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学简体——第一章

2024-05-12 05:58
文章标签 第一章 篆刻 简体

本文主要是介绍篆刻学简体——第一章,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来自https://tieba.baidu.com/p/3946406730

第一章 述篆

第一节 印章文字,
尚未成为完全之文字。结绳有文字之性质,而未有文字之形体,八卦具文字之形体,而未有文字之应用,其去书契盖尚差一间也。
迨 黄帝史臣 仓颉沮诵变八卦而为书契,著[1]于竹帛,是为吾国文字之初祖。 许慎曰:“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说文解字·自叙》案 仓颉造字,见迒而知其为兔,见速而知其为鹿,交错其画,物象在是,文亦在是,然其时六书之谊未备,只限于象形指事,故后人谓仓颉之制文字,亦犹 伏羲之创八卦,一为文字之肇端,一为六书之肇端耳。

如上所述,则知文字之由来,固有其渐,自结绳而至八卦,自八卦而至书契,由胚胎以至成形,其迹甚明。然此亦就其所然言之耳,若欲知其所以然,而求人类所以有文字之故,则不外二因:一,为艺术之冲动,一,为需要之压迫。结绳无论已,八卦始于—--[2],艺术之冲动也。演而为八,重而为六十四,则需要之压迫矣。书契始于图象,艺术之冲动也,进而为指事会意种种,则需要之压迫矣。大抵艺术不求用,而常为用之始,需要迫于用,而遂极用之衍,西洋文字,肇源于埃及,犹象形也,及罗马商人以急于用,遂一变而为拼音之字母,虽极其利,然原初之艺术性,则全失矣。中国文字,源于象形艺术,衍为六书,既尽文字之用,而其结体仍不失艺术之价值,虽今世病其艰于流通,然中国一切艺术,无不基于文字,绌于彼,盈于此,庶亦可以无憾乎?

