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第17课 穿越迷宫,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第17课 穿越迷宫
【教材分析】
《穿越迷宫》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5年级)》Scratch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在整个Scratch单元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本课处于Scratch的应用阶段;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看,本课处于Scratch的较为高级的综合运用阶段。要求学生对前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从而满足对深层次学习实践的需求。本课的教学,应秉承关键知识点详授、已有知识点巩固的设计原则,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模块的搭建,了解了循环语句的作用。条件判断命令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中虽是第一次出现,但五年级学生对条件判断概念的理解应该没有问题,对于侦测的几个条件需要教师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较为详细的新授。由于本节课范例具有一定的交互性、游戏性,因此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Scratch。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学习侦测与判断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条件判断控件的形状和使用特点。
(3)理解小猫在“穿越迷宫”中经历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和讨论,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己设计小游戏,培养学生对Scratch学习与作品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体验创作成功的喜悦。
4. 行为与创新
通过“穿越迷宫”的脚本编写,能使用条件判断设计其他程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控件的含义与使用。
难点:理解小猫运动中的侦测与判断。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法。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学件与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与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师:经过之前Scratch的学习,大家已经能自如地控制角色运动了,小猫还能进行哪些表演呢?(展示穿越迷宫的游戏)我们一起来试试制作一个穿越迷宫的游戏。 (揭示课题:穿越迷宫) | 通过游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
新授 | 1. 设置舞台,添加角色。 师:要想制作这样一个迷宫游戏,有哪些必备的元素? 学生思考回答:小猫、老鼠、迷宫。 师:出示不同的迷宫(没有通路,颜色不一),找出你认为不可行的迷宫,为什么? 生:比较、讨论。 得出迷宫必须至少有一条通路,尽量用同一种颜色。 学生绘制迷宫,导入老鼠。 2. 设置小猫动作。 师:小猫穿越迷宫实际上就是小猫从远离老鼠到接近老鼠的过程。 (1)在游戏的开始要让小猫移动到远离老鼠的起点,提示快速改变数值的方法。 (2)设置动作小猫移动。 师:小猫在全程的移动过程中都跟随着鼠标移动,请自学教材相关内容,为小猫设置面向鼠标移动的脚本。 学生阅读教材,添加脚本。 3. 障碍判断。 师:现在你的小猫会跟着鼠标移动了吗?(演示学生作品)为什么你的小猫会“穿墙术”?我们需要怎样改进? (1)小猫怎么知道自己遇到了障碍? 学生回答。 (2) 控件放到哪里呢?能直接放进已经有的脚本里吗?该怎么解决? 学生阅读教材并进行尝试,讨论后汇报。 教师总结两端尖角控件的一般用法。 (3)教师比较
三个控件之间的区别。 (4)学生看书,完成障碍判断脚本。 (5)障碍判断的脚本为什么要放到重复执行的内部? 学生讨论,汇报。 4. 成功穿越迷宫。 师:小猫已经有了新的本领,可以判断有没有碰到颜色,如果小猫遇到了老鼠,还用这个控件吗?你觉得应该用哪个控件? 你能仿照小猫判断颜色的脚本,编写小猫碰到老鼠后说“抓到啦!”的脚本吗? 学生联系碰到颜色控件的使用,尝试编写脚本。 师:请你单击,试着运行一下,让小猫跟随你的鼠标指针去抓老鼠,如果有问题请对你的脚本进行调整。 学生运行脚本,修改调整。 |
了解迷宫的特点,明确迷宫画法。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通过尝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比较三种“如果”的控件,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区别,正确使用。 联系刚学习的“碰到颜色”控件,尝试使用“碰到...”控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
拓展延伸 |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新内容? 用今天学习的这些控件,你还能设计什么小游戏? |
|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小游戏“穿越迷宫”,学生自己设计能很好地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小猫”穿越“迷宫”抓“老鼠”的程序,看起来有些复杂,但是如果把程序分成几个部分,逐一编写,就容易多了。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程序分成几个小的部分,各部分逐一突破,这样学习的过程会比较轻松愉快。
“迷宫”的绘制,不要求学生统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绘制,但是要和学生交代清楚两点:第一,至少有一个通向“老鼠”的通道;第二,程序中通过颜色判断是否碰到了障碍物,因此障碍物的颜色要是单一的,否则会无形中增加程序的复杂度。
“障碍判断”、“成功穿越”和“限制时间”三段程序的实现方式基本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就执行框中的命令,实现相应的功能。这是学生初次使用条件控件,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条件语句执行的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案设计:严以华(南京市天正小学)】
这篇关于第17课 穿越迷宫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