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五大行入局区块链,数字货币场外交易每月高达10亿美元 | 区块链日报,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五大行全部入局区块链,区块链成为年报中的亮点】
据新京报报道,银行布局区块链成为年报中的亮点。五大行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扶贫、国际贸易、住房租赁平台、电商供应链、雄安新区服务场景等领域。公开信息显示:
1、工商银行区块链与生物识别实验室推出首个自助可控的区块链平台,平台于2017年第四季度推出,已助力贵州扶贫、工银聚等项目成功投产。
2、建设银行则探索“区块链+贸易金融”技术,还在雄安新区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租赁住房平台等。
3、农业银行在国内银行业中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上线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产品“e链贷”;此外,推进金融数字积分(简称“嗨豆”)系统建设,打造区块链积分体系。
4、中国银行2017年年报则显示,该行推出贸易融资区块链应用,推出指纹、指静脉及声纹认证等生物认证科技应用。
5、交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心副总裁范海鹰此前透露,交行正在探索区块链数字票据系统。
陀螺短评:随着今年初央行表态积极推进官方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就被国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追逐。目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纷纷围绕该技术进行多方面的应用尝试。
从五大行的区块链应用来看,落地正在进行时,但一般都是与其他科技融合应用,如AI、大数据等,期待未来区块链有更多、更大规模的落地应用。
【交易所要在5月前完成注册!澳大利亚加密货币监管法规正式生效】
为及时提醒加密货币领域的交易平台,澳大利亚金融情报机构刚刚在网站上发布了一份新公告,宣布将从4月3日起实施他们的新条款。今后,交易所必须履行新的条款,包括:
向Austrac进行注册,采用并维护AML/CTF程序,识别及认证用户,以及报告涉及法定货币1万澳元(合7,700美元)及以上的可疑行为和交易。且交易记录须保存七年。此外,如果交易所的注册申请处于审核当中,将考虑通过过渡期的方式允许现有公司继续提供服务,但他们必须在5月14日前进行注册。
陀螺短评:交易所需注册、用户认证、大额交易需上报... 与目前对加密货币进行监管的地区相比,大利亚的监管法规并没有新的点,但这些监管还是很有用的。
【韩国监管机构下令12家数字货币交易所修改附加条款】
韩国企业监管机构今日表示,已经下令12家数字货币交易所修改附加条款,因为这些条款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为投资者提供足够的保护。
具体点就是,现有的条款不公平地禁止用户提取存款,限制用户享有某些服务,或迫使他们在放弃会员资格时承担所有的财务损失。
陀螺短评:从之前OK被投诉或“暗箱”操作来看,交易所的附加条款,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而监管部门的介入,有利于规范交易环境。
【研究机构:上币费约高出传统证券交易所10倍】
据Autonomy Research报告表明,加密货币上币费可能比传统交易所对证券的收费高出10倍。
加密货币上交易所成本范围从100万美元到300万美元不等。这些数据基于市场参与者间的交谈,并不精确。报告还称,相比之下,传统交易所大约收取12.5万-30万美元费用,再加上10万到50万美元列出完全注册股票的年费。根据数据,除了营销费用之外,项目顾问往往收取大约5%费用,这与投行家在IPO中收取的费用的3%至8%类似。
陀螺短评:上币费高出传统的10倍,这只是一个统计的平均值,去掉一些上币费低甚至免费的好项目,可以猜想,某些币上线费用应该非常高。
而我们都明白,羊毛都出在羊身上,这些高昂的上币费最终很大概率都由韭菜来承担。
【每月交易量超10亿美元,数字货币场外交易再度繁荣】
据路透社4月3日报道,约20位场外交易商(如富有的投资者、比特币矿商、支付处理商以及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的每月交易量已达数十亿美元。用户避开交易所,与人通过微软即时通讯平台Skype来达成协议,并通过银行转账和数字货币钱包转账完成场外交易。
另,此次场外交易再度繁盛的背后,原因或更在于近期黑客袭击大型交易所事件频发降低交易信心,以及依次进入数字交易市场的即时通讯软件们为场外交易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陀螺短评:相比于中心化交易所,场外交易有点像“去中心化交易所”。安全问题可以说是中心化交易所最大的威胁,如果安全威胁问题解决不了,那去中心化交易所肯定是未来的趋势。
但从技术层面来看,要实现去中心化交易所,现在还做不到。也正是因为技术暂时无法实现去中心化交易所,所以场外交易才得以在冒着“不受政府监管,不受任何保障”的风险下繁荣发展着。
并且,我们可以设想,在短期内,场外繁荣并不会停止。
这篇关于五大行入局区块链,数字货币场外交易每月高达10亿美元 | 区块链日报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