第二节 文字构成之因素
生民之初,人事简陋,故其文字,即仅限于象形指事,已足为用。及后人事渐繁,文字之需要寖迫,遂因象形指事,互为孳乳,于是以声与形相附而为形声,形与形相附而为会意,异其字同其义而为转注,异其义而同其字则为假借,此即所谓六书也。六书既备,则构成文字之因素以广,故至周代以六书掌诸保氏,使教学僮,盖奉为识字之唯一途径矣。六书之名称,及其叙次,汉人所述,凡有三家,其说不一。三家者,班固,(字孟坚,秦人)郑众,(字仲师,开封人)许慎,(字叔重,召陵人)是也。班氏之说曰:“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汉书·艺文志》)郑氏之说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周官·保氏注》)许氏之说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说文解字·自叙》)班郑同首象形,盖本于历史之演进,许为哲家,以始一终亥立说,故首列指事。案:世界文字,起于象形,徒以哲家立说,不得不以指事为首,可谓削足适履者已。至形声先于会意,亦有未然,盖会意两体皆义,形声则其声符,大半无义可寻,此因两体皆义之法穷既穷,不得已乃衍之以声,观今俗书每多形声,即可知其孰宜先后矣。形声,班作象声,郑作谐声,声必傍形,然后成字,故有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左形右声,右形左声等之别。如仅称象声、谐声,实不足以赅制字之因素。指事,班作象事,郑作处事,夫形可象,事不可象,只借某种符号以显其义,自不能目为象事,至处事一名,更不足以阐明符号之作用,故六书之叙次,当从班氏,而其名称,则当以许为宗。六书既备,后人从以寻求文字构成之因素,其归纳之方法,亦各有不同,兹略述其概于下:
一 宋郑樵曰:“象形、指事,文也,会意、谐声、转注,字也,假借,文字具也,象形、指事,一也,象形别出为指事,谐声、转注,一也,谐声别出为转注,二母为会意,一子一母为谐声,六书也者,象形为本,形不可象,则属诸事,事不可指,则属诸意,意不可会,则属诸谐声,声则无不谐矣。五不足,而假借生焉。”(《六书略》)
二 近人顾实曰:“构成六书之原质者,象形、指事二者也,象形,出于图画者也,指事,出于符号者也,会意、转注,则以尽象形之流势,而假借、形声,则以尽指事之流势者也。”(《中国文字学》)
三 顾实又曰:“自宋明以来,言六书者,辄曰六书不外形声,是形声二者,又可为六书之本质也。形居其四,曰: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声居其二,曰:假借、形声。”(《中国文字学》)
四 近人刘师培曰:“中国文化,与埃及同出于亚西,故古代文字,同出一源。象形者,即图解之谓也。指事者,即符号之谓也。形声者,即声音模拟之谓也。”(《周末学术史序》)
兹就右[1]举四说归纳如下:
第一说:有二歧:一,以象形、指事、会意、谐声四者,为构成文字之因素。二,以象形、会意、谐声三者,为构成文字之因素。
第二说:以象形、指事二者,为构成文字之因素。
第三说:以象形、谐声二者,为构成文字之因素。
第四说:以象形、指事、谐声三者,为构成文字之因素。
此四说,自第三说为最长。第三说以形声为本,此仅可谓文字演化方法之分别,不能认为文字构造之因素,盖因素这,必在个体构造之上,自有其分子之独立性,中国文字不同于欧西,形声、转注、假借,虽同属因声互赋,然其声符,本无确定,此与欧西文字,有其固定值拼音字母者,大异,故欲以声为中国文字构造之因素,事实上有所不许。第四说以形、指、声为因素,诚知声素之不得立,则所余亦形、指耳,可以不论。至第一说以形、意、声为因素,声不当立,则余惟形、意,中国文字以形义为本,此说近人持之甚力,实则六书中会意字之构造,无非二形相交,乃以空虚之意义,认为构造之实体,无乃大谬?况如许氏,以哲家立说,其所引会意字,十九望文生义,徒为凿空之谈。如武,从止,从戈,止为足迹,是持戈舞踊,以示武怒之象,而曰止戈为武。仁,为元之变,从二,从人,二即上字。于天则人上为元,于人则人首为元,此象、指合体字耳,人首之元,犹言头脑知觉,遂读为仁义之仁,乃曰二人为仁。不亦穿凿诬妄之甚乎?
就上所论,可知文字构成之因素,当不出乎象形、指事。流势推演之道,以象、指为用,个体结集之方,亦惟象、指是本,虽欲矫异,不可得也。

第三节 篆书之演变
六书既备,而文字代表语言之能事以尽,然以人智日进,社会组织日就繁复,已有之文字,渐感应用不便,不得不因时制宜,有所改进,繁者,则或简之,简者,则或繁之,出入损益,务适其用,于是由古文而大篆,由大篆而小篆,此为书契文字初期演变之三个阶段。其后嬴秦之定八体,新莽之定六体,仅增其用,未变其体。迨夫汉及以后,隶分真行,以次递兴,形成后期之演变,篆书之用,虽日就减削,然其所存,间有出入二篆者,故亦附论及之。

