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训2024.06.03日志:完善Baseline Test框架、加入对Qwen-14B的测试

本文主要是介绍创新实训2024.06.03日志:完善Baseline Test框架、加入对Qwen-14B的测试,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1. Baseline Test框架重构与完善

在之前的一篇博客中(创新实训2024.05.29日志:评测数据集与baseline测试-CSDN博客),我介绍了我们对于大模型进行基线测试的一些基本想法和实现,包括一些基线测试的初步结果。

后来的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试图让这个框架变得更加可用、可扩展、可移植,因为我们想加入更多的大模型(无论在线离线、无论哪个组织开源的、无论多少超参数)进行基线测试,以此更好地衡量我们自己微调并利用RAG技术接入知识库的大模型的性能。

在6.2号,我完成了对于基线测试框架的重构。在6.3号,我完成了对于Qwen-14B微调1000轮以及未微调的大模型接入知识库之后的基线测试。并且利用数据可视化脚本,绘制出了一份图形化报告

1.1. 基线测试框架架构

这里我绘制出了基线测试框架的类图于流程图。

双击放大查看

首先先说类图:

  1. 对于每个大模型对话的抽象类chat的实现类的实例(我们将对这个实例输入一些基于评测集的问题,并让他产生回答,之后记录该回答),都组合了一个test_handler抽象类的实现类的实例,这个实例负责从某种指定类型的结构化文本中产生问题(比如从一个xlsx文件中产生问题)。
  2. 每个chat的实现类的实例都实现了一个抽象函数:request_chat,这个抽象函数接受一个字符串query,即test_handler的实现类产生的问题;以及一个json类型的对象,用以辅助设置与某一具体类型的大模型进行对话的配置参数。这个函数返回一个json和dict的Union类型(也即要么json要么dict),表示了大模型对某一个问题的回答,及其这个问题的其他参数。
  3. 此外,每个chat的实现类的实例都有一个公共的继承自父类的函数:handle_test,这个函数同样接受一个字符串file_path,用来标明评测数据集的路径;以及一个json对象,用来辅助设置从某一具体类型的评测集中解析得到问题的配置参数。这个函数返回一个dict的列表。也即通过request_chat请求大模型对话得到的所有回答的列表。
  4. 而chat类组合的test_handler,也有一个抽象函数:gen_query。它接受一个字符串file_path,这个参数来自handle_test函数。以及一个json对象,同样来自handle_test函数。返回一个字符串的列表,也即从评测集文本中解析并通过prompt模板建立起的所有问题的列表。
  5. chat可能会有多个实现类,例如:
    1. llm_chat:请求与某一离线大模型对话的实例(不接入知识库)
    2. kb_chat:请求与某一离线大模型对话的实例(接入知识库)
    3. online_chat:请求与某一在线大模型对话的实例(例如智谱AI的chatglm4)
  6. test_handler同样也可能有多个实现类,例如:
    1. xlsx_4_1:从一个xlsx文件中生成一个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
    2. json_4_1:从一个json文件中生成一个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
    3. xslx_short_answer:从一个xlsx文件中生成一个简答题
  7. 此外,chat的实现类的实例中,都包含有一个大模型名字的字符串,这个名字决定了我们最终在服务器上测试哪个大模型。

接着我们来说流程图:

  1. 首先初始化一个chat的实现类的实例(我们可以通过初始化一个chat的实现类的实例的列表,然后遍历这个列表得到一个个的chat的实现类的实例)
  2. 随后通过这个实例的handle_test函数,调用组合在这个实例中的test_handler的实现类的实例的成员变量。并将评测集路径以及配置的json对象传给他。
  3. 随后test_handler实现类的实例将通过gen_query函数,读取指定的评测集文件,随后迭代其中的每一行/每一个元素,根据prompt模板生成一个问题(字符串)的列表。
  4. 之后迭代这个问题的列表,将其中的问题一个个发送给大模型,请求大模型的回答。
  5. 得到所有回答后,我们保存成一个结构化文本。由于这些问题是带分类标签的(例如,卦辞、爻辞、卦间关系等等),我们可以基于标签将其分类,统计每一个分类下的正确率,随后进行图表的绘制。

