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很少发布负能量的东西,没地方写,就放这里吧。
时间过得够快的,本科毕业一年了,研究生入学也一年了,今天心情不太好,想总结一下自己在这一年都干了什么。
为时一年的雁栖湖集中教学马上就要结束了,我在努力地回想,除了每天都在写代码,代码量确实上去了,但是这一年来好像也没干什么实质性的工作,至少在科研方面没有任何的进展(没进展也正常,因为入学初就没给自己定什么科研目标,至少我没给自己定什么方向,当时的自己还太嫩,什么都是一知半解)。当初选择了来计算所读博,一年快过去了,马上要开始博士生涯,突然觉得有点迷茫,不知道怎么开始。
上学期九月份入学,课没怎么上,当时也不知道怎么了,一根筋地扎到了ACM比赛上了,大部分时间在准备ACM。也有部分精力耗在了其他上面。也花了部分时间用Clang和LLVM做程序分析工具(这属于课程内容,上学期上了这么多课,唯一给我留下印象的好像就只有编译了)。
下学期,开始回所,一周两用。四天在所里干活,三天在雁栖湖上课。说道在所里干活,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至少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输出,无论是对课题组还是对我自己的个人兴趣,nothing,什么都没有。在所里摸索着修改了Google的开源框架blockly,后来代码丢失,虽然后来又找来了,但是并没有merge到组里的服务器,因为我不想merge,我不确定方案是否正确。这是我第一次对程序产生怀疑,不对,是对计算机产生怀疑,程序不是万能的,就像你不知道远程的服务器什么时候会挂掉一样,你也不知道CPU的指令因为某种乱七八糟的因素突然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分支。期间还尝试着修改安卓操作系统的源码,只是想让它实现从一个只读目录写文件,现在想起来觉得当时的自己确实有点幼稚,这叫什么,高射炮打蚊子,没想一下方案的可行性就一头扎进去了,上层的建筑出了问题就该改上层的建筑。四月份喝了好几次酒,那个月过得都很低沉迷醉,我也不知道该么形容。上课期间,给storm封装了一个SQL层,实现了Query Plan到Storm Topology的动态创建(这也是课程内容,老师课教的确实很好,这也是这学期唯一给我留下印象的一门课,VLDB2016上有一篇文章就是做Storm SQL的,但是他们的系统做得比我们完善多了,把这个系统做好真不容易),项目是三四天熬夜匆忙赶出来的,虽然出了点岔子,但确实认清了不少东西。很多看着或者想着很简单的东西,但是你没有真正地去实现它的时候,你的认识依然很浅薄,理解依然不是那么深刻。本科的时候上过一门课,叫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讲数据库的底层原理,很多基本的名词当时理解得不是很深刻,这次是真切地动手实现了,认识更加深刻了。话说回来,自己所在的课题组是编译相关的,但是,说来惭愧,自己没有真正地开发过一个完整的编译器。组内的一个师兄说,编译的入门要十年。现在想想或许有他的道理。
我觉得一年的工作量才会出成果。没有一年的研究积累,不太可能会出什么太大的成果。
马上要开始博士生涯,有两个方向可以选:分布式+自然语言处理;分布式+深度学习。上面的三个领域自己大部分一知半解,没系统地学过基础理论。是时候考虑方向问题了
这篇关于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