一 古文
许慎曰:“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说文解字·自叙》)是古文大抵为史籀以前文字之通称,《晋书·卫恒传》载所作《四体书势》,其叙古文曰:“汉武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古文《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汉世秘藏,希得见之。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三体石经中古文(亦称孔氏古文,亦称壁中书)字形皆丰中锐末,与科斗之头粗尾细者略近。又晋太康元年,汲郡民盗发魏安厘王冢,得竹书漆字科斗之文。王隐曰:“科斗文者,周时古文也。”而张怀瓘书断,则直指古文为仓颉所作。路史注亦曰:“苍帝所制,乃古文虫篆,孔壁古文科斗书,即其体也。”魏略言:“邯郸淳善苍颉虫篆,是矣。”案: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简上,是为书契文。竹硬漆腻,画不能行,头粗尾细,象虾䗫子形,故曰科斗书。是凡漆书竹简,皆成科斗形,不必定为仓颉所作也。
《六书缘起》曰:“三代遗文,多载于钟、鼎、彝、敦、鬲、甗、盉、卣、壶、觚、尊、爵、斝、豆、匜、盘、盂之铭,即岣嵝石鼓比干季札诸碑刻。夏商周初者,古文也。宣王以后这,籀文也。”许氏《说文解字·自叙》曰:“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古文,皆自相似。”是三代鼎彝文字,凡在周宣王=以前者,皆为古文甚明。然《说文》重文所载之古文,与今所见鼎彝铭文无相同者。陈介祺曰:“《说文》中古文,皆不似今之古钟鼎,亦不言某为某钟,某为某鼎字,必响拓以前古器,无毡墨传布,许君未能足徵。”(《说文古籀补·叙》)案:许氏言鼎彝铭文,皆自相似,是明言鼎彝文字,别为一体,《叙》末称:“其称《易》孟氏、《书》毛氏、《书》孔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而不及鼎彝文字,是《说文》所载古文,仅限于壁中书,及北平侯张苍所献《春秋左氏传》而已,其不能与鼎彝铭文相似,自无足怪,正不必强为之说也。洎夫后世,地不爱宝,逊清光绪戊戌己亥间,河南之殷墟,(在安阳西北五里之小屯,其地在洹水之南,《项羽本纪》所谓“洹水南,殷墟上”者是也。)发现龟甲兽骨,上刻文字,大异于许书所载之古文及三代鼎彝文字,后人断为殷商时占卜所用,是为古文之最古者。

二 大篆
大篆亦曰籀文,许氏《说文·自叙》,有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之语,后人误以籀为人名,故名之籀文。案:《汉书·艺文志》谓:“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作。”太史下未著籀字。又谓:“《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僮书也。”是仅名其篇曰《史籀》,亦未直指籀为人名也。汉人更称之曰《史篇》。《汉书·王莽传》:“征通《史篇》文字。”《说文解字》“奭”、“姚”、“陶”三字皆引《史篇》云云。段玉裁曰:“许三称《史篇》,皆说《史篇》者之辞。”凡此皆足证籀之非人名。《说文解字·自叙》又曰:“学僮十七以上,始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段玉裁曰:“籀文字数不可知,《尉律》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此籀字训读书,与宣王太史籀非可牵合,或因之谓籀文者九千字,误矣。”王国维曰:“《史篇》字数,张怀瓘《书断》谓籀文凡九千字,《说文》字数,与此适合,先民谓即取此而释之。近世孙氏星衍序所刊《说文》,犹用其说,此盖误读《说文·叙》也。《说文·叙》引汉《尉律》讽籀书九千字,讽籀即讽读。《汉书·艺文志》所引,无‘籀’字,可证。且《仓颉》三篇,仅三千九百字,加以扬雄《训纂》,亦仅五千三百四十字,不应《史籀》篇反有九千字。”案:《说文》所列籀文仅二百二十余字,其不列者,必与篆文同体。今就说文所列古籀文,略举数字,以明其同异之迹。右举“商”、“雷”、“网”等字笔画,籀文繁于古文,而“封”、“西”、“疾”等,则古文繁于籀文,他如“¢血”之作“衇”,“覛”之作“见¢”,笔画虽同,而偏旁易位,此皆许氏所谓古文或异者也。
籀文既起于周宣,则凡宣王以后钟、鼎、彝器所载文字,应皆属之籀文,而王国维氏《<史籀篇>疏证·序》曰:“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是欲见史籀文字,又含秦器莫属矣。秦器之见于世者,最著莫过石鼓文,而后出之秦工敦,亦甚籍籍人口。

