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规传感器发展的正反面,看智驾发展的“胜负手”

2024-05-01 01:28

本文主要是介绍从车规传感器发展的正反面,看智驾发展的“胜负手”,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北京车展进程过半,雷军和周鸿祎成为车展新晋“网红”的同时,智能驾驶成为观众讨论最务实的话题之一。端到端自动驾驶、城市NOA这些炙手可热的话题,占据了大部分的关注度。

但在高阶智能驾驶之外,智能驾驶同样具有频繁使用需求的低速和入门级智驾场景,比如泊车,也在持续进行能力的建设,抑或像特斯拉一样,不走由激光雷达支持的智能驾驶之路,而是拥抱4D毫米波雷达+视觉方案。

  • 行业后起之秀大疆,3月发布了仅依赖7颗摄像头和1颗高通芯片,就能实现无图、纯视觉城区智驾功能的方案。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可以作为选装。
  • 奇瑞4月发布的全新方盒子车型iCAR V23,据称用800w前视摄像头+300w环视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的配置,也实现了L2++级智驾,对记忆泊车、高速NOA等场景进行了覆盖。
  • 北京车展前,华为发布了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全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乾崑ADS3.0,在智驾方案中强化了车位到车位智驾领航NCA功能和智能泊车功能。
  • 供应链巨头博世在北京车展期间带来包含第三代多功能摄像头evo版、第六代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系列和摄像头模组等传感器的新一代辅助驾驶方案。

(图源:华为)

在智驾领域,感知方案的分化由来已久。尤其是在智驾降本增效趋势下,非激光雷达方案开始在特定场景和车辆价格区间展现优势。3月末,四家涉及智能驾驶业务的公司——黑芝麻智能、如祺出行、地平线、纵目科技相继冲刺港股上市。其中,纵目科技的核心业务,便是智驾方案和非激光雷达的车规级传感器。

2021年3月,时任纵目科技副总裁李旭阳曾说,未来毫米波雷达的性能能够很大程度上逼近激光雷达,落地的关键是谁能快速将技术转化为工程化能力。

三年之后的今天,不管是量产的AVP系统、各式各样的行泊一体方案,还是特斯拉从纯视觉方案转向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国产方案供应商们对智驾理念的变革,都在说明一件事——由车规传感器的应用变化影响的智驾平权行动,正在走进百花齐放的时代。

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甚至获胜的方式,已然不止一种。

“补位”效应,让智驾生态结构渐趋成型

4D毫米波雷达的成本,可以做到激光雷达成本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所以,让智驾方案降本的最快方法,是直接减少甚至去掉成本最高、动辄以千元计算的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本身也在降本过程中,但降本速度/程度和市场对低成本智驾的需求之间有缺口。纵目科技的车规级传感器包括4D毫米波雷达、高分辨率摄像头及超声波传感器。目前,纵目科技提供的角雷达和前雷达,单价在100元到200元之间,摄像头单价则在120元到250元之间。以小见大,在综合算法等成本后,无激光雷达的方案显然更容易实现高性价比。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则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搭载ADAS毫米波雷达(前向、后向、盲区)交付1795.27万颗,同比增长31.21%。到了2025年,毫米波雷达搭载总量将达到3532万颗,2020-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9.90%。

2021年至2023年,纵目科技车规级传感器收入分别为7399.4万元、2.13亿元、3.21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32.8%、45.3%、64.5%。收入和收入占比均逐年增长,和当前智驾市场配置的悄然变化,趋势暗合。这也推动纵目科技过去三年的收入,从2.25亿元增长到4.98亿元。

包括4D毫米波雷达在内,纵目科技截至2023年底已经就50款车型部署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覆盖了中国销量排名前十的大部分OEM。像问界M5、M7,就都应用了纵目科技的APA。

毫米波雷达的应用,就像一滴染料落入瓶装水,迅速改变了智驾市场的颜色。但从激光雷达到毫米波雷达和其他传感器,看起来简单粗暴的变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些大前提。比如,毫米波雷达本身具有足够的优势和能力,形成对激光雷达的补充和替代。以及,供应商对场景的理解,发挥硬件的更大价值。