这里我放一个简单的、对应于流程图的代码:

chat_list = init_model_chats()  # init_model_chats函数负责初始化一个与大模型对话的实例的列表,其中每一个实例都是chat类的实现类的实例test_file_lists = init_test_files()  # init_test_files函数负责生成一个元组的列表,其中每个元组的第一个元素是目标评测集的路径,第二个元素是目标评测集的配置参数for chat,index in enumerate(chat_list):answers = chat.handle_test(test_file_lists[index][0],test_file_lists[index][0])  # test_file_lists的各个元素和chat_list的各个元素相对应save(answers)  # 将answers保存到指定路径statistic(answers)  # 将answers进行分类统计(正确率),并保存到指定文件data_visualization()  # 将结果进行数据可视化

在这个init_model_chats()中,我都初始化了如下对话实例:

    # 不带知识库m["llm_chat"] = [llm_chat("chatglm3-6b"),  # 没微调大模型的llm_chat("Qwen-14B"),  # 千问大模型llm_chat("Qwen-14B-ft-1000")  # 千问微调1000轮]# 带知识库m["kb_chat"] = [kb_chat("chatglm3-6b"),  # glm3-6b没微调kb_chat("yizhou-ft-3"),  # glm3-6b微调3轮kb_chat("yizhou-ft-30"),  # glm3-6b微调30轮kb_chat("yizhou-ft-50"),  # glm3-6b微调50轮kb_chat("yizhou-ft-100"),  # glm3-6b微调100轮kb_chat("Qwen-14B"),  # 千问大模型kb_chat("Qwen-14B-ft-1000")  # 千问1000轮微调]# 在线大模型m["online_chat"] = [zhipu_ai(configuration, "zhipu_ai")]

参数配置如注释中所述

1.2. 一些额外的机制

此外,我还加入了一些额外的机制,以便更好地集成测试各个大模型,包括:

  1. 请求前切换大模型机制
  2. completion机制
  3. prior best机制
  4. label机制

切换大模型机制

对于不同大模型(即便是同一个组织开源的大模型),在进行对话前,我们要对他进行切换(也即切换到这个大模型上),否则如下图所示,无法对话:

因此我在每次遍历大模型对话实例列表时,都会切换当前对话大模型到这个大模型上:

if model_name in config["test_args"]["release_name"]:  # 需要主动切换模型flag = release_models(config["test_args"]["release_name"][model_name],config["test_args"]["release_url"])

其中这个release_model,就是调用集成框架中的切换大模型的接口,进行大模型切换:

def release_models(model_name: str, release_url: str) -> bool:try:data = {"new_model_name": model_name,"keep_origin": False}response = requests.post(url=release_url, json=data)sleep(360)  # 异步响应print(f'切换大模型至{model_name}的响应为:{response.text}')if "msg" not in response.json():return Falsereturn Trueexcept Exception as e:print(f'{e}')return False

completion机制

我在测试过程中遇到过这样一种问题:之前的大模型已经进行过多次测试了,现在又要集成进来新的大模型进行测试,难道还要把之前测过的大模型全部测试一遍吗?

因此我选择在配置文件里加入对这些大模型评测情况的控制,如下:

  "completion": {"llm_chat": {"chatglm3-6b": true,"yizhou-ft-100": true,"yizhou-ft-50": true,"yizhou-ft-30": true,"yizhou-ft-3": true,"Qwen-14B": true,"Qwen-14B-ft-1000": true},"kb_chat": {"chatglm3-6b": true,"yizhou-ft-100": true,"yizhou-ft-50": true,"yizhou-ft-30": true,"yizhou-ft-3": true,"Qwen-14B": true,"Qwen-14B-ft-1000": true},"online_chat": {"zhipu_ai": true}}