三 小篆
小篆一名秦篆,秦丞相上蔡李斯所作。秦始皇廿六年,初并天下,诏同文字,故许氏《说文解字·叙》谓:“七国文字异形,秦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因其作于秦时,故亦谓之秦篆。世皆以斯为小篆之祖,而不及赵胡者,亦同仓颉造字,而不及沮诵耳。省者,省其繁重,改者,改其怪奇。籀书改古文而云或异,则所改尚少,斯等改大篆而云或颇,则所改较多,然颇而曰或,可知并未尽改,既未尽改,则说文本字之下,不云古文作某,籀文作某字者,其字当同于古籀。其既出小篆,又云古文作某,籀文作某字者,方为斯等所省改之字,其理至明。段注许叙“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下曰:“许所列小篆,固皆古文大篆,其不云古文作某,籀文作某者,古籀同于小篆也。其既出小篆,又云古文作某,籀文作某者,则所谓或颇省改者也。”可谓千古卓识。至小篆本字之下,复列秦石刻字,如:“也”之重文“ㄝ”,“攸”之重文“*”,及别出篆文作某字,或作某字,俗作某字等者,则又为小篆之变体矣。
小篆画皆如筋,以便笔札,故亦称玉筋篆。以创于李斯,故亦称斯篆。世所传者,有泰山、郎邪、之罘、碣石、会稽、峄山六刻石,今仅存泰山残石两片。峄山刻石,掊[1]于魏武,今仅有宋郑文宝重刻南唐徐铉摹本,碣石亦仅清孔昭孔双钩木刻徐摹本,皆已神意两失。至今世所传之诅楚文,则为后人伪作,惟秦权、秦量、诏板,尚存斯篆面目,可资取法耳。

四 八体书
秦始皇帝时,更定书体为八: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大篆 见前,兼收古籀,盖秦有大篆,无古文,避古文之名,而实以大篆该之也。
小篆 见前。
刻符 刻于符节之书,别成一体,刻所书敕命于符节,付使传行,两相符合而不差,本周制六节之一,秦承用之。
虫书 以书幡信。秦“永受嘉福”当,及汉鸟虫书印皆是。
摹印 施于玺印。摹,规也,规度印之大小,字之多寡而刻之。李斯摹写始皇碑叙,亦用此体。
署书 所以题宫阙,犹今之榜书也。或谓署书为署名签押之书,秦以前用亚形,亚与押字通,至汉,则多代以画象。(即肖形印)汉后则用为署押印。
殳书 伯氏所职。古者,文记笏,武记殳,因而制之。盖殳体八觚,随势而书,遂以为名。言殳以包一切兵器。汉之刚卯,亦殳书类也。
隶书 程邈增减大篆,去其繁复,为隶人佐书,故名隶书,又名佐书。与汉器款识篆文相类,非今所传有挑法之隶也。
综兹八体,虽皆为秦世所通行,要仍以大小二篆为主,自刻符以下,即《汉书·艺文志》所谓“六技”,皆不离二篆,而各自加诡变,遂呈不同之面目,故以“六技”称之。王国维曰:“大篆、小篆、虫书、隶书者,以言乎其体也,刻符、摹印、署书、殳书者,以言乎其用也,秦之署书不可考,而新郪、阳陵二虎符,字在大小篆之间,相邦吕不韦戈、秦公私诸玺文字,皆同小篆。至刻符、摹印、殳书,皆以其用言,而不以其体言,犹周官太师之六诗,赋、比、兴、风、雅、颂相错综,保氏之六书,指事、象形诸字,皆足以供转注、假借之用也。”其说发前人所未发,可谓不磨之论。

五 六体书
秦社既屋,萧何入咸阳,收其图籍,汉初制作,大半出何手,当时书体,仍法秦制,观其所草《尉律》“郡县之吏,试以八体,乃得为尚书令、史”可证。迨王莽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制为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四曰左书,(左古佐字)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其不言大篆者,则亦以古文该之也。秦之刻符,别成一体,至新莽用篆,则并入篆书矣。缪篆,即秦八体制摹印,故一名摹印篆。颜师古曰:“缪篆,谓其文屈曲缠绕,所以摹印章也。”段玉裁曰:“缪,读如绸缪之缪。”篆圆而印方,以圆字入方印,加以诸字团聚,疏密互异,故稍变,小篆之形体,使之平直方正,变篆之形式,而不变篆之义法,近隶之结体,而不用隶之挑磔,缪篆之义,尽于此矣。
(图注含篆书,且文字通俗无疑难,故从略。)