我们以纵目科技的成果来看。毫米波雷达本身测距精度受天气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能够在复杂场景下满足测量需求,尤其是4D毫米波雷达,在测距、测速、测角、测高的能力之上,还在强化成像等方面的能力。而从对场景和技术的理解看,纵目科技针对国内道路特点,深度优化的场景超过60个,并且还在自身Drop'nGo平台基础上,通过技术迁移向能源服务领域进军,部署了能源服务机器人等产品。

显然,纵目科技的“长板”很长,对特定场景的理解非常深刻。今年1月,纵目科技迎来第700万颗传感器下线的里程碑式节点。

在当前智驾领域变革频发的背景下,找到合适的站位,实现与高阶智驾能力、厂商自研智驾能力的错位竞争、互补发展,让纵目科技抓住了细分市场的关键点,提升了智驾生态结构的丰富度。

为什么智驾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分化了?

毫米波雷达发展,自德国大陆集团在1999年研发第一代雷达开始,到现在进入第七代的阶段。这体现了技术纵深化探索的线性思维,恰如智能驾驶从L0到L5的循序渐进。

但这不是唯一的道路。智驾方案性价比化发展,会让智驾能力逐步向10万元级别的车型下放,到一定规模后,智驾会变成另一种意义上的“制造业”,赚薄利多销的钱。但它显然和制造业又不太一样,因为智驾技术的复用能力更强,除了纵向把技术越做越精深之外,横向开拓应用场景,同样是一种升级。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智驾企业在死磕技术的路上逐渐疲于奔命,但不少智驾企业却走向了“一鱼两吃”,甚至多吃。

纵目科技在这方面有一个有意思的尝试:以空间思维,向智能驾驶的特定作业空间延伸生态。

蚕丛机器人就是成果之一,尤其是FlashBot闪电宝充电机器人,是从“车找桩”向“桩找车”变化的产物。在当前优质充电桩布局不理想的情况下,能有这样一个针对特定场景空间作业的补能产品,其业务想象力的基础是可靠的。

但根源还是在发展思维上。充电机器人显然不是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线性选择,而是“自动驾驶为何而诞生、为谁服务”这种思维之树的横向扩张。能源和空间服务走向一体,是因为有纵目科技对L4级别智驾技术的理解和研发。从2021年开始,纵目就成立了后装、无线充电和智慧城市事业部,一年时间实现了能源机器人的开发。这是一个基于技术基础衍生的空间联动生态。

感知、决策和执行的逻辑,在充电机器人身上是通用的,甚至在整个服务空间内需要做出工作动作的产品来说也是一样。Drop'nGo不仅支持了几十款车型配置智驾方案,还在封闭空间内的充电机器人层面,支持了L4级自动驾驶功能的落地。这是智驾技术向高阶演进,但反哺常规意义上的低阶场景的一个案例。

(图源:纵目科技招股书)

从这方面来看,智驾方案的分化,传感器发展的分化,企业路线的分化,也许都是一些尚在成长的机会——人声鼎沸的核心智驾领域是主流,但主流领域的搏杀更为激烈,最后的结果是很难预料的。这个时候,差异化显得尤为重要。能在一个小领域站稳脚跟,和巨头形成稳定互补关系,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未必不是更好的选择。

当然,这个观点尚且没有现实依据的验证。但在智驾如火如荼的发展中,相信很快会有更多的案例出现。智驾领域最开始是技术第一,后来是工程化能力第一,再然后是商业化第一、运营第一,未来仍可能有新的第一标准出现。但只要记得,智驾最初的意义是把人从一个场景、一种行为里释放出来,那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就自然会永远走在前列。

来源:松果财经

这篇关于从车规传感器发展的正反面,看智驾发展的“胜负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50397

相关文章

从戴尔公司中国大饭店DTF大会,看科技外企如何在中国市场发展

【科技明说 | 科技热点关注】 2024戴尔科技峰会在8月如期举行,虽然因事未能抵达现场参加,我只是观看了网上在线直播,也未能采访到DTF现场重要与会者,但是通过数十年对戴尔的跟踪与观察,我觉得2024戴尔科技峰会给业界传递了6大重要信号。不妨简单聊聊:从戴尔公司中国大饭店DTF大会,看科技外企如何在中国市场发展? 1)退出中国的谣言不攻自破。 之前有不良媒体宣扬戴尔将退出中国的谣言,随着2

