策略函数, 做出的决策依赖于历史上全部的观测。

12.模仿学习

模仿学习(imitation learning)不是强化学习, 而是强化学习的一种替代品。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有相同的目的: 两者的目的都是学习策略网络, 从而控制智能体。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有不同的原理:模仿学习向人类专家学习, 目标是让策略网络做出的决策与人类专家相同; 而强化学习利用环境反馈的奖励改进策略, 目标是让累计奖励(即回报)最大化。

本章内容分三节, 分别介绍三种常见的模仿学习方法:行为克隆 (behavior cloning)、逆向强化学习 (inverse reinforcement learning)、生成判别模仿学习 (GAIL)。行为克隆不需要让智能体与环境交互, 因此学习的“成本”很低。而逆向强化学习、生成判别模仿学习则需要让智能体与环境交互。

  • 模仿学习起到与强化学习相同的作用, 但模仿学习不是强化学习。模仿学习从专家的动作中学习策略, 而强化学习从奖励中学习策略。
  • 行为克隆是最简单的模仿学习, 其本质是分类或回归。行为克隆可以完全线下训练,无需与环境交互, 因此训练的代价很小。行为克隆存在错误累加的缺点, 实践中效果不如强化学习。
  • 强化学习利用奖励学习策略, 而逆向强化学习(IRL)从策略中反推奖励函数。IRL 适用于不知道奖励函数的控制问题,比如无人驾驶。对于这种问题,可以先用 IRL 从人类专家的行为中学习奖励函数, 再利用奖励函数做强化学习; 这种方法被称作学徒学习。
  • 生成判别模仿学习 (GAIL) 借用 GAN 的思想, 使用一个生成器和一个判别器。生成器是策略函数, 学习的目标是让生成的轨迹与人类专家的行为相似, 使得判别器无法区分。

第四部分: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13.并行计算

机器学习的实践中普遍使用并行计算, 利用大量的计算资源(比如很多块 GPU)缩短训练所需的时间, 用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原本需要很多天才能完成的训练。深度强化学习自然也不例外。可以用很多处理器同时收集经验、计算梯度, 让原本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第 13.1 以并行梯度下降为例讲解并行计算基础知识。第 13.2 介绍异步并行梯度下降算法。第 13.3 介绍两种异步强化学习算法。

  • 并行计算用多个处理器、多台机器加速计算, 使得计算所需的钟表时间减少。使用并行计算, 每块处理器承担的计算量会减小, 有利于减小钟表时间。
  • 常用加速比作为评价并行算法的指标。理想情况下, 处理器数量增加 m m m 倍, 加速比就是 m m m 。然而并行计算还有通信、同步等代价, 加速比通常小于 m m m 。减小通信时间、同步时间是设计并行算法的关键。
  • 可以用 MapReduce 在集群上做并行计算。MapReduce 属于 client-server 架构, 需要做同步。
  • 同步算法每一轮更新模型之前, 要求所有节点都完成计算。这会造成空闲和等待,影响整体的效率。而异步算法无需等待, 因此效率更高。在机器学习的实践中, 异步并行算法比同步并行算法所需的钟表时间更短。
  • 本章讲解了异步并行的双 Q \mathrm{Q} Q 学习算法与 A 3 C \mathrm{A} 3 \mathrm{C} A3C 算法。两种算法都是让 worker 端并行计算梯度, 在服务器端用梯度更新神经网络参数。

这篇关于【王树森】深度强化学习(DRL)学习笔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073416

相关文章

HarmonyOS学习(七)——UI(五)常用布局总结

自适应布局 1.1、线性布局(LinearLayout) 通过线性容器Row和Column实现线性布局。Column容器内的子组件按照垂直方向排列,Row组件中的子组件按照水平方向排列。 属性说明space通过space参数设置主轴上子组件的间距,达到各子组件在排列上的等间距效果alignItems设置子组件在交叉轴上的对齐方式,且在各类尺寸屏幕上表现一致,其中交叉轴为垂直时,取值为Vert