六 汉代及以后之篆书
汉兴以后,地广事繁,文利省便,隶分遂代篆书而兴,由是篆法渐就式微,堪供考索者,亦甚仅矣。西汉篆文碑刻,仅群臣上酬刻石,即甘泉山元凤刻石残字数种。新莽篆迹,除居摄二年孔林坟坛石刻二种,及残量一种外,亦不多觏。顾其范金文字,则殊古茂可爱,今世所传泉布等品,类皆瘦劲廉悍,咄咄逼人,而笔势舒展,尤大足为治印之助。东汉篆书,仅嵩山少室开母庙、西岳庙三石阙,及刘君墓表残字等数种,此外惟于汉碑篆额中,尚可得见一二耳。魏晋六朝,隶真并行,篆文碑刻,至为罕见。魏仅正始三体石经,吴仅禅国山天发神谶碑二碑,晋仅安邱长城阳王君神道碑一种,刘蜀六朝,则无闻矣。至如梁萧子云之飞白篆,既无可征,而东魏李仲璇修孔子庙碑,真书中羼杂篆势,笔法既乖,六谊尽丧,是尤卑不足道矣。唐代篆书,旧称《乌石山般若台题名》、《处州新驿记》、《缙云城隍庙记》、《丽水忘归台铭》,为阳冰四绝。(李阳冰,字少温,赵郡人)今仅存《般若台》及《缙云城隍庙记》。他如李氏《三坟记》、《庚公德政颂》、《谦卦铭》、“黄帝祠宇”四字、“听松”二字、《金石录》载琅邪山新凿泉题字、《考盘余事》载《千字文》,《淳化阁帖》载《田畴[1]篇》(《阁帖》误作李斯书)等皆阳冰所作。汉魏以还,篆书一脉,得以不至坠绝者,阳冰一人之力也。外此尚有袁滋(字德深,汝南人)所书之《痦[2]庼铭》、《轩辕皇帝铸鼎铭》、及季康所书之《痦[3]溪铭》、元结(字次山,汝州人)所书之《阳华严铭》(铭仿三体石经例,正书古文小篆并列),亦与阳冰诸书,同为仅存之唐篆。南唐之际,二徐(铉,字鼎臣,锴,字楚金,广陵人)继起,工虽不逮阳冰,而学则过之。然鼎臣手摹之《峄山碑》,及楚金手书之《说文篆韵谱》,均已不可得见矣。
赵宋篆书存世者,有大宋勃兴碑颂,及汪藻(字彦章,号浮溪,饶州人)所书“华严庙”三字。赵宋一代,工篆者极众,郭忠恕(字恕先,洛阳人)有重修汉高祖庙碑、怀嵩楼记,及三体阴符,今皆不可得见,仅《汗简》一书传世。僧梦英有《说文字原》,及《千字文》,今仅《千文》可见,略具少温神理。余如杨桓(字武子,东鲁人)、黄伯思(字长睿,邵武人)、郭安道(保定人)、王寿卿(字鲁翁,陈留人)、李康年(字乐道,江夏人)、杨南仲、章友直(字伯益,建安人)、文勋(字安国)、王洙(字原叔,宋城人)、邵餗(字溪斋,丹阳人)、陈晞、徐竞(字明叔,历阳人)、虞似良(字仲房,余杭人)、张察(字通之,成都人)、魏了翁(字华父,临邛人)诸石刻,今多不存。
金元篆书,惟党怀英(字世杰,冯翊人)所书“杏坛”二字。
明代篆人以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为最著。屠长卿论明篆人列李东阳、滕用亨(字用衡,吴人)、程南云(字清轩,南城人)、金湜(字本清,鄞人)、乔宇(字希大,乐平人)、景旸(字伯时,金陵人)、徐霖(字子仁,南京人)、陈淳(字道复,别署白阳山人,长洲人)、王谷祥(字禄之,长洲人)等十人,此数家篆书,散于缣素,时或一见,然多承宋元之弊,终嫌柔媚有余,古秀不足。至赵宦光(字凡夫,太仓人)创为草篆,盖基于《天玺碑》,而少变其体,然其人好立异说,往往颠倒六谊,论者目为篆学罪人。