这就相当于一排”开关“,测试前,测试人员先在这个配置文件里将需要进行测试的大模型的开关打开(设置为false,代表还未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的程序会检查这个配置文件中的参数,并选择需要进行测试的大模型进行测试:

if config["completion"][chat][model_name]:  # 不至于每加一个大模型就把之前跑过的大模型全部重跑一遍,这一块要人工手动维护了continue

prior best机制

这个的含义是:仅选择各个大模型表现最好的一次结果进行记录。

实现思路是:对于每个大模型进行测试后,将结果做一次统计,和现有结果对比(如果现有结果中没有这个大模型的记录则直接写入),如果比现有结果好(正确率更高),则写入,否则不写入:

def which_is_better(curr: dict, prev: json) -> bool:if curr["Solve_rate"] > prev["Solve_rate"]:return Truereturn Falsedef absolute_prior_best(dicts: List[dict], llm_model: str, configuration: json) -> bool:"""用来统计明确作答且solve rate最高的数据"""# 打开之前的文件看一下是否结果更好stats_result = configuration["target"]unresolved_loc = configuration["unresolved_loc"]with open(stats_result, "r+", encoding="utf-8") as stats:stats_data = json.load(stats)  # 之前的结果res, unresolved = count_up(dicts, llm_model)  # res是现在的结果for data in stats_data:if data["llm_name"] == res["llm_name"] and which_is_better(res, data):data["Tot_problem_nums"] = res["Tot_problem_nums"]data["Solved_problem_nums"] = res["Solved_problem_nums"]data["Solve_rate"] = res["Solve_rate"]data["type_stats"] = res["type_stats"]# 准备改写 包括json answer,solve_rate,以及unresolved# 改写unresolvedwith open(os.path.join(unresolved_loc, f'{llm_model}_unresolved.json'),"w", encoding="utf-8") as unresolved_file:json_str = json.dumps(unresolved_file, ensure_ascii=False, indent=4)unresolved_file.write(json_str)stats.seek(0)json.dump(stats_data, stats, ensure_ascii=False, indent=4)return Trueelif data["llm_name"] == res["llm_name"] and not which_is_better(res, data):return False# 改写solve_ratestats_data.append(res)stats.seek(0)json.dump(stats_data, stats, ensure_ascii=False, indent=4)with open(os.path.join(unresolved_loc, f'{llm_model}_unresolved.json'),"w", encoding="utf-8") as unresolved_file:json_str = json.dumps(unresolved, ensure_ascii=False, indent=4)unresolved_file.write(json_str)return True

在这段代码中,which_is_better定义了什么叫做大模型的表现更好,在这里,solve rate更高就代表更好。

absolute_prior_best就是做我上面说的那段逻辑,检查现有结果中是否有这个大模型的记录,没有则将本次的直接写入。如果有则比较和这一次测试的结果,如果这一次测试的结果更好则写入。

同样,这个机制也是可以通过开关开启或关闭的(如果把这个机制关了每次都会覆写现有结果)

label机制

所谓label机制,就是按照各个问题的标签分类,对于各个分类统计正确率。

这里的实现是,直接开一个哈希表,随后对于每个label下的问题,维护哈希表中对应key的value即可。

def count_up(jsons: Union[json, List[dict]], llm_name: str) -> tuple[dict[str, float | str], List[json]]:total_num = len(jsons)solved_num = 0unsolved = []type_map = defaultdict(lambda: [0, 0])  # 统计某一个类型里总共几个问题,对了几个for j in jsons:type_map[j['type']][1] += 1correct_answer = str(j['correct_answer'])kb_answer = str(j['kb_answer'])if kb_answer.find(correct_answer) != -1 or kb_answer.find(correct_answer.lower()) != -1:solved_num += 1type_map[j['type']][0] += 1if not contains_letters(kb_answer):unsolved.append(j)rate = format(solved_num / total_num, '.4f')return {"Tot_problem_nums": total_num,"Solved_problem_nums": solved_num,"Solve_rate": rate,"llm_name": llm_name,"type_stats": {k: f'{v[0]}/{v[1]}' for k, v in type_map.items()}}, unsolved

2. Qwen-14B基线测试与数据可视化结果

2.1. 任务描述

 将框架重构、完善后,我接入了Qwen-14B微调1000轮以及不微调的对话实例。(这两个都接入了知识库)并进行了测试。此外,我还给组员分配了一个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的任务,最终对基线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图表绘制:

这边可以给你个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的工作,在仓库的python_scripts分支下,我更新了evaluate和Base_Test_stats这两个模块,前者包含了基线测试的框架以及各个大模型对话接口的实现类,后者包含了对话结果中问题的总solve_rate以及各个问题分类标签下的solve_rate里面有基线测试的结果数据。前者包括了几个文件夹:


target_files是总的目标文件,json_answer是所有大模型对话的结果文件,xlsx_answer是转换为excel表格的(这个可以不用管),statistic下solve_rate是solve_rate的汇总结果,unresolved是各个大模型对话时没有明确指出选项的回答(里面可能包含对的和错的答案)。 现在的任务如下:
0. 从仓库中对应分支拉取代码,将target_files放入对应位置
1. 对unresolved文件夹下的各个json文件进行人工判题,例如:

这幅图中的回答,对应了A选项的渐卦,因此算是正确

这幅图中的康对应不上任何选项,因此错误。

2. 对人工判题的结果,进行总计与分类统计,例如:总计x/y(其中x是unresolved中正确的个数,y是该文件中的总题数),分类1:卦辞:p/q(其中p是unresolved中卦辞这一类问题中的正确的个数,q是卦辞这一类问题中的总个数,例如3/5),分类2...
3. 对1、2的结果,在csdn博客中开一个表格进行统计
4. 对1、2的结果,累加至solve_rate下的solve_rate.json文件中,例如,微调100轮带知识库的总计10/21(我瞎说的数字),分类1:卦辞3/5,分类2:... 将其对应累加至响应项上


5. 对累加后的solve_rate.json文件进行数据可视化,其中纵轴是正确率,横轴具有层级结构:例如,第一个分区是微调100轮带知识库的,第二个分区是不微调带知识库的...等等。每个分区有一些条柱,分别对应于总计的正确率,分类1的正确率,分类2的正确率等等...同时要保证每一种分类、总计的条柱在不同分区的颜色一致,例如,总计为红色,分类1为橙色,分类2为绿色...等等。最终,每个条柱上要标明正确率,例如,总计正确率61.20%,分类1正确率57.89%,以百分数形式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2. 任务实现

这位同学已经将这份工作完成了,细节见于以下两篇博客:

创新实训记录(三)-CSDN博客

 创新实训记录(四)-CSDN博客

2.3. 结果展示

数据统计

这里我接入Qwen-14B后,利用他的脚本以及统计的数据表格,再次汇总出来了一张表:

solve rate统计
模型微调轮数是否接入知识库卦辞(15)爻辞(16)
彖传(8)
象传(15)系辞传(10)卦间关系(16)爻间关系(10)上下卦(10)成语(10)人物著作(10)基础知识(10)序卦传(10)杂卦传(10)说卦传(10)文言传(10)总计(170)
glm3/×98358824356154980
glm33×86257741354404767
glm330×87359732425145772
glm350×94249953545146676
glm3100×1152381234344435778
glm3/1394810124656725710108
glm3313857101045367156698
glm33011106861164667346891
glm350131065711577684657107
glm3100118671011447366758103
glm4//14108810138579834710124
Qwen/141488913568952798125
Qwen100014148141012669955787133

 数据可视化

随后,利用Python脚本进行数据可视化,结果如下:

前面那副图像,每个分类是各个大模型对于各个标签下的问题的正确率的对比;后面的图像,每个分类是各个标签下的问题对于各个大模型回答的正确率的汇总。

结果分析

可以看到,一开始在训练轮数不够的情况下,我们是在进行负优化的(因为无论是接入还是不接入知识库,都要比不上不微调的大模型)。或者说轮数不够欠拟合了。

但是!在训练轮数足够的情况下,我们是在做正优化的。接入知识库后,我们的模型比不微调的Qwen以及在线的glm4的性能都要优越。是唯一一个正确率在80%左右的大模型

和最开始的glm3-6b比起来,我们的进行过1000轮微调以及接入知识库的Qwen大模型,在170道客观题中,多回答对了53道。其中:

\Delta (acc) = \frac {133-80}{80} \cdot {100\%} = 66.25\%

也就是说我们的大模型最终在评测集上将初始大模型提升了66.25%的acc率。可以说是效果显著。

这篇关于创新实训2024.06.03日志:完善Baseline Test框架、加入对Qwen-14B的测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032463

