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算法】递归、搜索与回溯——汉诺塔,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题解:汉诺塔(递归、搜索与回溯算法)
目录
- 1.题目
- 2.题目背景(拓展了解)
- 3.题解
- 4.参考代码
- 5.细节
- 6.总结
1.题目
题目链接:LINK
2.题目背景(拓展了解)
汉诺塔问题是一个通过隐式使用递归栈来进行实现的一个经典问题,该问题最早的发明人是法国数学家爱德华·卢卡斯。
汉诺塔传说:
传说印度某间寺院有三根柱子,上串64个金盘。寺院里的僧侣依照一个古老的预言,以上述规则移动这些盘子;预言说当这些盘子移动完毕,世界就会灭亡。这个传说叫做梵天寺之塔问题(Tower of Brahma puzzle)。但不知道是卢卡斯自创的这个传说,还是他受他人启发。若传说属实,僧侣们需要2^64 − 1步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若他们每秒可完成一个盘子的移动,就需要5845亿年才能完成。整个宇宙现在也不过137亿年。这个传说有若干变体:寺院换成修道院、僧侣换成修士等等。寺院的地点众说纷纭,其中一说是位于越南的河内,所以被命名为“河内塔”。另外亦有“金盘是创世时所造”、“僧侣们每天移动一盘”之类的背景设定。佛教中确实有“浮屠”(塔)这种建筑;有些浮屠亦遵守上述规则而建。“汉诺塔”一名可能是由中南半岛在殖民时期传入欧洲的。
与之相似的一个故事就是“棋盘放大米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最初一位大哥发明了一种玩具叫做围棋,这个围棋有64个格子组成,国王很高兴问发明者什么赏赐,发明者说到“第一个格子放1粒大米,第二个格子放2粒大米,第三个格子放4粒大米,此后每个格子都是前面的两倍大米,放满棋盘上的64个格子就好”,随后国王欣然接受,然而经过实践,即使把整个王国的大米搬过来放,也不能放满64个棋格。
这两个故事都揭示了一个道理——指数大爆炸。
3.题解
我们枚举不同N情况下移动过程如下:
写递归的步骤
-
函数头的设计
除N = 1,情况外,所有N的情况都可以分为三步,即先把A柱上的前N-1个盘子放到B柱上,再把A柱的最下面一个盘子放到C上,再把B柱上的盘子放到C上。
所以,解决此问题,我们只需要接受A、B、C、N的个数即可。 -
函数体的设计
先把A柱上的N-1个盘子放到B柱上,再把A的最下的一个盘子放到C上,再把B上的N-1个盘子放到C上。 -
函数结束
当N = 1时,不再满足上述三步走规律,只需要把那个盘子放到C上即可。
4.参考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void hanota(vector<int>& A, vector<int>& B, vector<int>& C) {dfs(A,B,C,A.size());}void dfs(vector<int>& A, vector<int>& B, vector<int>& C,int n){//出递归if(n == 1){C.push_back(A.back());A.pop_back();return;}//1.先把A中的N-1个盘子借助C扔到B上dfs(A,C,B,n-1);//2.再把A中剩下的一个盘子扔到C上C.push_back(A.back());A.pop_back();//3.再把B中的N-1个盘子借助A扔到C上dfs(B,A,C,n-1);}
};
5.细节
思考:
如果我们把代码C.push_back(A.back())改成C.push_back(A[0])可以吗?为什么?
答:不行。 因为我们思考顺序与实际挪动顺序不一致。
虽然我们直觉上认为A.back()与A[0]在只剩下一个元素时候都表示的是最后的那个盘子,但是计算机运行的顺序跟我们脑子想的顺序并不一致,计算机先从最小的子问题(不可分割)的情况开始运算,而我们想的是先从最大问题的那个开始思考。
在只剩下一个元素的情况下A[0]和A.back()的确是一样的,但是计算机运行的时候并不是只有一个元素!!!
举个例子:
6.总结
汉诺塔作为经典的简单递归题目,是需要好好理解的,比如我上面提到的写递归的步骤以及为什么A.back()不能写成A[0]的问题。
EOF
这篇关于【算法】递归、搜索与回溯——汉诺塔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