篆书至清而大盛,篆人辈出,力追古贤,以康熙朝之王澍(字篛林,号虚舟,别署良常山民,金坛人)为最,篆法《谦卦》,一时无对。江声(字叔沄,号艮庭,元和人)篆兼石鼓国山遗意,亦为一代高手。乾隆朝则有洪亮吉(字稚存,阳湖人)、孙星衍(字渊如,又字季逑,阳湖人)、钱坫(字献之,号十兰,嘉定人)、桂馥(字冬卉,号雩门,一字未谷,别署萧然山外史,曲阜人),并以篆籀称雄,而尤以十兰为杰出,常以当涂自刻印曰:“斯翁而后,直至小生。”洪孙两家书,颇难甲乙,惟翦毫作书则同,每遇收处,旋转其笔使圆,用墨不重,间有枯笔,盖囿于梦英,遂有此病。嘉庆朝邓琰(字石如,后更字完伯,别署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以布衣崛起,执书坛牛耳,篆法出入二李,包世臣《艺舟双楫》推为神品第一。钱十兰见山人篆谓:“此非少温不能,世间岂有此人!”其倾倒如此。有清一代篆人,多笃守阳冰,至山人而为之一变。康南海《书镜》曰:“完白山人之得处,在以隶笔为篆,或者疑其破坏古法,不知商周用刀简,故籀法多尖,后用漆书,故头尾皆圆,汉后用毫,便成方笔,多方矫揉,佐以烧毫,而为瘦健之少温书,何若从容自在,以隶笔为汉篆乎?完白山人未出,天下以秦分为不可作之书,自非好古之士,鲜或能之,完白既出之后,三尺竖僮,仅解操笔,皆能为篆。”其后乃有程荃(字蘅衫,怀宁人)、吴熙载(字让之,亦曰攘之,江苏仪征人)能得完白嫡传。赵之谦(字㧑叔,一字孺卿,号益甫,别署悲庵,又曰无闷,浙江会稽人)的其恣媚,而乏古朴之致。陈潮(字东之,泰兴人)思力颇奇,然如深山野番,犷悍未解人理。道光间,有黄子高(字叔立,番禺人)篆法峻健,逼近斯相。吴绍基[4](字子贞,别署蝯叟,道州人)以平原笔法作篆,圆融茂密,别具风格。至清末,乃有杨沂孙(字子兴,号咏春,别署濠叟,常熟人)泗孙兄弟,从猎碣入手,参以钟鼎款识,自谓立劫不磨。吴大澂(字清卿,别署愙斋,吴县人)平整匀净,凝重简练,中年以后,杂参古籀,别辟蹊径。莫友芝(字子偲,号邵亭,别署眲叟,独山人),学少室石阙,丰厚茂密,不以姿致取容,虽器宇少隘,不愧狷者之美。吴芷舲(字毓庭,号诵清,丹徒人)以汉碑额、汉印篆法,参以开母庙、国山、天发神谶诸碑刻,于邓钱二家之外,别立一帜。厥后乃有吴俊(字俊卿,一字昌硕,别署缶翁,又曰苦铁,晚号大聋,安吉人),专攻石鼓,变横为纵,用笔遒劲,气息闳深,结体以左右上下参差取势,可谓自出新意,前五古文。近惟萧蜕(字中孚,别字退盦、退暗,晚号黯叟,又号本无,常熟人),堪与颉颃,昌硕死,蜕盦遂为近时篆人盟主。