相关文章

可视化实训复习篇章

前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seaborn库可视化,当然,这个建立在Matplotlib的基础上,话不多说,进入今天的正题吧!当然,这个是《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书中,大家有需求的可以参考这本书。 知识点: Matplotlib中有两套接口分别是pyplot和pyylab,即绘图时候主要导入的是Matplotlib库下的两个子模块(两个py文件)matplotlib.pyplot和matp

创新、引领、发展——SAMPE中国2024年会在京盛大开幕

绿树阴浓夏日长,在这个色彩缤纷的季节,SAMPE中国2024年会暨第十九届国际先进复合材料制品原材料、工装及工程应用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朝阳馆)隆重开幕。新老朋友共聚一堂,把酒话桑麻。 为期4天的国际学术会议以“先进复合材料,引领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化发展”为主题,设立了34个主题分会场,其中包括了可持续化会场、国际大学生会场、中法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峰会三个国际会场和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沙龙,

操作系统实训复习笔记(1)

目录 Linux vi/vim编辑器(简单) (1)vi/vim基本用法。 (2)vi/vim基础操作。 进程基础操作(简单) (1)fork()函数。 写文件系统函数(中等) ​编辑 (1)C语言读取文件。 (2)C语言写入文件。 1、write()函数。  读文件系统函数(简单) (1)read()函数。 作者本人的操作系统实训复习笔记 Linux

将一维机械振动信号构造为训练集和测试集(Python)

从如下链接中下载轴承数据集。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40918314124 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scipy.io as sio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import statistics as statsimport pandas

加入了一个手游工作室~感觉超级棒的,人怎么可以都这么好的

嘿嘿,很幸运在大二下学期上到一半的时候加入了一个手游工作室,原来以为就是一个很商业的工作室,没有想到里面有这么浓厚的人文气息,感觉超赞的~~。这下学习就变得更有动力了,不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去奋斗了,为的更多的还可以变为是为了这个大环境贡献出我所有的力量,今天就自己在这通宵啊,呜呜,人有点少啊,幸好自己订了一些目标,要不然还真的不知道该咋么办呢。

Sapphire开发日志 (十) 关于页面

关于页面 任务介绍 关于页面用户对我组工作量的展示。 实现效果 代码解释 首先封装一个子组件用于展示用户头像和名称。 const UserGrid = ({src,name,size,link,}: {src: any;name: any;size?: any;link?: any;}) => (<Box sx={{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

TableView 当前选中的行号。 默认会使哪一行选中 加入导航条后contentInset向下偏移的64

1.得到当前选中的行号     NSLog(@"%ld %s",  [self.tableView indexPathForSelectedRow].row,__func__); 2.默认选中表格的那一行     [self.tableView selectRowAtIndexPath:[NSIndexPath indexPathForRow:0 inSection:0 ]

图形编辑器基于Paper.js教程03:认识Paper.js中的所有类

先来认一下Paper的资源对象,小弟有哪些,有个整体的认识。认个脸。 在Paper.js的 官方文档中类大致有如下这些: 基类: ProjectViewItemPointToolSizeSegmentRectangleCurveCurveLocationMatrixColorStyleTweenToolEventGradientGradientStopEvent 二级或三级类 继承Ite

[分布式网络通讯框架]----Zookeeper客户端基本操作----ls、get、create、set、delete

Zookeeper数据结构 zk客户端常用命令 进入客户端 在bin目录下输入./zkCli.sh 查看根目录下数据ls / 注意:要查看哪一个节点,必须把路径写全 查看节点数据信息 get /第一行代码数据,没有的话表示没有数据 创建节点create /sl 20 /sl为节点的路径,20为节点的数据 注意,不能跨越创建,也就是说,创建sl2的时候,必须确保sl

【服务器08】之【游戏框架】之【加载主角】

首先简单了解一下帧率 FixedUpdate( )   >   Update( )   >   LateUpdate( ) 首先FixedUpdate的设置值 默认一秒运行50次 虽然默认是0.02秒,但FiexedUpdate并不是真的0.02秒调用一次,因为在脚本的生命周期内,FixedUpdate有一个小循环,这个循环也是通过物理时间累计看是不是大于0.02了,然后调用一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