Ilya-AI分享的他在OpenAI学习到的15个提示工程技巧

Ilya(不是本人,claude AI)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在OpenAI学习到的15个Prompt撰写技巧。 以下是详细的内容: 提示精确化:在编写提示时,力求表达清晰准确。清楚地阐述任务需求和概念定义至关重要。例:不用"分析文本",而用"判断这段话的情感倾向:积极、消极还是中性"。 快速迭代:善于快速连续调整提示。熟练的提示工程师能够灵活地进行多轮优化。例:从"总结文章"到"用

【前端学习】AntV G6-08 深入图形与图形分组、自定义节点、节点动画(下)

【课程链接】 AntV G6:深入图形与图形分组、自定义节点、节点动画(下)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本章十吾老师讲解了一个复杂的自定义节点中,应该怎样去计算和绘制图形,如何给一个图形制作不间断的动画,以及在鼠标事件之后产生动画。(有点难,需要好好理解) <!DOCTYPE html><html><head><meta charset="UTF-8"><title>06

学习hash总结

2014/1/29/   最近刚开始学hash,名字很陌生,但是hash的思想却很熟悉,以前早就做过此类的题,但是不知道这就是hash思想而已,说白了hash就是一个映射,往往灵活利用数组的下标来实现算法,hash的作用:1、判重;2、统计次数;

零基础学习Redis(10) -- zset类型命令使用

zset是有序集合,内部除了存储元素外,还会存储一个score,存储在zset中的元素会按照score的大小升序排列,不同元素的score可以重复,score相同的元素会按照元素的字典序排列。 1. zset常用命令 1.1 zadd  zadd key [NX | XX] [GT | LT]   [CH] [INCR] score member [score member ...]

【机器学习】高斯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以及在python中的实例

引言 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简称GP)是一种概率模型,用于描述一组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其中任何一个有限维度的子集都具有高斯分布 文章目录 引言一、高斯过程1.1 基本定义1.1.1 随机过程1.1.2 高斯分布 1.2 高斯过程的特性1.2.1 联合高斯性1.2.2 均值函数1.2.3 协方差函数(或核函数) 1.3 核函数1.4 高斯过程回归(Gauss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15 人工神经网络(1)sklearn

系列文章目录 监督学习:参数方法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4 线性回归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5 逻辑回归 【课后题练习】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5 逻辑回归(SAheart.csv)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6 多项逻辑回归 【学习笔记 及 课后题练习】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7 判别分析 【学

系统架构师考试学习笔记第三篇——架构设计高级知识(20)通信系统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

本章知识考点:         第20课时主要学习通信系统架构设计的理论和工作中的实践。根据新版考试大纲,本课时知识点会涉及案例分析题(25分),而在历年考试中,案例题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并不多,虽在综合知识选择题目中经常考查,但分值也不高。本课时内容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按照以往的出题规律,通信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点多来源于教材内的基础网络设备、网络架构和教材外最新时事热点技术。本课时知识

线性代数|机器学习-P36在图中找聚类

文章目录 1. 常见图结构2. 谱聚类 感觉后面几节课的内容跨越太大,需要补充太多的知识点,教授讲得内容跨越较大,一般一节课的内容是书本上的一章节内容,所以看视频比较吃力,需要先预习课本内容后才能够很好的理解教授讲解的知识点。 1. 常见图结构 假设我们有如下图结构: Adjacency Matrix:行和列表示的是节点的位置,A[i,j]表示的第 i 个节点和第 j 个

Node.js学习记录(二)

目录 一、express 1、初识express 2、安装express 3、创建并启动web服务器 4、监听 GET&POST 请求、响应内容给客户端 5、获取URL中携带的查询参数 6、获取URL中动态参数 7、静态资源托管 二、工具nodemon 三、express路由 1、express中路由 2、路由的匹配 3、路由模块化 4、路由模块添加前缀 四、中间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