这篇关于篆刻学简体——第一章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81787

相关文章

篆刻作品欣赏孙溟㠭凿刻山东临清“独占鳌头”

孙溟㠭凿刻山东临清“獨占鳌头”  我的家乡山东临清城区,史称“中洲”,西有卫河,其北侧为元代运河,由问津桥入卫河,南侧为明代运河由头闸入卫,一南一北,形成纵贯市区的“人”字形,中洲四面环水,两运河交汇处地势突出,明正德年砌石为坝,以防水患,其状如鳌头,运河四处河闸如鳌四足,鳌后广济桥如尾,时任知州马伦提名“鳌头矶”,明代临清文人方元焕为鳌头矶题“獨占”,寓“魁星点斗,獨占鳌头”之意,今在高考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一章绪论

1.1 什么是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如何在计算机中有效地存储、组织和管理数据。数据结构的选择和设计直接影响到算法的效率和程序的性能。其基本要素包括数据元素(也称为节点或记录)、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定义的各种操作。 具体来说,数据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逻辑结构:这是对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抽象描述,不依赖于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实际存储方式。逻辑

计组期末复习-第一章(白中英教材)

一、基础知识点 CPU由控制器、运算器和片内高速缓存构成。CPU存取时间:内存>Cache>寄存器; 存取速度:寄存器>Cache>内存。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存储程序并按地址顺序执行。 冯.诺依曼计算机主要包括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和输出五部分。 冯.诺依曼计算机以 运算器 为核心。 现代微机结构以 存储器 为核心。 二、计算题 性能指标的计算,必须会。

第一章 基于Ubuntu 24.04 搭建wenet语音转文字

系列文章目录 第一章 基于Ubuntu 24.04 搭建wenet语音转文字 第二章 编译运行Android Wenet语音识别 文章目录 系列文章目录前言一、Wenet是什么?二、使用步骤1.开发安装2.AAC转换为WAV文件 总结 前言 环境:Ubuntu 24.04+python3.12 一、Wenet是什么? WeNet是出门问问语音团队联合西工大语音

第一章 初始 Spring MVC

目录 1.2 SpringMVC处理请求原理简图 第二章 SpringMVC搭建框架 2.1 pom.xml 2.2 web.xml 2.3 springmvc.xml 2.4 HelloController 第三章 @RequestMapping详解 3.1 @RequestMapping注解位置 3.2 @RequestMapping注解属性 3.3 @Request

第一章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文章目录 第一章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相关的技术概念数字通信的定义通信的分类通信方式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信息及其度量信息&消息&信号信息量平均信息量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通信系统性能指标涉及的要素有效性码元传输速率信息传输速率码元传输速率&信息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 η \eta η 可靠性信噪比码元差错率 P e P_e Pe​(误码率)信息差错率 P e b P_{eb}

《Unity3D高级编程之进阶主程》第一章 C#要点技术(三) 浮点数的精度问题

浮点数计算在我们大多数项目中并没有使用到特别的科学计算部分,所以float基本都够用。double也同样有精度问题,无论怎么样都是无法避免精度导致的在逻辑中的不一致的问题。 根据 IEEE 754 标准,任意一个二进制浮点数 F 均可表示为: F = (-1 ^ s) * (1.M) * (2 ^ e)   s:符号位, 0/1M:尾数部分,具体的小数用二进制表示e:比例因子

河北工业大学嵌入式系统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定义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对功能、可 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嵌入性”:由于是嵌入到对象系统中,因此必须满足对象系统的环境 要求,如物理环境(小型)、电气环境(可靠)、成本(价廉)等要求。 “专用性”:软硬件的裁剪性;满足对象要求的最小软硬件配置等。

【正点原子K210连载】第一章 本书学习方法摘自【正点原子】DNK210使用指南-CanMV版指南

1)实验平台:正点原子ATK-DNK210开发板 2)平台购买地址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731866264428 3)全套实验源码+手册+视频下载地址: http://www.openedv.com/docs/boards/xiaoxitongban 第一章 本书学习方法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本书,本章将为读者介绍本书的学习方法,包括:

第一章 - 第11节- 因特网概述 -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因特网(Internet)起源于哪个机构资助的ARPANET? 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B.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C.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D. 美国能源部(DOE) 我国于哪一年正式接入因特网? A. 1990年B. 1994年C. 1998年D. 2000年 下列哪个不是我国已建成的与Internet互联的全国性公用网络?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