【IT】软件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和希望的广度

我说一下我对程序应用的一个看法就是 我其实个人不太建议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因为这个东西它说到底还是什么那么一点安全隐患 ,虽然我们平常考虑用同时实行各种各样的高级的自动作用, 但是自动驾驶可能是个特例,其实我个人觉得程序可以在以下方面发展 1.医学(包括诊断 治疗 手术等)因为现在也有很多的疾病是医学还没有能力去解决的 ,2.国防 有的时候因为国家安全真的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每个人

系统架构的发展历程之模块化与组件化

模块化开发方法 模块化开发方法是指把一个待开发的软件分解成若干个小的而且简单的部分,采用对复杂事物分而治之的经典原则。模块化开发方法涉及的主要问题是模块设计的规则,即系统如何分解成模块。而每一模块都可独立开发与测试,最后再组装成一个完整软件。对一个规约进行分解,以得到模块系统结构的方法有数据结构设计法、功能分解法、数据流设计和面向对象的设计等。将系统分解成模块时,应该遵循以下规则: (1)最高模

人体红外传感器简介

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热释电效应,将人体发出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人体的检测和感知。               具体来说,人体红外传感器主要由滤光片、热释电探测元和前置放大器组成。滤光片的作用是使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选择性地通过,到达热释电探测元,而在其截止范围外的红外辐射则不能通过。热释电探测元是传感器的核心元件,当它受到非恒定强度的红外光照射时,会产生

《中国全屋智能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研究分析报告》

报告导读:本报告从国际全屋智能发展、国内全屋智能政策环境及发展、研发动态、供需情况、重点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全屋智能市场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屋智能的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最后对全屋智能投资潜力进行了分析。  订购链接:https://www.yxresearch.com/ 第一章全屋智能行业概念界定及发展环境剖析 第一节全屋智能行业相关概念界定 一、智能家

RNN发展(RNN/LSTM/GRU/GNMT/transformer/RWKV)

RNN到GRU参考: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6378508/article/details/115101779 tRANSFORMERS参考: seq2seq到attention到transformer理解 GNMT 2016年9月 谷歌,基于神经网络的翻译系统(GNMT),并宣称GNMT在多个主要语言对的翻译中将翻译误差降低了55%-85%以上, G

操作系统发展流程

各个阶段操作系统的发展反映了计算技术的演进和应用场景的变化。下面详细列出这些阶段的操作系统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1. 手工操作 特点 早期计算机没有操作系统,用户通过手动输入指令控制计算机。用户直接与硬件交互,依赖打孔卡、纸带等输入输出设备。 优点 用户可以直接控制计算机硬件,灵活性高。 缺点 效率低,手动操作耗时且容易出错。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计算机利用率低。需要用户对硬件和操作

小琳AI课堂:大模型的发展历程:从创新到挑战

大家好,这里是小琳AI课堂。今天我们来聊聊大模型的发展历程,这是一段充满创新与挑战的故事。🚀 让我们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那时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还处于萌芽阶段。 早期探索(1950s-1970s) 早期探索是大模型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这个时期,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还处于起步阶段,科学家们充满好奇地探索如何让机器模仿人类智能。这一阶段的探索不仅奠定

2020年SEO行业发展变化和趋势分析!

一、搜索引擎算法发展轨迹 第一阶段:人工目录(1997年-2001年“雅虎早期搜索模式”); 第二阶段:文本分析(2001年-2004年“以关键词和背景颜色一样,堆积大量关键词,就会有非常好的排名; 第三阶段:链接分析(2004年-2009年“以反向链接为核心算法的阶段”),这时行业内有句话是内容为王,外链为皇; 第四阶段:智能分析(2009年-现在“以满足用户人性化需求的用户浏览行为分析

P0.7全倒装COB超微小间距LED显示屏厂家已量产,加速高清显示的发展

随着P0.7全倒装COB超微小间距LED显示屏技术的成功量产,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标志着高清显示技术迈入了全新纪元,更预示着未来视觉体验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各大应用场景,如指挥中心、会议中心、大型活动直播、高端影院乃至家庭娱乐,都将因这项技术而焕发新生。 市场上,消费者对于视觉质量的追求日益高涨,P0.7全倒装COB显示屏以其极致细腻的画质、超高的色彩还原度以及卓越的稳定性,迅速成为行业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